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散文:再歸板橋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個月前規劃了這趟旅行。三天兩夜,而這則紀錄寫在第二夜。

第一日是北上的日子。距離上次12月北上已隔數月;相較先前幾近每月一次的旅行,這次的間隔意外累積起出乎我意料的情懷與思念。心裡總在惦記著那間吃了八年的早餐店;那間孩子已經大到上幼稚園的麵包店,;間總是一人獨自扛起店家生意的北方麵食餐廳……曾有人說,我是愛哭的,容易笑的,情緒往返無常的。後來才知道,這叫多愁善感。

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啊?所以,我夢見自己哭嚎,大叫,哈哈大笑……那些,都是獨自住在板橋時,因為多愁,善感的觸動。年輕時不清楚,屆齡近三十,才明瞭。那是思念的情懷,親情的渴望,友情的感嘆,過去的遺憾。

不想,遠離板橋後,這些充沛的情感,卻全束集一處、使之加重;沉如肩背上的包,卸下後才知自己背負著什麼。

懷著這般意念,我又回到板橋。

昨日自高鐵下站。終於,那份生感有了。一切都不再稀鬆平常,而是有了不確定性;一開始是茫然,因為搭公車的固定路線,隨著怠滯的步伐而麻痺;等到踏了踏地板,才終於踩破麻痺,重拾「回家」的肌肉記憶。

第一趟行程,先去找了房東。過程有些小耽擱,因為房東比我預計的晚出現一小時,所以我就在旁邊的環河公園打轉一小時。

這一小時,發現公園中央的圍籬終於卸開了;新生的土丘、設計豐富充滿童趣與挑戰的兒童設施解放了。近中午的時間,一堆孩子不懼破除冬日凍寒的豔陽烈日,歡快暢玩,還野餐。房東甚至告訴我,下午更多人呢!

告別房東後,先將生活圈匆匆繞了一遍,然後才是走到黃石市場吃午餐。

午餐吃的是鍋貼配一杯冰豆漿。吃得很急,因為午後還有約;但吃的也快樂。因為這家鍋貼正是初次來訪黃石市場幾次後的常訪店。儘管住家裡的這段時間,可能因為壓力的關係吧,吃食無味;內心的狂喜卻鼓動我找回味蕾的熱情;巧妙的,這餐成為我回來板橋後,解開食慾的鎖匙。

三月十五是生日。所以午後的行程是與女友去大安買昔日讓我清醒志向的老東家麵包店;在公園品嚐完後再到信義遠百買樂高給自己當禮物。十足充實疲勞的行程。回在板橋的旅館前,心一橫又跑去戲院看《時代革命》,懷著倦意與飢餓。

匆匆吃過麥當勞,沉沉睡去。

隔日,正式的踏鄉才是開始。

早上十點,徒步回到大仁街吃一頓早餐。「好久不見」取代過往習慣的「早安」,點了過往習慣的沙茶麵套餐配大冰紅;這一餐,就吃得津津有味。

吃飽後又跑回環河公園散步、歇坐;公園人潮與昨日如出一轍。相較昨日的倉促,這次倒是多費點時間品味這股新鮮的喧鬧與和祥。

近午,邁步經過當年寶可夢熱點的國光公園,抵達四三五藝文園區;這次再臨,周邊的建案幾乎完蓋,好幾戶早已有人入住。感受,確實的,家庭多了,孩子多了,人潮漲了。園區滿盡是來嬉戲的孩童與心惱的大人,這是熟悉的風景呀!於是繞了一圈後,想著傍晚再來一趟吧!

再次乘坐公車,是為前往林家花園;入園前,本想著應該去吃一口全香豆花,卻沒想到新店址仍在裝修。無奈之下只好再盼望下次的來訪,將林家古厝繞一繞,當個名符其實的觀光客。

旅程進度就這樣過了半天。跑進圖書館稍作休息、吃個冰,再次登上車,回到四三五;不過這次回頭,為的不是受那吵雜的孩童聲圍繞,而是後頭的新月橋。

穿過四三五,登上新月橋,是過去八年的前五年時常有的傳統。疫情改變了路線,僅剩汽車出入口能通。快步走過人群後,迎接的便是連接橋與橋下的新月橋招牌。

甫一上橋,便見到新設的電梯有人等候,一旁則是有疑似在搞求婚行動的團體不知在謀劃些什麼;至於其它的,則都是假日熙攘的休閒者,有的散步,有的騎車,在隔一道護河橋、廣大的河灘地與大漢溪的包覆,任意收手陽光與風聲饋贈的愜意。

