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後裔(一)—亞伯敬虔該隱兇殘----
----叛逆的後裔(一)—亞伯敬虔該隱兇殘----
亞當及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企盼生子,最後生出長子該隱及次子亞伯。在他們年輕的成長歲月當中便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在中國文化中,長子或頭生者必定要承繼家族向上帝(敬拜)的祭司職責。但不敬虔的該隱反將敬虔的亞伯弟弟殺害,並衍生出數代不敬虔的叛逆後裔;之後蒙神憐憫,亞當及夏娃覆生出敬虔的塞特後裔,這些過程細節紀錄在像是「好、孕、兄、祝、義、兇、後、羊、善、詳、祥、美、犧、祀…」等字當中。
⏩ 亞當夏娃二人相「好」
⏩「好」
「好」=「女」+「子」的合體字(楷書),表示美好,但是「女子」合體為何是好呢?原來因為「女」與「母」之甲骨文字體相似,但特徵有異,因此,「好」此字之「女」應尚未成為母親;而「子」也尚未成為「男」人或「大」人,故「好」字應像是在描繪男女親密相處及相悅相求的景象,這不就像是當初伊甸園裡,亞當與夏娃未受魔鬼(蛇)的誘惑前,在一起生活的美「好」圖畫。當然,「好」也可說明在當亞當和夏娃被驅逐出伊甸園時,儘管會有生育的痛苦,但他們仍然急切地想要一個兒子,而且希望這個兒子是應許的救贖者那麼美「好」。具體地說,「好」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五種字體基本上皆承續甲骨文字形及隱含之意義如下。
⏩夏娃懷「孕」得子
⏩「孕」
由於夏娃她的不服從,上帝告訴夏娃,她會在生育方面感到悲傷和痛苦。但是上帝也同時給了這第一對夫妻希望與救贖主的承諾。首先,祂對以蛇為幌子欺騙夏娃的路西法說:「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3:15)。然後:「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創世記》3:16)。因此,儘管生育的痛苦(註: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生育會有苦痛),亞當和夏娃急切地想要一個兒子,他們希望這個兒子是承諾的救贖者。第一個記錄在中文書寫語言當中人類概念的係兒子。懷孕的「孕」字由兩個符號組成,是「乃」和一個「子」字,這個字甚至看起來像是懷孕了,「子」這個字包含在更大的「孕」字之內!「孕」=「乃」+「子」。
⏩該隱長兄的祝福
《創世記》4:1上帝說:「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就是得的意思),便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他們按照他們的希望命名該隱(Cain),他們以為已經從上帝得到了應許的救主,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長子並不是 神所應許之人,而卻是讓他們的生命更加悲傷之人。次子亞伯(Abel)不久之後也就出生了。
⏩「兄」
在中國文化中,長子或頭生者必定要承繼家族向上帝敬拜的祭司職責。他有權代表其他族人向上帝祈求或呼求(「祝」字表示)。他是家族的發言人(「口」及「儿」表示)。在希伯來傳統中,長子也以他神聖的職責承繼了與生俱來的權利。身為長子的該隱,卻曾經輕視過這偌大的特權;因此他藐視公義的亞伯和他為上帝所悅納的的羊羔供物。「口」+「儿」=「兄」;「示」+「兄」=「祝」。
⏩「祝」
「示」+「兄」」=「祝」
「口」:發言人(spokes)
「儿」:男人(man)
「兄」:長兄(eldest son)
「祝」:祈禱、援引(pray, invoke)
當該隱和亞伯在他們年輕的歲月中成長,他們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兄長該隱喜歡農作,並為一家提供了豐富的水果和蔬菜;另一方面,弟弟亞伯喜歡動物並飼養成群的綿羊。弟弟亞伯的工作除了提供一家人羊毛作衣服;也同時可以提供羔羊來敬拜上帝。就像當初他們的父母亞當夏娃在伊甸園內犯了罪後相同,上帝宰殺了一頭羔羊來做皮衣給他們遮掩赤裸的身體及羞恥心一樣。因此,宰殺羔羊在他們所理解的乃是象徵著拯救者,它最終會被當作人的替身而被殺害,從而取消人的死罪。透過這種敬拜行為,他們表現出對救主應許的信心,從而再一次恢復他們犯罪後已然失去的公義品格。他們的父母也教導這二個孩子要在獻上羊羔前的祭壇跪下。但兄弟倆在成年後對上帝的敬拜起了變化,亞伯仍然敬虔地獻上頭生無暇的羔羊,可該隱並未如前相同地獻上頭生無暇的羔羊,而是獻上他自己種植且自以為好的蔬果給上帝。《創世記》4:3~4記述:「有一日,該隱拿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
