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萬丹】#03-終點,四維國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趟自正午起待在萬丹的旅程,移動範圍都在市區南側,很早就想既然回程要搭公車到屏東市區,不如往北一點,走到市區邊緣的站牌再上車,算是做這個城市的巡禮。這段路起自「(黃)萬丹紅豆餅」,一旁就是以萬丹市區南側學區為主的萬丹國小。至於與萬丹國小相對的北側,則是萬丹路1.5公里外的四維國小,也是這趟旅程的最後景點。
這趟北返的路途,順道吃了「阿基伯燒冷冰」,並踏上在竹田大明國小沒有踩到的彩虹跑道。最終,在「萬丹國中」的公車站牌,與僅第二次經過,但這幾年來始終別具意義的城市告別。

【小拱門後的萬丹國小】

萬丹國小共計三個校門,最大的正門我沒去過,而另兩個的其中一個,剛好就在「(黃)萬丹紅豆餅」斜對面,對應著活動中心的車輛進出,也正對著中興路與大憲街口。
買完今日第二攤的紅豆餅後,就從這個校門起,開始往屏東市區的回程。
萬丹國小在中興路的校門
起飛吧,麥可喬丹!
現在很喜歡旅行中去當地國小晃晃,這大概跟大學很常跑偏遠小校營隊是脫不了關係。這習慣尤其在走訪鄉下地方,或該地區鮮少稱作「景點」的場所時出現。我覺得國小不只是「上課空間」,也是一個社區的核心,更是一個地方如何經營在地特色的縮影。
當然啦,也是因為找國小不難,義務教育下到哪都有國小。
招牌的「園」字要掉不掉有喜感
這籃球放的高度,起碼架梯子才能拿吧
從校門走回萬惠宮,會經過屏東客運被隱蔽在中興路樹蔭下的「下萬丹」站牌,編號8202往來屏東市區及東港的公車會途經過此站,沒意外這應該也是這趟回程會搭的公車路線。
緊貼校園圍牆的站牌
第二個校門在萬惠宮的斜對面,一進去就是學校操場。這個門的三個校門中最小的一個,而且無論哪年的Google街景裡都沒有開門過,僅旁邊有個能讓行人通過的柵欄。要說這裡最具特色的部分,莫過於明顯為「文」字造型的拱門,從沒在其他地方看過類似建築。
2020年騎車經過萬惠宮時我也有注意到,而且莫名眼熟,猜朋友應該曾經給自己看過照片。
萬丹國小有「文」字造型拱門的側門
從「文」字拱門看向校區的景色
這座校門是我私心在萬丹最有感的地標,何況萬丹國小前身是在1899年日本時代設立的「萬丹公學校」,年紀早已破百,可說是見證這個城鎮的發展歷程。
在這裡我走進小巷,朝向今天在地甜點之旅的最後一家店而去。

【阿基伯冰店】

往北的路途中經過惠安路與惠崙路口,一旁平房的建築側邊牆上,有著鋼雕製成的壁畫。
大武山下靠高屏溪的紅豆田
兩幅畫,明顯一幅是畫著大武山下,高屏溪沿岸種植紅豆的萬丹情境,而另一幅較難判斷,貌似象徵漢人渡過台灣海峽,或者過高屏溪到萬丹開墾的歷史場景,也有畫上代表酪農業的乳牛。
是說對比遮擋壁畫的雜物及車輛,莫名用螢光綠標示的「萬惠社區歡迎蒞臨」,才是突兀到讓人直接忽略壁畫內容。
螢光綠標示直接奪走壁畫焦點
走著走著回到中午下車的站牌附近,離剛吃過的「萬丹燕紅豆餅」很近,但我要去的是在路口另一頭,地址為萬壽路二段185號的「阿基伯冰店」。正餐後來杯冷飲或冰品收尾是我的偏好,雖然快飽到剛買的兩顆紅豆餅都吃不下,還是那句老話:「這次離開,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時近放學時段,停車買冰的學生及社會人士不少。
冰品價位階不高於50元
這裡也有賣蜜紅豆,該不會萬丹賣紅豆甜品的店都一定有單賣紅豆?
