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新書上市 ○ 極樂園辯證100條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史作檉的宗教文明哲學新力作
「所謂『極』,就是人所無法真知而表之事。」——史作檉
基督教之所以有今日之發展,就是因為它是人類宗教中,唯一將其數千年的歷史,包括原始之「根源」以及人性大自然之根源,一併加以神話性完整記錄的宗教。
一事若有所「根」,就能夠長續地發展下去,而所謂有所「根源」或「根」的存在,可有三種:
一屬自然宇宙本身之「根」。
一屬人為歷史之「根」。
一屬人性或生命之「根」。
此三者多混同而存在,但任何一種多半又非人可得其究竟真意之存者。所以也說出了,「宗教」既為人存所必需,卻又永遠存在一種謎樣的狀態,而不得其具實真義的根本原因。
而宗教中,確實把此中真相表白得最為具體而微者,莫過於基督教之《舊約.聖經》,其中尤以「極樂園」一事最為人所稱道,卻又似避之唯恐不及。為什麼?
哲學思想者史作檉,以本書在自然→人→文明的三大根源裡,從基督教的「人」到「人以後」一一論述著:極樂園與非樂園、屬靈與屬人、自然宇宙與社會……等等;在辯證裡重返因人而有的三種歷史:自然宇宙本體論的歷史、自然宇宙中屬人自體性存在的歷史、因人而有之文明或文明史,深刻且細膩地走上極樂園真義路。

作者 史作檉

著名哲學思想家。1934年生,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擅長以全史觀的視野從哲學、心理學、藝術等層面思考現實的人生信仰、生命現象、文化理念等諸多與人的存在相關的課題,並兼及詩歌創作和繪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文化大學,並在各地巡迴演講,現以舉辦長期講座為主,深受各方好評。著作等身,影響深廣。​

