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表解講要》10

《五戒表解講要》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raw-image

再來講妄語戒。殺、盜、婬、妄,妄語戒。

甲五、妄語戒。

乙一,同樣是分成八科。

乙一、釋名

接著第四條戒就是妄語戒,什麼是妄語呢?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

我們心裡頭所想的跟嘴裡頭所說的互相違背,言語不稱合實際的情形,而來欺騙誑詐其他人,這個叫做妄語。
講到妄語,包括收攝亦攝惡口(罵詈語)、兩舌(離間語)、綺語(華美浮辭無義利語)。

下面就解說妄語戒:

妄語戒它也收攝惡口惡口就是罵詈,隨便就破口大罵人家,好像有一些男眾,世間有一些男眾,世間有一些男眾很粗俗的人,他們會跟人家講一些粗話,講得很不堪入耳。或者有一些女眾,她罵起來也會罵得很兇,兇到人家很痛苦,這個都是惡口,屬於惡口。我們佛弟子不要這樣,同樣是口業,我們為什麼不造善的口業,而要去造這種粗惡的惡的口業呢?我們所說的話應當都是善良的言語

還有兩舌兩舌就是離間語,挑撥彼此離間的言語。這個我們也不要,不但不兩舌,而且我們要講和合的言語

還有綺語,綺語是什麼呢?就是華美浮辭,無義利的言語,或者講一些傷風敗俗的話,或者是講的話沒有意義,沒有營養的言語,對眾生隨便這樣說,都是綺語所收攝的。

所以我們不出口則已,一出口就是為了要自利,為了要利益眾生,不然我們就好好地沉默,自己好好地念,我們不要隨便的造口業,講東講西,講人我是非種種,這個都不要。

我們清公和尚·得戒和尚,這個口業守得非常好。清公和尚,從來沒有看過他老人家講是非的事情;是非都不講,何況說惡口、兩舌、妄語,更不會講。我們清公和尚這個口業守得非常的清淨,非常的好。平常不隨便開口,他一開口都是利益自他的言語,都是講這些善良的言語,這是我們所應當要學習的。

口出蓮花

口出蓮花

乙二、制意‧

世尊制這條妄語戒的用意。

第一、業道重故,妄語之人,不堪入道。

妄語的罪它是非常重大的緣故,妄語的人他就不堪可入於佛道,會障礙我們入於佛道。

第二、誑惑人故。

妄語它是誑惑人的緣故,它會迴惑人心,惱害他人,妄語能夠迴轉迷惑人心,惱害其他人。

第三、閉善路,開惡端故。

關閉善法之路,開啟惡法端緒的緣故,欲造惡業,妄語為先。我們眾生想要造作惡業,都是首先與妄語擺在前面,所以你妄語如果能夠遮止的話,這些相續的惡法它就不會生起。

第四、實語益故。

講真實的言語有利益的緣故,言語正直,心地坦白,易得解脫。言語正直,心地坦白的人,他容易獲得解脫。

在這個地方它就講了一個公案,廣化老法師他曾經說:「道安法師在世的時候,民國的道安法師在世的時候,親口告訴他,眼見耳聞持戒免難的一個故事。

話說在民國十七年的這段期間,湖南省·南嶽·祝聖寺,有一位老和尚,他為在家信眾弟子授五戒,授戒的時候,老和尚就先將五戒的意義,還有持戒的利益講得非常的完善,講完之後,大家都法喜充滿,紛紛要求要受戒。

其中就有一個小偷,看到大家在報名受戒,他也想參加,但是他心裡面想一想,受戒雖然是很好,但是我能夠受哪一條戒呢?殺、盜、婬這三條戒自己是沒辦法受持的,又喜歡喝酒,那怎麼辦呢?想來想去只有妄語戒勉強可以受了,於是他就報名受一條戒,受過之後他就發心:既然受了戒我就要清淨地守持了。

