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表解講要》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raw-image

再來講到最後一條戒
甲六、酒戒

同樣分成八科,我們也同樣回到四十五頁。

乙一釋名

接著第五條就是飲酒戒

「俱酒色、酒香、酒味,飲之令人昏醉,放逸之飲料名酒,飲則犯戒。」

具足酒色、酒香、酒味的,飲了之後,會使人家糊里糊塗,沉醉不醒,這是一種放逸的一種飲料,這個叫做酒。而酒也稱做無明藥,能夠昏亂我們的心神,所以飲用的話,他是要犯戒的。

酒有兩種:穀酒跟木酒。
穀酒它是用五穀所釀造的。
木酒是用花、果,種、根、莖、葉,或藥草所釀造的。
酒就是有兩種,一種是穀酒,一種是木酒。用五穀所釀造的酒叫做穀酒用花果種子、或者根部、莖部,或者是葉子、或者是藥草所釀造成的,這個叫做木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酒戒的意義。

第一、失禮儀。酒能令人迷醉,失禮貌威儀。

這是飲酒的第一個過失,會讓我們失禮儀。假若我們飲酒的話,會喪失應有的禮節威儀。平常的威儀禮節,全部在你喝酒當中、喝酒以後,全部都喪失殆盡。因為酒能夠使令我們迷惑沉醉、喪失禮貌威儀,這些禮貌威儀完全都喪失殆盡。

第二、破淨戒。醉的時候,醉時能破一切戒品,墮落惡道。

第二過失就是它會破壞我們清淨的戒法、戒行。醉的時候,他就胡作亂為,它能夠破壞一切戒法的品類,將來還會因此墮落到三惡道裡頭。

第三失定慧。酒醉亂心,昏失明慧,令人癡迷。

第三點過失,酒會喪失禪定智慧。由於酒醉惱亂我們的清淨心,導致我們心裡昏暗,喪失光明的智慧,使令人愚癡迷惑。

第四、損財利。使人消耗財物,損依報故。

第四點過失就是酒會損失我們財物的利益,使人家消耗財物,損失依報。由於嗜好杯中物的緣故,未得的財物不得,已得的容易喪失。所以酒會使令我們消耗財物,損依報故。

第五、增疾病。引生多種疾病,損正報故。

第五點過失,喝酒的話,它容易增長我們的諸多疾病,引生種種的疾病,太多了,它會損害我們的正報(即指我們的身體)。前面是損依報,這個地方是損我們的正報,就是指我們的身體。

現在喝酒的而導致疾病的太多了,有一段時間我父親生病,我去醫院看顧他一段時間。然後隔壁的鄰床,就是一個喝酒的人,他喝酒喝到腸子都破洞了,他還是在喝。你看喝酒它傷害我們這個身體太嚴重了,對肝、胃、脾、腸,損傷都非常嚴重。

第六、生災禍。引生蹶仆傾跌、鬥毆凶殺、車禍等事。

也就是說,喝醉了酒,它容易生起各種的災禍。引生蹶就是跌倒。仆就是撲倒下去。傾跌就是身體傾一邊跌倒下去了,走路都是顛顛倒倒的。

鬥毆凶殺──喝了酒之後乘著酒力,他會跟人家打鬥凶殺。或者是遇到車禍──喝醉酒走路他就顛顛倒倒的,在路上容易遇到車禍等等這些事情;如果是開車,那就更危險了,比那老虎還恐怖,喝了酒開車,傷害人那是很恐怖的,他自己都還不曉得。這是第六點的過失。

