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視角地閱讀,關乎「自我」的治癒系故事——早見和真《無罪之日 イノセント・デイズ》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raw-image

台灣讀者或許讀過輕鬆的職場推理《雖然店長少根筋》,或是曾看過由妻夫木聰主演的電影版《我們的家人》,又或是和我一樣首次拜讀早見和真的作品——原書名「Innocent Days」的本作《無罪之日》,這部無疑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早見和真代表作。

《無罪之日》各個章節皆由冰冷的宣判用詞開展,透過多人視角的敘寫手法,以各種人事時地物一層層包覆主角田中幸乃,構築了她的人生。故事一開始我們便得以知道:三十歲的田中幸乃,涉嫌縱火燒死了前男友的妻子和一對年幼的雙胞胎女兒,因而遭判處死刑。文中提到,日本自2009年實施「裁判員審判制度」(市民陪審制度),田中幸乃一案是該制度實施後,首度對女性被告求處死刑——「我們都會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書中這句談話性節目主持人所言令人不寒而慄,這起案子受到極高的關注與討論,甚至無可避免地被賦予了許多的意義,但這些加諸其上的意義究竟有何意義呢?當我們是一般觀眾老百姓時會是什麼樣的意義?當我們是相關學者、司法改革者又是什麼樣的意義?當我們是死者的親屬時是如何?我們是加害者的熟人時又是如何?多人視角敘寫的方式雖不罕見,但在此確實是個相當好「用」的筆法,除了能帶領讀者抽絲剝繭地瞭解事情的始末、慢慢認識田中幸乃這個人,也易於協助讀者在腦海中探查真相、促使我們進行思考,此外讀者也可嘗試隨著視角轉換,將自己帶入不同的角色、身份,從各個角度來觀看、體驗這起事件、以及田中幸乃的人生。

從故事、案子、書名本身,難免會將本書探討的主題往死刑存廢或冤獄等議題靠攏,故事也確實透過理性與感性的描寫刺激讀者同理與反思,甚而有可能導致尚未閱讀本書,便先入為主地認為「書名都說了『無罪』了,看來是倡導廢死的故事吧」,若因為自身對議題的敏感(或是「立場觀點上有所不同」的敏感),而錯過了本書——實在非常可惜。就我而言,《無罪之日》更是一部關乎「自我」的作品。在許多同樣以心靈側寫構築女性主角的故事中,難免會產生「主角真的是運氣太不好了」、「主角太不幸了」的想法,有的角色追求的是愛與幸福,有的角色追求的只是一天的順心與平凡,有的角色困在復仇漩渦裡⋯⋯看著書中的人物賣力掙扎,卻總無能為力地陷入犯罪、墮入悲劇之中,最後闔上書本時,往往得到的是滿腦子對社會與人性黑暗面的反思,以及沉沉壓在心口的鬱悶。

《無罪之日》也是這樣的一部致鬱系作品嗎?私以為藉由不同的切入點,或許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正如前段所提及的,我所看到的是更多關於「自我」的故事。幸乃和前述其他相似類型作品的主角有些差異,她所追求的是「被需要」,恐懼的是「被遺棄」,倘若本作不以多視角方式書寫,恐怕也建構不出田中幸乃的故事,因為她是朦朧虛無的,她太需要他人來構成自己的輪廓。如果幸乃不具這樣的人格特質,書中所有的遭遇換成任何自我意識比幸乃多一點點的角色,也許她便不會吸引到慎一、理子、敬介、聰⋯⋯這些人,只要她的「自我」夠清晰、夠強大,一切發展都會不同了吧。


raw-image

《無罪之日》也翻拍為共六集的日劇,由《愚行錄》導演石川慶和演員妻夫木聰再次合作,妻夫木聰飾演佐佐木慎一,直接以慎一的視角進行調查、一一拜訪幸乃人生各階段的關係人,還原幸乃的故事。讀完原作後,我本對日劇版本興趣不大(屬個人偏見,我覺得文字給予的資訊量還是比較直接且詳細,翻拍經過製作團隊的轉譯,難免資訊量會變少或是限制住觀看的切入點),加上可能受一些觀後感影響(和讀後感雷同,不少覺得就是個常見的鬱悶日系故事),抱持著版本比較的心態一邊做家事一邊稍微看了一點,卻在第一集一開始,被飾演田中幸乃的竹內結子在宣判死刑後,回眸的那抹笑容深深震撼住!忍不住感嘆:這絕對是讀透了原作而且無論演員、導演、編劇、剪接、美術⋯⋯全方位讀透才有辦法製作出還原性極高的電視劇,簡直將閱讀時腦中想像的畫面一五一十地拍出來了!我立刻關掉影片,決定日後閒暇時間完整一點再一口氣觀看。

