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 0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2/2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raw-image

智者大師:

「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

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

raw-image

良因曰:

因為遠離瞋恚,所以不再以瞋毒面對眾生,

自然也就遠離惡口之業。

由於心境祥和,所薰習之法義,

也就能安住於心,因此法樂內充。

今生活的自在,來世遠離三惡道…

這是一筆利潤豐厚的交易,有智之人,必不錯過。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晚晴集 2013/2/21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智者大師: 「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 良因曰: 經典中有渴鹿陽燄的譬喻,在譬喻中, 渴鹿於荒原上不斷的狂奔,只為了追逐那遙不可及的水; 直到倒地渴死為止,也不知道這只是陽燄罷了。 世人面對五欲的追求,不也是如此?至死方休!
晚晴集 2013/2/20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利養及名聞,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良因曰: 因提婆達多行種種非法,卻大獲利養,故佛陀有此開示。 世尊說:「此之癡人,能於長夜,受無利益苦惱之事。」 也就是說,於名利有所貪求,或名、德不相符者, 將因之墮落,並招感現世之譏毀
晚晴集 2013/2/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良因曰: 修行之基礎,必從持戒作起。 持戒時不造惡業,也是對眾生的慈悲。 接著應當修學止觀之定慧法門,要緊在破除愛欲煩惱。 最後必須精進,但應知牛車不走,應當打牛,而非打
晚晴集 012 2013/2/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良因曰: 大多數人的心,往往是處於憒鬧與不安中。 同時也虛妄的認為,當欲望滿足時,心就能安定。 實際上真正的安住處,是清淨心。 此狂舞不安的心,也才能真正
晚晴集 2013/2/1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 良因曰: 潑出去的水,是沒有收回的餘地; 瞋心對造成眾生的傷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且來世的果報、今生的自責、眾生所受的苦楚、 及人之不喜見… 付出的代價,是遠過忍辱之苦。
晚晴集 2013/2/1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諸法集要經》: 「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云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 良因曰: 如閃電般變滅,海市蜃樓般虛幻,身心不實,亦復如是。 卻又妄認為我,於順境生貪、逆境生瞋, 「我喜歡、我不喜歡 ….」之妄想不絕,生死疲勞。 以自我提醒;
晚晴集 2013/2/21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智者大師: 「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 良因曰: 經典中有渴鹿陽燄的譬喻,在譬喻中, 渴鹿於荒原上不斷的狂奔,只為了追逐那遙不可及的水; 直到倒地渴死為止,也不知道這只是陽燄罷了。 世人面對五欲的追求,不也是如此?至死方休!
晚晴集 2013/2/20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利養及名聞,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良因曰: 因提婆達多行種種非法,卻大獲利養,故佛陀有此開示。 世尊說:「此之癡人,能於長夜,受無利益苦惱之事。」 也就是說,於名利有所貪求,或名、德不相符者, 將因之墮落,並招感現世之譏毀
晚晴集 2013/2/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良因曰: 修行之基礎,必從持戒作起。 持戒時不造惡業,也是對眾生的慈悲。 接著應當修學止觀之定慧法門,要緊在破除愛欲煩惱。 最後必須精進,但應知牛車不走,應當打牛,而非打
晚晴集 012 2013/2/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良因曰: 大多數人的心,往往是處於憒鬧與不安中。 同時也虛妄的認為,當欲望滿足時,心就能安定。 實際上真正的安住處,是清淨心。 此狂舞不安的心,也才能真正
晚晴集 2013/2/1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 良因曰: 潑出去的水,是沒有收回的餘地; 瞋心對造成眾生的傷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且來世的果報、今生的自責、眾生所受的苦楚、 及人之不喜見… 付出的代價,是遠過忍辱之苦。
晚晴集 2013/2/1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諸法集要經》: 「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云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 良因曰: 如閃電般變滅,海市蜃樓般虛幻,身心不實,亦復如是。 卻又妄認為我,於順境生貪、逆境生瞋, 「我喜歡、我不喜歡 ….」之妄想不絕,生死疲勞。 以自我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