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看藝人寫的書。
會聽曾寶儀,除了她主持功力真的很棒,再來就是聽過她和鄧惠文講榮格心理學,覺得曾寶儀在自我追尋這一塊,已經到達”彼岸”的感覺。
聽了這集曾寶儀和田馥甄的對談,很訝異在兩位都是高名氣藝人的光環下,內心還有這麼多和我們一樣的完美主義、自我懷疑的掙扎,而且在鏡頭前很真誠走心的表達出來,沒有偽裝。
▶︎
我印象最深刻的點,從田馥甄的話開始:
田馥甄說:在一路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她很想到達”彼岸”,但卻發現好像已經克服的”坎”,之後還是會回過頭來找自己。人好像就是在難關和彼岸之間來回擺盪。
這點我很有感,曾寶儀也說,自我追尋中,自己就是一直很想”開悟”。
大家似乎被職場、社會的「目標導向」這四個字鎖死了。連療癒自己、了解自己也要給自己KPI,沒有開悟、沒有每天”法喜充滿”、”平靜喜樂”就是不成功,就是連自我覺察都失敗的人。
我們都希望有一個高人、或一本仙書、或一個神理論,讓我們接觸之後,隔天一早醒來,”叮”的一聲,人就”頓悟”了,好像有一道金光從天上灑下來降臨到自己身上一樣,從此人生再也沒有痛苦,再也不會生氣,一開口就是智慧金句。
我記得自己看過這樣的療癒書籍,作者在跌到谷底後,人生就有一個瞬間的神反轉,明明昨天痛苦得想ㄙˇ,結果一覺醒來得到頓悟,從此開掛成了人生大師,開口就是智慧。
當時我還很羨慕,怎麼自己那麼努力,這種好事就輪不到自己?
後來聽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分享後,才逐漸明白:直接從0-100的飛天級頓悟,也許不是絕不可能,但那是特例,並不是你我的真實日常。
更多人的人生,是在苦與樂當中擺盪,有時候前進會是進一步退兩步,讓船隻慢慢趨近理想中的彼岸。
接納當下的自己,就是最完美的時刻。
▶︎「接納」兩字,是我覺得最難的一個詞。
我們在遇到坎時,常常以為自己不能原諒那個人、那件事,其實最不能原諒的、最無法接納的,往往是自己。
完美主義者、冒牌者症候群、菁英主義者,這種無法接納真正自己的現象,更為嚴重。
無法接納自己,自然很難好好擁抱和體驗這個世界。也許在你心中,這個世界,對自己從來就不友善。
你總是得十分努力、得證明自己有價值、得不停上進,才配得上這個世界看你一眼,給你一個位置。
這樣活著,當然辛苦。
田馥甄念出寶儀書中三句話,頗有存在主義的意味,也獻給大家:
存在即是意義
活著便是美好
體驗便是全部
能夠好好實踐這三件事,”當下”就是”彼岸”。
👉對談會連結:https://youtu.be/pgxgvsDrapk?si=H9ld6QIyiycP1I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