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登入》:不懂邪教何以能洗腦,是因為我們不懂受害者

2022/01/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致命登入》,一開始以為要講繭居族議題;看到尾段才恍然明白,故事探討的遠不僅於此,不禁屏息於整本書的寫實力道和劇情鋪排。
作者提出很有趣的疑問:相較於現實社會,遊戲的空間就不叫做真實嗎?操作遊戲、在線上交流的玩家,難道不也都是活生生的人嗎?拿掉了人的相貌、社會地位等外在框架之後,內在的意識、想法,與在虛擬空間中有何差別?我們會改用什麼定義「人」?
這些命題與邪教洗腦及類似韓國「N號房」的犯罪組織看似毫不相干,本書卻透過有「預見死亡」超能力的男主角陳信瀚,將這些概念巧妙地串接在一起。
此外也許是個人感受,覺得這本書相較於吳曉樂老師的前作,文筆的精緻度又再次進化,同時有非常多值得摘錄的名言錦句,句型漂亮,涵義更值得深思。

以下有劇情雷

《致命登入》作者親簽版
必須戒掉渴望與別人說話、讓人理解的癮。把自己關起來才能保護自己。
對故事第一個有印象的議題,是社會上習以為常的「標籤化」現象。原本表現優異的高材生,踏入社會後發現職場與學校的落差,挫折之下封閉自己、關在家裡當繭居族,轉而從遊戲中重拾過往的自信,進而拐騙少女犯案......
這張標籤貼在陳信瀚身上,使得他不但遭人議論,連自己的母親都懷疑他就是犯下新聞裡綁架案的嫌犯。雖然從社會學研究角度,確實應關注所謂的高風險族群;但在這種標籤化的分析之下,是否也造成了兩面刃,忽略了個體的差異?
陳信瀚繭居的緣由,使母親上再多課、再試圖理解都是徒勞。或許這道出了世界上諸多難解的無奈。
人會深受否定自己的人吸引。比起討好自己,我們更在意貶低自己的人。
本書最精彩的就是探究邪教的洗腦脈絡。看到時頗覺驚喜,這塊也一直是我很好奇的領域。
故事將邪教操弄人心的高階技巧,與「必須盜用朋友照片來交網友」的陳信瀚,做出強烈對比。
書裡沒有太多邪教話術的介紹,但運用的段落已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人在心靈脆弱時容易被趁虛而入,尤其「學校」鎖定的都是家庭、人際關係疏離而與世隔絕的少女。
看到郭立農從一個「獵物」轉變為「狩獵者」的過程,很令人五味雜陳。人都希望自己是有魅力、受人崇拜的;郭立農在學會心理戰術之後,發現人生的風景美不勝收。但這樣的快感,卻是建築在懵懂無知的受害者身上。
作者的專訪裡面說:
他們(操控者)講出自己的痛苦,只會讓受害者更痛苦,因為受害者無法單純、好好的受害,還得體諒他們。伴隨的道歉,也是有目的的,往往是為了縮小傷害範圍的道歉。
不得不聯想到「病態型自戀者」(或B型人格違常)善於利用情緒勒索、貶低對方等手法操縱受害者。很多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洗腦招數,為什麼會有用?我想就如「冷讀術」中所說的:
1. 受騙者心理:遇到重大挫敗或悲傷時,潛意識會希望所聽見的謊言是真的。
2. 選擇性記憶:對於邪教所說中的事會印象特別深刻,而選擇忘記「覺得怪怪的」地方。
(上述兩點是不負責任推論)
「才沒有人逼我,為什麼大家都不理解,沒有半件事值得我活下去。」
《致命登入》在猛烈的寫實筆法之後,也有溫柔催淚的一面。被邪教洗腦的少女瑞安獲救之後,仍一意孤行地相信犯罪者。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看不清她的孤獨長成什麼模樣。
外人無法理解這些受害者何以被洗腦,就如我們也不理解他們的痛苦。人心的複雜和神祕,往往是導致彼此之間無數道隔閡的肇因。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98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歡迎參觀「嗑書小劇場」;此外還有「影劇馬鈴薯」、「走走吃吃」和「碎碎念有益身心健康」小房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