⏩亞伯「義」與該隱「兇」
當該隱和亞伯成年後,每個人便都各自負責自己的敬拜行動。所以有一次,該隱自己決定在羔羊的供位奉上他的各種美味水果(而不再如往常獻上具有屬靈意涵的羊羔)。「有一日,該隱拿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創世記》4:3~4)。與此同時,弟弟亞伯帶著一隻羊羔來,然後宰殺羊羔後放在他的祭壇上。兩個年輕人都在他們的祭壇前跪下,等待著他們的祭品可以為上帝所悅納的跡象出現。 「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創世記》4:4~5)。看似上帝從天上發出了火燒盡了羊羔,從故事敘述中可以看出有一些明顯的徵兆顯示奉獻的羊羔已為上帝所悅納。於是當亞伯的羔羊為天火燒盡後,他便起身離開,回到他的羊群。
該隱仍然跪在地上等待這個特殊的跡象出現。但沒有明顯的跡象顯明該隱的水果獻祭已被上帝所悅納了。最後他便起來,對上帝生氣。當他在痛苦中離開時,《創世記》上記錄著上帝呼喚他說:「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創世記》4:6~7)。如果該隱曾經想過但憑己意的方式行事,很快便會發現自己先前所準備的水果祭物並不會為上帝所悅納。(註:從小亞當夏娃便曾教導這二個孩子要在祭壇獻上羊羔為上帝所悅納)
⏩「義」
表示公義之「義」字似乎源於這種如前所述之原始的敬拜行為,要求寬恕罪惡。在這個漢文字中我們發現了一隻表示羊的「羊」字在表示我的「我」字上方,描繪著我們跪在上帝的羔羊面前,他們獨自遮蓋庇護住我並帶來公義。如果進一步解析最後這一個「我」字,揭示了這字是由表示手的「手」字和表示長矛或矛頭的「戈」字的複合字體組成。這說明了宰殺羔羊是由「我」自己親手使用矛頭完成,表明無辜的上帝羔羊替代我的罪而死。
「我」+「羊」=「義」
「手」:手 (hand)
「戈」:矛 (lance)
「我」:我 (me)
「羊」:羔羊 (sheep)
「義」:公義 (righteousness)
⏩「兇」
該隱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殺人兇手!兄弟們通常會在每天黃昏工作結束後一起回家。但那晚只有該隱回來;當亞伯沒來的時候,父母開始向該隱詢問他弟弟的到底在何處。不僅是其父母,而且還有“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耶和華說:「你做了甚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創世記》4:9~10)。該隱顯然是不悔改的,當然應該受到上帝所頒布的公正懲罰。但請聽他們的對話:“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創世記》4:11~l5)。
主顯示了該隱無情的憐憫 — 儘管長兄該隱註定要成為一個流離飄蕩之人,上帝仍保證他會受到保護。類似的字「兇」在中文中具有相同的發音,但意味著殘忍、激烈、暴力或不人道,並常與殺人害命聯繫在一起。這個字本身在身體上顯現出一個標記,甚至如同該隱一樣,上帝已標記出了原始的長「兄」和第一個殘酷和無情的「兇」手。在中文寫作中「乂」字用在很多字裡面,用來表示殺戮或削減。因此,這個標記在長兄的記號「兇」,以指明該隱為兇手的意思便非常明顯。在過去,中國的罪犯會在臉頰或額頭上紋上記號,以至於在他們的餘生當中,他們會被視為是被社會遺棄的人。這種習俗很可能源於對古代該隱故事的認知。還有人猜測,他的破口「凵」表示他不再被視為是家族的代言人了。
⏩「後」
