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蘋果日報》案】極權要來了,記者是會吶喊的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沒法忘記《蘋果》被過百警員搜報館時,同事跟我說的一席話:
「網上的報道,三秒可以變missing doucument,一個媒體堅持印刷,你要銷毀他們的報道,是要用火燒。」
話說回來,每次我清晨乘搭的士趕至西九庭外排隊,多數司機都會八掛地問:「點解咁早要去法院?」今次也不例外,未到六時,庭外已有一條逾廿人的人龍,「我無諗過有係咁大件事,又有人關心呢啲。」司機探頭出車窗外看了一看。
警方國安處昨晨(17日)動員逾500人,於多區採取行動,拘捕5名壹傳媒高層,翌日(18日)正式落案檢控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及《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第29條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以及檢控《蘋果日報》等三間公司,律政司趕在星期六(19日)早上九時半,急急忙忙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蘋果》記者今趟不是來採訪

與平日有別,排在頭位的不是面熟的「旁聽師」,而是在記招、採訪現場有可能曾經碰面的記者行家。
「我發現我哋成組同事都嚟哂。」
「想問你哋係咪蘋果嫁?」
「係呀。」
「傳話落去,一陣我哋最尾會叫張生、羅生加油。」
「好呀,不過可能佢哋聽唔到。」
「聽唔到都要照嗌。」
八時多,我跟著排隊隊伍,依照法庭職員的指示,由法院門外,移師到一樓的大堂公眾旁聽席等候區。來的人幾乎都能互相叫出對方的名字,他們寒暄着自己部門的事,有人是請了半天假來,神情恍惚,「唉,應該十成九,都係保(釋)唔到,好快就會搞掂。」,又有人是放假也專誠早起來支持,「今日原本是休息,但琴晚瞓得唔好,好驚遲到。」
作為記者,「鐵腳、馬眼、神仙肚」,假期上班不是一件新鮮事,只不過今天的他們是由將軍澳工業邨有自己座位的辦公室,搬來了西九裁判法院裏席地而坐。今天的他們,不止是 On duty (值班)這麼簡單,而是 On behalf of the value of Apple Daily(代表著《蘋果日報》的價值)。
除了《蘋果》的員工外,亦有平日的法庭「常客」,一有時間就會來聽審的普通市民,她搖動著手中的扇子,口中唸唸有詞,「本席不相信你哋唔會再干犯國安法相關嘅行為,你哋可以保留八天上訴嘅權利⋯退庭⋯⋯呢段野我聽過不下十次,呢個官唔會畀保釋啦。」
大家沉靜了一會,有一名《蘋果》女記者打破僵局,「我哋一陣同佢哋打招呼時,要做咩手勢,用手指打心心,還是做大手形嘅心心?」她把雙手放在頭上,做出了一個愛心的姿勢。
又一名《蘋果》男記者應話,「定係打開手板,出糧呀喂!」話音未落,大家都笑了。
其後,我們跟住保安的指示,上了兩層電梯,來到了正庭門外的「安全檢查站」,每人在進入正庭前,必須把自己身上的銀包、鎖匙、紙巾等物品統統都拿出來,讓保安檢查一次。背包亦需打開,我的相機電池如同炸彈,保安逐塊逐塊在檢查。
「這是什麼?」
「藍芽耳機。」
「這個呢?」
「相機用的記憶卡。」
「要用咁多張?」
「都係幾張啫,你唔會知道一日要跑幾多單、錄幾耐。」
「腳架,可以入嗎?」女保安似乎對於到底「安檢」要檢查什麼,也不是太掌握,「縮骨傘,腳架都可以入。」一名主管回話。
幾分鐘的檢查後,我只需要扔掉還剩半支的瓶裝水和已飲用完的烏龍茶,一打開「安檢」旁邊的垃圾桶,裏頭有好幾支大瓶裝的寶礦力、咖啡,畢竟大家是清晨守候到現在。
約十時左右,開庭。張劍虹和羅偉光走入被告欄,公眾席的人全體揮手,兩人亦這個方向打招呼,張劍虹舉起大拇指的手勢,羅偉光不停地點頭。
及後,張劍虹的代表大律師陳政龍向總裁決官蘇惠德指出,辯方在早上才收到控方「一大疊文件」,需時閱讀,而陳大律師亦知道控方將會反對兩人的保釋申請,因此,他希望申請將案件押後一小時。
「未坐暖個屎忽,又要休庭了。」一位老人在公眾席上竊竊私語。
休庭,眾人起立,裁判官走後,坐在公眾席的人終於禁不住,有人大叫「成班同事嚟咗!」、「加油呀光仔!」、「張生,頂住呀!」,大家不停地出力揮手,在口罩的遮掩下,強行擠出了一個個難得的笑眼。