第七、三世諸佛,法爾不飲酒故。

三世一切諸佛都是法爾自然不飲酒的緣故,我們佛弟子也要常隨佛學,不飲世間昏亂之酒。

在《四分律》裡面,佛陀就講到:「以我為師者,乃至不得以草木頭,內著酒中而入口。」

如果真正以我為師者,就是以為師者。乃至就是最低底限,不得以草木頭,草木頭它是很小很細,把它放在酒裡面,沾這麼一點點,然後把它納入口。佛陀說:「以我為師者,連這個都不可以,一點點.乃至少許到一滴,如草木頭那麼一滴,都不可以。」所以我們要常隨佛學。

raw-image

乙三、次第

論這條戒的次第,前四為性戒。前四為性戒在先酒戒為遮戒在後。前面四種,它都是屬於性戒。所謂的性戒就是說你有受戒、沒有受戒,凡是造作的,它都是有罪業的,這個叫做性戒,所以性戒就擺在前面。不管你有沒有受戒,有受戒沒受戒也好,性戒本身就是惡的,這個叫做性戒。

也就是在家居士他受了五戒,如果犯到前面的四重,除了性戒的罪業之外以外,他還犯了一個犯戒罪。或許你會這樣想:「那這樣一戒兩犯,我豈不是吃虧了嗎?」你會這樣想嗎?你真的會這樣想:「那這樣人家只有犯一個性戒,那我受了戒以後,我就犯了一個性戒罪,又多了一個犯戒罪,那這樣我豈不是吃虧了嗎?」會不會這樣想?說不定喔!很難講。

但是我們不要這樣想,佛陀告訴我們要有正見、正念、正思惟。你應當這樣想:「我由於受了佛戒,有戒的保護,同時也知道性戒不可犯,那這樣我豈不是有兩重的保障嗎?」你這樣想就歡喜啊!對不對?你如果想說:「我受了戒,那我犯了戒,一戒兩犯我豈不是吃了大虧!人家只有犯一個性戒,然後我受了戒就又多了一個犯戒罪,那這樣我就吃了大虧。」不要這樣想。

你應該想說:「我多了兩重的保障!」性戒是因果的業道罪,這個是不管你有沒有受戒,有沒有受戒它都是會犯的。但是我們如果受了戒,就多了一個犯戒罪。但是這個地方我們要善於正念、正思惟:「同時可以讓我們也兩重的保障,同時它也是我們入於佛道的一個因緣。」因為我們受佛戒,有這個佛戒的因緣,我們就可以因此而入於佛道。你如果單守世間的性戒,那這屬於善法,不是佛戒,是屬於善法,不是佛戒,你還不能夠因此而入於佛道的因緣。世間的善人他們也可以做得到,但是不能夠跟佛道結因緣。

酒戒它是屬於遮戒唯獨佛制戒才遮止。國法它並沒有禁止我們喝酒。律上它是屬於遮──遮止不要造作的戒。因此它是擺在後面,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佛制這條戒的深義,是遮止我們犯前面四重戒的緣。

有一個公案:「有一位優婆塞,他由於飲醉了酒,然後去偷盜鄰居的一隻雞,偷了以後就把牠宰殺了。宰殺以後,隔壁的鄰婦就過來找那隻雞,然後他乘著這個酒勢,又把隔壁的鄰婦婬亂了,然後人家就把他告到官府裡面。他又虛妄地說他沒有造作。

你看,一個飲酒罪,所有的四重戒五戒通通都犯了。所以為什麼在所有遮戒那麼多裡面, 佛陀單單提出這一條飲酒戒?因為它的破壞性太大了。它所生起的因緣,影響太深了,所以佛陀大慈悲制這條酒戒,讓我們不要去犯。

但《菩薩戒》的酤酒重於飲酒,以損害眾生,違背菩薩道故。

但是《菩薩戒》的話,酤酒戒就比飲酒的罪業重大。因為你酤酒──酤酒就是賣酒──給人家喝的話,惱害人的就比較多;而你喝酒是害到你自己;所以酤酒損害眾生,這是違背菩薩道法的緣故。