無巧不成書,剛好就在這個時候,小偷發心受戒的當天晚上,在他們村莊上,有一位身為團長的軍人,帶了十幾個兵,擔了十擔的餉銀,路過他的家鄉,順便就回家住一晚。

這一樁事被小偷的夥伴們知道了,就邀他晚上去作案,小偷他們就相伴前去。中途遇到他的叔父,他的叔父就問他說:『你到哪裡去?』從前他可以隨便應付騙過去了,現在不行了,因為受了妄語戒,不敢說謊。

戒法就有這個功力,因緣現起的時候,你如果真的好好用心觀想,戒體它會產生防非止惡的作用,這個故事就是這樣。

以前他可以隨便的騙過去,現在不行了,因為受了不妄語戒,不敢說謊,又不敢說去作案,他就這樣支支吾吾的回答不出來,他的叔父看他這種情形,知道他一定沒有什麼好事,就大聲的呵斥他說:『跟我回去!不曉得要搞什麼鬼,跟我回去。』小偷就跟他的叔父乖乖的回去了。

他的夥伴夜半就去偷餉銀,結果都被團長捉到了,全部槍斃了。這位小偷因為受持一條不妄語戒,他就撿回一條老命,你看多好!一條妄語戒就救了他一命。」

又如同佛世的薄拘羅尊者,過去世因為持一條不殺生戒的緣故,九十一劫都無病、無痛,而且世壽長達一百六十歲,而且還證得阿羅漢果。

因此我們就了知持戒的功德利益非常廣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學戒,好好地受戒,受了戒之後,要如法地清淨守持,那這個功德就無量無邊了。

第五、鬼神棄故。

妄語之人,諸天鬼神,捨棄不護。你假若喜歡打妄語的人,諸天鬼神都會捨棄你的,他就不再守護你了。

第六、三世諸佛,法爾不妄語故。

三世諸佛祂們都是法爾的不說妄語的緣故,所以我們做為一位佛弟子也是一樣,向佛學習,絕對不要妄語。

raw-image

乙三、次第

接著就次第。前三條戒它是身業在先,身、口、意,身業在先,前面的殺、盜、婬、這三種是屬於身業,所以擺在前面。

這個地方語業就在其次,這個是論到為什麼它會排在第四;殺、盜、婬、妄,妄語會排在第四次第的因緣。

然語業易犯,然而語業它是很容易犯到的,口為心的門,口為心門,平常不知道要守口業者,他隨著心的浮動,口業它就造作出來,所以口業最難守護。這個地方姑且分成四種,就是剛才所說的妄語、惡口、兩舌、綺語這四種,那罪報也都是重的,口業的罪報也是很重大的。

