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圖實驗 : 與生產者的問答練習》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一陣子,有投射者的朋友問,在婚姻關係中,就算提問了,如果生產者另一半,「一直沒有回應」,那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太好了,很值得被認真實驗後仔細作答。雖然我家的生產者,「一直都蠻有回應的」,但我並不認為,他是因為充份意識到薦骨運作的緣故,而是他所期待的兩性關係,原本就奠基在往覆對話後的再確認與再釐清,可以刺激雙方思考,為什麼這樣做,以及,彼此到底要什麼。
早年兩人世界時,我很享受如此有問有答的互動,覺得找到失散許久的知音,即便我們相異之處遠大於雷同所在,婚姻生活總是充滿了擦撞後的火花。
有了孩子後,漸漸地,日常變得煩瑣吵雜,隨著時間過去,我不再熱衷提問,反而慶幸,還好我們在多年問答中,已經建立起大量的默契,現在無論做什麼,對方心裡都有底。
然而,好像只有我這麼想。當我越是減少提問的次數,我們之間零碎的磨擦也越多,連哪些衣服該被丟進洗衣機、哪個物件需要被丟棄,都能上演你丟我撿的戲碼。
「妳為什麼丟東西前都不問過我啊?這是我的東西欸。」從以前,先生就很有個人物件的領土意識。
我偏偏最討厭伴侶強調「某某某東西是我的」,什麼小家子氣的觀念,於是經常火力全開反唇相譏,「問題是,纏繞電線用的鐵圈,丟在那裡都多久了,如果要用,老早派上用場了好嗎?」
小事如此,稍微大一點的年度出遊、財務管理、小孩教育等家庭決策,争執點永遠卡在,「幹嘛都不事先問我一下。」
幾次下來,我才終於認清現實,第一,我們之間,真的沒有像我以為的有默契。同理可證,第二,我想要的,很有可能他根本覺得還好。
用人類圖的語言來說,就是,投射者擅自發起,而生產者感覺被侵略、或被打亂後,第一時間產生的防禦心,很直觀,後座力極傷,我相信他們大多不是有意如此,只是這樣的作用機轉,會使得投射者在婚姻關係中,朝向日益消極、又或者愈發進逼的處境,生產者當然也不會好過,硬是要配合自己沒有回應的事,配合久了難免失控,再不然就能躲則躲。
從前我不是很能理解,只是出去半天,帶孩子到外縣市玩,到底有什麼好煞有介事「提問」,而我也很氣惱三不五時被拒絕,或勉為其難被同意。
難道其他老公都不擔心停車啦吃飯啦塞車啦孩子拉屎啦等等問題嗎?為什麼別的家庭都能說走就走。我起碼得提前一週「提報」。
有了這一兩年的經驗,我比照著書上的提醒,想來實驗看看,到底眉角是什麼。於是,從過農曆年開始了「提問」實驗。
因為,先生是生產者,在我的觀察,他比顯生更需要時間,一方面需要時間消化外界來到眼前的資訊,另方面也需要時間,從自己目前關注上的事情上抽離,以「保持薦骨開放」的狀態來回應提問。
我的proposal,很簡單。我想要去住一個嚮往很久的飯店,等孩子考完期中考,請個兩天假成行。
我覺得,純生的「在不在狀態裡」很重要,左右了薦骨開放的時點和延續的時間,至於「理想狀態」是什麼,則因人而異,需要雙方長時間的觀察、紀錄、與摸索。
舉例來說,我家純生傾向一次專注一件事,這和他的四箭頭設計有關,所以,秘訣是,千萬別在他正埋首鑽研的時候,不自量力跑去發問。我試過,他可能看起來很專心在聽,但曈孔是細小的,身體不自覺地往後傾,嘴巴裡即使說著哦好啊好啊我覺得挺好的,事後也證明,他當時不在薦骨開放的狀態裡,於是就會找我抱怨,「下次我們還是從長計議好了,有些事隨興不得。」(可以想見投射者苦澀的憤怒,都快淹死自己,考量篇幅,下省略10,000字。)
另外,雖然他的情緒中心空白,卻鋪埋了黑色22閘門地雷,優雅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日常,但如果不幸被餓到、被久候、被呼嚨、被擺爛,優雅會即刻不靈,說出來的話……,算了,我不想白費力氣描述,總之,你不會想聽的。