raw-image

再來乙四、這一科,具緣成犯

具足五緣就成犯這條戒。

第一、是酒。

你的對象是屬於酒。凡是作酒色、酒香、酒味飲之能令人醉者。凡是作,也就是說凡是作酒色、酒香、酒味,飲了能夠醉人的,這個都是屬於酒,體性是屬於酒。

二、是酒想。心中也是作酒的想法。

第三、有飲心。你有飲酒的心。

第四、無重病因緣。

你沒有重病的因緣。如果你有重病的因緣,醫生告訴你說:「你這個病其他的藥都治不好,一定要用酒配藥才會治得好。」那這樣的因緣之下才可以用酒配藥。

如果以律上來講,如果你是一個出家眾,你甚至還要白僧、白師,稟白你的師父、稟白僧團,讓大眾知道。所以這條酒戒不隨便開緣。

但是我們在家眾,如果醫生跟你確定說:「你其他藥是治不好的,只有用酒配藥才可以治的好」那你這樣可以開緣,但是要有慚愧心。不可以光光用酒,空腹就飲下去;必須要配藥,為了治病,其他藥都治不好,才有這樣的開緣。

第五、入口嚥下。

你將酒飲入口裡,嚥下去了,那這樣就犯了。不是飲醉了才犯喔!要弄清楚。不要說飲醉了才犯,是飲下,吞下一口乃至一滴,那這樣就犯了。那這樣的話,飲則咽咽犯,嚥一口犯戒一次,按口咽計犯戒罪。按照你口咽的次數,來計算你犯的戒的罪。

raw-image

乙五、輕重

第一、自飲犯五戒中的酒戒。自己飲酒的話,犯到五戒當中的酒戒。

第二、酤酒釀酒,犯《菩薩戒》,罪重。

酤酒就是賣酒,釀造酒,它是犯到《菩薩戒》,他的罪就比較重了。
南山律祖云.南山律部道宣律祖他這樣說:「飲酒有人於下面,加了一個辛肴者──這個辛肴就是五辛、蔥、韭、蒜等。」

他這樣說:「飲酒戒,有人在這個下頭,加上辛肴的情形。」有人.顯然這個不是佛的戒律,是有人這樣加上去的,蔥蒜等。等就是包括薤(小蒜)、興渠(洋蔥)這類的,這都是屬於五辛,這五種它是屬於葷菜。

《楞嚴經》裡面就講到:這五辛菜,它熟食會發婬,生噉增恚。生噉(啖)的話,生吃會增加我們的瞋恨心。「肴」就是指的魚肉等煮熟的這些食物。正文無此──正式的律文它沒有提到說不可以吃這個辛肴,正文是沒有提到。

我們到南傳的時候,因為我曾經到南傳去受戒,南傳他們都托鉢過生活,托鉢過生活哪有讓你去揀擇的餘地,我們是吃素食的啦!我們托著鉢走過去,雞腿啦、魚、肉啦,也都一直裝進鉢給你;裝進去以後,你回來就要挑一挑,把那些挑掉魚肉等我們就捨掉,然後我們就吃那些沒有魚肉的。

但是他們平常都會加蒜頭,因為那個地方比較濕熱,他們可能考慮到開脾、或者是殺菌,可能是考慮到衛生的問題,不得已我們要吃啊!你沒有得吃,你也沒有其他地方、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我們只有把魚肉撿起來,不得已暫時用一下。

這個地方它就提到說:正文無此。正式的律文,佛陀祂是沒有提到這個。

然既受淨戒,焉噉羶臭

宣祖這個地方就講到:「既然我們受了清淨的戒,焉噉羶臭?」既然受了清淨的戒法,我們怎麼還會去吞噉腥羶臭穢的這些東西呢?理不可也。義理上是不可以的。

raw-image

今按吸煙,亦應判為不可

現在根據上面所說的這些義理,吸煙應當判定為不可以。吸煙不可以,吸毒可以嗎?這些都是亂性的食物。

你看,我們學習佛陀的戒律,你會遮止很多很多的惡行、遮止很多很多的惡業。

所以聞法能夠知無義。我們聽聞這個佛法,你能夠知道世間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無意義的。無意義的我們就遮止,因為這些無意義的會讓我們因此而造作很多無意義的行為,甚至會墮落。所以吸煙不可以,那吸毒更不可以!吸煙現在證明說對我們人體傷害是很嚴重,尤其是孕婦,更不好,二手菸更嚴重。所以我們不但不喝酒,也不要吸煙,更不要吸毒。

