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有感:威爾史密斯事件】出手打人 vs. 出口傷人,誰比較過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其實我寫文,一向沒有跟風時事的習慣(是說也跟不太上😆),但看到在我印象中並不暴力的Will Smith,竟在奧斯卡頒獎典禮這種公眾場合,不顧形象的衝上台揍頒獎人Chris Rock,這背後的動機引發我的興趣。

raw-image


不想評論誰對誰錯,但針對「打人就是不對」這件事,可以做個討論。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被別人的言語惹怒的經驗。開玩笑要如何不傷害到別人,是門藝術,但我認為,如果你拿別人老婆的病或傷痛開玩笑,且事先沒有徵求當事人的同意、或和當事人交情根本不夠的時候,這種行為就是魯莽、就是無禮,是最低階的笑料。

當你產生了粗魯無禮的行為,引發別人的怒氣,他人要怎麼回應,恐怕不能一臉無辜說:「我只是開玩笑的,你怎能出手」,只是因為自己出嘴不出手,就有了錯比較少的理由嗎?


一個「玩笑話」能夠對當事人產生多大的影響? 我們不知道,不像被打,肉眼可見。
但言語能夠產生的傷害,絕不亞於肢體暴力,這點是絕對可以肯定的。


我曾經看過從小被父母以負面言語灌溉,長大後花了一輩子時間也走不出自卑的孩子;也曾看過職場上被老闆日復一日羞辱嘲諷,整到後來得了憂鬱症的上班族。這些人,他們並沒有受到身體上的傷害,但你能說,他們心理上受到的傷害,比實際被打的人少嗎?

或許有人覺得,Chris 只是開開玩笑啊,更何況本身又是喜劇演員,又不是存心傷害別人,有那麼嚴重嗎?

「我只是開玩笑」,那是你覺得,不是對方覺得。
你不是對方,別替別人覺得該怎麼想。


父母用言語罵孩子,會是故意想要讓孩子一輩子自卑嗎?我相信不至於,但傷害造成了嗎?造成了。

我不知道當事件發生後,Chris 對自己的行為怎麼想。

不過,看到有評論說網友認為Chris 被打之後還「保持風度」主持完,值得讚許?我著實不明白,仿佛攻擊者(傷害別人的人,無論有心還是無意)只要表現風度、或是表現悔意,曾經不妥的行為好像就可以一筆勾銷似的。接下來,變成被攻擊的人,如果他的反應超出大眾認為應該的預期,就輪到他被批評了。


A搶了B剛買的、當成寶貝的玩具,還把B玩具弄壞。

B哇哇大哭,很生氣的推了A,叫他還自己的玩具。

A說:我又不是故意的,要不然叫我媽買來賠你就是了。你幹嘛推我?

B媽:人家都說不是故意的,還說要賠你,怎麼這麼沒風度推別人呢?趕快道歉。

結果,要道歉的,是被搶了玩具的B。


用拳頭攻擊人,當然不對,但是,用言語攻擊人的,也沒好到哪裡去。


如果覺得言語說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去跟因被言語霸凌,得了身心症的人說吧,我保證,你會被打。

如果一個平時很正常的人忽然為了某件事暴跳如雷,那自己就得警覺:是不是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無法被挑戰的底線?

Will Smith的界線,就是家人是他誓死守護的對象。
踩到別人的大地雷,換來一巴掌,不得不說,是不太意外的結果。


p.s. 再重申一次,打人和不當言語玩笑,都不對。
不過,如果我是Will Smith的老婆,看到名氣如此響亮的老公,在這種公眾場合,聽到老婆被公開揶揄的當下,腦袋想的不是:啊我的形象好重要,我可是準奧斯卡影帝,等下我可能會拿到小金人所以我要忍,而是:你XX的敢亂開我老婆玩笑,我一掌巴死你!

