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發光的樹》文•海狗房東/圖•貓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繪本在我買了之後還沒有從我的最愛的排行榜下來過,不論是色調或是詮釋的方式,還有這棵樹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的樣態,都是能讓人細細品嘗且回味無窮的。書裡有一扇門,翻開那一扇門的時候,因為紙的材質跟色調的關係,真的是會讓人有點刺眼的那種明亮,還有一些小細節,像是樹在說每個靈魂最快樂的那天的畫面是發著光的,及蝴蝶頁後面的第一頁標題下的毛毛蟲,最後變成蝴蝶,這些細節都讓我覺得驚喜。
會想分享這本繪本是因為最近離死亡好靠近,去年到今年的半年內,家裡的狗狗及貓咪相繼過世,上個月姑姑也不敵病魔離世了,再來是先生兩週前連續發燒了6天去住院5天,一下子要面對這麼多家人離開、生病,還要繼續正常的生活真的很需要靠信仰呢。
書中樹問了兩次,「如果是你,你會想停留在哪一天?」,這讓我想起姑姑的告別式,那過世的軀體與擺放在外面的相片面容相差甚遠,甚至是會令人感到害怕的,婆婆說:「姑姑這麼愛漂亮,一定不喜歡自己現在這個樣子」。但我認為她現在是什麼樣子已經無所謂了,因為她已經選擇自己最美的樣子離開了,躺在我們面前的也不再是她了,從她離開的那一刻起,她在我的記憶中就是我所認識的那個漂亮美好的樣子及我們快樂相處的時候。
書的封底寫著一句詩:「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詩人佩索亞把快樂跟生活結合在一起,似乎是想強調若你過得不快樂就是虛度光陰,不是真的在生活。但我認為我們人本來就是有複雜情緒的動物,不是除了快樂以外的情緒就不是在生活,我反而覺得像孩子一樣把每個情緒都努力的表達出來,才是真的在生活,或許,通常在快樂或感到幸福的時候,生活的意義感才會出現,所以詩人才會這麼描繪生活吧。
這本繪本其實也讓我重新思考我對死亡的態度及準備,像姑姑生前有點不甘心的說,她還有很多地方想去,對於自己生命即將到盡頭充滿著遺憾。所以家人們都說她太害怕死亡了,怕到讓自己身體遍體鱗傷也想繼續呼吸。在我看來,她不是害怕死亡,而是想繼續感受從家庭而來的溫暖,(因為她曾經對家人做過不好的事,她自己覺得愧疚就刻意疏遠家人,一直到她生病後,家人沒有任何怨言的照顧她,她才又重新跟家人和好),或許是這份溫暖讓她意識到什麼是生活,同時也成為她活下去的力量。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困難而感到低落、悲傷,這時候身邊就會湧進許多看似安慰但其實沒什麼幫助的話,一些聲音告訴我們上帝是如何的愛你,要好好生活、好好活著;但卻沒有一個聲音是要我們學會如何好好地死去,我們現在的每個時間、所做的每件事都正在邁向死亡,那我們要如何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不感到後悔,我覺得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好好練習的,畢竟我們的上帝不只創造了新生,同時也創造了死亡。
書裡有一幅我很愛的畫,女孩與狗朝著發光的葉子走在一棵橫躺的樹上,讓我覺得很像生命的時間軸,葉子的那端是死亡,但那裡卻是明亮的,那光裡面有上帝,上帝的愛超越時間、空間,也超越生與死,朝著光前進而走向的死亡,不會再是恐懼,反而讓人很有盼望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閒繪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會知道這本書是友人送的,她是一位使用繪本做藝術教育的老師,也是在我產後唯一送媽媽禮物的朋友。 這個月是我做為母親的第六個月,成為父母這件事是我跟先生在婚前就有的共識,即便在還未有孩子及懷孕期間,對孩子來到我們生活中有各種的想像,但那些想像都遠不及實際與女兒相處來得震撼。
會知道這本書是友人送的,她是一位使用繪本做藝術教育的老師,也是在我產後唯一送媽媽禮物的朋友。 這個月是我做為母親的第六個月,成為父母這件事是我跟先生在婚前就有的共識,即便在還未有孩子及懷孕期間,對孩子來到我們生活中有各種的想像,但那些想像都遠不及實際與女兒相處來得震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貓咪教會我的事 我向來愛貓成癡,曾經跟好姐妹一起成立救助流浪毛孩的社團,也曾經因為愛貓的形象太深植人心,所以被取了一個綽號叫「阿喵小姐」。 能跟自己最愛的「貓咪」產生聯繫、產生深刻的羈絆,我甘之如飴。 我就是這麼愛貓咪。 也因此每當遇到生離死別的時候,我總是痛到撕心裂肺,彷
Thumbnail