冰店內用區直接擺路邊,桌椅款式卻很跳TONE,有那種小吃店常見的折疊桌與制式板凳,結果擺在牆邊的部分反而走文青風,是完全木製的款式。
冰店的櫃台及內用區
靠牆的內用座椅走文青風
多次進出總是跟「燒冷冰」連結的潮州,這卻是印象裡第一次吃,還是在離潮州有段距離的萬丹。確實刨冰底下的紅豆湯圓和芋頭,及上層綠豆蒜都是溫熱的,難怪有人說這道冰品忽冷忽熱,不適合腸胃不好的人吃。
又冷又冰是我燒冷冰
比起冷熱交替的體驗,配料的份量之多讓我很有印象,因為每一口下肚,都讓我感覺離胃容量的極限越來越近,尤其吃進多塊的麻糬跟芋頭後,同時,我的身旁還有兩顆剛買的紅豆餅。
仔細想想,我好像已經在一個下午內,吃下了四份正餐量的食物:牛肉湯全餐、走走甜點組合、燒冷冰,以及即將吃超過兩顆的紅豆餅。沒關係,我等吃完冰再走到四維國小,一定能騰出胃的空間裝紅豆餅。
傍晚時分,繼續順著萬丹路往北移動,目的地是市區北側邊緣的四維國小,大概1.5公里遠。
老房子裡違和的夾娃娃機店
在四維國小操場西側的人行道上,瞥見有座可愛的保全宮北營將軍,也插著代表北營的黑旗。我就在一旁長椅坐著,要來吃在萬丹國小旁「(黃)萬丹紅豆餅」買的那兩顆。
前一篇提過,這兩顆紅豆餅把我搞著很火大,該揭曉原因了。
躲在人行道一角水溝蓋上的北營將軍廟
我點了芋頭與豆奶口味各一,結果兩顆咬下去,內餡都是芋頭。發現第二顆還是芋頭時我真的很想罵出來,因為那落差帶來的甜膩感真的很難受。
在店家失誤下,買的跟實際拿的結果不同,這「雙倍芋頭」讓我體會到原來一次吃太多芋頭甜品是真的很膩,膩到很不舒服的那種,尤其剛剛燒冷冰的配料也有好幾塊芋頭,所以坦白講,我沒有吃完這兩顆紅豆餅,真的很抱歉。

【彩虹跑道的盡頭】

抱著沒吃到第二間豆奶口味的遺憾,我從四維國小圍籬很矮的靠萬丹路這側直接走進校區內。這間萬丹市區北側的主要國小,吸引我的點在學校操場,因為稍早我無緣在竹田大明國小踏上的彩虹跑道,這邊有一樣的設計。
目前四維國小的粉絲專頁,也是用彩虹跑道的空拍圖當封面。
四維國小的彩虹跑道
相對遊具「罐頭化」,現在國小新建設施時貌似會較重視功能性,如四維國小內就有配色明亮的雨備廣場,能拿來當活動場地,其中一側還刻意改建成坡度很緩的攀岩練習場。
是說也很難相信對比萬丹國小超過120年的歷史,自1997年設立至今的四維國小才剛要滿25歲。
放學後仍點燈的雨備廣場
超平緩攀岩練習場
黃昏時分的籃球場
不少民眾在跑道上慢跑跟散步,不過最引人注目的無非是在操場中間練習足球的小學生們,有男有女十幾個人不斷追著一顆球跑來跑去,自然地展現這階段學生看似無盡的體力。
跑道尾端的100公尺起跑線
架在操場中間的球門
自己家附近國小,以前也有這種操場中間擺足球門的設計,但撇開草長太多不好踢球這點,幾乎也沒看過學校在放學後有安排練球活動,如今球門早已不知移去何方。多年後在萬丹看到一群小學生又叫又跳,不僅在草長得略高的操場踢球,一旁還有教練在指導,實在挺感慨的。
現在小學生的壓力也許不比我們那時少,可基於辦學需求,也更有機會參加學校辦理的多項特殊營隊或課程,甚至如四維國小組成足球校隊的,不在少數。
放學後的足球時光
穿黑衣的教練指導小學生們
混合足球用途、躲避球配色、排球花紋的用球
我穿過司令台與桃花心木區之間的通道,走向面對四維東路的學校正門,有幾位家長仍在等著接小孩放學。
不叫「司令台」的化雨台
緊鄰國小正門的勤學樓
四維國小的正門
從僅有矮樹叢圍籬的西側進來,然後再從有人員監管的正門離校,不難讓人疑慮算不算偷闖進來,但圍籬高度真的矮,中高年級小朋友要爬進來不是問題。正門兩旁的圍籬形式倒是很「正常」,有一幅向日葵跟太陽的壁畫,還有跟波蘿麵包圖案很像的牆壁結構。
正門周圍是很寧靜的住宅社區,僅有一間雜貨店混在其中。
向日葵與太陽壁畫
難以解讀這牆壁結構的設計構思
