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第四課:看清心魔長相

轉念第四課:看清心魔長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再過幾小時虎年就開工了,通常開工前兩天FB塗鴉牆會出現很多恐慌文、焦慮文與「收心文」,其中一個常見的收心說法,就是「恢復平常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這方法算是很不錯的,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習慣動物。

只是我們偷懶想休息的習慣,是大於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習慣,因此只要幾天長假,就足以讓我們開心到不願意面對,而破壞我們過去幾十週養成的習慣。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覺得身邊親友好像做出錯誤決定,試圖給出好建議的時候,他們總是「口服心不服」,他們可能表面上應酬你,回過頭又做他自己的事。

好,就算他真的認同你了,但最後他自己的「心服,潛意識不服」,前幾天有改變動力,過幾天又打回習慣的原型。

或許我們自己也是這樣。

什麼原因呢?

是人根深蒂固的惰性嗎?

還是人要改變就是這麼難?


我們可以選擇用悲觀的角度來看待人性,也可以選擇一個樂觀的角度來看待。


人看起來不容易改變的原因或許是:「潛意識太聰明了」,潛意識的智慧比目前發展的人工智慧都還高等數百年。


簡單講,這是潛意識運算你「當下」最好的生存狀態,然後告訴你這樣做就對了。


有個說法是,「人做的所有決定,都是目前最好的選擇」,這個「最好選擇」背後的演算機制在潛意識裡面。

如果這樣講的話,人不就不可能改變了?


不過再想想,人類從原始人演化到現在可以用手機或電腦看著這篇文章。而過去、現在到未來也不斷有這麼多偉大而卓越的人,你過去絕對也曾經改變過一些事情。

只要了解潛意識運作原理,你會發現「改變也是一定可以做得到的」。


阻止我們改變,讓我們一直待在舒適圈的最大阻力,其實是「限制性信念」。

什麼是限制性信念


前面說過,信念背後是由語言跟感覺構成的。

像上次我們講到面對「負面風暴」的感受時,就已經碰觸到限制性信念了,很多小聲音會冒出來。當一個人想要改變的時候,他就會願意去面對這些小聲音。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這個小聲音「為什麼」?

不斷問下去之後,可能就會發現限制性信念的文法,一般來講有兩種:


第一種是,因果關係 →

因為A→所以B

要是沒A→現在就不會B

除非A→我才能B

ex:

「因為我背景不好,所以沒辦法跟哪些富二代競爭」

「要是我當年沒放棄那男生,現在已經家庭幸福美滿了」

「除非有人揭發並反抗政府跟財團,我的人生才有機會」


第二種是,等同關係 =

A就是B

A都是B

ex:

「目前臺灣環境,就是不可能讓我有機會翻身」

「所有的男人都是渣男」


通常影響人生比較深的限制性信念是複合式的,也就是「因果+等同」

「目前臺灣環境,就是不可能讓我有機會翻身,因為我背景不好,所以更沒辦法跟哪些富二代競爭」

「所有的男人都是渣男,要是我當年沒放棄那個好男人,我現在已經家庭幸福美滿了」


雖然這些句子實際上不一定是真的,但聽起來都很合理,是可以繼續待在舒適圈的超級保護傘,也是對自己最好的生存方程式。

但,這也消滅了我們找到改變方法的動力與可能性,而且忽視了限制性信念的嚴重性。


限制性信念是有分等級的

醫院急診室通常資源有限,不可能處理所有病人,尤其像目前疫情嚴重。

所以看診不是根據來醫院的順序,這樣重傷的人就只能等死了,而是用嚴重性來判斷治療先後。

這個做法叫做「檢傷分級」

限制性信念也一樣有分等級,最輕微的叫做「無助」

在這個階段,很多人會對於目前的處境或問題,暫時沒有找到解決方法,或不知道怎麼做,而產生一些挫折感。

比如我過去常遇到一些追求女性有困擾的學員,他們常常說不知道在聊天中怎麼開頭或回應對方,而感到不知所措。

其實他們只是沒掌握一些社交互動的技巧罷了,只要學習就有機會突破無助的困境。

或者是剛進入股票市場,因為不知道怎麼賺錢,所以聽信明牌或是學一堆神奇技術,結果賠了錢的人,其實只是還沒搞懂賭場原理跟套利規則而已。


但如果持續找不到方法,或每次找到的方法都沒有效,很多人就開始對所面對的問題產生一種失望感,

這就是所謂的「無望」

男性朋友在情場長期失利,可能演變成這樣的限制性念頭,「女人就是很難應付」

進投資市場一段時間,經歷小賺大賠,但方法一直失效的人,他可能會認為「股票市場就是有錢人在玩的」

這些都是無望的限制性信念。


而大部分人,或多或少會對一到兩個領域有無助或無望的限制性信念。

最麻煩的是當無助或無望的領域越來越多,或同個領域的無望感演變成「絕望感」時,就會形成「自我價值感」低落。

這時限制性信念就變成一種感染到其他的人生領域的病毒,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價值:

「不值」。

本來只是工作或投資出問題,但長期無望的感受累積下來,認為自己在情感上也不行,或是一點點家庭衝突,就引發出存在問題。

「我就是不行」

「就是不可能」(日文的「無理、無理!」)

有個常出現的電影台詞:「我為什麼要被生下來?」就是非常嚴重的「不值」信念了。


所以,我很不建議大家用一種PTT發文的說法「本魯」,很多人文章「本魯」用久了真的認為自己是魯蛇。

「我就是廢」,講久了就變廢人;

「我就是窮」,久了真的是窮人。


「無助---->無望---->不值」是個向下沈淪的過程。


限制性信念越多、越嚴重,不但在生命中會遇到很多阻力,難以達成目標,甚至會造成精神性的長期問題:比如憂鬱症、焦慮症...

很多人常說自己遇到心魔不知怎麼面對,首先我們要認清心魔的長相。

想讓自己真正有改變,就必須辨識出「限制性信念」,然後開始找到並運用各種「轉念工具」。


我在很多年前,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隨意的生活,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那時抱持的限制性信念是:

「因為機會被父母與教育體制剝奪了,所以我很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除非有很多錢」

「賺錢,就不可能做自己的想做的事」


這些「很難」跟「不可能」在開始練習轉念之後,一一消滅了。

就像,如果明天上班很需要痛苦的收心,那麼真的只有這個選擇嗎?你可以選擇不同念頭在同樣工作中,創造不一樣的一天,也可以選擇用全新的念頭,創造不一樣的工作。

最重要是做出不一樣的選擇,當你選擇轉念之後,世界就會開始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你是一個可以有選擇的人

#選擇面對心魔因為心魔就是你自己

#轉念工具是伏魔神器


#哈式思考

avatar-img
蔡哈拉的沙龍
15會員
8內容數
信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哈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面兩次,我分別從感受的角度還有小聲音的角度來分析信念的組成。 這次我們來談談如何找出信念,尤其是那些影響你很深的信念。 信念,絕對不是嘴巴喊喊的口號。 就像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所說的,對老佛爺的尊敬不是放在嘴巴裡,而是要放在心裡的。 信念,還真的是藏在心裡,而且是深藏在潛意識的一組程式
我不知道大家在遇到問題時,有沒有過內心跳針的經驗。 所謂跳針,跟當機是不一樣的。 當機是指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但心裡產生負面情緒,同時腦中也是空白的,而因為找不到方法,又強化了恐慌的感覺,最後可能演變成歇斯底里。 如果仔細聽這些小聲音的內容,通常會很像機器人的指令一樣: 「這世界就是這麼無情」
除了讀書或上課外,我身上很多能力常常是靈感一動的產物,就像突然被雷打到一樣,一旦腦中冒出神奇的點子,就會拿自己當白老鼠來做實驗。 在胡亂實驗之下,我常常無意間掌握到一些特殊體驗,而最初發現轉念的方法,正是因為大學時發生的兩件事: 我心裡想,完了。 所以我決定隔天一大早就衝到港口。 #哈式思考
前面兩次,我分別從感受的角度還有小聲音的角度來分析信念的組成。 這次我們來談談如何找出信念,尤其是那些影響你很深的信念。 信念,絕對不是嘴巴喊喊的口號。 就像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所說的,對老佛爺的尊敬不是放在嘴巴裡,而是要放在心裡的。 信念,還真的是藏在心裡,而且是深藏在潛意識的一組程式
我不知道大家在遇到問題時,有沒有過內心跳針的經驗。 所謂跳針,跟當機是不一樣的。 當機是指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但心裡產生負面情緒,同時腦中也是空白的,而因為找不到方法,又強化了恐慌的感覺,最後可能演變成歇斯底里。 如果仔細聽這些小聲音的內容,通常會很像機器人的指令一樣: 「這世界就是這麼無情」
除了讀書或上課外,我身上很多能力常常是靈感一動的產物,就像突然被雷打到一樣,一旦腦中冒出神奇的點子,就會拿自己當白老鼠來做實驗。 在胡亂實驗之下,我常常無意間掌握到一些特殊體驗,而最初發現轉念的方法,正是因為大學時發生的兩件事: 我心裡想,完了。 所以我決定隔天一大早就衝到港口。 #哈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