由於本書也是不提及些許真相會很難書寫讀後心得,尚未讀過本作、擔心爆雷影響閱讀樂趣的朋友請跳過下方警語後的段落。





——以下文字涉及故事劇情,建議閱畢本書再繼續閱讀——


對我而言,《無罪之日》擁有一個美好的療癒結局。

閱讀過程中,隨著故事發展,我曾一度希望幸乃是有罪的,衷心地希望她是在服用精神治療的藥物後進入某種解離狀態,於無意識下犯下了罪,如此自私的心願,並非為了「惡有惡報」或「殺人償命」,僅是希望她在故事的真相裡,曾經不任勞任怨,而是願意真正地為自己做了些什麼。

不過,她終究做到了——她為自己尋求了死刑

和幸乃所有作為都不同,在「求死」上,她難得地自私,不顧天下人們恐怕枉殺了一名無罪之人,不管案件真相能否公諸於世,甚至連佐佐木慎一——這位也許是世上唯一了解她、將她視為某種重要存在的青梅竹馬——的努力與心情都不在乎了。縱然最後的赴死對慎一來說是無比殘忍的安排,但至少幸乃的一生終究在最後一刻為自己著想,那無疑是一種特異形式的幸福,一種不符合現今普世價值觀的幸福。

幸乃的另一位兒時玩伴,「山丘探險隊」的丹下翔,一個從出生就抽中SSR、出社會後也是典型人生勝利組的角色,與幸乃形成完全的對比,對渴望拯救幸乃的慎一來說,這個童年夥伴所為的都是他自己而已,「如果有誰覺得難過,大家都要去幫助他」,正義使者般的信念召集了數十人參與的聲援團體,人們高談闊論著死刑制度,縱使這些專業人士同樣努力,但慎一在他們之中只覺得孤獨,他在乎的只有幸乃而已。慎一相信著幸乃是清白的,他偷書、目睹了理子襲擊老太太,這些罪行卻由無辜的幸乃擔了下來,慎一為幸乃所做的不僅僅是她對他而言很重要,也是負罪感使然。

若以二元的善惡觀來看,為別人擔罪的幸乃無疑是世間罕見、極度善良的靈魂,在如此苛刻的成長環境下,內心卻未曾墮落、從未甘願成為受不幸驅使的惡魔,她一再為他人頂罪,缺乏自我的她聖潔得浮誇,彷彿未準備好「作為一個『人』」便降生於世,服毒失敗的她來不及使用其他的自殺方式便被捲入案件,於是「接受死刑」成了使她超脫俗世的極端手段。倘若佐佐木慎一或丹下翔成功阻止了死刑,解救了幸乃,那本作就成了不切實際的尋常英雄救美公主王子童話故事了。

田中幸乃不需要那些。

即便慎一最後趕上了,真相公諸於世,他們日後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幸乃真的能得到幸福嗎?幸乃不會再次被遺棄嗎?根據我這個不負責任的讀者腦補,經由書中提及的資訊,得以知道慎一是有家暴母親的前例的、也是真正的偷書賊,即便故事接近尾聲時的他看似改變,但有時家庭、家族的不幸難免一再複製,悲劇一再地輪迴。幸乃的死,無疑對她自己、對眾角色來說都是最好的結局。映照在獄警瞳眼中的幸乃「為了求死而努力生存的模樣」,如同牢裡的櫻花花瓣,在灰暗中更加襯托它的美麗,在最美麗的時候凋落,服刑前的描寫淡雅溫柔卻又拉扯出生死張力,相當厲害、堪稱經典的高潮,這一刻的幸乃終於有了人性,終於成為了她自己。

在撰寫讀後感前我一度很猶豫——是否要推薦本書給總不知不覺在犧牲、消弭自我的朋友們,如果人們能因為讀了幸乃的故事,而願意真正多為自己著想,儘早踏出改變的第一步,踏實地面對、踏實地踩在土地上,得到生而為人的歸屬感,會不會能不至於被慫恿「消失」的耳語帶走?但又為缺乏歸屬感的人們感到哀傷,如果死亡與結束也是某種重生和另一個開始,那不瞭解他們的我、不是他們的我,又有何資格阻止普世眼中的悲劇?甚而現今在許多國家「自殺」也是一種罪惡、一種犯罪行為?

