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讀後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封面(讀墨購入電子書)
這本被網路推薦而很早就購買的書籍卻遲遲的沒有閱讀。或許是怕內容太催淚而在不恰當時淚崩,也可能是想逃避死亡的議題,總是等不到好時機翻閱。
這次為了跑新春讀墨馬拉松把輕鬆的書籍都看完只好輪到它上場。沒想到一翻開就停不下來的好看,內容不會太過沈重讓人沮喪,也不是哲學般探討生死的意義的繞口。
透過死亡完成人生。我領悟到重要的不是送別者怎麼送別,而是該將重點擺在離別者的人生上,因此主題便從「我想送給媽媽的死亡」轉為「媽媽想要的死亡」
故事不僅僅提到葬禮與儀式那麼簡單,通往死亡的路途其實是條漫長的路,若能及早思考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並與身邊的人溝通才不會留下太多遺憾。
書內的插畫也都相當可愛
故事由阿嬤失智的照護開始,40歲的作者70歲的媽媽與90歲的阿嬤。在媽媽照護阿嬤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與對話都很讓人有所感,這次過年期間失智的阿嬤送到我們家做長期照顧,雖然我沒有遇到但也可以想見剛開始換環境的焦慮不安所造成問題以及照護人忙碌的人仰馬翻的情境。
前半本提到了許多失智照護上的問題以及子女眾多如何好好安排公平的照護,比如推行孝順積分制,如何安排照護人力,尋找各種公私立資源,以及熟悉的環境、身邊的寵物、規律的活動刺激對失智患者帶來的好處。在醫療發達的現今,多數人都可以活到相當高齡的社會,失智的確是需要及早接觸相關資訊與進行照護考量的事情。
順從天意而死,在現今會被解讀為拒絕醫療,也會被視為奇怪、特殊的想法。不論過去或現在,人終將會死亡的道理從未改變,改變的是醫術,先進的醫療技術讓我們繼續活著或死亡。比起個人意志,將生死交由醫術決定,這種形式反而讓人更恐懼,更想逃避。
書中其實也有許多輕鬆詼諧的對話
書中有許多媽媽與姊妹們詼諧的對話,是否人過了一個年紀對離開就比較能笑著談論呢?
在照護中心打發時間而學習的算術成為了阿嬤的新興趣,而為了得到私立照護支援需要有20天的全勤成了阿嬤的新任務
而書中也提到關於長久居住的房子裡充斥著的老舊物品該如何處理、葬禮的想法、器官捐贈的可能,甚至考慮到後輩如何憑悼的事情。讓人體會到死亡是條漫漫長路,如何能在好走真的是一件艱難地事情。
avatar-img
10會員
23內容數
以台灣的鳥類分科別介紹為主的週報,每週出刊,搭配文字與照片介紹鳥類的特色與玄之又玄的氣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鄧小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瘦身的行動一直沒有什麼進展,但想起之前看過的書籍提到。比起設定不知道能否達成的目標,設定自己能控制的行動其實更能持續下去。 ex→"瘦下五公斤"改成"每個月運動20天"或"每個月在家自己煮20餐"等自己可以設定的目標,這樣至少最後即使體重無法達到也會變成相對之前的自己更健康的人。 最近也體會到有點微
瘦身的行動一直沒有什麼進展,但想起之前看過的書籍提到。比起設定不知道能否達成的目標,設定自己能控制的行動其實更能持續下去。 ex→"瘦下五公斤"改成"每個月運動20天"或"每個月在家自己煮20餐"等自己可以設定的目標,這樣至少最後即使體重無法達到也會變成相對之前的自己更健康的人。 最近也體會到有點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上週日是媽媽對年,不知不覺一年了呢……記得母喪的當下,萬分悲慟的我在IG限動上詢問有沒有親人去世時適合讀的書,收到了很多書友的回饋。想趁這個機會挑 3 本對我幫助很大的好書。這 3 本書類型都不同,一本是工具書,一本是小說,另一本是散文,可說是各自用不同方式帶我梳理悲傷,走過低潮。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我想我阿嬤她無法面對她自己將要死掉這件事,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世界跟子女親友好好告別;而我們活著的這些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告別,不知道往後沒有她的日子,我們會怎麼活下去? 這晚,母親陪阿嬤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對將逝者悲傷,但我也期待家族的人往後活出新氣象。
Thumbnail
這篇故事講述了作者回娘家陪伴媽媽,發現媽媽準備人生最後一趟旅行的行李箱,裡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東西。雖然日常生活中不願談論往生的事情,但作者感謝媽媽充滿智慧,未來也要學習為自己的人生最後一趟旅程好好準備人生行李箱。
Thumbnail
2022.1.3 從12月初媽媽離開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放手 不管是走路、吃飯、和阿波羅玩、和朋友聊天,在做每一件事的同時都一直想著:現在做這些事已經跟過去都不一樣了,因為媽媽已經不在這個物質世界、已經不再跟我在同一個世界裡了…。雖然心裡知道她只是意識離開了身體,但怎麼都無法接受這件事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上週日是媽媽對年,不知不覺一年了呢……記得母喪的當下,萬分悲慟的我在IG限動上詢問有沒有親人去世時適合讀的書,收到了很多書友的回饋。想趁這個機會挑 3 本對我幫助很大的好書。這 3 本書類型都不同,一本是工具書,一本是小說,另一本是散文,可說是各自用不同方式帶我梳理悲傷,走過低潮。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我想我阿嬤她無法面對她自己將要死掉這件事,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世界跟子女親友好好告別;而我們活著的這些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告別,不知道往後沒有她的日子,我們會怎麼活下去? 這晚,母親陪阿嬤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對將逝者悲傷,但我也期待家族的人往後活出新氣象。
Thumbnail
這篇故事講述了作者回娘家陪伴媽媽,發現媽媽準備人生最後一趟旅行的行李箱,裡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東西。雖然日常生活中不願談論往生的事情,但作者感謝媽媽充滿智慧,未來也要學習為自己的人生最後一趟旅程好好準備人生行李箱。
Thumbnail
2022.1.3 從12月初媽媽離開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放手 不管是走路、吃飯、和阿波羅玩、和朋友聊天,在做每一件事的同時都一直想著:現在做這些事已經跟過去都不一樣了,因為媽媽已經不在這個物質世界、已經不再跟我在同一個世界裡了…。雖然心裡知道她只是意識離開了身體,但怎麼都無法接受這件事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