於是,提問時,掂量一下對方與自己的情緒狀態,也是必要的,別小看了一句「你現在可以去倒垃圾嗎?」的威力,飽滿的情緒,會讓提問聽起來有玉石俱焚的挑釁意圖。
先生的情緒,通常不會太難搞定,家族人嘛,讓他吃飽,穿暖,不時撒嬌討抱,大概就都是safe的了。我注意更多的,是我的空白情緒中心,有沒有過份吸取了外界的情緒,而打壞一盤棋。
找一個對於雙方來說,情緒都回歸水平的時刻,來拋出提問,把那個時刻,當成你們兩個人之間的「Quality time」。可以提問,可以討論,可以傾訴,也可以抱怨。
我和先生的「Quality time」,通常會在孩子睡去、或還沒醒來的晚上與清晨,那時的提問與回應,大多會全壘打。如果先生有突發的事情要忙,我就讓他去忙,同時拍拍他的肩,親親他的脖子,暗示他,我有事要找你簽核或商量,等你ok了,請來找我。如果他明顯情緒有所波動,那天我只會專注一個提問,「你看起來很累,有想要聊聊嗎?」。
在投射者與生產者的關係裡,我時常只注意到生產者源源不絕的能量,而視其為理所當然,事實上,能量的施作,若伴隨適切的修復和啓動,關係中的決策過程,才會風生水起。
注意到這些面向之後,在只有我們兩人的Quality time,我是這麼提出我的proposal的:
「爸爸,搬家忙了大半年,我想安排全家出去玩。你願意帶我們去嗎?」把握時間,單刀直入,每一次,我都不知道薦骨開放的時間有多長。
「嗯,」先生眼睛亮亮的,膝蓋朝我的方向挪動了,ok,有回應,但他搔了搔頭,「可是妳想去的地方會不會有點危險啊?」
1/3的潛層悲觀又發作了,Allen也有跟我解釋過,好,我知道你們的謹(悲)慎(觀)其來有自,但真實面對就是很想把你們巴落,以馬景濤式招牌來搖晃你們。
我不動聲色,只回應一半,不能叫做有回應,也不大適合再發動強攻,我提出了幾個地點與路線的備選,供君選擇。對,重點是,「提問」前,也請做足「提案」的準備,你不一定要馬上獲得回應,但至少知道對方在意什麼,下一次,你會提問得更切中紅心。
最後,我加了一句,「沒關係,你參考看看,我知道你不是不想帶我們出去,等你想好了,再跟我說好嗎?」是的,就是要用這種啾咪愛你哦的口氣,家族人,真的很吃這一套。
隔天早上,提案被通過了。原始的選項被採納,因為我在其中一個選項,先釋出為車程做出妥協的意願,被他視為重大犧牲,而我也提出了幾個解決不預期的方法,讓他明白,一切是可以盡量manage的。他說,「我知道妳想去好多年了,之前我一直在擔心,其實那裡風景很好我也很想去,這次我們就試試看吧。」
我很開心,並不只為了目的達成。而是在實驗中,對於投射者擅長的「引導」,有了另外一層發現,不只引導對方去做,讓他的能量為你所用。有時,引導也意味著,自己是否能深入核心,發覺對方的「不能」和「不為」,並不全然代表了對於關係的「拒絕」,換個角度思考,這正彰顯了他期望在關係中,被正確對待的一種表態。
Sorry,關於文章開頭的提問,我到了這麼後面才回答,如果另一半總是沒有回應,除了思考以上的幾個面向,我覺得也可以參考我純生朋友Michelle的一番話,她認為,還有很多生產者,對於「回應」的身體感知,並不熟練,有可能身體明明給予肯定的回覆(像血脈賁張,腳底湧起熱能……類似的觀點@丹尼詩人也曾提過),而自己卻渾然未覺,以致於無法好好地給予回應,看起來不是「沒反應」,就是「不,我拒絕」。
此時,就很仰賴伴侶的觀察,透過不同的情境測試,找到正確激發回應的提問方式。也引導對方認識自己的薦骨反應。
我知道,聽起來,很累。曾經,我也妄想,如果學完七階,所有婚姻的磕碰,都會迎刃而解,現在我正準備上四階,已經不存在如此幻覺。
人類圖許多傳遞兩性與婚姻的知識,彌足珍貴,如同寶典。不過,真實關係裡,付出實踐才不至於空手而返。即使,你覺得不公平,為什麼不是對方來多實踐一點,well,不要害怕,也不需要計較,自己是多踏出那一步的人。