本書最令我敬畏之處也在此,《無罪之日》原名「Innocent Day」,我曾看過一篇關於「simple、naive、innocent、pure」四個詞中差異的文章,探討何者用以表達「天真」最為準確,「simple」的天真有種普通的、甚至帶有詆毀他人智商的污辱性用意;「naive」的天真則有缺乏社會經驗的幼稚感;「pure」則是高尚、純潔的;而「innocent」是「没有接觸世上壞的事物,對什麼都有著美好的印象,非常單純」的天真。即便真相大白,即便幸乃死了,她終究沒犯下任何的罪,連死都是假他人之手,而書中敘寫那些過去的哀傷日子,都是田中幸乃一生美好的回憶。

「對、對、對不起⋯⋯我、我活在世上,真是對、對、對不起。」

幸乃如此innocent,而認定她有罪的人們將她送上了死刑臺,我是否能將她的道歉,視為「害人們枉殺了人、犯下了罪」所道的歉呢?



——以上文字涉及故事劇情,建議閱畢本書再繼續閱讀——






《無罪之日》絕不是單純「又是個描寫令人討厭的女人悲慘一生」的故事,就像書裡充滿著單看事件表面與片段的人們,無一不對案件驟下了結論,這些角色與尋常的路人是該被檢視、被譴責的嗎?大家不過是比幸乃更早地掌握了、擁有了「自我」罷了。何謂生?何謂死?何謂人?何謂罪?何謂自我?何謂活著?何謂幸福?繁忙的生活與生存中,世界上七十八億人口中多少人思考過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又有什麼意義?「好好活著」、「想辦法活著不就好了嗎」,理所當然簡單的普世道理,對幸乃卻是窮盡一生仍然無解的難題。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但事實真相只有親歷者才曉得」出自納粹軍官所言、因邱吉爾引用而著名的這句話,使書中「我們都會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從虛偽地出現,誇飾地存在,最後發現它諷刺得真實。我喜歡《無罪之日》在作者早見和真的筆下,得以藉由閱讀,罕見地上升到某種至高視角,嘗試超脫維度地看著、感受著,能有如此高度卻又易讀的美麗作品,無疑是早見和真絕對重要的、最為經典代表作,即便是已經看過日劇版本,也非常推薦靜下心、閱讀文字版的原作,細細品味有別於影視轉譯過的體驗。


