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孩子生活中貼上「紅箭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教言傳,每個父母都知道,但總是不知不覺中,在我們的生活細節中被忽略。

小時候,媽媽教我們,過馬路時要看燈號。綠燈人可以過,紅燈時要停下。

原本以為,只要好好叮嚀自己:「說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別衝燈,這樣已經盡了身教的本份。


在與孩子上學時的一次小片段,令我反思,原來孩子的邏輯思維,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

當年雪雪上 N 班 (Nursery / 幼幼班) ,學校在九龍區,而我們家住新界,每天帶她上學時,也會經過一條出九龍區的隧道。

起初她會問我,收費通路上的綠箭咀(註:廣東話「箭咀」為箭頭)和紅交义,到底是什麼意思。當她明白它們分別代表「可以通過」和「不能通過」後,她每日在車上都會留意當天道路情況,細看哪一條通道「可以通過」,哪一條通道是「不能通過」。

這個紅綠燈的秩序,一直在雪雪的腦海中運作。直至有一次,學校老師在遊戲室的地上,用不同顏色的膠紙,點箭咀指示及分隔車的路線。那一次,雪雪的問題就來了。

raw-image

紅綠燈過馬路要小心

原來,老師在一個遊樂設施的樓梯入口,用鮮紅色的膠紙,貼上了一個往前走的箭咀。

雪雪的小腦袋當下覺得難以理解,她停在那個紅箭咀前看了良久,也不敢向前走,也不知應該如何反應。

然後,雪雪指著箭咀,望向我,用有限的言語告訴我:「箭咀、紅色」。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她認為眼前發生的事「不合邏輯」。「箭咀」是向前進,「紅色」是不能前進。那麼這個「紅色」「箭咀」的組合,到底是要她「向前走」,還是「不要再向前走」呢?

我才驀然發現,這小人兒的思維方式及洞察能力。但更令我反思的是,原來只是一個符號、兩種顏色,停或走,已經令孩子無所適從;那麼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說法、兩種態度,是與非,又會讓孩子落入什麼景況呢?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有沒有不自覺貼了不少「紅箭咀」,
讓孩子陷入兩難的不解之中?
明明嘴裡說不能亂發脾氣,卻選擇以最歇斯底里的方式叫孩子「收聲」。
訓示孩子吃飯時要專心,自己卻一邊吃晚餐一邊看手機。
一面告訴孩子,我們很愛他,卻同一時間在他不聽話時,吼他「你整天都在搗蛋,我不再搭理你了」⋯⋯

凡此總總,不正正是在孩子生活中貼上的「紅箭咀」嗎?

孩子的行為是答案

別輕看我們每個行為與教導,孩子其實都記在心上,日積月累,就成為了他們的價值觀及人生態度。

當我們勸導孩子,對人接物要有禮;那麼我們就要同時反思,自己對身邊的人,是不是也保持著良好態度?對家中的外傭或阿姨/阿嬤,是否也能以禮相侍?外出用餐時,有沒有動不動就一點小事投訴、或經常語帶尖酸地「反映意見」?

孩子們的感覺敏銳,我們口中所說的,是一句敷衍的問候,還是真心尊重別人,別以為可以逃過孩子們明澄的心。從孩子平日的行為及反應,我們可以找到最準確的答案,檢視到自己言行是否一致。

那麼到底最後「紅箭咀」如何解決? 我當時鼓勵雪雪,在上課時主動跟老師分享她的觀察。學校的老師非常有心,跟她好好的談,然後老師邀請雪雪幫忙想想:「你覺得如何做更好?」

經過她的思考,再與老師商量後,她跟老師一同找來一卷綠色膠紙,重新在那裝置前,貼上綠剪咀。

隔一天後,我再帶她上學時,她特意帶我走到那個「綠剪咀」前,指著「綠剪咀」,再望向我,我明白,她想告訴我:「綠剪咀,可以通過了。我把這不合邏輯的事改正了。」

raw-image

孩子,謝謝你,教會我言行一致的重要。也許我們都會偶有失手,貼出紅箭咀,但錯過後,與孩子一同找出修正方法,也不失為重要一課,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吧!