乙六、開遮

接著談到開緣有兩種

第一個、病時遍以諸藥治之無效,非酒不癒,方始服之。

病的時候,我們普遍用各種的藥物都沒有效果,而不是酒的話,就不會治好,這樣就開許可以服用它。

第二、若以酒塗瘡。即外科用藥酒無犯。

假若用酒來塗我們的傷口,這個是屬於外科用的藥酒,塗在外面這個就沒有關係,這個是不犯的。不要連這個都不敢用,聽到酒就怕了;我們要知道開遮持犯,你懂得知道開遮持犯的話,你就會過得很自在,一方面保護自己、一方面也懂得進退取捨;所以為什麼要研究戒律。

我們出家眾依照佛陀的戒律:五夏以前要專精戒律。五年之內都要專精戒律。如果是尼眾的師父,她們要六年專精戒律。

如果說我們是在家居士,你如果是單受五戒,你把五戒好好地學懂,用一點時間。人家我們是五年,至少你們五個月吧!至少五個月,把這本《五戒表解請回去,好好地看、好好地研究,八九不離十。那如果還要再深入微細一點,《五戒相經就更清楚了。《五戒相經.《五戒相經箋要集註,這裡面有蕅益大師的解釋,也有廣化律師的解釋,也有弘一大師的補釋,補充解釋,非常詳細周到。

我們這一部《五戒表解,主要有一大部分的地方,它都是就著佛法的義理來闡言,但是戒相方面,它也是闡揚得也不錯,但是如果進一步你能夠了解《五戒相經箋要集註這本書,你就會更明白。這個我們清公和尚,或者是正覺精舍的法師,他們應該有講過。

還有麴、酒糟不應食

麴就是酒母,這個應該做酒的都知道,酒糟就是釀造酒剩下的這些渣滓。這些渣、麴,還有酒糟,也不應該食。

朝的靈芝律師他就解釋說:「氣味全在,猶能醉人。」這些酒渣,這些麴還有酒渣,它們的氣味全在,還能夠醉人。所以這些都不應該吃,會醉人的東西這些都不應該吃。

食中有料酒,食之不醉人者無犯。

如果說我們食物當中有這個料酒,有用酒來佐助菜料,食了不會醉人,那這樣就不犯。

弘一大師在《五戒相經箋要補釋》說:「於酒煮物,已失酒性,不能醉人。」它已經失去酒性了,這些酒性它已經都揮發掉了,為了調和這些寒熱、寒冷,用酒把這些寒性都煮掉了,那這樣的話,飲了不會醉人,它不犯。所以戒法它是很融通,既保護我們自己,又給我們一些方便,又保護我們自己不要去犯到這些,又給我們融通的一個方便,這非常好,大智慧、大慈大悲。

受酒戒者,不得吸煙及食五辛

受酒戒的人不可以吸煙,以及食用五種辛菜,前面講過。

raw-image

乙七飲酒果報

接著談到飲酒的果報。

飲酒

第一、死墮灌口地獄

死後會墮到灌口地獄裡面。釀酒酒河地獄──釀造酒的人,他將來會墮到酒河地獄裡去。酤酒他墮到酒池地獄酤酒就是賣酒,他將來會墮落到酒池地獄。

第二生於人中,愚癡狂妄,不信正法

不信正法就是不信因果性相諦理。他縱然生到人道當中,就愚癡顛(癲)狂,不能夠相信正法,也就是他不能夠深信因果的道理。
我們佛家的因果它是通三世的。儒家的道理它是一世的因果。世間的宗教它是兩世的因果,他們有天堂有地獄,它們是兩世的因果。那佛法它是通三世的因果:「欲知前是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分分明明,所有因果的道理,發揮最徹底的只有佛教,把人生的所有的一切的現象,闡釋得窮盡無疑。因果是絲毫不爽的,那我們眾生完全都不曉得因果。他眼前看到的只有money錢、只有五欲、只有眼前的快樂、只有眼前的世智(世間知識),他看不到因果,我們眾生盲無慧目,見不到因果。

