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VR: Diagnosia / 改造日記:中國網癮戒斷營 / 诊断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沉浸共感度:★★★★

raw-image

導演:張孟泰/Mengtai Zhang、郭佳穎/Lemon Guo
製片國:USA/美國
類型:動畫,紀錄片,互動VR
年分:2021
總長:33min
官網:https://mengtaizhang.com/diagnosia
IMDb:tt16385184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652432/





自從人類社會有「精神疾病」的概念,將「特定行為」定義為疾病,隔離「患者」集中管理,以「治療」之名合理化非人道對待,常成為當權者、宗教及社會多數迫害弱勢者、異教徒與社會少數的手段。


自從人類社會有「精神疾病」的概念,將「特定行為」定義為疾病,隔離「患者」集中管理,以「治療」之名合理化非人道對待,常成為當權者、宗教及社會多數迫害弱勢者、異教徒與社會少數的手段。

怎麼樣才算成癮?高度依賴算不算是一種癮?現今社會,溝通、交易、娛樂都在虛擬世界進行,連貨幣都虛擬,缺電或沒網路即無法運作,這樣算不算整個社會甚至整個國家對電力、對網路成癮?根據「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所採用「網癮少年」的定義:每日持續使用網路超過6小時,這樣的情形持續3個月,即為網路成癮。這年頭行政工作哪個不是上班8小時對著連網的電腦,業務工作哪個不是透過網路與客戶聯繫,網路一斷便呼天搶地、無法工作,你我哪一個沒有網路成癮?

raw-image

甫進入21世紀,網路隨ADSL、光纖鋪設而普及,電子遊樂設備由單機轉而網路化,緊接著智慧手機在2007問世,人類自此再也離不開網路。而導演張孟泰也在2007年,因長期透過網路遊戲逃避(或反抗)父母爭吵帶來的精神壓力,被父母認定為網癮少年(兒子網路成癮也成為父母唯一不起爭執的共識),送進北京「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待了一個月戒斷網癮。這樣的經歷,成為今日《改造日記:中國網癮戒斷營》互動VR。

戴上頭戴式顯示器,欣賞者穿越時空回到2007年,化身導演張孟泰,那年,張孟泰17歲,被送「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戒斷「網路成癮」。戒斷營採軍事化管理,或說近乎監獄式管理。宿舍窗外有格狀鐵欄杆,樓梯間也被鐵欄杆圍住,鐵門上鎖。入住戒斷營的學員,只能在住宿的那一層活動。

導演設計了6個空間讓欣賞者探索互動,分別是張孟泰的房間,社會人士的房間,大學生的房間,森田治療室,連通各個房間的中央走廊,還有一間教室般的空間。

raw-image

探索歷程由張孟泰的房間開始,透過牆上的生活作息表、「拾起並閱讀」張孟泰的手札及撒了一地的撲克牌,了解張孟泰在戒斷營裡的生活作息周期及營內容許的娛樂形態。

開門走出房間,來到中央走廊上,布告欄裡及窗旁的文件也可以拾起閱讀,可窺知戒斷營常以暴力「教育」成員,同時,為了能早日離營,其他成員常鼓勵甚至協助輔導員「教育」「網癮頑固」成員。

走廊上其他房間的門大多是關上的,必需勇敢推門探索。

透過社會人士自吹自擂,得知不只青少年會被送進所謂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理由也未必因為網路成癮。如這位社會人士,即因婚外情曝光,被母親及妻子送進戒斷營,又比如大學生,因為戀愛對象不符父母期待,而被送進戒斷營。而透過大學生主動提出的利益交換,可知戒斷營的「心理醫師」鼓勵學員相互監視、打小報告。至於走廊上提醒張孟泰別把藥吞下去的少年,明示戒斷營雖然號稱心理成長營,卻實施治療及給藥等醫療行為,濫用藥物「醫治」成員。

raw-image

森田治療室是進行「森田療法」的專用房間。所謂森田療法,即「防止患者與他人接觸,持續實施2至3日,使其情緒冷靜」,說白了就是禁閉室。大學生曾因激烈的反抗與自殘而被送進森田治療室「觀察」數週。

猶如教室的空間,有時會拿來進行思想改造課程,恫嚇學員任何成癮都可能損及健康及智力,斥責網路遊戲太過暴力有違善良風俗,然而當該空間被當作娛樂交誼室使用,播放電影供學員觀看時,卻常選擇警匪槍戰等血腥暴力的港片。