我在這個萬丹之旅預定的最後一站,待到能完全看到月亮的近下午六點才離開,不過跑道上仍有稀稀落落的人在走路,連操場中間的練球活動都還沒結束。
月亮從桃花心木那頭升上天空
從萬丹路看向四維國小校區的景色
順著萬丹路繼續往屏東市區走,與四維路的路口旁有個三角公園,裡頭擺放多隻以擬人化紅豆為造型的吉祥物,明顯跟稍早在萬丹甘蔗育種場旁圍籬上看到的是同一組圖案,成品比紅豆餅店那隻「正經」多了。
這個公園在Google地圖的地標名很神奇,叫做「林鄭水滿」,大概是原址某間已歇業小吃店的遺留。
戴著斗笠的紅豆人
逃離都市也會被紅豆人放閃
最後就在公園北側的「萬丹國中」公車站牌,準備搭公車回屏東市區,結束一個下午約六小時的萬丹旅程。總計我從市區走到郊外的甘蔗育種場,回市區後往南走到萬丹國小,再往北至市區邊緣的四維國小收尾,合計走了大概五公里。
看似很高的運動量,在以下這些食物面前完全不堪一擊:紅茶冰加冰淇淋、蘿蔔牛肉、牛肉湯、小泡芙、烤布蕾、紅茶牛奶、燒冷冰、3.5顆不同口味的紅豆餅。如果紅豆餅沒有給錯口味,還會吃更多呢。
萬丹迎來入夜時分
跟潮州往萬丹時搭的8208不同,回程如預期的搭到往來屏東市區和東港,且班次更密集的8202公車,只在站牌等不到十分鐘就有車停靠。我在上車前多眺望萬丹市區夜景一眼,就登上近客滿且多為學生乘客的公車,離開這個只待一個下午,卻是在多年前某個時間點之後,就一直很有意義的城市。
預期之內的感慨思緒下,在公車上跟萬丹告別,也期待未來還有機會再訪。
(完)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乘零|獨旅的漫行 的其他內容
以為這天在竹田與萬丹的驚人步數,可以消耗自己大量熱量,但當決定在吃完牛肉湯的下午展開在地甜點之旅,還不是只消費一間紅豆餅店時,就知道沒有任何定力,是能贏過近在眼前的甜食。
起先對如何在萬丹待一下午有些沒頭緒,不過詢問Google地圖後告訴我,誇張的牛肉湯一條街、糖鐵舊路線旁的廟宇,以及躲在甘蔗育種場內的糖鐵機車頭,會帶來相遇這座城市來時路的旅途起始。
為了「不想太早吃午餐」的理由,在從潮州搭公車往萬丹的路途,選了有特別7-11的泗洲社區走走。這個身在竹田,卻離車站略遠的小聚落,是印象裡鄉下社區的那種樣子,除了有酒吧的7-11之外。
辦在駁二一帶的110年國慶焰火,是我到高雄五年多,所遇過人潮最為洶湧的大型活動。難以想像晚上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會被席地而坐的人佔滿,而捷運和輕軌得花近三個小時才疏運完散場人潮。
2021年的大專院校系際盃,是以觀眾的身分,相隔十年後再次走進台中棒球場。在多年未安排職棒比賽後,這裡逐漸改稱「台體大棒球場」,但這曾經的台中職棒聖地,仍留存著上世代的職棒記憶。
結束興農牛盃冠軍賽後,跟著雲科大校隊,來到第二次造訪的洲際棒球場參加頒獎典禮,也順道看了免費的牛象大戰。慶幸當時正迎來沒有假球的最長時期,卻仍感慨數年後,無法逆轉牛象兩隊的轉賣。
以為這天在竹田與萬丹的驚人步數,可以消耗自己大量熱量,但當決定在吃完牛肉湯的下午展開在地甜點之旅,還不是只消費一間紅豆餅店時,就知道沒有任何定力,是能贏過近在眼前的甜食。
起先對如何在萬丹待一下午有些沒頭緒,不過詢問Google地圖後告訴我,誇張的牛肉湯一條街、糖鐵舊路線旁的廟宇,以及躲在甘蔗育種場內的糖鐵機車頭,會帶來相遇這座城市來時路的旅途起始。
為了「不想太早吃午餐」的理由,在從潮州搭公車往萬丹的路途,選了有特別7-11的泗洲社區走走。這個身在竹田,卻離車站略遠的小聚落,是印象裡鄉下社區的那種樣子,除了有酒吧的7-11之外。
辦在駁二一帶的110年國慶焰火,是我到高雄五年多,所遇過人潮最為洶湧的大型活動。難以想像晚上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會被席地而坐的人佔滿,而捷運和輕軌得花近三個小時才疏運完散場人潮。
