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內心深處,看清壓力源頭-談運用內在狀態,提升壓力覺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學習如何「調適壓力」,就一定要先學習如何「覺察壓力」。大多數的人在覺察到自身有壓力之前,根本不會想到要調適。可是,沒有覺察不代表沒有壓力。有些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把焦點放在自己的身心狀態上,所以沒發現自己有壓力


  那麼,要如何運用內在狀態來提升自己的壓力覺察程度呢?我通常會先將內在狀態簡要地分成「感受」、「想法」、「期待」、「需要」這四個部分。接下來我會說明如何運用這四個部分提升壓力覺察。


感受部分

  一般談到感受分為「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我在這篇文章中所談的是心理感受,也就是「情緒」。當你的心裡出現負向情緒,通常代表有些事情讓你有壓力。例如:每次只要想到上台報告,你就很緊張,我們就會認為上台報告這件事情讓你有壓力。特別提醒:有壓力不一定會造成負向情緒,也有一些人上台報告前是感到興奮的或是平靜的。


想法部分

  當你覺得某個人或某件事「應該要怎樣、一定要怎樣」的時候,你通常也會感覺到壓力,因為「應該要、一定要」有一種絕對性,這樣的絕對性其實是缺乏可能性和彈性的。在因應持續不斷變化的人事物時,會很容易感到挫折,進一步造成壓力。


期待和需求部分

  我將這兩個部份區分開,卻又放在一起講,主要是因為這兩個部份在相同的情形下會造成壓力,可是本質又有所不同。期待包括「自己對他人的期待」、「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和「他人對自己的期待」,可以用具體行為表現,例如:我期待他有空就要來陪我。需求則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渴望,可以用狀態表現,例如:被陪伴的需求。不論是期待或需求,在「沒有被滿足」的狀態下都會有壓力。


  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情緒?想一想自己有沒有絕對性的想法?想一想自己的期待和需求有沒有被滿足?這些做法都有助於你覺察自身的壓力狀態,進一步做出選擇和改變。有時候,一點點的不同就足以改變壓力狀態。


  最後,祝福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對於自身的壓力狀態有更多的認識和瞭解,更能夠找到不同的方法去調適壓力!


----------------------------------------------------------------------------------


  本文很榮幸經遠東科大電子報採用《走進內心深處,看清壓力源頭-談運用內在狀態,提升壓力覺察


  想要看更多張銓諮商心理師在不同的平台撰寫的心理相關文章嗎?也可以到《文章刊登平台及列表》尋找跟妳 / 你有關的文章喔!


  假如妳 / 你願意依個人自身能力贊助心理創作者,讓更多人得到幫助,可以點選《在諮商中與美好相遇贊助連結》,選擇適合妳 / 你的方案,感謝妳 / 你可以讓善意傳遞出去!


photo from flickr shot by Nagesh Jayaram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諮商中與美好相遇
40會員
57內容數
張銓諮商心理師的部落格。在妳/你看不到自己的美好時,讓我告訴妳/你,我所看到的,妳/你本來就擁有的內在的、真實的美好!。合作邀約可來信:realcounselorcc@gmail.com
2024/06/18
  時代持續在轉變,為了更加有效地推廣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接觸到更多有諮商需求的對象,越來越多的心理師投入了自媒體的經營。不論是經營什麼樣的平台,「寫作」絕對是創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Thumbnail
2024/06/18
  時代持續在轉變,為了更加有效地推廣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接觸到更多有諮商需求的對象,越來越多的心理師投入了自媒體的經營。不論是經營什麼樣的平台,「寫作」絕對是創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Thumbnail
2024/03/04
適合對象: 想要提升團體凝聚力的團體 (工作團隊、學生社群...) 在人際關係中受過傷的個人 想要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個人
Thumbnail
2024/03/04
適合對象: 想要提升團體凝聚力的團體 (工作團隊、學生社群...) 在人際關係中受過傷的個人 想要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個人
Thumbnail
2024/01/30
2024/01/30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要學習如何「調適壓力」,就一定要先學習如何「覺察壓力」。大多數的人在覺察到自身有壓力之前,根本不會想到要調適。可是,沒有覺察不代表沒有壓力。有些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把焦點放在自己的身心狀態上,所以沒發現自己有壓力。   那麼,要如何運用內在狀態來提升自己的壓力覺察程度呢?我通常會先將內
Thumbnail
  要學習如何「調適壓力」,就一定要先學習如何「覺察壓力」。大多數的人在覺察到自身有壓力之前,根本不會想到要調適。可是,沒有覺察不代表沒有壓力。有些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把焦點放在自己的身心狀態上,所以沒發現自己有壓力。   那麼,要如何運用內在狀態來提升自己的壓力覺察程度呢?我通常會先將內
Thumbnail
壓力是人們在面對各種挑戰、壓力或困難時所感受到的身心反應。 壓力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緊急情況和挑戰。 然而,長期或過度的壓力可能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壓力可能來自各種因素,包括: 🥲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工作壓力、時間限制等可能導致工作壓力。 🥲學業壓力:學
Thumbnail
壓力是人們在面對各種挑戰、壓力或困難時所感受到的身心反應。 壓力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緊急情況和挑戰。 然而,長期或過度的壓力可能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壓力可能來自各種因素,包括: 🥲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工作壓力、時間限制等可能導致工作壓力。 🥲學業壓力:學
Thumbnail
今天繼續跟大家分享「人的七種障礙」 上次跟大家分享到,表達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在情感中心來說, 它是一個人為的不正常的中心, 對於理智中心、運動中心、本能中心, 它有正面、負面、主動、被動, 這是一個正常的機能狀態.....
Thumbnail
今天繼續跟大家分享「人的七種障礙」 上次跟大家分享到,表達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在情感中心來說, 它是一個人為的不正常的中心, 對於理智中心、運動中心、本能中心, 它有正面、負面、主動、被動, 這是一個正常的機能狀態.....
Thumbnail
「我們會不會,被感覺給騙了?」有次上課,講師提出了這個質問,讓我印象深刻。
Thumbnail
「我們會不會,被感覺給騙了?」有次上課,講師提出了這個質問,讓我印象深刻。
Thumbnail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Thumbnail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Thumbnail
你也常受情緒所擾嗎?大多數的人對於情緒這個議題總是避而不談,職場上不可以展現情緒、社交場合總是需要戴上面具、甚至在家庭關係中也不可以過度展現自我,當這些情緒未能被好好抒發、聆聽時,往往容易將一個人推向負面的情況導致心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你也常受情緒所擾嗎?大多數的人對於情緒這個議題總是避而不談,職場上不可以展現情緒、社交場合總是需要戴上面具、甚至在家庭關係中也不可以過度展現自我,當這些情緒未能被好好抒發、聆聽時,往往容易將一個人推向負面的情況導致心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