2018年,以中國心理醫師陶然為首的中國式的網癮戒斷營正式進入美國,廣設戒斷機構「協助」廣大青少年。雖然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提出的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認為高度依賴網路是否可視為「成癮」仍待更多文獻證實,然而WHO所提出ICD-1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Edition)則認定網路成癮為精神疾病的一種,並且給予相關定義,而ICD-11已於今(2022)年生效。

移居美國的張孟泰,以《改造日記:中國網癮戒斷營》回應ICD-11對網路成癮的定義。而無論網路是否足以成癮,以「戒斷網癮」為名施行的迫害與暴力已執行十多年,影響範圍正日漸擴大,需要你我謹慎關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crifice 生贄的沙龍
105會員
215內容數
AR、VR、MR、XR,歡迎與我一同沉浸體驗。
2025/03/26
《小王子》與《奧托的奇幻星球》基本設定諸多雷同,但如果以《小王子》為本預測《奧托的奇幻星球》的劇情發展,相信不僅僅是出乎意料,而且還會大受驚嚇!
Thumbnail
2025/03/26
《小王子》與《奧托的奇幻星球》基本設定諸多雷同,但如果以《小王子》為本預測《奧托的奇幻星球》的劇情發展,相信不僅僅是出乎意料,而且還會大受驚嚇!
Thumbnail
2025/03/18
沉重生的Maya成為Superhero,採取以暴致暴的手段對抗傷害她的人。
Thumbnail
2025/03/18
沉重生的Maya成為Superhero,採取以暴致暴的手段對抗傷害她的人。
Thumbnail
2025/02/19
我們以為導演Marcio SAL會把互動項使用在讓索爾重拾自信之上,然而,大部分的互動項設計在演奏音樂及跳舞之上。
Thumbnail
2025/02/19
我們以為導演Marcio SAL會把互動項使用在讓索爾重拾自信之上,然而,大部分的互動項設計在演奏音樂及跳舞之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們與3c產品已經融為一體,一天沒看到就覺得沒有安全感,生活中處處都出現,那...這樣算網路成癮了嗎? 毒癮跟成癮是同一個東西嗎?一開始我得知這個問題時,我的回答是不一樣,至於答案為何就先賣個關子。我們來探討一下他們的差別。 毒癮:吸毒就可以算是毒癮的一種,它的症狀會有焦躁、暴躁、大小便失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們與3c產品已經融為一體,一天沒看到就覺得沒有安全感,生活中處處都出現,那...這樣算網路成癮了嗎? 毒癮跟成癮是同一個東西嗎?一開始我得知這個問題時,我的回答是不一樣,至於答案為何就先賣個關子。我們來探討一下他們的差別。 毒癮:吸毒就可以算是毒癮的一種,它的症狀會有焦躁、暴躁、大小便失
Thumbnail
預防孩子網路成癮(甚至是任何類型的成癮)與網路性誘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他是否逐步建立起健康的自尊、正面的自我概念與支持性的人際網路了呢?
Thumbnail
預防孩子網路成癮(甚至是任何類型的成癮)與網路性誘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他是否逐步建立起健康的自尊、正面的自我概念與支持性的人際網路了呢?
Thumbnail
網路成癮的大腦像被醃製過的酸黃瓜,最令人擔心的是,當大腦變成酸黃瓜,就變不回新鮮的黃瓜了。網路成癮問題值得你我重視並提早預防。 為什麼電玩遊戲會讓人成癮? 《欲罷不能》幫我們抽絲剝繭,讓我們知道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內容提出很多生活中的案例,讀起來平易近人,沒有理論的艱澀,我非常推薦閱讀此本書。
Thumbnail
網路成癮的大腦像被醃製過的酸黃瓜,最令人擔心的是,當大腦變成酸黃瓜,就變不回新鮮的黃瓜了。網路成癮問題值得你我重視並提早預防。 為什麼電玩遊戲會讓人成癮? 《欲罷不能》幫我們抽絲剝繭,讓我們知道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內容提出很多生活中的案例,讀起來平易近人,沒有理論的艱澀,我非常推薦閱讀此本書。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宗教生活有可能讓人上癮嗎? 社科小常識:醫師梅傑(Gerald May)認為,對於吃止痛藥上癮的人,對於追星、上網上癮的人而言,成癮很可能是個心理問題。 應用小撇步:可見的社群媒體使用,會影響不可見的心理健康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宗教生活有可能讓人上癮嗎? 社科小常識:醫師梅傑(Gerald May)認為,對於吃止痛藥上癮的人,對於追星、上網上癮的人而言,成癮很可能是個心理問題。 應用小撇步:可見的社群媒體使用,會影響不可見的心理健康
