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思想的傳達。」
我對於文字的愛好起源很早,小學時學校將教室後走廊與圖書室連通,鋪上軟墊和延伸書櫃,使得去圖書室變得非常簡單,只要到教室後走廊就行了,當時閱讀了很多歷史故事和小說或是一些詭異懸幻的東西,孩童的想像力無窮,就算沒有插圖,只要透過書上的文字我就彷彿身歷其境的體驗著故事,想像自己站在拿破崙身旁率領著老近衛軍擊垮奧地利軍隊、或是在不為人知的神秘部落看著他們特殊的宗教活動,也可能在某塊神秘的大陸上與魔法師組成隊伍四處完成任務探險,這對我的童年有著很關鍵的作用,讓年幼的我也想寫出那樣身歷其境、讓人有血有淚、隨著文字心情不斷起伏的故事,於是從小就參予了不少寫作比賽,雖說文筆略顯僵硬生澀,但也是個開端,隨著時光流逝,高中時寫了二創輕小說,看著讀者留言的心得,讓我十分開心,後來卻因為課業生活等因素而漸漸疏離了寫作,不過閱讀仍然沒有放下。
曾經去到嘉義酒廠探訪並遇到廠中老前輩口述了許多故事。
大學時,一位老師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一切的藝術,不論繪畫、寫作或是影像,都是為了傳達作者的意念,而觀看者在不接受說明的情況下,如果還能理解作者50%的意念,那這就是一個佳作,如果能理解80%則是極為優秀的作品,而極限則是90%理解,因為讀者的腦袋會自己去完成這個作品剩下的10%。」這段話對當時已久未提筆的我來說很受震撼,寫作對當時的我來說一直是單純的抒發心情或是完成一個故事,並沒有深入去想過讀者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或是要透文章來特別傳達什麼意念,而這段話讓我驚覺文章並不是寫完就好,而是盡量把自己專業的、擅長的那些對於陌生人來說略顯艱澀的東西用文字簡單的表達出來,用文字勾起讀者的興趣和理解。
當時的我正好覺得家鄉的高粱酒由於酒桌文化的刻板印象而讓大家對其有畏懼、排斥甚至是鄙夷的狀況,很想替高粱酒做點什麼,想讓大家知道高粱酒也可以和威士忌一樣去細細的品味,去了解他豐富且飽滿的香氣、了解高粱不是只有酒精味、而是一樣能有花果香、蜜香等等不一樣的味道,也不是只有辣口、嗆烈的口感,只能用一口杯一飲而盡,而是一樣能順口好喝、適合慢慢品味的,於是開創了「酒的故事」系列文章,我希望以一個熱愛者的身分,用簡單但又不單調的語言,讓懼怕或不願嘗試高粱的人重新給他一個機會,願意用不是拼酒的方式去了解高粱酒背後的風味、文化,同時也讓對高粱酒有興趣的人可以查到一些基本的分類和不同,乃至飲用的方法,因為以往許多高粱酒的知識都是由老前輩口耳相傳,資訊較為閉塞,就算對高粱酒有興趣,也難以找到關於酒種、風味或品飲方法的資料,透過自己的文章去開拓一個簡而易懂的、像是單純朋友和朋友間分享的感覺,來傳達自己的理念。
做為文字創作者,往往一篇文章的產出背後需要大量的資料。
後來又開啟了「美食筆記」系列,雖說看起來都只是美食介紹的文章,但如果可以的話,我都會將店家本身的故事、或是所在地的歷史文化融入進文章之中,不是單純的這裡有家店、他很好吃,而是把店家或地方的歷史一起介紹,讓大家更能理解這個「食物」是怎麼誕生的、又有著多少店家的心血,因為我一直深信從一個地區的飲食,可以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基隆的天婦羅、彰化的爌肉飯、台南的牛肉湯、嘉義的道口燒雞,都不是單純的美食,而是有深厚故事等著我們去發掘的。
我的文章相比許多寫手前輩而言辭藻不夠華麗,題材和內容也好似比較缺乏深度,但我認為這些在地酒類的故事、在地美食的文化也需要一個簡單易懂的紀錄,讓有興趣的人查的到、而且看完後讓他們願意更深入的去了解、探索,或許不能寫成論文或出書,但可以填補知識鍊底層的空缺,這或許就是對我個人而言,寫作這件事我所想傳達的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