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康復兒童具有較高的抗病毒抗體水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COVID-19康復兒童
疫情持續未退,確診人數雖然有所緩和,但仍高居不下,尤其是兒童仍屬於高風險感染群組。
根據美國UT Health休斯頓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曾確診感染COVID-19的兒童一但康復,體內會產生較強的免疫抗體,在一定時間內擁有顯著的抗病毒作用。研究結果發表於Pediatrics期刊。
1)實驗設計
研究人員從2020年10月開始,招募了來自德克薩斯州的218名COVID-19康復兒童,他們的年齡介乎5至19歲之間。
按照規定,研究人員對受試者分階段抽取血液樣本(共3次),並觀察血清與病毒相互作用時的免疫反應。
結果顯示,兒童至少在6-7個月內抗COVID-19成效高達96%,7-12個月抗體水平逐漸下降,但仍維持58%。
2)結語
專家指出,完成完整的疫苗接種後,通過自然感染病毒,是最佳的防疫抗疫方法。當然的是,平日做好個衛生、人群隔離、飲食健康、多做運動和作息定時等,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絕對不容忽視。
參考資料
Natural COVID-19 antibodies lasts seven months for children, according to new study. MARCH 18, 2022.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JYY seeds shop,是一家植物資訊分享與銷售平台。主要銷售植物種子, 兼代理盆栽和花藝品。 小編熱愛種植,平日經常整理植物相關資料, 亦分享個人經驗和心得。 有任何產品購買, 撰稿提案,合作建議,歡迎站內私訊。 其它聯絡方法: E-mail: sciencehku@yahoo.com.hk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son Yau Yau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閉症是一種隱性情緒心理疾病,由於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人們不太在意。到了中、後期階段才呈現病徵,這時病情較為嚴重,治療上也比較困難。 近年來,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開發出一種篩查自閉症的分析工具,命名為SACS-RO,對評估早期病童的準成度高。
COVID感染者一般在兩週內會康復,但對於體質較弱的兒童小孩而言有可能比較嚴重,甚致有致命風險,這與MIS-C綜合征有關。醫學家從研究報告中了解到MIS-C令兒童致命的成因,以及可能的病理機制。
肥胖會引起眾多疾病,其中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高居不下,影響全球接近10億成年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有指,多種運動是防治NAFLD和降低血栓風險的推薦治療方法。
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新報告有指,皮膚組織在受傷后產生的一種獨特分子,名為胸腺基質淋巴生成素(TSLP)。它似乎在正常頭髮生長週期中起著關鍵作用。
愛滋病毒已經影響了全球3800萬人,迄今已造成3300萬人死亡(www.unaids.org)。 近年來,牛津大學於《Science》雜誌發佈消息,他們發現荷蘭的一種全新HIV病毒,稱之為VB變體。由於病毒變體基因序列多處重組,具有高度突變性,其傳播性和破壞力顯著提高,情況值得關注。
帕金森氏病全球診斷數字超過1000萬人,雖然並非急性的危重疾病,但目前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多攝取富含類黃酮的食品或可降低帕金森病死亡風險。
自閉症是一種隱性情緒心理疾病,由於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人們不太在意。到了中、後期階段才呈現病徵,這時病情較為嚴重,治療上也比較困難。 近年來,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開發出一種篩查自閉症的分析工具,命名為SACS-RO,對評估早期病童的準成度高。
COVID感染者一般在兩週內會康復,但對於體質較弱的兒童小孩而言有可能比較嚴重,甚致有致命風險,這與MIS-C綜合征有關。醫學家從研究報告中了解到MIS-C令兒童致命的成因,以及可能的病理機制。
肥胖會引起眾多疾病,其中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高居不下,影響全球接近10億成年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有指,多種運動是防治NAFLD和降低血栓風險的推薦治療方法。
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新報告有指,皮膚組織在受傷后產生的一種獨特分子,名為胸腺基質淋巴生成素(TSLP)。它似乎在正常頭髮生長週期中起著關鍵作用。
愛滋病毒已經影響了全球3800萬人,迄今已造成3300萬人死亡(www.unaids.org)。 近年來,牛津大學於《Science》雜誌發佈消息,他們發現荷蘭的一種全新HIV病毒,稱之為VB變體。由於病毒變體基因序列多處重組,具有高度突變性,其傳播性和破壞力顯著提高,情況值得關注。
帕金森氏病全球診斷數字超過1000萬人,雖然並非急性的危重疾病,但目前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多攝取富含類黃酮的食品或可降低帕金森病死亡風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上星期五《美國科學人》刊登的一篇題為「長新冠正在傷害太多孩童」(Long COVID Is Harming Too Many Kids)實在令人痛心,其中提到兒童長新冠問題中,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議題。。。
Thumbnail
維持期119週的開心出遊去,回來剛好120準備結業啦~~ 歷經了將近三年的抗戰時間,我們小戰士終於要贏來勝利的榮耀 化療中的免疫力會比普通人低,所以醫生會建議等到維持期穩定後再出國玩 而且去的國家也是讓我們選乾淨、方便、就近原則 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如果發生什麼狀況需要返台也可以比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一篇半年前來自德國學者的回顧研究報告Curr Nutr Rep. 2021 Dec;10(4):352-363. 這研究怎麼說?  武漢肺炎後遺症一般認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包括疲勞、體力退化、睡眠困難、焦慮、憂鬱、關節或是肌肉疼等。飲食調理可以做什麼?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運動免疫學在整體運動科學領域當中,相對來說是一個較新的學科。於1980年代末期開始成熟蓬勃發展。從該領域的早期研究顯示:「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的族群,與久坐坐式生活族群相比,較不容易報告與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URT)......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上星期五《美國科學人》刊登的一篇題為「長新冠正在傷害太多孩童」(Long COVID Is Harming Too Many Kids)實在令人痛心,其中提到兒童長新冠問題中,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議題。。。
Thumbnail
維持期119週的開心出遊去,回來剛好120準備結業啦~~ 歷經了將近三年的抗戰時間,我們小戰士終於要贏來勝利的榮耀 化療中的免疫力會比普通人低,所以醫生會建議等到維持期穩定後再出國玩 而且去的國家也是讓我們選乾淨、方便、就近原則 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如果發生什麼狀況需要返台也可以比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一篇半年前來自德國學者的回顧研究報告Curr Nutr Rep. 2021 Dec;10(4):352-363. 這研究怎麼說?  武漢肺炎後遺症一般認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包括疲勞、體力退化、睡眠困難、焦慮、憂鬱、關節或是肌肉疼等。飲食調理可以做什麼?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運動免疫學在整體運動科學領域當中,相對來說是一個較新的學科。於1980年代末期開始成熟蓬勃發展。從該領域的早期研究顯示:「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的族群,與久坐坐式生活族群相比,較不容易報告與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URT)......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