好啦你打人 真 的 不對,但我還是覺得你好man!(大誤)


~~~~~~~~~~~~~~~~~~~~~~~~~~~~~~~~~~~~~~~~~~~~~~
🌹我是艾莎解結。經歷過職涯的追尋與大轉彎,目前一次比一次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

「全力以赴在人生軌道奔跑,不是為追求別人定義的成功,而是為自己想要的自由。」_艾莎解結-To Be Free Group

/歡迎交流、追蹤粉專及方格子/
📌粉專:艾莎解結の人生研究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莎解結-生涯諮詢師的養成之路
188會員
206內容數
我是一名畢業於心理所的資深生涯諮詢師。在這裡除了專業文,更希望分享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對世界、對職涯的看法,從對職涯追尋、對育兒教養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2025/01/07
存在即是意義 活著便是美好 體驗便是全部 能夠好好實踐這三件事,”當下”就是”彼岸”。
Thumbnail
2025/01/07
存在即是意義 活著便是美好 體驗便是全部 能夠好好實踐這三件事,”當下”就是”彼岸”。
Thumbnail
2024/10/13
重要關係間的鞏固或瓦解,都是日常相處的點點滴滴,累積而來。
Thumbnail
2024/10/13
重要關係間的鞏固或瓦解,都是日常相處的點點滴滴,累積而來。
Thumbnail
2024/09/19
學習設定與現實相符的期待,是一種智慧。 而智慧,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老了就有,需要有意識地追求。
Thumbnail
2024/09/19
學習設定與現實相符的期待,是一種智慧。 而智慧,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老了就有,需要有意識地追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當你心裏覺得某人「好欠揍」,大部分都不會真的打下去。但不爽的能量蓄積到一定的程度,壓制不住內心的火,攻擊的想法就可能化為行動。日前Toyz被超哥打到頭部嚴重撕裂傷,腦震盪縫了10針。很多人卻在留言板支持超哥,說Toyz活該被打,學生問我為什麼會這樣,社會壞掉了嗎?   我想大部分的網友之所以這麼
Thumbnail
當你心裏覺得某人「好欠揍」,大部分都不會真的打下去。但不爽的能量蓄積到一定的程度,壓制不住內心的火,攻擊的想法就可能化為行動。日前Toyz被超哥打到頭部嚴重撕裂傷,腦震盪縫了10針。很多人卻在留言板支持超哥,說Toyz活該被打,學生問我為什麼會這樣,社會壞掉了嗎?   我想大部分的網友之所以這麼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一直都是學習表達的很大一塊訴求,我們提出了理由、後果和風氣三方面的分析。通過此篇文章可以明確瞭解,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對於解決衝突的好處。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一直都是學習表達的很大一塊訴求,我們提出了理由、後果和風氣三方面的分析。通過此篇文章可以明確瞭解,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對於解決衝突的好處。
Thumbnail
我不是說打人是對的、當然我也不清楚他的家庭狀況。 我們也一直跟Universe說 只要你出手、動腳了。 那一定會是你比較嚴重。 有什麼事先來跟老師說! 可是、他是情緒無法控制的孩子。只要你挑釁他,他"一定會被你挑釁"! 你一直跟他說:"踢我、踢我啊!"、他肯定踢你! 你對他大吼,他
Thumbnail
我不是說打人是對的、當然我也不清楚他的家庭狀況。 我們也一直跟Universe說 只要你出手、動腳了。 那一定會是你比較嚴重。 有什麼事先來跟老師說! 可是、他是情緒無法控制的孩子。只要你挑釁他,他"一定會被你挑釁"! 你一直跟他說:"踢我、踢我啊!"、他肯定踢你! 你對他大吼,他
Thumbnail
暴力是沒有美化空間的。暴力就是暴力,無論你出於甚麼理由,以甚麼之名實行暴力,都只是暴力而已。甚麼逼不得已、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都是為了你好,都是你的自我感覺良好、找藉口罷了。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對一個大人來說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對一個小孩子呢?請不要讓他們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Thumbnail
暴力是沒有美化空間的。暴力就是暴力,無論你出於甚麼理由,以甚麼之名實行暴力,都只是暴力而已。甚麼逼不得已、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都是為了你好,都是你的自我感覺良好、找藉口罷了。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對一個大人來說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對一個小孩子呢?請不要讓他們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Thumbnail
★真正的贏家,是在協商後獲得更好的成果。 ●「格雷厄姆之靶」是一個實用的分類系統,清楚歸納和介紹各種反駁意見,幫助我們用最有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論點。但如果我們自認一個論點無懈可擊,事實上卻不然的話,這項工具也無從讓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格雷厄姆之靶 最外圈:肢體暴力 第二圈:語言暴力 第三圈:人身
Thumbnail
★真正的贏家,是在協商後獲得更好的成果。 ●「格雷厄姆之靶」是一個實用的分類系統,清楚歸納和介紹各種反駁意見,幫助我們用最有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論點。但如果我們自認一個論點無懈可擊,事實上卻不然的話,這項工具也無從讓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格雷厄姆之靶 最外圈:肢體暴力 第二圈:語言暴力 第三圈:人身
Thumbnail
剛才看到有人在討論公然侮辱罪,說法律面前,言論自由第一,所以告不成。下面有人就在說,明知道告不成還要提告,那就是濫訟。
Thumbnail
剛才看到有人在討論公然侮辱罪,說法律面前,言論自由第一,所以告不成。下面有人就在說,明知道告不成還要提告,那就是濫訟。
Thumbnail
近來為一點小事傷神。 簡單地說,有人在臉書一個閱讀社團針對某事發表高見,不認同他意見的其他成員,自然留言反駁。然後接下來的互動,火藥味有點濃。 原本不干我的事。對於那人,我先前早已決定敬而遠之。而他向來只發文,不會在其他人的貼文留言,跳過不難,不看總可以吧。他從來沒打算交流溝通,只是為了「宣揚理念」
Thumbnail
近來為一點小事傷神。 簡單地說,有人在臉書一個閱讀社團針對某事發表高見,不認同他意見的其他成員,自然留言反駁。然後接下來的互動,火藥味有點濃。 原本不干我的事。對於那人,我先前早已決定敬而遠之。而他向來只發文,不會在其他人的貼文留言,跳過不難,不看總可以吧。他從來沒打算交流溝通,只是為了「宣揚理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