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感覺」到有壓力,是因為事件本身超過自身的負荷能力。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無能為力、棘手的狀況會產生壓力,但到了最後,給我們最大壓力的不是因為能力上解決不了、處理不了,而是那個「無能為力」的「感覺」。
所有林林總總的壓力,包括人際關係、職涯晉升、家庭和諧、財富積累等等,若達不到我們自身想要「追求」的目標,這一切都會轉化為煩惱與焦慮,而煩惱與焦慮又會再進一步轉化為壓力,在事件完全解除之前,這個循環將會不斷延續下去,致使「光是想到」,就「壓力好大」!如果這時再被旁人一句無心的「這沒什麼吧」,恐怕就成了壓垮身心的那最後一根稻草。
但其實,「壓力」並非全然的「壞事」,壓力會造成身心俱疲的原因如上所述,是因為壓力超過自身的負荷能力。而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好的」壓力。
好的壓力有哪些呢?譬如創造力、滿意度,再搭配「適度調整」,也就是在最初不要給自己設定「理想目標」,而應該設定「做的到的目標」,簡而言之,在追尋熱情與人生目標之前,我們該做的是「好好認識自己」!
因為好好的認識自己之後,我們才會清楚知道哪些壓力對自身來說,是好的壓力,而哪些目標又對自己來說,是做的到的目標,這樣我們才不會被成果主義給綁架,才不會一昧的追求主流價值,才能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
情緒和壓力一樣,有好的情緒,也有壞的情緒,但和壓力有些許不同的地方在於,就算是不好的情緒,其實也算是好的情緒。
怎麼說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到,「情緒」只是提醒和反應,「情緒」是生存本能,且「情緒」如果無法覺察就無法感受。所以當我們感受到生氣、委屈,至少我們做到了「覺察」。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此刻的生氣、委屈,因為情緒是生存本能啊!這個生物本能提醒了我們對當前事件有一個抗拒的力量,然後,「情緒」這個東西,反映出來讓我們知道。
情緒就像是心電圖,有上下的流動,才能有彈性和任性。面對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與理解。
改變能改變的,也就是「掌握能控制的事」,不能改變的,要試著接受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努力達到完美的自己、心疼努力的自己。
(自由書寫:三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