如標題,這可能會是我2024年聽到的,最美麗的話。 很久以前買了一本書:「當我們死後,靈魂去哪了?:死亡不可怕,靈媒大師的暖心臨終陪伴」。 這本書很棒的部分在於⋯⋯當我閱讀它就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與愛,這本書帶來的感受很飽合,想必作者是一位感情豐沛、狀態非常好的人,她叫Echo B
Thumbnail
那一天,我在工作中接到妹妹的來電告訴我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安詳離世了,語氣中帶著哽咽,我鎮定地回覆之後繼續埋首於工作,直到幾天過後被告知做法事的時候一直擲不到聖筊,應該是阿嬤惦記著我尚未返鄉之故,當時心頭一陣酸,也感嘆在異鄉打拼的身不由己。 其實,在阿嬤過世的好幾年前,似乎就開始出現失智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溫暖的文字和生動可愛的插畫,引導孩子理解生命的傳承意義,以正向的角度看待生命中離去或逝去的人事物,希望能幫助孩子理解生命的轉化和沉澱。樹葉的模樣和自然的變化,可以用來比喻生命的循環和變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體驗。從這位孩子的視角展開了對“死”的一種理解。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靜謐的平和感覺遙遠而虛無縹緲,拼盡全力翻身,用手撐著地面,想站起來。原來,這是“死亡”的感覺。抑制了劇烈的疼痛和極度的恐懼,這個世界已經與他人不相干。這種回憶,如此的平和。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挺像本遊記的,有時候則是覺得像在看另一種詩詞分享的書、也可以說是歷史故事跟人物的介紹等等,書本的一開始分享的故事「有隻小狗問媽媽幸福是甚麼?而牠的媽媽說幸福就是你/妳的尾巴,結果這隻狗狗就一直追著自己的尾巴卻始終抓不住,這時候媽媽便跟牠說、只要你/妳往前走,幸福就會跟著你/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貓咪教會我的事 我向來愛貓成癡,曾經跟好姐妹一起成立救助流浪毛孩的社團,也曾經因為愛貓的形象太深植人心,所以被取了一個綽號叫「阿喵小姐」。 能跟自己最愛的「貓咪」產生聯繫、產生深刻的羈絆,我甘之如飴。 我就是這麼愛貓咪。 也因此每當遇到生離死別的時候,我總是痛到撕心裂肺,彷
Thumbnail
如標題,這可能會是我2024年聽到的,最美麗的話。 很久以前買了一本書:「當我們死後,靈魂去哪了?:死亡不可怕,靈媒大師的暖心臨終陪伴」。 這本書很棒的部分在於⋯⋯當我閱讀它就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與愛,這本書帶來的感受很飽合,想必作者是一位感情豐沛、狀態非常好的人,她叫Echo B
Thumbnail
那一天,我在工作中接到妹妹的來電告訴我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安詳離世了,語氣中帶著哽咽,我鎮定地回覆之後繼續埋首於工作,直到幾天過後被告知做法事的時候一直擲不到聖筊,應該是阿嬤惦記著我尚未返鄉之故,當時心頭一陣酸,也感嘆在異鄉打拼的身不由己。 其實,在阿嬤過世的好幾年前,似乎就開始出現失智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溫暖的文字和生動可愛的插畫,引導孩子理解生命的傳承意義,以正向的角度看待生命中離去或逝去的人事物,希望能幫助孩子理解生命的轉化和沉澱。樹葉的模樣和自然的變化,可以用來比喻生命的循環和變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體驗。從這位孩子的視角展開了對“死”的一種理解。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靜謐的平和感覺遙遠而虛無縹緲,拼盡全力翻身,用手撐著地面,想站起來。原來,這是“死亡”的感覺。抑制了劇烈的疼痛和極度的恐懼,這個世界已經與他人不相干。這種回憶,如此的平和。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挺像本遊記的,有時候則是覺得像在看另一種詩詞分享的書、也可以說是歷史故事跟人物的介紹等等,書本的一開始分享的故事「有隻小狗問媽媽幸福是甚麼?而牠的媽媽說幸福就是你/妳的尾巴,結果這隻狗狗就一直追著自己的尾巴卻始終抓不住,這時候媽媽便跟牠說、只要你/妳往前走,幸福就會跟著你/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