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抽離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是不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只要難受到一個界線,我就會有很嚴重的抽離感。
所以過日子變得像是在看電影一樣,彷彿那是別人的人生。意識也會像是光束試著穿越果凍那般,被曲解折射又窒礙難行。
變得沒辦法正確的思考,沒有活著的實感,無法好好的過生活。甚至平常對痛覺很敏感,在這種時候也會變得遲鈍。
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大概就是我全身的細胞都在叫囂著,妳已經到極限了。
如果靈魂和身體真的會分開的話,我的魂魄大概已經離開一半了吧。
但這種時候該怎麼做沒有人知道。
也不能說拼命的傷害自己來讓自己因為疼痛而有活著的感覺吧。
也不是說,去擁抱誰而讓自己滿腔積聚的愛得以釋放就能解決的。
如果沒有答案的話,我也只能暫且讓自己繼續抽離著生活而已。
等到我的身體認為我能夠承受這樣的痛苦的時候,它大概就會再次接納我了。
但那要多久時間,沒有人能說得清。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水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世界有兩個他。
我的世界有兩個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生活有太多的束縛? 所以很常會有「等我⋯⋯的時候,我就可以⋯⋯」 這種不實際幻想出現 但因為在等待的過程中 一直都沒有任何行動 只有想法在腦海裡浮現 久而久之我開始浮躁 對自己有總總不滿 然後再進一步看家人不順眼 最後是怨恨社會問題很大 這是我可怕的親身經歷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當焦慮席捲,眼前的事物變得模糊,心中變得只有心臟蹦蹦跳的焦燥感 情緒,我們生活中的幕後角色 青春拉緊報,只有自身聽不清的渾沌。 過度反應,對情緒的指揮才開始演奏, 當下的自己,一種無論是現在的你或我都無法準確說出來的狀態。 對自己喜歡的、厭煩的一切都展現很激烈的情緒。 遠離青春期的過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失眠和內心感受的文章,作者在混亂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感到迷失與痛苦。在最後卻發現友情的定義似乎在我眼中已經模糊不清。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 「解離」狀態嗎? 解離是人在壓力過大時,出於對自我的保護,會感覺到靈魂脫離了身軀,自己彷彿不是身處在這個世界,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旁觀自己的一種狀態。上次接觸過這種主題的閱讀,是在林奕含所著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故事中的女主也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一句「溫良恭儉讓」主導全書節奏,如同
Thumbnail
最近因為畢業製作跟期末忙到翻掉,更多是腦袋打結跟心力交瘁,雖然東西有慢慢出來,但很多時候的自我否定真的快把我殺掉了,自我了斷的念頭也在這幾天間斷地出現。 感覺一切都很遠,包括我自己,所以很多時候的空白都只是自我否掉而已,想找些比較輕鬆的路走,但我知道一但逃避又只是重複的循環開始,我必須要自己打破殼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摘下耳機的瞬間環境的聲音全部衝向自己的當下,很害怕回到現在 看著鏡中的自己卻認不出自己是誰, 看著身旁擁有的一切,卻不認為那是自己的, 很陌生。 有種我並不活著的失重感, 像是身體狠狠的被夾在中間不可動彈, 呼吸的時候像是有什麼壓迫著自己的胸口,都要好大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生活有太多的束縛? 所以很常會有「等我⋯⋯的時候,我就可以⋯⋯」 這種不實際幻想出現 但因為在等待的過程中 一直都沒有任何行動 只有想法在腦海裡浮現 久而久之我開始浮躁 對自己有總總不滿 然後再進一步看家人不順眼 最後是怨恨社會問題很大 這是我可怕的親身經歷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當焦慮席捲,眼前的事物變得模糊,心中變得只有心臟蹦蹦跳的焦燥感 情緒,我們生活中的幕後角色 青春拉緊報,只有自身聽不清的渾沌。 過度反應,對情緒的指揮才開始演奏, 當下的自己,一種無論是現在的你或我都無法準確說出來的狀態。 對自己喜歡的、厭煩的一切都展現很激烈的情緒。 遠離青春期的過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失眠和內心感受的文章,作者在混亂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感到迷失與痛苦。在最後卻發現友情的定義似乎在我眼中已經模糊不清。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 「解離」狀態嗎? 解離是人在壓力過大時,出於對自我的保護,會感覺到靈魂脫離了身軀,自己彷彿不是身處在這個世界,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旁觀自己的一種狀態。上次接觸過這種主題的閱讀,是在林奕含所著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故事中的女主也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一句「溫良恭儉讓」主導全書節奏,如同
Thumbnail
最近因為畢業製作跟期末忙到翻掉,更多是腦袋打結跟心力交瘁,雖然東西有慢慢出來,但很多時候的自我否定真的快把我殺掉了,自我了斷的念頭也在這幾天間斷地出現。 感覺一切都很遠,包括我自己,所以很多時候的空白都只是自我否掉而已,想找些比較輕鬆的路走,但我知道一但逃避又只是重複的循環開始,我必須要自己打破殼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摘下耳機的瞬間環境的聲音全部衝向自己的當下,很害怕回到現在 看著鏡中的自己卻認不出自己是誰, 看著身旁擁有的一切,卻不認為那是自己的, 很陌生。 有種我並不活著的失重感, 像是身體狠狠的被夾在中間不可動彈, 呼吸的時候像是有什麼壓迫著自己的胸口,都要好大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