你只需要問自己,你還在意、並想保有這段關係嗎?無論答案與否,你終會知道,自己多踏出的那一步,很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藝人路嘉怡跨足線上課程 《人類圖生活實踐課》引領自我探索之旅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自我探索變得比以往更為重要。不僅是追求個人成長的旅程,更是一場深刻的內在對話,而透過自我了解,我們能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價值觀、夢想和目標,發現潛能且克服挑戰,並擁抱真實自我的關鍵。  
Thumbnail
avatar
即時新聞網
2024-01-18
人類圖生活實驗工作坊DAY4心得——什麼是做自己?身體會告訴你要往哪裡去    今天是人類圖生活實用工作坊最後一堂課,老師沒有花很多時間講新的知識,而是再複習了一次九個能量中心的運作,以及如果能量中心空白的非自己狀態,最後以各種類型如何應對生命,以及如何練習「回到自己的權威」做決定,和大家的分享做結束。       
Thumbnail
avatar
艸西
2023-07-15
人類圖生活實驗工作坊Day3--愛就是讓每個人做自己- 今天的「人類圖生活實用工作坊」也是收穫滿滿,早上的課講各種不同的定義,從可以獨立思考的一分人、需要資訊運整合併和他人合作,但又常常責怪自己的二分人、不喜歡在固定時間和地點和同一群人一起,需要綜合整理來自各處的資訊的三分人、以及能量中心幾乎全滿,需要他人理解的四分人。每張人類圖不同的定義,都會帶來
Thumbnail
avatar
艸西
2023-07-01
人類圖生活實用工作坊DAY1上課心得- 今天去參加了 @wenpowerlife 和 @humandesign.museum 的「人類圖生活實用工作坊」 上完今天的課 除了我本來就已經有概念的類型、權威、九大能量中心 我終於知道人類圖旁邊兩排數字是什麼意思了 什麼閘門開了幾次 這句話我每次聽都霧煞煞 今天終於懂了 和重要他人的通道有
Thumbnail
avatar
艸西
2023-06-29
人類圖兩大實驗之一,關於如何做決定|策略與內在權威「跟隨/隨順(follow) 你的策略與內在權威」 當你開始接觸人類圖之後會開始會常聽見的一句話,這就是你做實驗的準則。 那做實驗你一定要有實驗方法等等才能開始實驗,所以我們要來瞭解「策略」與「內在權威」怎麼來的、是什麼東西?才能開始我們的實驗。 這一篇會用比較簡化沒那麼細緻的方式來撰寫,讓剛開始進
Thumbnail
avatar
光之伊甸
2023-06-25
【聚續聊】《體悟生命的實驗教育之路》林睿育 專訪「自學就是一整個人生,每個人走出的道路也會不同。」睿育說道。 人生無常,起初自己是因為孩子才慢慢與自學連結奇妙的緣分,從自學法規修改完後與其他家長共同成立的自學團 赤皮仔,到如今 新北市臺灣瑟谷實驗教育機構 ,她坦言其實自己算是「非自願」的踏上這條非學教育之路。
Thumbnail
avatar
聚起來!Chu Chi Lai!
2022-03-18
生而為人的13堂數學課:透過數學的心智體驗與美德探索,讓你成為更好的人的練習「這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數學書」 2021年美國數學協會歐拉數學著作獎(Euler Book Prize)獲獎作品 ★美國數學協會首位華裔主席最動人之作,在數學裡實現不一樣的自己! ★個人反思、寓言與謎題交織,深入探索數學與生而為人的深刻連結!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2-01-06
我守護人類生命的聖潔與價值—《完美殘骸》為甚麼會發生連續棄嬰案?如果是不被需要的存在,那墮胎為何會是不能接受的答案?台灣和蘇格蘭在人工流產的議題上有甚麼相似處?台灣現在要面臨的問題,竟然已經開始影響家庭的穩定性.....
Thumbnail
avatar
皓清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