2021年的大專院校系際盃,是以觀眾的身分,相隔十年後再次走進台中棒球場。在多年未安排職棒比賽後,這裡逐漸改稱「台體大棒球場」,但這曾經的台中職棒聖地,仍留存著上世代的職棒記憶。
結束興農牛盃冠軍賽後,跟著雲科大校隊,來到第二次造訪的洲際棒球場參加頒獎典禮,也順道看了免費的牛象大戰。慶幸當時正迎來沒有假球的最長時期,卻仍感慨數年後,無法逆轉牛象兩隊的轉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學校地址是大明路,其實這門口大馬路就是台3線。而附近的道路都是大字開頭,大明、大忠、大勇、大禮、大仁等等,相當有趣。 校門三柱二進,兩矮柱為右、中柱,左柱是高柱,都是貼暗紅大理石砌面;高柱上有嵌金字校名,字形優雅楷書,雙面嵌鑄。 入門後就是三樓的校舍,山牆呈「門」字,有紅瓦裝飾簷,門楣上
Thumbnail
都市的小學多半不若鄉下,都市寸土寸金,對於講求規模經濟和立竿見影政績的正客思維來說,辦學校不如蓋棟商辦。 如果要在天龍國找一個校地很小的學校,除了一些像是補習班大樓規模的私立小學外,我就會想到像是指南國小,還有這興德國小。 學校目前12班近300娃,這種娃口規模在很多偏鄉都算是中、大校等級,
Thumbnail
我已經不知道第幾次經過學校的門口了,可是每一次鏡頭下拍到的校門都是這樣--停滿了車!怪誰?與其怪對面有家有名的水餃店,不如說咱的國民素質吧。 學校是雙高柱對折若拱手的校門,往左右還有矮柱襯牆延伸兩邊的圍牆,圍牆是以花圃裝扮,優雅。 左柱上標有金字直書校名,右邊圍牆內有朱瓦牌樓電子牆,上面
Thumbnail
揮別沄水國小後,續行台3北往番路,打算去仁義潭水庫。 沒多久看到路邊對面竟出現一個城堡,城堡門口還有霜淇淋裝飾,一棵綠藤直上三樓塔樓還站著貓頭鷹。 停車借問才知這是中埔遊客中心,有霜淇淋我是一定要停,何況日頭赤炎正上火。 停車入內發現這壓根就是溜小娃的地方,童話世界的氛圍已經有不少帶小娃的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看到一個新聞訪問了一位大學女生,她就是現行仟元鈔票上看地球儀中的四位小朋友中最右邊的那位。文中介紹這四位小朋友均是當時就讀萬華福星國小的學生。 後來我就跑去西門町那邊看這學校。 學校位在中華路一段邊,中華路路幅很寬,應該有100米,學校這邊的人行道尤其大,但是學校的立面更大,所以即使在
Thumbnail
這是在校門口的附近畫的,這個學校感覺很舒服,主要是沒有大門,讓人覺得很親近。鄉下小學就是這樣子,像市區的小學有比較明確的圍欄圍住,確保學生安全。這邊就沒有那麼講究,很輕鬆親近的樣子。 宜蘭縣五結鄉孝威國民小學,位於宜蘭縣五結鄉,是一所小規模的公立小學,學校創立於1921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學校佔
Thumbnail
雖然處在北投區邊緣的山腳下,學校規模卻是非常的大,近千四的娃,59班,在北投諸小中排行老三,但校地只有1.7公頃多,有點擁擠,不過這又比老二的文化國小好多了,文小只有1公頃大啊。.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
Thumbnail
初二,到雲林隨意走走。 先來到北港武德宮,幾年前有一陣子曾經來這吃過幾次早午餐,很棒的一個空間。 結果一到滿滿的人。 門口有一棵大金樹,金光閃閃挺好看的金,不會感覺俗氣的設計。 排隊領錢母的隊伍長長,沒有打算排隊先入內參觀。
Thumbnail
