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部我想看的電影上映,一查之下,中壢的威尼斯影城沒上映,想看必須跑到青埔的新光影城。
「蛤,你跑到青埔去看電影喔?」跟同事說了這件事後,她誇張地回了我這句話。聽說青埔那邊的人都自稱「青埔人」,儼然自成一國;而且青埔雖然在地理畫分上屬於中壢,但對我這種土生土長桃園人,始終認定青埔就是大園,也就是很遠的地方。
「沒辦法啊,中壢現在沒幾家電影院。」
三十年前中壢的電影院非常多,光是市區內就有五家,還不包含2019年歇業、以手繪廣告和台南全美戲院齊名的「中源戲院」。
以下記錄我曾參與過的中壢戲院風華,年代久遠,有些記憶可能有誤,還請指正。
位於俗稱「大時鐘」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後方、舊遠東百貨對面巷子裡的大東戲院,當時對面開著一間大東剪燙,小時候的我一直認為是關係企業,實際上如何呢?
以前的戲院不知為何,總是外牆斑駁、泛黑的水泥牆上掛上五彩繽紛的電影海報,最能襯托。
我還記得1995年灌籃高手第一部電影上映,就是在大東看的。同時期上映的,還有迪士尼的《風中奇緣》;我還記得在報紙上的影評看到形容灌籃高手「粗枝大葉」,這是什麼意思?到現在我還是不懂。
由於這條路鄰近水果街,後面又是當時中壢最大的遠東百貨公司,以前常常和同學看完電影後,就去後面的遠東逛街。
為了寫這一篇,我特地舊地重遊,想拍下當年電影院現在的樣子,但是大東戲院已經不復存在,原址拆除,現在是停車場。
在那條路上走著想尋找電影院舊址,每一棟房子看起來都不像,搞得我有點懷疑自己的記憶,大東戲院真的是在這裡嗎?直到看到停車場,才想到或許已經被拆除了。
舊遠東百貨的正對面,記憶是中壢最晚結束營業的老戲院,一直營業到2003年。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2002年的小叮噹電影《太陽王傳說》,我就是在這裡看的。
附近有老字號零食零售店三陽食品;在連鎖美式電影院流行起來之前,看電影根本不興吃什麼爆米花,也不像台北那樣,吃滷味,我們都習慣從家裡帶個牛肉乾或豆干,有時候還會買烤肉跟鹹酥雞,搞得整間電影院都知道你吃些什麼。
來來戲院的對面,現在是桃園機捷老街溪站,旁邊的公園以前範圍更大,還是國中生的我,常常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在7-11買個20元的鮪魚御飯糰,坐在公園裡的水泥長椅上,面對著戲院外頭張著的電影海報,研究著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來來戲院的建築現在還留著,在拍上面這張照片時,我才發現上頭還有許多的名字,像是親親大戲院、愛愛大歌廳、親親西餐廳等等。我認識它的時候就已經是來來大戲院了,歌廳啦、西餐廳等等它以前的美麗風華沒機會參與,真的好可惜。
在前往sogo的中美路上的遠東戲院,因為位處當時中壢市區兩大百貨公司,遠東和sogo的必經之路,在當年是非常熱鬧的。
小時候曾祖母和叔公一起住在中壢國小後門(俗稱瞎子巷),過年時父親帶著我們去給曾祖母(客家話叫阿太)拜年,大人們在家裡喝茶聊天,坐不住的小孩子,就讓沒嫁人的姑婆帶著去中壢街上閒逛。30年前中正路、也就是大時鐘那一代是全中壢最熱鬧的地方。阿太家一走出去就是大時鐘,往前一直直走,就是遠東戲院。
《鐵達尼號》風靡全球的時候,我是國中生,雖然對愛情悲劇沒興趣,但同學們都在說鐵達尼號多感人、看到最後哭得唏哩嘩啦、李奧納多有多帥,不由自主也被勾起想看的念頭,遂央求著父母帶我去看。
在那個沒手機可以查電影時刻表的年代,要看電影必須先翻報紙、翻到影劇版最後一頁,印滿了新電影的黑白廣告,最下面會有桃園縣內各院線情報,先確認哪家電影院還有在上映。
因為已經離上映有一段時間,不少戲院已經下檔了,中壢還在放映的只有遠東,於是父親開車在我們到戲院前,母親幫我們買票後,我和弟弟自己進去看。
別人家的父母都會陪小孩一起,我家的父母從小時候就習慣讓我們獨自行動。
當時的電影院規矩沒那麼嚴,在電影放映的途中隨時都可以開門進去;我還記得走進漆黑的放映廳時嚇了一跳,明明已經上映超過一個月了,戲院裡還是座無虛席。我和弟弟站在最後面,一路站著看完了接近三小時的電影。
遠東戲院是最早結束營業的。在我國三、約莫2000年左右改裝成美華泰藥妝店,當時和朋友相約逛街時,總是會約在美華泰門口。後來美華泰倒閉,同地點變成寶雅,一直經營到現在。
我還記得當時在遠東戲院入口左手邊有一攤鹽酥雞,不知道是不是現在寶雅斜對面那間?
以地理位置來講,金宮/金府實在是偏離市區;在仁海宮及中壢公園後面,而且小時候的我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就是同一間戲院,卻有兩個不同的名字。
或許是因為地理位置偏遠,這間是我最少去的戲院,印象中大概只有一、兩次吧,實在太單薄了,比起電影院的記憶,後來電影院結束營業,二樓改裝成「原燒」後,全家一起來吃過飯的記憶還比較深刻。
中壢的老戲院陸陸續續關門,現在只剩下威尼斯獨霸一方,但威尼斯不是「戲院」,而是「影城」。
你說還有大江的星橋跟青埔的新光影城?抱歉,它們都在「大園」(好啦,大江算中壢,雖然在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