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rice Alemagna說,她最初並不是為了兒童創作《永別了,白雪公主》這本書,一開始就不是設定給小孩看的。還沒有拿到紙本書之前,光是看到封面時,心裡直覺:她憋很久了… …。
從她出道就開始追著每一本作品,依稀可以看的出來,早期她的作品在為兒童和為自己創作之間搖擺,也許不是搖擺,不是不確定,而是每個人的心思本來都是交錯複雜的,思緒多,人之常情,一個人可以有多種身份,多種面貌,除了創作對象之外,Beatrice使用的媒材也很多樣,有蠟筆、色鉛筆、水彩、拼貼、羊毛氈、布料… 對創作者來說,如果能付諸實現於作品上,那便是多元多樣表現,讀者不必茫然,無需無措,只要摘取適合自己,喜歡的部分來吸收就好,我偏好她隱晦的作品。
Beatrice在一篇訪談中談到,她創作此書時,面前沒有觀眾。畫畫是為了呼吸和涉足他方。然後她軟化了一些陰暗的劇情,並不是很可怕。她想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害怕。當Beatrice還小的時候,對一切可怕的、令人沮喪的、可怕的事物有著特別的迷戀。像是:藍鬍子,木偶奇遇記改編的電影,或者某些破舊的馬戲團的痛苦,這些場景仍然銘刻在她的想像中。最後當她意識到這本書將出版並且將由一家兒童出版社出版時,她想故意忽略當前的國際出版市場。毋庸置疑,兒童讀物逐漸被越來越多地視為休閒娛樂的必需品。笑聲和輕快成為每一個現代作家都面臨的一種編輯約束。然而,一本自由輕盈的書,離現實感太遠。
這本以繼母角度而創作的白雪公主,故事並未脫離原版,只是主角變成繼母,Beatrice從繼母身上,看到真實人性與黑暗面,恰巧與她內心暗黑部分彼此相通,雜亂無章的線條,層疊在層疊的筆觸,Beatrice強烈渴望自由創作的心,非常直接,一眼可見。我們看不到天真漂亮的白雪公主,看不到樸實可愛的小矮人,每個人物在Beatrice畫筆下都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美麗。繼母的極度自卑、極度嫉妒、極度手段,反而令人同情,我不相信有百分百正向的人存在,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思想,像是面對年華老去,青春不再,心裡是不平衡、無奈和矛盾。除去早期少數幾本作品,多年來,Beatrice一直創作輕快的兒童繪本,偶而她心底仍覺得這些歡快有時候離現實太遠,但是並不能捨去積極面,這也是人性。我想她累積了很多年,不為人知的暗黑,一次在《永別了,白雪公主》表現出來,死亡、暴力、加害、復仇,沈重又狂亂。不是柔美優美的繪畫,卻讓我為畫家的自由而感到暢快。
︿︿︿︿︿︿︿︿︿︿︿︿︿︿︿︿︿︿︿︿︿︿︿︿︿︿︿︿︿︿︿︿︿︿︿Copyright © 所有童里的文字與圖像皆為童里文創生活事業社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和複製,亦不得以盈利或商業目的(包含商業空間)做任何他用。如欲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Copyright © All texts and images are copyrighted by Maison Temps-Rêves Co.. Unauthorized excerpting and copying are prohibited, and any other use (including commercial space) for profit or commercial purposes is prohibited. If you want to share, please repost in full and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