一小時後,坐在我旁邊的又轉了一批新人,剛剛坐在後排的,坐前了一排,拿不到正庭票的人,在外面與同事「交收」,今回可以進來了,「我換咗張白飛(正庭票)入嚟」,這樣的人流交替,務求令到更多同事能夠與被告欄的兩人打個手勢,對上一眼。

可預計的「不能保釋」

當控方談及到一些張劍虹為何不獲保釋的原因,公眾席傳來一陣冷笑聲,「連張生自己都笑咗。」礙於《刑事訴訟程序條例》第9P條對報導保釋法律程序的限制,內容不能詳述,可能在未來的法庭會有更多不能訴說的事情。
在控辯雙方完成陳詞後,大家屏息靜氣,在短短四分半鐘,庭上幾乎沒有半點聲響,有《蘋果》員工雙手合十,靜候奇蹟,大部分坐在公眾席的人,目光注視著蘇官,不由自主的把所有希望投放在他的身上。
羅偉光不時向公眾席張望,張劍虹低著頭,身體微曲,雙手握起拳頭,放在大腿上。當蘇官把頭伸向擴音話筒時,大家不期然地坐直,要來的總要來,「不能保釋」這個四個字再次在庭上迴盪。
旁聽席上的記者,對這句說話不陌生,也不驚訝。但同樣的,有人搖頭,有人拭淚。走出冰冷的法院,通州街的囚車出入口已有大批軍裝警戒備,記者是沒有特權的,不少政府官員、警方代表在公開的場合亦多次強調。
頭頂上猛烈高照的太陽,沒有帶來絲毫的溫暖,反倒是像要把人活生生的灼死。當一輛又一輛的囚車迅速地駛出來時,這群持著記者證的人也跟著追車,跑到發祥街的欄杆前揮手,嚷著什麼其實一點也聽不清,只知道,記者也在吶喊。
今天早上,路透社已傳出《蘋果》有機會在數日內被逼停止運作,下午《蘋果》管理層與各部門的員工開會,去信保安局申請許可,希望解凍部份資產以支付員工薪金。若果失敗了,《蘋果》最快周六凌晨起會停止更新網上新聞,出版最後一份《蘋果日報》。
劊子手行刑的刀終要亮起。
本月的20日是蘋果日報創刊26周年,在一段婚姻裏會稱作「銀婚」,在人生中會是最陽光的「青年」階段,有人殷切地期待這個26歲青年的死亡,又有人聲嘶力竭在他的床頭疾呼。
(2021年6月21日,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不定期更新|Instagram:@shit.will.come.tru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發性在Instagram上,重遇一位曾經讓你留下極深印象,並且其樣貌是以一張聯合展覽的宣傳相片出現,我想除了何逸君之外,沒有第二個了。 我甚至不知他的名字是何逸君,還是知道呢?我想不起了,倒是依稀記得Peter這個稱呼。 結束衝突後,Peter與當事人握手言和,說了一句: 何逸君。
自從疫情蔓延,很久沒有進戲院了。那是一段極為平靜卻讓人從腦海中不斷撈取記憶的24分鐘,關於穿起黃雨衣的他,關於那一年,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是如何開始。 這裏不用買票進場,排隊取籌號就行了,這幾天來的人寥寥可數,不用太早也能輕易地拿得進出的憑證,一張印有編號與日期的橙色小紙。
2021年6月12日,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因煽惑他人包圍警察總部而判囚10個月,在早上10時刑滿出獄,大批傳媒圍著拍照,周庭並沒有發言。 有支持者冒雨叫喊:「周庭加油」,亦有市民一人在路邊唱《榮光》。 (2021年6月12日,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這晚,我一架囚車都沒有追上, 我站在十字路口, 不知他們有多少和我一樣, 那些預備喊破喉嚨要說的話,一句也沒機會說。 一個失落的記者上。 (2021年3月4日,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不定期更新|Instagram:@shit.will.come.true
這段片很難剪 其實由11月中已經開始處理,一直到周梓樂出殯,影片還是沒法如期完成。 曾經在半夜做剪接的時候,偷偷流淚,然後剪不下去。 《誌》主編常問:「梓樂的片好了嗎?」 我總是支吾以對。 拖拖拉拉的,一個月了,總算為周同學完成了一件事。 他說:「無所謂的,盡力吧!」 我想起讀書的時候,老師說過:
2020年6月12日,約下午五時左右,東區法院的囚車出入口的位置,約有三、四十人在守候聲援被捕人士,有人高舉「香港獨立」旗、「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 (寫於2020年6月12日當天,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偶發性在Instagram上,重遇一位曾經讓你留下極深印象,並且其樣貌是以一張聯合展覽的宣傳相片出現,我想除了何逸君之外,沒有第二個了。 我甚至不知他的名字是何逸君,還是知道呢?我想不起了,倒是依稀記得Peter這個稱呼。 結束衝突後,Peter與當事人握手言和,說了一句: 何逸君。
自從疫情蔓延,很久沒有進戲院了。那是一段極為平靜卻讓人從腦海中不斷撈取記憶的24分鐘,關於穿起黃雨衣的他,關於那一年,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是如何開始。 這裏不用買票進場,排隊取籌號就行了,這幾天來的人寥寥可數,不用太早也能輕易地拿得進出的憑證,一張印有編號與日期的橙色小紙。
2021年6月12日,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因煽惑他人包圍警察總部而判囚10個月,在早上10時刑滿出獄,大批傳媒圍著拍照,周庭並沒有發言。 有支持者冒雨叫喊:「周庭加油」,亦有市民一人在路邊唱《榮光》。 (2021年6月12日,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這晚,我一架囚車都沒有追上, 我站在十字路口, 不知他們有多少和我一樣, 那些預備喊破喉嚨要說的話,一句也沒機會說。 一個失落的記者上。 (2021年3月4日,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不定期更新|Instagram:@shit.will.come.true
這段片很難剪 其實由11月中已經開始處理,一直到周梓樂出殯,影片還是沒法如期完成。 曾經在半夜做剪接的時候,偷偷流淚,然後剪不下去。 《誌》主編常問:「梓樂的片好了嗎?」 我總是支吾以對。 拖拖拉拉的,一個月了,總算為周同學完成了一件事。 他說:「無所謂的,盡力吧!」 我想起讀書的時候,老師說過:
2020年6月12日,約下午五時左右,東區法院的囚車出入口的位置,約有三、四十人在守候聲援被捕人士,有人高舉「香港獨立」旗、「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 (寫於2020年6月12日當天,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凡是年輕人都會拍片。曾幾何時,拍影片已經變成跟作文一樣的當代必備技能,只不過從影片變成電影,在故事上需做影像文學性的堆昇、在技術上有攝影美學與演員演技和美術、造型、燈光乃至動線⋯⋯等等環節的並具齊需門檻,形式上則仰賴著創作者的才華有無,作品能不能迷人是鐵錚錚立見的,一切環節皆能打磨、也需要打磨。
Thumbnail
以鼓勵年輕學子從事影像創作,培育未來人才為目標的「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日前公布入圍名單,其中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難得有機會看到的「國中小、高中職組」作品,九部入圍影片涵蓋動畫、紀錄片和劇情片等不同類型,這幾部短片的成品或許陽春、不夠精緻,但已能讓人感受到年輕創作者的豐沛能量。
Thumbnail
在今年 2023 年女性影展選映的電影中,我特別想要梳理出一條軸線推薦給讀者,即探討關於電影實踐與女性身體書寫之間的關係。處理「被管控的身體」的影像作品,其實必然會涉及到三個問題:在主題上呈現「重新書寫身體」,以反抗被馴服與管制的慾望模式及行動方案⋯⋯
Thumbnail
我相當喜歡幾部作品中乍現的靈光和優秀的想法,但同時也因為它們過於短暫而感到失落。有些作品若是在劇情片的討論下,我認為是相當優秀的,但是在實驗電影類別競賽中則失去了它的優勢。總之,很欣喜能夠看到臺灣學生實驗電影在數量上和內容上的成長,也期待這些力量能夠持續下去。
Thumbnail