離開八仙洞後續往南,濱海台11公路筆直而長,台東藍一片抓在眼底,甚是愜意。 沒多久看到路上有「學校」交通標誌,續前看到路旁的指標,我跟他說:「那巷子轉進去,我去看三間國小。」 那是台11線81K前的小巷子,巷口就可以瞧見學校在駁崁上的圍牆以及沿牆的綠植。 坡道緩緩而上,看到圖資上寫這條路是三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學校地址是大明路,其實這門口大馬路就是台3線。而附近的道路都是大字開頭,大明、大忠、大勇、大禮、大仁等等,相當有趣。 校門三柱二進,兩矮柱為右、中柱,左柱是高柱,都是貼暗紅大理石砌面;高柱上有嵌金字校名,字形優雅楷書,雙面嵌鑄。 入門後就是三樓的校舍,山牆呈「門」字,有紅瓦裝飾簷,門楣上
Thumbnail
都市的小學多半不若鄉下,都市寸土寸金,對於講求規模經濟和立竿見影政績的正客思維來說,辦學校不如蓋棟商辦。 如果要在天龍國找一個校地很小的學校,除了一些像是補習班大樓規模的私立小學外,我就會想到像是指南國小,還有這興德國小。 學校目前12班近300娃,這種娃口規模在很多偏鄉都算是中、大校等級,
Thumbnail
我已經不知道第幾次經過學校的門口了,可是每一次鏡頭下拍到的校門都是這樣--停滿了車!怪誰?與其怪對面有家有名的水餃店,不如說咱的國民素質吧。 學校是雙高柱對折若拱手的校門,往左右還有矮柱襯牆延伸兩邊的圍牆,圍牆是以花圃裝扮,優雅。 左柱上標有金字直書校名,右邊圍牆內有朱瓦牌樓電子牆,上面
Thumbnail
揮別沄水國小後,續行台3北往番路,打算去仁義潭水庫。 沒多久看到路邊對面竟出現一個城堡,城堡門口還有霜淇淋裝飾,一棵綠藤直上三樓塔樓還站著貓頭鷹。 停車借問才知這是中埔遊客中心,有霜淇淋我是一定要停,何況日頭赤炎正上火。 停車入內發現這壓根就是溜小娃的地方,童話世界的氛圍已經有不少帶小娃的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看到一個新聞訪問了一位大學女生,她就是現行仟元鈔票上看地球儀中的四位小朋友中最右邊的那位。文中介紹這四位小朋友均是當時就讀萬華福星國小的學生。 後來我就跑去西門町那邊看這學校。 學校位在中華路一段邊,中華路路幅很寬,應該有100米,學校這邊的人行道尤其大,但是學校的立面更大,所以即使在
Thumbnail
這是在校門口的附近畫的,這個學校感覺很舒服,主要是沒有大門,讓人覺得很親近。鄉下小學就是這樣子,像市區的小學有比較明確的圍欄圍住,確保學生安全。這邊就沒有那麼講究,很輕鬆親近的樣子。 宜蘭縣五結鄉孝威國民小學,位於宜蘭縣五結鄉,是一所小規模的公立小學,學校創立於1921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學校佔
Thumbnail
雖然處在北投區邊緣的山腳下,學校規模卻是非常的大,近千四的娃,59班,在北投諸小中排行老三,但校地只有1.7公頃多,有點擁擠,不過這又比老二的文化國小好多了,文小只有1公頃大啊。.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
Thumbnail
初二,到雲林隨意走走。 先來到北港武德宮,幾年前有一陣子曾經來這吃過幾次早午餐,很棒的一個空間。 結果一到滿滿的人。 門口有一棵大金樹,金光閃閃挺好看的金,不會感覺俗氣的設計。 排隊領錢母的隊伍長長,沒有打算排隊先入內參觀。
Thumbnail
離開八仙洞後續往南,濱海台11公路筆直而長,台東藍一片抓在眼底,甚是愜意。 沒多久看到路上有「學校」交通標誌,續前看到路旁的指標,我跟他說:「那巷子轉進去,我去看三間國小。」 那是台11線81K前的小巷子,巷口就可以瞧見學校在駁崁上的圍牆以及沿牆的綠植。 坡道緩緩而上,看到圖資上寫這條路是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