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住身心 11

2022/04/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討論第八覺:大心普濟覺。
前面我們提到應當以慈悲心來利益一切,但僅有慈悲心,其實還不夠,因為它的量還不夠廣大。慈悲心是通於二乘的聲聞、緣覺,甚至也是通於外道。所以第八覺悟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地發起菩提心。
菩提心和慈悲心有什麼差別呢?從「時」「空」兩方面來看,它們的量都有差別。慈悲心的對象一般僅緣著今生、或有限的眾生,所以是有限量的。而菩提心則是緣著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就時間上來說,是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引導眾生,使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畢竟成佛而後已。
所以對已發菩提心的菩薩來說,一切眾生的離苦得樂,都是他不可推卸,生生世世的職責。為什麼呢?因為菩薩以智慧力觀察,所有的眾生,都曾經是自己過去生的母親。何以故?因為我們在過去的生命中,曾經歷過無量次的輪迴,而每一次的輪迴,都必然有母親。輪迴無限,所以母親無限,因此所有的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母親,對我們都有大恩德。
因此,就像今生母親的解脫,是我們不用於他人的責任,不能推託給別人一樣;過去生生世世的母親,他們的離苦得樂,也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們應當將這個責任扛起來,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就是菩提心的尊貴之處。
如同地藏王菩薩所發之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普賢菩薩之願:「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就是菩薩的心量,盡未來際、遍滿法界、所有的眾生,都是菩薩要度化的對象。
既然發心使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只有自己成佛後,才能具足大智慧、大威德,而能廣度眾生。所以發願上求佛道的目的,還是為了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因此「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就是菩提心
在第七覺悟中提到要生起慈悲心,,慈悲一切」;第八覺接著將慈悲心繼續增廣,成為大乘菩提心,這樣才能真正的圓滿大乘。
對於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說,發菩提心也是非常關鍵的。在《無量壽經》中介紹三輩往生中,上輩是今生發菩提心修行大乘的眾生;中輩是平常修善業的眾生;下輩是平常造罪的眾生。三輩往生的因,今生造的業雖然各個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也就是說中、下輩雖然平常並非行於大乘,但是臨終回轉,依著菩提心相應地作意,而能「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阿彌陀佛的本願感應道交。所以,即使是修淨土法門帶業往生,發無上菩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曇鸞大師說:
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
如果一個修淨土法門的人,想求生淨土的動機,只是為了自身的安樂,覺得這個世間太苦了,為了自己的安樂求生淨土,別人怎麼樣就不管了,這樣的心態,是不能往生的,應知。
《往生論》:「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淨土是大乘善根界,沒有二乘和女人,全部都是修行大乘的大丈夫。所以只有發菩提心的眾生,才能與之相應而往生彼處,因為因果是相隨順的。
因此若我們在因地時不努力,或努力的方向錯誤了,卻想要得到淨土的果,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若想要感召大乘善根界的果——淨土,我們因地裡就必須發菩提心。
在三輩往生的眾生中,縱然是下輩一生造罪的業障凡夫,在臨終的那一刹那,也要發起菩提心,才能往生淨土。很多修念佛法門的人,都只注意到《阿彌陀經》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大家都只注意到念佛這件事情,卻忽略了《阿彌陀經》也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蕅益大師解釋:「菩提正道名為善根,即是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為福德,即是助緣」。因此必須具足發無上菩提心這個條件。
同時,蕅益大師強調:「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決定我們是否能往生的關鍵點,並不在於每天念佛五萬聲還是十萬聲,而在於我們有沒有「信願」。
「信」就是信心對佛號的信心、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對淨土的信心,我們有沒有?是不是別人一說其他法們更好、或者淨土太快樂了,修行反而慢等等,馬上信心就動搖?
「願」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這也就是菩提心。厭離娑婆,是指對娑婆世界要徹底的放得下。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放得下的。但試想,若阿彌陀佛「現在」就要接我們走,馬上哦,我們能不能立刻放下一切跟他走?這恐怕是個大問題。
如果此時我們卻想「我的父母還沒託付、我的孩子沒人照顧、我的事業還沒完成、我的銀行密碼還沒告訴家人……」這就是說明我們對這個娑婆世界還沒有真的厭離。
「欣求極樂」,就是為菩提道,求生淨土。因為觀察到淨土的種種依報功德,是最有利於我們修行佛道的環境,對此深入地了解並深信,其實是為了菩提道,求生淨土,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快樂而欣求,這才是真的欣求極樂。
信願,也就是菩提心,是往生與否的正因。所以蕅溢大師說:「若無信願,縱使將此名號作個語頭,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一般,亦萬無得生淨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所以對於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說,臨終要生起菩提心相應,信願之心求生淨土。
而第八:大心普濟覺,就是告訴我們該如何發起菩提心的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鋼骨佛心
鋼骨佛心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