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台大健管所跨考準備心得

2022/04/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開始準備健管所後,發現網路上很少考試心得能參考,只好不好意思地透過朋友,詢問我健管所在學中的前女友建議⋯⋯因此決定考上後來寫篇準備心得,分享給一些未來的考生,也幫自己做個階段性紀錄。

【成績】

正取(考試總分 94.90,錄取最低分數 88.78)

【個人背景】

我本來讀的是成大外文系,大學排名百分比超過85%也就是倒數(不過上下限很大,有最後一名也有前三名),沒做過專題,多益975分,修過與公衛有關的課只有公衛概論和健康資料視覺化,兩堂都 A+。
大學時投入心力於關注社會議題的社團,其中又以勞工議題為主,也種下日後想去健管所學習職場健康調查、職業健康政策與制度相關研究的種子。
2018年畢業後,我在台大醫院工會工作兩年,期間有接觸一點點醫管及健保相關議題。而後在貝殼放大公司做群眾集資,不過這就與健管沒什麼關係了。

【準備方式】

(一)筆試(55 取 14)

1. 英文(A):
112 學年後健管好像就不考英文了,所以這部分看看就好。
我的準備方式很簡單,就是寫完 9 年的考古題共 18 回後,逐題詳讀李盛光的詳解檢討,文法觀念和閱讀速度就差不多回來了。單字比較麻煩,考古題生字實在太多(我就爛),總之我是把生字全部輸入 Quizlet 加減背,但這些字最後都沒在考試出現(吧)。整個準備過程大約從十一月中到一月初,原本預留考前一個月讀些文章維持感覺,但最後都沒看⋯⋯還好今年考題不難(50%好像 66 分),最後沒什麼錯。
2. 醫務管理概論:
這科我也以考古題為主,針對 10 年的考古題,逐題找相關論文、資料,再整合論述產出想法,前後大約看 100 篇論文。另外讀了醫策會編的《醫療品質指標理論與應用》、台大醫院編的《Covid-19 台大醫院診治及照護經驗》和《醫務管理實務》,和衛福年報、新聞時事培養感情,行有餘力看了健管所近一兩年比較有興趣的論文。以上這些東西看下來會漸漸知道哪些議題都是哪些人在研究,順便對這個圈子有更多認識,蠻有趣的。
考前我對考古題做了關鍵字分析:例如健保考過 10 次、經營策略考過 6 次、分級醫療考過 5 次,每個大關鍵字底下又有小關鍵字,例如分級醫療底下考過分級醫療的精神、政策可行性、門診減量及損益分析、醫院因應策略、健保署策略分析等等。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方便快速複習,二是能精準抓到考點,果然今年所有題目都不脫這些關鍵字。
整個準備過程大約從十一月中到考前一天(二月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考試時我時間掌控不佳,前面太想硬擠出一些很厲害、別人想不到、老師會讚嘆的觀點(並不會),結果就是後面根本沒時間寫,最後兩大題寫沒幾句,寫完就覺得涼去,我也不知道怎麼進口試的。

(二)口試(14 取 7)

口試我大概準備兩天,很感謝健管學姊去年底在 YouTube 發了健管的面試心得,我覺得講得很好,大家可以去看。
讀熟備審、認識自我是基本課題,我自己比較特別的策略,可能是「主動」點名健管老師對我的影響,藉此讓老師知道我有做功課。例如我說鄭雅文老師和江東亮老師 2017 年投書寫到「所有政策均以健康為依歸(Health in all policies)」,開啟我從健康面向介入勞工議題的想像;葉明叡老師 2014 年針對醫界共同體的批判我覺得很有共鳴,我也想向他學習政治哲學、倫理學;郭年真老師在自付差額醫材爭議的文章中,提出很多我想不到的觀點等等。
可能是受過去投書、記者會的經驗,或者脫口秀、嘻哈音樂的影響,我另一項策略是說一個好故事(或增加故事張力)並加入幾句 punchline,直接讓老師忘不了。不過說故事技巧需要練一下,有沒有好聽的人生故事又是另一回事,然後建議發自內心真誠一點。

【心得雜想】

1. 這三個月我每天維持大約讀書 7 - 8小時、耍廢 4 - 5 小時、睡覺 10 小時日夜顛倒的「規律」作息(直到考前一天才硬調作息),會這樣應該是因為在逃避(我檢討)。
2. 不過三個月的準備過程還是蠻快樂的,彷彿又回到大學最後兩學期那樣,能單純地吸收新知的時光。
3. 雖然看起來廢,但我也不覺得考上是僥倖,一來我好像(相對)有點擅長準備這種考試,二來有太多幫助、影響我的人,讓我能做到這件我自己無法辦到的事⋯⋯
2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