「亞當又與妻子同房,她就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說:『 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創世記》4:25)。上帝對亞當和夏娃的最初命令是,他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在此之後,在他們近千歲的漫長生命當中,在完美新創的人類當中,婦女可生育的時間無疑是可以持續數百年的,而不是現今婦女只有大約 30 年的生育期間。世界人口因此迅速繁衍,並導致奇妙的人口爆炸性成長。表示後人、後代、後來的「後」這個字,則描繪出了亞當夏娃「彳」,帶著些表示小的、溫柔的嬰兒「幺」,以及表示跟著、接連地的「夊」部首。他們後來便接二連三地生了許多的後裔,除了敬虔的塞特這支後裔繼續繁衍外;另外這支不敬虔的該隱及其後裔,後來並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個以諾城市。「該隱與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懷孕,生了以諾。該隱建造了一座城,就按著他兒子的名將那城叫做以諾。」(《創世記》4:17)。在該隱的第六代(亞當第七代)後裔拉麥中,聖經記載了其不僅是一夫多妻始祖,而且還是一個殺人兇手...。
「彳」+「幺」+「夊」=「後」
「彳」:二人(two persons)
「幺」:嬰兒(baby)
「夊」:接連(one after another)
「後」:後代(posterity)
⏩求告耶和華的名
因此,地上很早就分為兩支派的後裔。該隱的邪惡後裔傲慢地鄙視並拒絕了上帝;但塞特這一支線後裔是敬畏上帝的。《創世記》4:26其中寫道:「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求告耶和華的名。」 這句話的意義相當深遠,並且在整部聖經多次出現這一表述,專門用來描述那些尋求神的人。在聖經《舊約》中與獻祭儀式緊密相連,這個儀式早在神用獸皮為亞當和夏娃做衣裳並將其逐出伊甸園時就開始了。祭品被來自天上的天火燒盡的情景經常顯明在獻祭人的眼前,這便是顯明神賜予他們的酬報。「羊」是第一個被指定為獻祭的動物,羊也代表著神的羔羊,即耶穌基督,是神所應許的女人的後裔,將在信靠神的塞特的此一支線後裔當中出現。
如果仔細研究每個漢文字的寫法,便能發現在中國人原始宗教思想的真實記錄,表示羔羊的「羊」字部首也經常被用在某一個合體字當中,表明任何好的或繁榮的東西,象徵「羊」的順服天性。除開前所述之「義」字外,「善」、「祥」、「詳」、「美」等,漢字可以連結尋見許多代表羔羊的良善、詳和、詳細,美好等上帝的良善美意。
⏩「善」
表示良善、善良、完美的「善」字,在更古老的甲骨文書寫字體中能更清楚表現出來,因為這個字表達出了羔羊的話語是良善的本意,有的甲骨文,金文及篆文則更彰顯此一形象,表示言語非常祥和親切。隸化後楷書將篆文字形改變,並將篆文字形中的兩個「言」寫成「卄」加「口」。「羊」+「卄」+「口」=「善」。參「善」字古體解構及五種字體的演變如後。
⏩「詳」
「詳」=「言」+「羊」,除了像「善」字可表達出了羔羊的話語是良善的意思外;另外,則是傳達了小心檢查的概念,判斷這是羔羊的最終權柄。 “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他的眼睛如火焰,他頭上戴著許多冠冕;又有寫著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他穿著濺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稱為 神之道。”(《啟示錄》19:11~13)。
⏩「祥」
「羊」字通「祥」是另一個美麗的象徵符號,表示繁榮、幸福、吉祥、祥和等意思,像「善」字及「詳」字意思,其中「示」部首表示神,「羊」表示羔羊,兩者結合則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美」
「美」=「羊」+「大」,「美」代表一個「大(人)」高舉「羊」,一個人舉羔「羊」獻祭即為「大」好也,謂之「美」也,表達了羔羊的美好、完美、美麗等。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五種字體之演變如後,大抵金文把甲骨文字形中之羊角描繪的更像「羊」;篆文將金文字形稍作改寫,隸書及楷書即將篆文字形中的寫成寫成現在的型式。一個時時高舉羔羊感謝上帝救恩的人是多麼「美」的一個畫面。參「美」字古體解構及五種字體的演變如後。
⏩「犧」
