轉念第五課:達成目標的行動力學

轉念第五課:達成目標的行動力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市面上流行的吸引力法則,常常告訴我們只要能將內心的夢想或慾望想像得非常清晰,就有機會成真。

但實際上沒那麼容易。

有想法很簡單,但要達成卻需要有效行動。

覺得改變很困難的人,即使腦袋中有這些想滿足的夢想或慾望,實際執行時,內心卻常會冒出這些感覺:

  1. 一股有形或無形的阻力,不斷在阻礙他行動
  2. 有想法,但完全沒動力; 就算一開始有衝動,但很快就越來越低,然後熄滅


舉個眼前的例子,明天是情人節,相信很多孤男寡女都會有結交異性的慾望,但是當他們要開始行動時,內心就開始冒出很多小聲音或不適感,根據我們前幾次分析,那些阻力都來自「限制性信念」。

要怎麼做,才能產生有效行動呢?

有一個超級簡單的內心模型,可以清楚解釋「如何有效行動」,而且每個人都學過(除非你只有小學畢業)

其實,這個模型就在國中理化課的「力學」單元中,幫大家複習一下:

如果想要推動一個物體,就必須施力在上面,如果是一個質量很輕的物體,輕輕施力就可以推動了。

raw-image

我們可以將「慾望」想成要推動的物體:慾望越大,質量就越重,要推動它,相對要更多力氣。

在我們剛開始出力時,質量大的物體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地板有股「摩擦力」,除非我們開始使出更大力氣來超過摩擦力,才有辦法推動。

而當我們推動物體之後,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接下來竟然只要花更小的力氣就能讓它繼續前進了。

為什麼呢?

根據力學法則:靜摩擦力>動摩擦力

任何事情只要想盡辦法推動,後面阻力就變小了。


如果把「力學」用來當作「人生改變」的比喻,我們就得到了一個重要結論:想要滿足慾望,達成目標有兩個方向:

  1. 減少摩擦力
  2. 增加起始推力


「摩擦力」就是我們前幾回提到的「限制性信念」,這部分可以透過各種轉念工具來消除,好像把慾望放在一個光滑的表面上,輕輕輕鬆就可以推動,達成你一直想要的目標。

但別忘了,除了消除摩擦力之外,我們還可以加強推力啊。

推力是另一種信念,叫做「正向信念」

raw-image

什麼是「正向信念」呢?

之前提過很多人在股票市場輸錢的原因,是因為不知道方法,如果學會一個操作方法,他就會開始形成「我有贏錢能力」的這個信念。


有在做投資的朋友,可以試試這個內心實驗:
1.回想一個比較困難的盤勢,在你沒有方法以前,你對這個盤勢有什麼感受?(感受1)
2.面對同一個困難盤勢,在你得到比較好的方法後,再重新看這個盤勢你有什麼感受?( 感受2)
3.比較這兩個感受,通常你會發現感受2的確定感比較強


這種確定感,代表你開始擁有了「我有贏錢能力」的信念,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你對現在的方法不夠有信心,所以感受1跟感受2差異不大。

在這裏,我不是要推薦任何股市操作方法,我是想請你檢驗心中「正向信念」的強度。

一但你發現「能力信念」可以左右自己對同一個盤勢的看法,你就明白人的內心是可以透過訓練來控制的,而且非常好玩。

同理,在情人節前夕的朋友也可以試試這個內心實驗:

1.回想一個比較困難的感情問題,在你沒有方法以前,你對這個難題有什麼感受?(感受1)
2.面對同一個困難的感情問題,在你得到比較好的方法後,再重新看這個難題你有什麼感受?( 感受2)
3.比較感受1跟感受2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的原因,學習不只是為了方法,更深層的意義是透過方法帶來的能力,去改變我們對人生問題的感受。

正向信念,就是一股達成慾望的推力。

raw-image

那麼,有比「能力信念」更強大的正向信念嗎?

當然有,下次我們來深入探討什麼是「精神信念」。

今天最重要的是了解「達成目標的行動力學」,當我們了解這個內心模型後,就會明白慾望是受到兩股對立力量的控制。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降低摩擦力、如何增強推力、甚至兩者同步進行,讓自己產生更多有效行動的選擇。

raw-image
能駕馭內心模型的人,就是有能力自由的人。

#你是一個可以有選擇的人

#祝大家在情人節找到自己的愛情信念

#學習改變人生的內心模型

#哈式思考

avatar-img
蔡哈拉的沙龍
15會員
8內容數
信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哈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再過幾小時虎年就開工了,通常開工前兩天FB塗鴉牆會出現很多恐慌文、焦慮文與「收心文」,其中一個常見的收心說法,就是「恢復平常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這方法算是很不錯的,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習慣動物。 好,就算他真的認同你了,但最後他自己的「心服,潛意識不服」,前幾天有改變動力,過幾天又打回習慣的原型。
前面兩次,我分別從感受的角度還有小聲音的角度來分析信念的組成。 這次我們來談談如何找出信念,尤其是那些影響你很深的信念。 信念,絕對不是嘴巴喊喊的口號。 就像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所說的,對老佛爺的尊敬不是放在嘴巴裡,而是要放在心裡的。 信念,還真的是藏在心裡,而且是深藏在潛意識的一組程式
我不知道大家在遇到問題時,有沒有過內心跳針的經驗。 所謂跳針,跟當機是不一樣的。 當機是指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但心裡產生負面情緒,同時腦中也是空白的,而因為找不到方法,又強化了恐慌的感覺,最後可能演變成歇斯底里。 如果仔細聽這些小聲音的內容,通常會很像機器人的指令一樣: 「這世界就是這麼無情」
再過幾小時虎年就開工了,通常開工前兩天FB塗鴉牆會出現很多恐慌文、焦慮文與「收心文」,其中一個常見的收心說法,就是「恢復平常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這方法算是很不錯的,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習慣動物。 好,就算他真的認同你了,但最後他自己的「心服,潛意識不服」,前幾天有改變動力,過幾天又打回習慣的原型。
前面兩次,我分別從感受的角度還有小聲音的角度來分析信念的組成。 這次我們來談談如何找出信念,尤其是那些影響你很深的信念。 信念,絕對不是嘴巴喊喊的口號。 就像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所說的,對老佛爺的尊敬不是放在嘴巴裡,而是要放在心裡的。 信念,還真的是藏在心裡,而且是深藏在潛意識的一組程式
我不知道大家在遇到問題時,有沒有過內心跳針的經驗。 所謂跳針,跟當機是不一樣的。 當機是指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但心裡產生負面情緒,同時腦中也是空白的,而因為找不到方法,又強化了恐慌的感覺,最後可能演變成歇斯底里。 如果仔細聽這些小聲音的內容,通常會很像機器人的指令一樣: 「這世界就是這麼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