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短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終於看到一本關於台語歌的專書了。雖然它是一本論文,不過作者文筆很好,各類概念信手捻來,將台語歌曲跟台灣近現代史做了很有系統的整合,讀來甚有韻味。

我對台語歌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是其他語言歌曲比不上的。我童年是在江蕙、黃乙玲、陳小雲、陳盈潔、蔡秋鳳、王瑞霞、林晏如、陳一郎、洪榮宏、蔡小虎、葉啟田、陳百潭……等台語歌手的歌聲中長大的。台語歌往往被視為鄙俗卑下,上不了廳堂,但我不知為何非常眷戀這種江湖味。唱KTV的時候,我必點的就是黃妃版的〈追追追〉,我個人很不愛蘇打綠版,覺得變得軟膏膏(nńg-kô-kô)的,完全失去那種獨特的風塵氣口。(青峰迷請見諒)

本書最主要的重點是台語歌有演歌味道,不是本來就存在的,而是二戰後刻意「日本化」--以演歌方式演唱的結果。如果聽過日治時期的歌手(例如純純、愛愛等女士)演唱,她們的咬字清晰,聲音是顆粒狀的。到了戰後的文夏、紀露霞等歌手,就變成像小提琴那樣的滑音了。演歌化除了抒發戰後人民離亂的悲苦之外,也有跟當權者刻意背道而馳的意味。挺有趣的,原來印象中的傳統,經常是後來創造的結果。

藉由書籍還得知一些奇妙的知識,原來台灣第一首大流行的台語歌是〈雪梅思君〉(取自七世夫妻中的第五世:商琳與秦雪梅)。另外也推翻了我對「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印象,它不但沒顯著改善佃農的生活,反而造成中小地主的破產,種下五十年代後台灣農村動盪蕭條的惡因(似乎可跟吳音寧的《江湖在哪裡》相對照)。越來越能理解,戰後初期台灣人說的「狗去豬來」誠不虛也。