為了描繪基督的無罪,在希伯來儀式中只使用了無瑕疵、完美的獻祭動物。“對亞倫說:「你當取牛群中的一隻公牛犢作贖罪祭,一隻公綿羊作燔祭,都要沒有殘疾的,獻在耶和華面前。”(利未記9:2)。這節經文當中指定的動物是「羊」和「牛」,與表示獻祭動物的中國漢文字「犧」可說完全重複展現之。這些走獸也必須是無瑕疵或美麗的,可以「秀」字表示,參下之「犧」字解構。「牛」表示牛(ox),「羊」表示綿羊(sheep),「秀」表示美麗無瑕的(unblemished),「戈」表示矛頭(spear head),因此,「犧」便表示獻祭動物(sacrificial animals)。表示獻祭動物的「犧」字的中文發音為“hsi”,與表示下午的「夕」字發音“hsi”,以及表示西邊的「西」字發音“hsi”都相類同,這似乎可以肯定指出所產生的獻祭動物的發音應該與晚上獻祭時間相關聯。「犧」=「牛」+「羊」+「秀」+「戈」楷書體解構如下。
⏩中華民族與希伯來民族關聯
傳統中國人和希伯來人他們都是將這些特定的「羊」「牛」祭品獻給一位至尊的神。對於希伯來人或中國人來說,神是就是「上帝」或耶和華,字面意義非常清楚,天「上」的皇「帝」。
⏩「祀」
中國人和希伯來人肯定必在古代過去有相同的根源,由其宗教儀式的相似性可以證明這一點。他們都觀察到了早上及晚上的獻祭。“早晨要獻這一隻,黃昏的時候要獻那一隻。”(《出埃及記》29:39)。這句經文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在第六個巳時時辰 (上午9~11點),基督要被掛在十字架上(馬可福音15:25),就是早上獻祭的時候;在第九個申時時辰(下午3~5點)。“釘他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時候。 ”他獻上了他的生命(馬可福音15:34),當時正是晚上獻祭的時候。“申初的時候,耶穌大聲喊著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註: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漢字「祀」及「神」既是形聲亦是會意字,可分別表示 神被釘上十字架及離開十字架的時辰。在「祀」字古老書寫體中可寫成則似乎在描繪有兩個人在花園中舉起雙手敬拜上帝,顯然地,在伊甸園門外應該是亞當建立原始祭壇的地方。參如後之「祀」字古老書寫體解構。
中國歷史先秦時期大抵指秦朝始皇帝前至傳說時代期間,中國此時皆為單一真神的上帝信仰,每年必定向上帝敬拜祭祀;秦朝贏政稱始皇帝後,開始破壞對上帝的信仰及敬拜,並新設立青、白、紅、黃四個不同上帝祭壇,西漢高祖更自創黑帝共五帝敬拜,單一上帝信仰開始混淆;西漢道教新垣平事件後,多神信仰逐漸興起;此後直至民國時代,民間則皆為佛道教等多神信仰。明朝及清朝後則回復皇帝周禮祭天儀式,但一般民間多神信仰則仍未多所改變。像是清朝的皇帝每年都會進行有趣的古代「郊祀」儀式。在冬至的時候,在午前兩個小時(參考獻祭的「祀」字,其表示上午 9 點到 11 點時間),中國皇帝會乘著玉輦馬車離開紫禁城皇宮並前往天壇。天壇是位於北京的一座氣勢宏偉的「通天祭壇」,壇基凸起,呈正方形。關於天壇,還有如下的描述:
天壇矗立在在首都南部的大門內,周圍環繞一片如此廣闊的神聖小樹林,其深沉色調的靜默永不為繁忙世界的喧囂所打破。它由一個單塔所構成,其璀璨的天藍色瓦片意在代表空中拱頂的型式和顏色。它沒有圖像,因之莊嚴的儀式並不在塔內進行;而是在一個擺在它前面的大理石祭壇上進行,每年會提供一隻公牛作為燔祭,而帝國皇帝則親身俯伏敬拜宇宙聖靈。
如此公開地敬獻祭物為的是彰顯皇權的統治。因此,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多少年來都嚴格遵守這一禮俗。雖然中國人已經無法追溯這一古老禮儀的本源和原始意義,但這一禮儀從留存的典章經典及中國漢文字剖析,畢竟已經在中國存在並斷續實踐了將近 4500 年。古代祭拜至高無上之神的禮儀竟然奇跡般地一直延續到 20 世紀,的確令人不可思議!希伯來人在大約西元前 1445 年(約當中國歷史商朝初葉)出埃及之後,才在西乃山上重新開始這些敬拜儀式。與此同時在中國,原始的儀式仍然忠實地實踐著,但對祭品的真實意涵卻幾乎少有理解,並且由於越來越多的祖先崇拜而引起了相當大的摻假。中華民族與希伯來民族在地理上相距甚遠,種族差異也很大,但非常神奇的是,中國文化竟然保留了如此之多與希伯來文化相似的敬拜天神的細節,就好比在兩個民族之間不斷伸展的紐帶上又增加了一個新的環節,也進一步驗證了《創世記》前幾章中所揭示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