Thumbnail
自從人類社會有「精神疾病」的概念,將「特定行為」定義為疾病,隔離「患者」集中管理,以「治療」之名合理化非人道對待,常成為當權者、宗教及社會多數迫害弱勢者、異教徒與社會少數的手段。
Thumbnail
自從人類社會有「精神疾病」的概念,將「特定行為」定義為疾病,隔離「患者」集中管理,以「治療」之名合理化非人道對待,常成為當權者、宗教及社會多數迫害弱勢者、異教徒與社會少數的手段。
Thumbnail
讀《致命登入》,一開始以為要講繭居族議題;看到尾段才恍然明白,故事探討的遠不僅於此,不禁屏息於整本書的寫實力道和劇情鋪排。 作者提出很有趣的疑問:拿掉了人的相貌、社會地位等外在框架之後,內在的意識、想法,與在虛擬空間中有何差別?我們會改用什麼定義「人」?
Thumbnail
讀《致命登入》,一開始以為要講繭居族議題;看到尾段才恍然明白,故事探討的遠不僅於此,不禁屏息於整本書的寫實力道和劇情鋪排。 作者提出很有趣的疑問:拿掉了人的相貌、社會地位等外在框架之後,內在的意識、想法,與在虛擬空間中有何差別?我們會改用什麼定義「人」?
Thumbnail
金石堂非讀book《但我就是忍不住》試讀徵文活動! 【故事簡介】 成癮症其實是種無法自我控制的「腦部疾病」。一旦成癮,腦部的奬勵系統迴路便會產生病變,導致患者只能思考眼前的事物,未來的種種都從腦中消失,無法看見真正重要的事。過去對成癮症的認知都僅限於「菸酒」、「賭」與「毒品」等成因,但隨著社會與科
Thumbnail
金石堂非讀book《但我就是忍不住》試讀徵文活動! 【故事簡介】 成癮症其實是種無法自我控制的「腦部疾病」。一旦成癮,腦部的奬勵系統迴路便會產生病變,導致患者只能思考眼前的事物,未來的種種都從腦中消失,無法看見真正重要的事。過去對成癮症的認知都僅限於「菸酒」、「賭」與「毒品」等成因,但隨著社會與科
Thumbnail
但我就是忍不住 「明明知道不應該再做,卻又忍不住做了──」 我們以為這些只是別人的故事,卻都在故事裡發現了自己的影子。 ★日本熱銷逾12萬冊《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作者最新力作! ★奪回人生主控權!17位成癮症患者擺脫「想戒又戒不掉」習慣的血淚歷程! ★收錄成癮症專院院長暨精神科醫師
Thumbnail
但我就是忍不住 「明明知道不應該再做,卻又忍不住做了──」 我們以為這些只是別人的故事,卻都在故事裡發現了自己的影子。 ★日本熱銷逾12萬冊《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作者最新力作! ★奪回人生主控權!17位成癮症患者擺脫「想戒又戒不掉」習慣的血淚歷程! ★收錄成癮症專院院長暨精神科醫師
Thumbnail
張立人醫師在國立臺灣圖書館跟大家分享《APP世代在想什麼?》並提出網路成癮實際可行的3R及三力解決方案。 很多讀者一見到醫師,都覺得醫師怎麼那麼年輕?張醫師表示因爲網路成癮爲近年出現的議題,年輕的學者比較會研究此議題,因此他與其他醫師看起來就比較年輕。 如果沒人傳line給你,要不要看手機? 演講一
Thumbnail
張立人醫師在國立臺灣圖書館跟大家分享《APP世代在想什麼?》並提出網路成癮實際可行的3R及三力解決方案。 很多讀者一見到醫師,都覺得醫師怎麼那麼年輕?張醫師表示因爲網路成癮爲近年出現的議題,年輕的學者比較會研究此議題,因此他與其他醫師看起來就比較年輕。 如果沒人傳line給你,要不要看手機? 演講一
Thumbnail
「我們不是生活在被毀壞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錯亂的世界,我們就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森林裡。」──卡夫卡(Franz Kafka)。
Thumbnail
「我們不是生活在被毀壞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錯亂的世界,我們就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森林裡。」──卡夫卡(Franz Kafka)。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