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閱讀時的意識流動 │《我們在讀書時看到了什麼?》

更新於 2023/04/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你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腦中會出現什麼畫面?

和這本書的相遇是在圖書館,因為被書名和黑色的封皮吸引而借來看,這本書讓我認知到自己讀書時腦中的狀態是怎麼一回事。
閱讀開啟腦中一連串的意識流動,各種畫面及思緒從發脹的頭頂向腦殼內各處慢慢向下溢流,止不住。
閱讀時,沒有真正看到什麼,但也沒有錯過什麼。畫面有可能模糊不清,有可能栩栩如生。
閱讀時,每個人都會看到一幅獨屬於自己的素描,這幅素描是由讀者和作者共同創作出來的。
讀者的想像力、經歷、記憶決定那幅素描的清晰度;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細膩的觀察力、架構的邏輯,決定素描的完整度。
讀者把作者抛出的所有文字、片段、形象、概念,拼湊出一個全貌;一個看似真實的存在,但卻是虛構的全貌。就如眼晴所看到的景像一樣,是透過大腦把雙眼分別看到的東西合在一起,而事實上,那個景像真的長這樣嗎?世界真的長這樣嗎?
但,這重要嗎? 重要的是我們參與其中所以我們什麼也沒錯過。
圖片內容出處:翻拍自《我們在閱讀時看到了什麼》,原文作者:Peter Mendelsund,譯者: 許恬寧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40內容數
    "⋯不沈迷於某部作品,也不妄作評價⋯只在乎自己對這部作品的直接感受,如此讓他更具有人情味⋯“成為一個專業的品文員,他們能夠在任何一部作品中提出來自靈魂深處的見解”—《諾貝爾文學獎大系:泰綺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你曾覺得,明明自己讀了不少書,怎麼遇到問題還是腦袋當機嗎?
    Thumbnail
    作者比較了四種閱讀呈現模式,包括眼動追蹤和三種自訂步調閱讀。自訂步調閱讀模式中的移動視窗方法能有效量測出與眼動追蹤類似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僅金錢成本更低,而且有助於提供清晰且相對簡單的數據。但是,移動視窗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增加的閱讀時間和可能導致受試者對內容理解的困難。
    Thumbnail
    我在漂書站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作者在封面的獨照「驚艷」到,有一股強大氣場,小心翼翼拿著書心理壓力十足(設計封面的人要負很大責任),我到底該不該拿來翻看?我決定開始翻閱,沒多久書中的一句話吸引到我...
    Thumbnail
    讀完一本文學作品後,常常會在心頭湧起一股情感,這種情感切實地體現在我皮膚的紋理上,彷彿每一段文字的書寫都能觸及我的內心,就像我寫完一篇段落後的感受一樣,那種一氣呵成的寫作感受,或許在下一刻就消失無踪,或許會重新湧現,但在那一刻,整本書中的時間彷彿凝固在最後一頁,而後面的空白則延伸到我未來的時空中。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你曾覺得,明明自己讀了不少書,怎麼遇到問題還是腦袋當機嗎?
    Thumbnail
    作者比較了四種閱讀呈現模式,包括眼動追蹤和三種自訂步調閱讀。自訂步調閱讀模式中的移動視窗方法能有效量測出與眼動追蹤類似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僅金錢成本更低,而且有助於提供清晰且相對簡單的數據。但是,移動視窗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增加的閱讀時間和可能導致受試者對內容理解的困難。
    Thumbnail
    我在漂書站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作者在封面的獨照「驚艷」到,有一股強大氣場,小心翼翼拿著書心理壓力十足(設計封面的人要負很大責任),我到底該不該拿來翻看?我決定開始翻閱,沒多久書中的一句話吸引到我...
    Thumbnail
    讀完一本文學作品後,常常會在心頭湧起一股情感,這種情感切實地體現在我皮膚的紋理上,彷彿每一段文字的書寫都能觸及我的內心,就像我寫完一篇段落後的感受一樣,那種一氣呵成的寫作感受,或許在下一刻就消失無踪,或許會重新湧現,但在那一刻,整本書中的時間彷彿凝固在最後一頁,而後面的空白則延伸到我未來的時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