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柔縉在《大港的女兒》後記,寫她在東京訪談小說女主角的原型人物——郭孫雪娥女士,發生的一些小故事。
某次,陳柔縉因為腸胃不好,婉謝對方招待的蛋糕。
沒想到話少的郭孫雪娥女士,為了年輕人的爛腸胃講一長串話:
吃飯聽到空襲,趕快放下筷子,等空襲結束回來,都不知道過多久了,還是要繼續把飯吃完。如果是你,那一晚就拉肚子了!這樣不行!要卡粗勇勒!
當你有辦法激怒到你訪談的人物,往往就能瞥見這個人物有血有肉的一面。(筆記訪談技巧)
郭孫雪娥較為人知的身分,是台獨人士郭榮桔先生的妻子。
可是在陳柔縉眼中,她是一名正港的高雄人,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捲進時代的巨變中,最後選擇跟先生搬到東京生活。
陳柔縉因為自己疲弱的胃,意外捕捉到郭孫雪娥的那股氣魄,開始有書寫《大港的女兒》的念頭。
《大港的女兒》透過世代在高雄苓雅寮生活的孫家,以及根據高雄陳家改編的大家族王家,推動整個高雄從日治到戰後的時代變遷。
一個代表的是新時代,一個代表的是傳統家族。新與舊,衝突與融合,在這片高雄港灣不斷地發生。
陳柔縉說,高雄自日治時期打狗港擴建以來,吸引許多外地人來工作、定居。人們來來去去,變身成小說的配角,如:做生意的福建人、新時代女攝影師等,見證這個港灣的變遷。
也因此,陳柔縉很慶幸自己能夠認識正港的高雄人——郭孫雪娥女士。
我覺得,《大港的女兒》是非常適合歷史宅收藏的一本歷史小說,後面的史料備註簡直是附贈的小書,也非常有陳柔縉老師的作風,能將舊照片、文宣解釋得很有趣。
可惜的是,陳柔縉老師在去年 10 月不幸因車禍離開人世,我們沒辦法再看到她推出新作品給我們。
陳柔縉老師曾在接受訪談時說:
我總感覺臺灣像個八歲或十歲的小孩,要長大,必須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子,然後去面對它。
我覺得她的每一本書,都在傳達這個訊息給大家,讓歷史回歸到「人」的本質,如她曾寫過的一本書的書名: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總之,《大港的女兒》對於想細心品味高雄歷史的人,會是收穫相當豐富的小說,推薦給大家~
想知道更多關於小說的內容介紹,歡迎看我最新上線的影片「正港高雄人會有共鳴的歷史小說——陳柔縉《大港的女兒》」:
我是臺灣歷史主題的小說創作者,喜愛分享歷史、文學小知識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