後記:

這文章的初版寫於 3 年多前的蘋果日報,當時雪雪剛上學不久,轉眼這孩子已是小學生了。

她的生活不止紅與綠,社會有藍與黃,世界有黑與白,她的世界也多姿多采。唯一沒變的,是小朋友對是非的執著與堅持。

雪雪是一個有堅持、有態度的小孩子,有時我也會對她近乎偏執的堅持感到吃驚,「硬頸」是廣東話中形容一個人對決定了的事,堅持到底,不肯妥協的說法。

現在再復刻這文章時,香港社會早已變得不知紅燈在那裡,甚或是紅燈處處,舉步為艱。「精明」的大人會想辦法「兩存其美」,盡量找方法商量妥協,但純真的小朋友會告訴我們,別貼「紅箭咀」。

孩子們,謝謝你們的擇善固執,讓我時刻記緊,即使世界崩壞,依然可以堅持正直善良,說到做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n Bon的沙龍
16會員
18內容數
與老公相識於國際關係課,成為兩女之母後,才發現自己(可能)是被國際關係耽誤了的兒童工作者。(哈!) 希望與大家在這裡,暢談世界各地的親子研究及教養經驗。
Bon B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12
《糟糕⋯我走丟了!哪個屁股才是媽媽的?》這本書符合所有小孩子愛的條件,首先,媽媽有關的題目,是媽媽選書時不自覺的首選,而小朋友呢? 亦會對媽媽有關的一切,有莫明的親切感。
Thumbnail
2024/05/12
《糟糕⋯我走丟了!哪個屁股才是媽媽的?》這本書符合所有小孩子愛的條件,首先,媽媽有關的題目,是媽媽選書時不自覺的首選,而小朋友呢? 亦會對媽媽有關的一切,有莫明的親切感。
Thumbnail
2024/05/10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了,你想好了送什麼給媽媽嗎? 小朋友的世界覺得,這是不公平的。 明明每人都只有一個生日,多了一個母親節,變相媽媽多了一天生日。
Thumbnail
2024/05/10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了,你想好了送什麼給媽媽嗎? 小朋友的世界覺得,這是不公平的。 明明每人都只有一個生日,多了一個母親節,變相媽媽多了一天生日。
Thumbnail
2024/05/08
這本新書,據說治癒了很多媽媽的心靈。跟上一本《如果我不乖,媽媽妳還愛我嗎?》一脈相承,上次要治癒孩子的小小內心世界,今次是對強大又脆弱的媽媽內心說話。
Thumbnail
2024/05/08
這本新書,據說治癒了很多媽媽的心靈。跟上一本《如果我不乖,媽媽妳還愛我嗎?》一脈相承,上次要治癒孩子的小小內心世界,今次是對強大又脆弱的媽媽內心說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經過我們家的國小,導護阿罵都會盡忠職守的揮舞手中指揮棒,並對著我們騎機車的人拿起「停」的小旗子,催促小孩趕快過馬路。 欸欸欸!不代表那個很後面,還在操場上的同學也要跟上這波吧,妳旗子拿的比外面馬路的紅燈還久是怎樣! 還不是看在妳很可愛的份上,我忍住! (然後還喊的超大聲,後面的同學快跟
Thumbnail
每次經過我們家的國小,導護阿罵都會盡忠職守的揮舞手中指揮棒,並對著我們騎機車的人拿起「停」的小旗子,催促小孩趕快過馬路。 欸欸欸!不代表那個很後面,還在操場上的同學也要跟上這波吧,妳旗子拿的比外面馬路的紅燈還久是怎樣! 還不是看在妳很可愛的份上,我忍住! (然後還喊的超大聲,後面的同學快跟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
Thumbnail
我知道過一陣子她還是會忘記教訓,還是會踩到同一個地雷。但我也相信,孩子們會在重複的練習中成長。 也許我發個脾氣、打罵一下,會讓她立刻得到教訓。可是我可能也會心情鬱悶好一陣子。 教養的過程,不就是充滿各式挑戰嗎? 沒有絕對的正解,條條大路也不一定通羅馬,但能用自己最喜愛、最舒適的方式,自己也有安全感。
Thumbnail
我知道過一陣子她還是會忘記教訓,還是會踩到同一個地雷。但我也相信,孩子們會在重複的練習中成長。 也許我發個脾氣、打罵一下,會讓她立刻得到教訓。可是我可能也會心情鬱悶好一陣子。 教養的過程,不就是充滿各式挑戰嗎? 沒有絕對的正解,條條大路也不一定通羅馬,但能用自己最喜愛、最舒適的方式,自己也有安全感。