不諱言,我便是為這愜意而來。

滯留在橋上的長椅,一名被看護推出、脫離家庭桎梏的老者與我對望一眼後,又望向無盡的天空;我呢,則是朝反方向、直面陽光的那側望去。刺眼,溫暖,卻美麗。

呆坐一會,才聽到遠方有街頭藝人演奏的聲音。轉移陣地再坐一會,一首一首老歌餘韻無窮,心裡想著父母輩們聽了肯定會亢奮哼唱;興致之下,把懷裡的零錢全投給他,然後繼續享受這份愜意。

夜晚的新月橋,其實才是最美的。但我沒有再多做久留。傍晚,騎起Ubike三度來到環河公園,頓時被那倍數增擴的人數給嚇傻。

住在這八年,從沒看傍晚時還有上百個孩子在那遊戲。看著看著,自己都不自覺愣笑了。

夜色的迫近,使我意識到該是晚餐的時間;本對晚餐的安排有點隨意,可在歷經整日的回憶之旅,我繞了遠路,先到國光路確認麵食館有沒有營業;確認有,欣喜跑去,與老闆點了三個餡餅與大碗酸辣湯外帶;但不知道是否太久未見,招呼起來有點生澀就是。

不過,那從容的手藝與身姿,倒是一如往常的倍感親切。

餐點到手,本想告知自己早已搬遷,但想了想,並非必要的。於是僅僅簡單道出再見。然後在內心許願老闆能健康安好。

最後一站,來到那間充滿家庭暖感的麵包店。隔著窗櫥,老闆便已經露出愉快的笑臉迎接。談起自己北上的理由,也談起公園的新設施,問道他們有沒有去?立即回應她孩子就在那,哄堂大笑;接著,拿起額外買的餡餅贈與他們,她則回以一包吐司。自己加買習慣吃的奶油卷與蛋塔後,在他們一家人熱絡的談話聲下告別。

回到旅館了。梳洗吃飯,品嚐滿桌時隔數月沒嚐過的滋味。如流水一般的行程,時而順流,時而逆流,延期映照出自己過去的生活途徑有多麼迂迴,卻也深刻。如過去一樣香辣爽快、湯料十足的酸辣湯,可口甜膩的奶油卷,腦子裡盡是自己還在板橋吃著同樣食物的身影ㄧㄧ那渾渾噩噩、茫然不堪,卻仍對空白都未來抱持不切實際的憧憬。好天真,好愚蠢,卻羨慕。