但是因果,不因為你看不到它就沒有,它就在我們的心.起心動念當中,就在我們身的行為,就在我們的周遭所有一切人事物裡面。

一切無不是因果。今生所受的一切都是因果,未來所受的一切也是因果,所有一切好好壞壞,善善惡惡,無非都是因果業相顯現。

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善因遇到助緣它就有善的果報、惡因遇到助緣它就有惡的果報;因不虛棄果無浪得,絲毫不爽。這些道理,飲酒的人他全然都不信,一個人不信因果,他很容易就胡作非為。暢快於一時,鬱毒於未來。這是很危險的,不信因果,飲酒的人他就這樣,這是很危險的,這是很錯誤的一個觀念,不信因果。

還有佛法當中的這些,談到諸法實相、諸法實性、諸法實相性相不二,這種宇宙人生的真實諦理。由於飲酒昏亂的緣故,他都不相信。

一個不信因果的人,人天道就跟他沒有緣。一個不信諸法實相、性相不二諦理的人,三乘的果位跟他就絕緣了、佛道的功德就跟他絕緣了,這完全都來自於飲酒的過失,你看飲酒的過失多麼深重。

raw-image

乙八、戒酒的果報

接著說明我們如果能夠持酒戒的果報。

第一、神志清明

我們持酒戒不飲酒的人,他神色心志都非常的清淨光明。恬靜安寧,也就是他內心都非常的恬適,心神安定寂靜,很安定,寧靜和諧,寧謐就是寧靜和諧。

第二、善持四重,不犯重罪。

不飲酒的人,戒酒的人,他善於能夠持好他其餘的四條重戒,不會犯到眾多的這些(粗重的)罪業。

第三、來世生人天道中,不墮三途

來世生到人天道中,不會墮落三途,不會墮落到三途裡面。

我們這個《五戒表解到這個地方,五戒全部都講過了,還好!我以為說講不完,總算有一個交代交了差,總算對諸位有一個交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11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Thumbnail
2022/04/11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Thumbnail
2022/04/11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我們接著講妄語戒。 乙五、這一科,論到輕重‧ 接著所犯同樣是犯妄語,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這當中就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的分別。 還有破轉法輪僧.這個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叫做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及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這都是屬於逆罪。
Thumbnail
2022/04/11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我們接著講妄語戒。 乙五、這一科,論到輕重‧ 接著所犯同樣是犯妄語,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這當中就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的分別。 還有破轉法輪僧.這個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叫做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及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這都是屬於逆罪。
Thumbnail
2022/04/11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妄語戒。殺、盜、婬、妄,妄語戒。 甲五、妄語戒。 乙一,同樣是分成八科。 乙一、釋名 接著第四條戒就是妄語戒,什麼是妄語呢?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 下面就解說妄語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這條妄語戒的用意。 第二、誑惑人故。
Thumbnail
2022/04/11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妄語戒。殺、盜、婬、妄,妄語戒。 甲五、妄語戒。 乙一,同樣是分成八科。 乙一、釋名 接著第四條戒就是妄語戒,什麼是妄語呢?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 下面就解說妄語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這條妄語戒的用意。 第二、誑惑人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若不能耍賴,幹嘛當小孩? 若不能耍廢,幹嘛要榮退? 我退休的第四天,沒幹啥。 沒幹啥?不行嗎?