乙四、具緣成犯

接著具緣,具六種緣就成就犯這條戒的根本罪。

第一、是眾生。你所對的境界是一個眾生,我們對著眾生來打妄語。

第二、眾生想。我們心中也做對方是一個眾生的想法。

第三、起誑心。我們心裡面生起了這一念欺誑對方的心。

第四、覆實事。覆蓋真實的事相,不如實的說。

第五、言明了。你所說的言語清楚明瞭。

第六、前人解。對方這個人也理解你所說的話。

具足上面這六緣,就構成打妄語的罪業了。好,剛好到這個地方是一個階段,那我們先休息一下,下堂課再繼續講。

大修和尚墨寶

大修和尚墨寶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乙七、邪婬果報 接著談到邪婬的果報。邪婬的話: 第一、會墮入三惡道。 第二、假若生到人道當中,自己的妻子就不貞節善良。 第三、眷屬不能夠獲得隨意。也就是不能獲得隨意眷屬。 第四、婬欲為因,生死為果。 以上這些都是由邪婬所招感不好的這些果報。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乙三、次第 就著菩薩的自利修行,他是以戒婬為先。假若我們要自利,我們如果真的要自利,依靠戒定慧三無漏學好好地修行,他是以戒婬作為首先的第一要務,為什麼呢?因為婬念它染污淨心,障生定慧。婬欲的念頭染污我們自性的清淨心,障礙生起禪定,以及般若的妙慧的緣故。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我們看到甲四、婬戒。它也分成八科來說明。 乙一、釋名 我們同樣翻到四十五頁,接著再看第三條、婬戒。婬戒是什麼意思呢? 乙二、制意‧ 佛陀制戒止邪婬的意義。 第一、婬欲能繫縛眾生,不得解脫。令眾生造種種業,受生死苦。為眾惡之源,生死之本。
《五戒表解講要》06 大修和尚 宣講 師:好,我們繼續早上的課程,諸位請翻到第五十一頁,表解的五十一頁,第二格的戒盜。前面我們講到乙八、這一科戒盜的果報.這個果報提到有五點,第一點我們講過,那再來講 第二點、多人愛念,信任不疑。 第三、善名流布,十方讚歎。 第四、處眾無畏,人不敢欺。
殺生、偷盜這兩種罪業,首先,殺生是傷害了眾生的正報;其次,偷盜是損害眾生的依報。現在反過來,我們要反惡為善,我們要斷除一切惡法,修習一切善法,我們應當順著這個次第,順著這個次序,首先不要傷害眾生的正報,不要去殺生,正報就是他的身體。其次,就是不要損害眾生的依報,依報就是他的生活環境,就包括他所有財物
不與而取他物,名之為盜。 物主沒有給我們,那我們就隨便取用他們的財物,這個就叫做盜。 那盜的種類分有許多種: 第一個、叫做偷取。 偷取就是做小偷,趁著暗夜或者是刮風下雨的時候,或是人家不注意的時候,去偷竊人家的東西,這個叫做偷取。 第二個、就劫取。 什麼叫做劫取呢?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去搶劫人家的東西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乙七、邪婬果報 接著談到邪婬的果報。邪婬的話: 第一、會墮入三惡道。 第二、假若生到人道當中,自己的妻子就不貞節善良。 第三、眷屬不能夠獲得隨意。也就是不能獲得隨意眷屬。 第四、婬欲為因,生死為果。 以上這些都是由邪婬所招感不好的這些果報。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乙三、次第 就著菩薩的自利修行,他是以戒婬為先。假若我們要自利,我們如果真的要自利,依靠戒定慧三無漏學好好地修行,他是以戒婬作為首先的第一要務,為什麼呢?因為婬念它染污淨心,障生定慧。婬欲的念頭染污我們自性的清淨心,障礙生起禪定,以及般若的妙慧的緣故。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我們看到甲四、婬戒。它也分成八科來說明。 乙一、釋名 我們同樣翻到四十五頁,接著再看第三條、婬戒。婬戒是什麼意思呢? 乙二、制意‧ 佛陀制戒止邪婬的意義。 第一、婬欲能繫縛眾生,不得解脫。令眾生造種種業,受生死苦。為眾惡之源,生死之本。
《五戒表解講要》06 大修和尚 宣講 師:好,我們繼續早上的課程,諸位請翻到第五十一頁,表解的五十一頁,第二格的戒盜。前面我們講到乙八、這一科戒盜的果報.這個果報提到有五點,第一點我們講過,那再來講 第二點、多人愛念,信任不疑。 第三、善名流布,十方讚歎。 第四、處眾無畏,人不敢欺。
殺生、偷盜這兩種罪業,首先,殺生是傷害了眾生的正報;其次,偷盜是損害眾生的依報。現在反過來,我們要反惡為善,我們要斷除一切惡法,修習一切善法,我們應當順著這個次第,順著這個次序,首先不要傷害眾生的正報,不要去殺生,正報就是他的身體。其次,就是不要損害眾生的依報,依報就是他的生活環境,就包括他所有財物
不與而取他物,名之為盜。 物主沒有給我們,那我們就隨便取用他們的財物,這個就叫做盜。 那盜的種類分有許多種: 第一個、叫做偷取。 偷取就是做小偷,趁著暗夜或者是刮風下雨的時候,或是人家不注意的時候,去偷竊人家的東西,這個叫做偷取。 第二個、就劫取。 什麼叫做劫取呢?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去搶劫人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