有時真想回到那時刻。

順便告訴自己,現在寫下這些文字的他,因為有你的堅持,所以他才能更加堅定。

夜晚,到旅館附近的小七買宵夜。

偷聽了一下馬路的車聲,偷看一下明亮的街道。

對的。

這才是我熟悉的板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onrogu的歡樂鳥窩
15.3K會員
2.1K內容數
Moonrogu的歡樂鳥窩是個Moonrogu主觀觀點的集中地,你可以在這看到奇幻小說、創作觀點、平台生態觀察,以及不定時的討論互動。
2025/04/14
一頭黑鳥不慎讓嘴邊的東西墜落,恰好落在他面前。 那是頭雛鳥,羽毛被拔得乾乾淨淨、釘入標示。碰撞在地時,牠發出了沉痛的泣鳴。 牠們將活生生的生命生吞活剝。
2025/04/14
一頭黑鳥不慎讓嘴邊的東西墜落,恰好落在他面前。 那是頭雛鳥,羽毛被拔得乾乾淨淨、釘入標示。碰撞在地時,牠發出了沉痛的泣鳴。 牠們將活生生的生命生吞活剝。
2025/02/27
那天我是有親眼看到的。 看到阿母說過在她記憶中,映在樓梯走廊的壓花窗底下的伏影。 那影子在寫字。
2025/02/27
那天我是有親眼看到的。 看到阿母說過在她記憶中,映在樓梯走廊的壓花窗底下的伏影。 那影子在寫字。
2024/07/29
「醫生」轉頭看向她。他有張枯木般的臉孔,鼻樑細如樹枝,眼球宛如陷進泥沼的浮屍,散發死寂的灰暗。他的雙唇鮮紅,若不仔細注意看,絕對不會發現被埋在嘴唇後凌亂的野獸牙齒。 他沒有立即回應她的要求,只是挑著枯葉狀的眉毛,然後把視線慢慢轉向花。 「很美的花。很有生命的花。」他讚許地說。
Thumbnail
2024/07/29
「醫生」轉頭看向她。他有張枯木般的臉孔,鼻樑細如樹枝,眼球宛如陷進泥沼的浮屍,散發死寂的灰暗。他的雙唇鮮紅,若不仔細注意看,絕對不會發現被埋在嘴唇後凌亂的野獸牙齒。 他沒有立即回應她的要求,只是挑著枯葉狀的眉毛,然後把視線慢慢轉向花。 「很美的花。很有生命的花。」他讚許地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抬頭看看天空,是靈魂回家」 「去海邊走走能撫慰人心,是因為海浪的頻率與人類心跳相同」 出社會最喜歡的第一份禮物,就是這座台北橋。 我應該上輩子是台北人,不然為什麼這麼愛台北迪化、後站那一範圍的一切呢?
Thumbnail
「抬頭看看天空,是靈魂回家」 「去海邊走走能撫慰人心,是因為海浪的頻率與人類心跳相同」 出社會最喜歡的第一份禮物,就是這座台北橋。 我應該上輩子是台北人,不然為什麼這麼愛台北迪化、後站那一範圍的一切呢?
Thumbnail
新月橋,乃至於新北市板橋區與新莊區的橋樑。曾經你我相隔兩端,如今串接起來延續情緣,如這座橋早已佇立不搖這般緣分堅定的不被吹散。
Thumbnail
新月橋,乃至於新北市板橋區與新莊區的橋樑。曾經你我相隔兩端,如今串接起來延續情緣,如這座橋早已佇立不搖這般緣分堅定的不被吹散。
Thumbnail
夢想家園的藍圖、 耐不住頭城的寂寞、 荷蘭狗的標準 、板橋日常 、開發自已動感的一面、 台灣尋寶、 外國人很喜歡
Thumbnail
夢想家園的藍圖、 耐不住頭城的寂寞、 荷蘭狗的標準 、板橋日常 、開發自已動感的一面、 台灣尋寶、 外國人很喜歡
Thumbnail
台北,說不清的複雜情感
Thumbnail
台北,說不清的複雜情感
Thumbnail
——《新北市文化》季刊 在地文化實踐專欄 就像所有好奇探索世界的年輕人一樣,畢業、離家、出國、在臺北工作生活。十年前蘇于修回到故鄉板橋,2016 年創立了「在一起One&Together」空間,並擘劃「板橋文昌街生活學堂」,沉睡的百年古城,因為匯聚人情故事,逐漸迸出新的力量。 延伸閱讀:
Thumbnail
——《新北市文化》季刊 在地文化實踐專欄 就像所有好奇探索世界的年輕人一樣,畢業、離家、出國、在臺北工作生活。十年前蘇于修回到故鄉板橋,2016 年創立了「在一起One&Together」空間,並擘劃「板橋文昌街生活學堂」,沉睡的百年古城,因為匯聚人情故事,逐漸迸出新的力量。 延伸閱讀:
Thumbnail
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Thumbnail
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Thumbnail
一個月前規劃了這趟旅行。三天兩夜,而這則紀錄寫在第二夜。 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啊?所以,我夢見自己哭嚎,大叫,哈哈大笑……那些,都是獨自住在板橋時,因為多愁,善感的觸動。年輕時不清楚,屆齡近三十,才明瞭。那是思念的情懷,親情的渴望,友情的感嘆,過去的遺憾。 懷著這般意念,我又回到板橋。 對的。
Thumbnail
一個月前規劃了這趟旅行。三天兩夜,而這則紀錄寫在第二夜。 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啊?所以,我夢見自己哭嚎,大叫,哈哈大笑……那些,都是獨自住在板橋時,因為多愁,善感的觸動。年輕時不清楚,屆齡近三十,才明瞭。那是思念的情懷,親情的渴望,友情的感嘆,過去的遺憾。 懷著這般意念,我又回到板橋。 對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