Thumbnail
若不能耍賴,幹嘛當小孩? 若不能耍廢,幹嘛要榮退? 我退休的第四天,沒幹啥。 沒幹啥?不行嗎?
Thumbnail
*請各位朋友理性飲酒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愛酒,厚薄不拘,以為我嗜酒如命,不過愛酒是真,但酒量遠無千杯不醉的境地,只是喜歡一桌好吃好喝,與人閒談,聊得開心便一杯杯接連下肚,講到激昂時又豪情壯飲。一場飯局下來,桌腳早繞了一圈酒瓶。 我喝酒時特別聒噪,用說話散發熱氣,通常開店坐下,其他桌來來去去,等到快打
Thumbnail
*請各位朋友理性飲酒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愛酒,厚薄不拘,以為我嗜酒如命,不過愛酒是真,但酒量遠無千杯不醉的境地,只是喜歡一桌好吃好喝,與人閒談,聊得開心便一杯杯接連下肚,講到激昂時又豪情壯飲。一場飯局下來,桌腳早繞了一圈酒瓶。 我喝酒時特別聒噪,用說話散發熱氣,通常開店坐下,其他桌來來去去,等到快打
Thumbnail
註譯: 酒精;水酉米青也。 酉;酒器金樽也,放在金樽中的水是為酒。 米青;以水釀米和麴,精米步合是為清,清; 清酒也。
Thumbnail
註譯: 酒精;水酉米青也。 酉;酒器金樽也,放在金樽中的水是為酒。 米青;以水釀米和麴,精米步合是為清,清; 清酒也。
Thumbnail
註釋 : 來自上古時代未失傳的技術,封印植物靈魂的古老儀式 創作說明 : 型態:液態、有時氣態 屬性:水與火極佳結合物質 使用原料:各種美好的水果、穀類的肉體 製作流程: 流程過於複雜,就用簡單概述- 飲用效果: 2.既似水,但能引火。 警告標語:不能駕車行駛,
Thumbnail
註釋 : 來自上古時代未失傳的技術,封印植物靈魂的古老儀式 創作說明 : 型態:液態、有時氣態 屬性:水與火極佳結合物質 使用原料:各種美好的水果、穀類的肉體 製作流程: 流程過於複雜,就用簡單概述- 飲用效果: 2.既似水,但能引火。 警告標語:不能駕車行駛,
Thumbnail
註釋:「酒乃傷身之物,別飲太多。」,仍然要一飲而盡。 創作說明:道理任誰都能懂,只是沒有人在意和理會。哪怕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渴求酒的人並非追求酒精,而是祈求能獲得半點的安靜和半晚的安睡而已。 麻醉對這個世界過份執著的自己;與其他人一樣,別再抱著崇高的理想,就不會從高處摔死。 鑄造者簽署:伊豆見
Thumbnail
註釋:「酒乃傷身之物,別飲太多。」,仍然要一飲而盡。 創作說明:道理任誰都能懂,只是沒有人在意和理會。哪怕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渴求酒的人並非追求酒精,而是祈求能獲得半點的安靜和半晚的安睡而已。 麻醉對這個世界過份執著的自己;與其他人一樣,別再抱著崇高的理想,就不會從高處摔死。 鑄造者簽署:伊豆見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到最後一條戒 甲六、酒戒 同樣分成八科,我們也同樣回到四十五頁。 乙一、釋名 接著第五條就是飲酒戒。 「俱酒色、酒香、酒味,飲之令人昏醉,放逸之飲料名酒,飲則犯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酒戒的意義。 第一、失禮儀。酒能令人迷醉,失禮貌威儀。 飲酒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到最後一條戒 甲六、酒戒 同樣分成八科,我們也同樣回到四十五頁。 乙一、釋名 接著第五條就是飲酒戒。 「俱酒色、酒香、酒味,飲之令人昏醉,放逸之飲料名酒,飲則犯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酒戒的意義。 第一、失禮儀。酒能令人迷醉,失禮貌威儀。 飲酒
Thumbnail
「喝酒是生活,品酒是人生。」   上一次的文章中有一段提到我認為高梁可以使用聞香杯來品嘗,以及提到對於高梁一口悶的感慨,也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鳴跟討論,但傳統的喝酒方法真的是錯的嗎?
Thumbnail
「喝酒是生活,品酒是人生。」   上一次的文章中有一段提到我認為高梁可以使用聞香杯來品嘗,以及提到對於高梁一口悶的感慨,也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鳴跟討論,但傳統的喝酒方法真的是錯的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