各大通路銷售中​


新書活動預告

​史作檉《極樂園辯證100條》新書講座
​講者|史作檉
主持|李文清​
時間|2022. 7. 3(週日)下午14:00-16:30​
地點|典藏咖啡館長安店4樓創意空間(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8-1號)​
入場|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報名網址| https://bit.ly/3vWV9Vf ​(為維護講座品質及防疫實聯,請先報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典藏藝術出版藝文相關論叢,範疇涵蓋電影、建築、手作、哲學、策展、文創、法律、文學、書畫、藝術市場等,將藝術以任何形式分享給所有人。 本專題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帶領讀者回到生活中,尋找一些日常的美好,或是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張繪在硬紙板上的小幅油畫,既沒有寫出繪製年代,也沒有留下作者的簽名。不過,畫中的景致還是透露出作品的歲月滄桑。 然而,千萬不要以為這幅油畫也是一件清末時期的外銷畫。畫中的五色旗告訴我們,這是一幅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至1928年)的油畫。
    記得閱讀這條趣聞時,我曾心中暗笑,覺得這位收藏家真是一個奇特的守財奴。然而,真沒想到,二十載過後,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收藏油畫的癡迷者。 在不朽的藝術品面前,任何收藏家都是煙雲過眼。然而我希望,在藝術愛好者前面,《時光收藏者:品味中國藝術三百年》這本書不會是一次過眼雲煙。
    逆勢而上,不錯過每一個收藏/投資的關鍵契機!​ 華人藝術文物拍賣年鑑最優版本,收錄全球年度文物精品近5,150件!​ ​《2022文物拍賣大典》​ 202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Auction​ 作者/編者群:拍賣大典編輯部​ 各大通路銷售中
    本文為《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一書序論。本書集結了建築學者殷寶寧近年來在建築、設計與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寫作。看似獨立成篇,但共同貫串的,來自於對文化深層的關注與提問。 在西方歷史發展的脈絡中,藝術與文化通常也是緊密相連的──藝術所寓意的美學、品味與豐盈富庶,被視為文化的。
    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In-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We Design​ 作者:殷寶寧​
    在城市裡,新的建築會不斷地出現,舊有建築也會被擴建,以增加更多功能與符合新時代的需求。新建築被建造出來的時候,總會面臨這樣的課題:「新建築是否足夠尊重當地現有的空間脈絡?」
    這是一張繪在硬紙板上的小幅油畫,既沒有寫出繪製年代,也沒有留下作者的簽名。不過,畫中的景致還是透露出作品的歲月滄桑。 然而,千萬不要以為這幅油畫也是一件清末時期的外銷畫。畫中的五色旗告訴我們,這是一幅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至1928年)的油畫。
    記得閱讀這條趣聞時,我曾心中暗笑,覺得這位收藏家真是一個奇特的守財奴。然而,真沒想到,二十載過後,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收藏油畫的癡迷者。 在不朽的藝術品面前,任何收藏家都是煙雲過眼。然而我希望,在藝術愛好者前面,《時光收藏者:品味中國藝術三百年》這本書不會是一次過眼雲煙。
    逆勢而上,不錯過每一個收藏/投資的關鍵契機!​ 華人藝術文物拍賣年鑑最優版本,收錄全球年度文物精品近5,150件!​ ​《2022文物拍賣大典》​ 202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Auction​ 作者/編者群:拍賣大典編輯部​ 各大通路銷售中
    本文為《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一書序論。本書集結了建築學者殷寶寧近年來在建築、設計與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寫作。看似獨立成篇,但共同貫串的,來自於對文化深層的關注與提問。 在西方歷史發展的脈絡中,藝術與文化通常也是緊密相連的──藝術所寓意的美學、品味與豐盈富庶,被視為文化的。
    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In-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We Design​ 作者:殷寶寧​
    在城市裡,新的建築會不斷地出現,舊有建築也會被擴建,以增加更多功能與符合新時代的需求。新建築被建造出來的時候,總會面臨這樣的課題:「新建築是否足夠尊重當地現有的空間脈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於是便有了一個假說,眾神有書庫收集魔導書。 而神的力量,來自人類對祂的信仰。 像沒人信仰宙斯之後... 後來這假說造就了根源系列的設定。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三、思維是王牌 前述元自實之故事載之於《太上感應篇例證》(並亦見載於《德育古鑒》、《剪燈新話》),而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看到: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念流轉影響巨大,可以鑄成大錯,造業招天譴;也可以成就善舉,積德享福報!明代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一般人的看法是﹕「其中雖然諸多寓言,也不乏嘻笑的諷刺之言,
    Thumbnail
    利桑亞拉黑!嘿嘿嘿!最近三部熱劇,不約而同觸及"神話"緣起:自封為神,被拱為神,以及挾外力為神。似乎人類集體潛意識蠢蠢欲動,兩千年來被主流宰制的世界觀鬆動,不再是神創造人,而是人創造了神,神設翻轉,正邪難分,頗為有趣。 首先是佛教基底的"周處除三害",自稱"世尊"的頭號通緝犯,創辦的道場燈光美
    Thumbnail
    (三)神聖的自然   人由自然生成,自然由宇宙生成,宇宙由神生成,故人亦由神生成。對宗教徒而言,世界總是呈現超自然意義、顯示神聖的模態。然而,神的神聖性如何通過宇宙(世界)的結構展示出來?甚至被人所理解、模仿?伊利亞德分別以「天」、「水」、「地」說明自然背後的宇宙象徵結構。   
    Thumbnail
    前言   《神聖與世俗》(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於1957年出版(法文版),作者為宗教史學家、哲學家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伊利亞德認為神聖與世俗是人類生命存在的兩種基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在上一次的聚會中,我們談到了〈世界的起初─創世的由來〉,討論了天主教會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演進竟然是搭得上的:因為聖經的第一本書《創世紀》是以神話文學體裁寫下的以色列祖先思考人生筆記。(畢竟沒電燈沒電視沒網路的時代,除了思考人生和鬥鬥嘴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玩的事情呢?)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於是便有了一個假說,眾神有書庫收集魔導書。 而神的力量,來自人類對祂的信仰。 像沒人信仰宙斯之後... 後來這假說造就了根源系列的設定。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三、思維是王牌 前述元自實之故事載之於《太上感應篇例證》(並亦見載於《德育古鑒》、《剪燈新話》),而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看到: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念流轉影響巨大,可以鑄成大錯,造業招天譴;也可以成就善舉,積德享福報!明代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一般人的看法是﹕「其中雖然諸多寓言,也不乏嘻笑的諷刺之言,
    Thumbnail
    利桑亞拉黑!嘿嘿嘿!最近三部熱劇,不約而同觸及"神話"緣起:自封為神,被拱為神,以及挾外力為神。似乎人類集體潛意識蠢蠢欲動,兩千年來被主流宰制的世界觀鬆動,不再是神創造人,而是人創造了神,神設翻轉,正邪難分,頗為有趣。 首先是佛教基底的"周處除三害",自稱"世尊"的頭號通緝犯,創辦的道場燈光美
    Thumbnail
    (三)神聖的自然   人由自然生成,自然由宇宙生成,宇宙由神生成,故人亦由神生成。對宗教徒而言,世界總是呈現超自然意義、顯示神聖的模態。然而,神的神聖性如何通過宇宙(世界)的結構展示出來?甚至被人所理解、模仿?伊利亞德分別以「天」、「水」、「地」說明自然背後的宇宙象徵結構。   
    Thumbnail
    前言   《神聖與世俗》(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於1957年出版(法文版),作者為宗教史學家、哲學家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伊利亞德認為神聖與世俗是人類生命存在的兩種基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在上一次的聚會中,我們談到了〈世界的起初─創世的由來〉,討論了天主教會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演進竟然是搭得上的:因為聖經的第一本書《創世紀》是以神話文學體裁寫下的以色列祖先思考人生筆記。(畢竟沒電燈沒電視沒網路的時代,除了思考人生和鬥鬥嘴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玩的事情呢?)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