創意與靈感雖沒有固定套路,但作品的呈現最後總涉及如何把意念傳達給觀眾,若能找到關鍵性細節的建構及深入題材豐厚與豐富程度,或許就能畫出或拍出自己獨到的觀點,對於動畫創作的意猶未盡,就這麼開始了。以上,獻給這次入圍的八部佳作。
Thumbnail
《蘋果日報》在這種曲折離奇的情況下,似乎成了「推」歐彪峰這位知名維權人士入獄的最後一點作用力。這當然怪不了《蘋果》,以歐彪峰的敢言程度,入獄恐是遲早的事,但《蘋果》以其特殊的身位,成了連結起香港與中國民主人士故事的關鍵一環——《蘋果》求真,香港與中國的真相政治亦反映在了《蘋果》:共同受難,追求不止。
Thumbnail
雖然這次發聲之後,因中共百年將至,及47人案還在進行中,我知道自己今年又是回國無望了。但我心裡还是輕鬆了一點,若阿藍入獄我都龜縮不敢發聲,虽说她是一定會理解,但我要怎麼面對自己呢?所以要感謝《蘋果》,在關鍵時刻推了我一把,讓我做了該做但猶豫不決的事——也是符合了《蘋果》「敢吃禁果」的辦報初衷吧。
Thumbnail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媽媽給他一個蘋果。很好吃,味道難忘。隔天他再跟媽媽要。媽媽說沒了。他很想吃苦苦哀求。媽媽心軟了。拿出棒子,給他鐮刀。叫他一起跟著去幫忙。他們走到巷子電線桿後埋伏...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凡是年輕人都會拍片。曾幾何時,拍影片已經變成跟作文一樣的當代必備技能,只不過從影片變成電影,在故事上需做影像文學性的堆昇、在技術上有攝影美學與演員演技和美術、造型、燈光乃至動線⋯⋯等等環節的並具齊需門檻,形式上則仰賴著創作者的才華有無,作品能不能迷人是鐵錚錚立見的,一切環節皆能打磨、也需要打磨。
Thumbnail
以鼓勵年輕學子從事影像創作,培育未來人才為目標的「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日前公布入圍名單,其中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難得有機會看到的「國中小、高中職組」作品,九部入圍影片涵蓋動畫、紀錄片和劇情片等不同類型,這幾部短片的成品或許陽春、不夠精緻,但已能讓人感受到年輕創作者的豐沛能量。
Thumbnail
在今年 2023 年女性影展選映的電影中,我特別想要梳理出一條軸線推薦給讀者,即探討關於電影實踐與女性身體書寫之間的關係。處理「被管控的身體」的影像作品,其實必然會涉及到三個問題:在主題上呈現「重新書寫身體」,以反抗被馴服與管制的慾望模式及行動方案⋯⋯
Thumbnail
我相當喜歡幾部作品中乍現的靈光和優秀的想法,但同時也因為它們過於短暫而感到失落。有些作品若是在劇情片的討論下,我認為是相當優秀的,但是在實驗電影類別競賽中則失去了它的優勢。總之,很欣喜能夠看到臺灣學生實驗電影在數量上和內容上的成長,也期待這些力量能夠持續下去。
Thumbnail
創意與靈感雖沒有固定套路,但作品的呈現最後總涉及如何把意念傳達給觀眾,若能找到關鍵性細節的建構及深入題材豐厚與豐富程度,或許就能畫出或拍出自己獨到的觀點,對於動畫創作的意猶未盡,就這麼開始了。以上,獻給這次入圍的八部佳作。
Thumbnail
《蘋果日報》在這種曲折離奇的情況下,似乎成了「推」歐彪峰這位知名維權人士入獄的最後一點作用力。這當然怪不了《蘋果》,以歐彪峰的敢言程度,入獄恐是遲早的事,但《蘋果》以其特殊的身位,成了連結起香港與中國民主人士故事的關鍵一環——《蘋果》求真,香港與中國的真相政治亦反映在了《蘋果》:共同受難,追求不止。
Thumbnail
雖然這次發聲之後,因中共百年將至,及47人案還在進行中,我知道自己今年又是回國無望了。但我心裡还是輕鬆了一點,若阿藍入獄我都龜縮不敢發聲,虽说她是一定會理解,但我要怎麼面對自己呢?所以要感謝《蘋果》,在關鍵時刻推了我一把,讓我做了該做但猶豫不決的事——也是符合了《蘋果》「敢吃禁果」的辦報初衷吧。
Thumbnail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媽媽給他一個蘋果。很好吃,味道難忘。隔天他再跟媽媽要。媽媽說沒了。他很想吃苦苦哀求。媽媽心軟了。拿出棒子,給他鐮刀。叫他一起跟著去幫忙。他們走到巷子電線桿後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