這本論文我很喜歡的地方是,它擴大了台語歌中的悲情哀戀,將它放到社會環境的脈絡下來看,就能領悟那樣的歌(例如戰前的閨怨歌、戰後的行船歌、𨑨迌人歌)為何出現在那樣的時代。我也可以透過此書,去領略我父母長輩過去失語的,一段段的苦痛歷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是我聞的沙龍
37會員
41內容數
如是我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0
瓊瑤辭世了。 瓊瑤一生伴隨無止無休的話題性。她風格強烈的眾多著作,波濤洶湧的一段師生戀與兩段婚姻,乃至於最終自主選擇離世,無不引起巨大爭議。愛之者奉若神靈,惡之者棄如敝屣。印象所及,臺灣文壇似乎沒有哪位作家如她一般,活得轟轟烈烈,死得沸沸揚揚,數十年來動見觀瞻。她對臺灣文化界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可不
Thumbnail
2024/12/10
瓊瑤辭世了。 瓊瑤一生伴隨無止無休的話題性。她風格強烈的眾多著作,波濤洶湧的一段師生戀與兩段婚姻,乃至於最終自主選擇離世,無不引起巨大爭議。愛之者奉若神靈,惡之者棄如敝屣。印象所及,臺灣文壇似乎沒有哪位作家如她一般,活得轟轟烈烈,死得沸沸揚揚,數十年來動見觀瞻。她對臺灣文化界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可不
Thumbnail
2024/12/09
去年看愛爾蘭電影《夏日悄悄話》時,曾開玩笑說臺灣很難有低調壓抑型的電影,結果隔年就立刻被打臉了(不過我很高興)。而且這部電影抑制的力道甚至強過《夏日悄悄話》,片中幾乎沒有一幕場景是足夠讓人宣洩情感的。跟很多台灣電影一樣,《春行》的主題設定在家庭,但並未採取溫情渲染的手法感動觀眾,而是藉由主角的互動,
Thumbnail
2024/12/09
去年看愛爾蘭電影《夏日悄悄話》時,曾開玩笑說臺灣很難有低調壓抑型的電影,結果隔年就立刻被打臉了(不過我很高興)。而且這部電影抑制的力道甚至強過《夏日悄悄話》,片中幾乎沒有一幕場景是足夠讓人宣洩情感的。跟很多台灣電影一樣,《春行》的主題設定在家庭,但並未採取溫情渲染的手法感動觀眾,而是藉由主角的互動,
Thumbnail
2024/08/10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2024/08/10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望春風〉這首歌自創作發表以來,陪伴臺灣人足足 90 年了。跨越三個世代、各個族群的傳唱與熱愛,〈望春風〉的版本、面貌也不計其數。
Thumbnail
〈望春風〉這首歌自創作發表以來,陪伴臺灣人足足 90 年了。跨越三個世代、各個族群的傳唱與熱愛,〈望春風〉的版本、面貌也不計其數。
Thumbnail
文夏的歌,便是那熱熱鬧鬧的「世俗」,勾連、反映、煽動著千萬百姓的情感。
Thumbnail
文夏的歌,便是那熱熱鬧鬧的「世俗」,勾連、反映、煽動著千萬百姓的情感。
Thumbnail
這些歌投射了某種台灣人的集體意識,在農村凋敝、城鄉人口劇烈流動的時代,壓抑苦悶、離鄉背井的底層人民藉著這些歌曲,表露一種亟欲出走、脫離現狀、打拼追求更好人生的渴望。
Thumbnail
這些歌投射了某種台灣人的集體意識,在農村凋敝、城鄉人口劇烈流動的時代,壓抑苦悶、離鄉背井的底層人民藉著這些歌曲,表露一種亟欲出走、脫離現狀、打拼追求更好人生的渴望。
Thumbnail
終於看到一本關於台語歌的專書了。雖然它是一本論文,不過作者文筆很好,各類概念信手捻來,將台語歌曲跟台灣近現代史做了很有系統的整合,讀來甚有韻味。
Thumbnail
終於看到一本關於台語歌的專書了。雖然它是一本論文,不過作者文筆很好,各類概念信手捻來,將台語歌曲跟台灣近現代史做了很有系統的整合,讀來甚有韻味。
Thumbnail
正港高雄子弟的我,小時候因為愛看《 戲說台灣-iset三立 》,所以對台語歌手們都備感親切。孫淑媚、秀蘭瑪雅都是我成長時期的伴唱女神,也因為她們,反而對台語歌比較琅琅上口。 在介紹 #林剪雲 時,無論是《忤》或《逆》,都有縈繞在主角身上的時代曲調
Thumbnail
正港高雄子弟的我,小時候因為愛看《 戲說台灣-iset三立 》,所以對台語歌手們都備感親切。孫淑媚、秀蘭瑪雅都是我成長時期的伴唱女神,也因為她們,反而對台語歌比較琅琅上口。 在介紹 #林剪雲 時,無論是《忤》或《逆》,都有縈繞在主角身上的時代曲調
Thumbnail
黃霑,有香江才子之稱,所作歌曲多膾炙人口!聽說,他們兩個人接到這個活,只有一天不到的時間,而黃霑在收到顧嘉煇譜曲後,二十分鐘就將歌詞寫就,可說不愧才子稱號! 粵語歌好聽,一個是保留了四聲八調的自然音樂語音,另一個是注重韻腳的押韻!這個跟台語歌是一樣的,兩者的差別,只在於粵語歌的用字,絕對遵從書面字
Thumbnail
黃霑,有香江才子之稱,所作歌曲多膾炙人口!聽說,他們兩個人接到這個活,只有一天不到的時間,而黃霑在收到顧嘉煇譜曲後,二十分鐘就將歌詞寫就,可說不愧才子稱號! 粵語歌好聽,一個是保留了四聲八調的自然音樂語音,另一個是注重韻腳的押韻!這個跟台語歌是一樣的,兩者的差別,只在於粵語歌的用字,絕對遵從書面字
Thumbnail
粵語、英文、日文、客家、台語、原住民語、無論哪種都一樣,若不懂語言的傳達,不會知道歌曲的要傳達的思想。人聲演唱就成了樂器的一種,變成像是聽演奏曲的狀態。
Thumbnail
粵語、英文、日文、客家、台語、原住民語、無論哪種都一樣,若不懂語言的傳達,不會知道歌曲的要傳達的思想。人聲演唱就成了樂器的一種,變成像是聽演奏曲的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