Thumbnail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爸媽的試卷,等待我們填空,並交卷(放手)。 朋友A的答案,在朋友B的試卷上,不一定能拿到分數。 雖然教科書有建議的解題方式,但絕非放諸四海皆準。 老話一句,沒有絕對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合適與不合適這個孩子。 我們總是在對自己充滿著疑惑中,就跟著孩子一同成長了。
Thumbnail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爸媽的試卷,等待我們填空,並交卷(放手)。 朋友A的答案,在朋友B的試卷上,不一定能拿到分數。 雖然教科書有建議的解題方式,但絕非放諸四海皆準。 老話一句,沒有絕對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合適與不合適這個孩子。 我們總是在對自己充滿著疑惑中,就跟著孩子一同成長了。
Thumbnail
爬樹 每個星期,我們都會安排一次到戶外健走,或是社區踏查,這天,是開學後的第一次到戶外健走。(昨天學期最後一天,帶著小朋友去戶外走走) 山區沒有紅綠燈,沒有斑馬線,但是,我們的孩子在戶外走動扔然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一則安全,另一則規範。 在山區的道路上,總會有兩條的白色當作界線,孩子們將白線當成斑馬線
Thumbnail
爬樹 每個星期,我們都會安排一次到戶外健走,或是社區踏查,這天,是開學後的第一次到戶外健走。(昨天學期最後一天,帶著小朋友去戶外走走) 山區沒有紅綠燈,沒有斑馬線,但是,我們的孩子在戶外走動扔然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一則安全,另一則規範。 在山區的道路上,總會有兩條的白色當作界線,孩子們將白線當成斑馬線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三、與孩子的溝通、互動 與孩子約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尊重,而非順從孩子的情緒。不縱容孩子情緒勒索,但要讓他表達為何會不開心。 3. 約好固定時間,鼓勵孩子分享。 4. 孩子不是講不聽,而是聽不懂。如果你沒解釋「斜坡」是什麼,如果你沒演示「東西從斜坡高處會向下滑、甚至翻滾」,孩子怎麼會理解斜坡必須「
Thumbnail
三、與孩子的溝通、互動 與孩子約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尊重,而非順從孩子的情緒。不縱容孩子情緒勒索,但要讓他表達為何會不開心。 3. 約好固定時間,鼓勵孩子分享。 4. 孩子不是講不聽,而是聽不懂。如果你沒解釋「斜坡」是什麼,如果你沒演示「東西從斜坡高處會向下滑、甚至翻滾」,孩子怎麼會理解斜坡必須「
Thumbnail
例如:跳跳糖不希望我出門時,他說:「要把我關起來!」跳跳糖不想去上學的路上,他說:「要把學校都砍掉!」 我們的教養不打不罵、也不威脅恐嚇,親子之間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說話過,這些話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該怎麼導正他呢?
Thumbnail
例如:跳跳糖不希望我出門時,他說:「要把我關起來!」跳跳糖不想去上學的路上,他說:「要把學校都砍掉!」 我們的教養不打不罵、也不威脅恐嚇,親子之間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說話過,這些話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該怎麼導正他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