【線上購書】早見和真《無罪之日》透過博客來AP策略連結購書,博客來將提供少量回饋金予我,支持我持續書寫,謝謝您🙏

M.S.Zenky|LinkTree —— 更多棲息地📚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S.Zenky的沙龍
5會員
8內容數
當我在音樂廳出沒的日子,遠遠超過逛書店的日子⋯⋯隨筆一些斜槓工作的心情、一些吃書小記、一些音樂會後醉了的雜念。
M.S.Zenk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5
上一次拜讀A.Z.老師的作品,是甫獲得「2023完美犯罪讀這本」的《神隱》,記得那是一部帶給我滿滿「悲哀的快感」,黑暗致鬱的故事。曾經在網路上看到讀者對於《神隱》、《轉角的換屋書店》、《青鳥的眼淚》的心得,並引用了《神隱》後記一言:「我認真懷疑我的內心到底是多扭曲,才老是寫這種超多負面情節的故事⋯⋯
Thumbnail
2023/10/25
上一次拜讀A.Z.老師的作品,是甫獲得「2023完美犯罪讀這本」的《神隱》,記得那是一部帶給我滿滿「悲哀的快感」,黑暗致鬱的故事。曾經在網路上看到讀者對於《神隱》、《轉角的換屋書店》、《青鳥的眼淚》的心得,並引用了《神隱》後記一言:「我認真懷疑我的內心到底是多扭曲,才老是寫這種超多負面情節的故事⋯⋯
Thumbnail
2023/10/25
這是一個有病的世界。即使故事從與小男孩天真無邪的捉迷藏開始,依然能嗅得黏膩污濁的腥臭腐敗,佇立其中的少女們縱使身著繁複拘束的洋裝、手持銳利的冷兵器,仍遮掩不了她們熠熠生輝的光彩。正因為身處謎團、荒謬與悲劇構築的世界,所有美好的人事物就算再細微渺小,反而加倍襯托出這些美好的珍貴⋯⋯
Thumbnail
2023/10/25
這是一個有病的世界。即使故事從與小男孩天真無邪的捉迷藏開始,依然能嗅得黏膩污濁的腥臭腐敗,佇立其中的少女們縱使身著繁複拘束的洋裝、手持銳利的冷兵器,仍遮掩不了她們熠熠生輝的光彩。正因為身處謎團、荒謬與悲劇構築的世界,所有美好的人事物就算再細微渺小,反而加倍襯托出這些美好的珍貴⋯⋯
Thumbnail
2023/03/21
每個人生中總有一部陪伴入睡的奇幻故事。 衣櫃門後方的銀白色世界,樓梯下有著閃電疤痕的男孩,誤闖神明澡堂的怯弱少女,還有那最元祖的、追逐白兔的女孩⋯⋯不可思議冒險的起點常有些相似,從一個平凡的日常,一個嗜睡的午後,一個人人曾經或是將要經歷過的生活變化展開,《歡迎來到奇異餐廳》也是如此。 十六歲少女西亞
Thumbnail
2023/03/21
每個人生中總有一部陪伴入睡的奇幻故事。 衣櫃門後方的銀白色世界,樓梯下有著閃電疤痕的男孩,誤闖神明澡堂的怯弱少女,還有那最元祖的、追逐白兔的女孩⋯⋯不可思議冒險的起點常有些相似,從一個平凡的日常,一個嗜睡的午後,一個人人曾經或是將要經歷過的生活變化展開,《歡迎來到奇異餐廳》也是如此。 十六歲少女西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身為主角的貧窮大學生成為了連續殺人兇手的嫌疑犯!?因為面臨畢業就職選擇委身於落寞市鎮之故,女友強勢分手卻成為第一被害者,而借酒澆愁與學長在家觀影時,學長也在浴室遇刺身亡,且前後兩案有時間與地緣關係。究竟是死神隨侍在側抑或真凶試圖嫁禍栽臧?還是自己酒後亂性失了分寸?案件就是依此為核心展開。
Thumbnail
身為主角的貧窮大學生成為了連續殺人兇手的嫌疑犯!?因為面臨畢業就職選擇委身於落寞市鎮之故,女友強勢分手卻成為第一被害者,而借酒澆愁與學長在家觀影時,學長也在浴室遇刺身亡,且前後兩案有時間與地緣關係。究竟是死神隨侍在側抑或真凶試圖嫁禍栽臧?還是自己酒後亂性失了分寸?案件就是依此為核心展開。
Thumbnail
人不可能一個人活在這世上,而人際關係將是人一輩子的課題
Thumbnail
人不可能一個人活在這世上,而人際關係將是人一輩子的課題
Thumbnail
『無法預測結局的極端親情推理,必須讀到最後才能解開的謎底!』出版社的內容簡介這麼描述本書。係金ㄟ!我以為結局就是如此,但作者在最後章節又有幾個小反轉,跟前陣子看過東野圭吾的《透明的螺旋》一樣,給我一種「小彩蛋」的驚喜感。
Thumbnail
『無法預測結局的極端親情推理,必須讀到最後才能解開的謎底!』出版社的內容簡介這麼描述本書。係金ㄟ!我以為結局就是如此,但作者在最後章節又有幾個小反轉,跟前陣子看過東野圭吾的《透明的螺旋》一樣,給我一種「小彩蛋」的驚喜感。
Thumbnail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有個故事告訴我們未審先判有兩種 • 有推究犯罪者的心跡而予以原諒的判法,也有追究似乎沒有犯罪的人的心跡而加以聲討的判法。故事如下: 《春秋》有推究犯罪者的心跡而予以原諒的判法,也有追究似乎沒有犯罪的人的心跡而加以聲討的判法。 這少婦的本心究竟如何不知道,而身體則沒有玷污。 聯想
Thumbnail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有個故事告訴我們未審先判有兩種 • 有推究犯罪者的心跡而予以原諒的判法,也有追究似乎沒有犯罪的人的心跡而加以聲討的判法。故事如下: 《春秋》有推究犯罪者的心跡而予以原諒的判法,也有追究似乎沒有犯罪的人的心跡而加以聲討的判法。 這少婦的本心究竟如何不知道,而身體則沒有玷污。 聯想
Thumbnail
台灣讀者或許讀過輕鬆的職場推理《雖然店長少根筋》,或是曾看過由妻夫木聰主演的電影版《我們的家人》,又或是和我一樣首次拜讀早見和真的作品——原書名「Innocent Days」的本作《無罪之日》,這部無疑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早見和真代表作。若因為自身對議題的敏感,而錯過了本書——實在非常可惜⋯⋯
Thumbnail
台灣讀者或許讀過輕鬆的職場推理《雖然店長少根筋》,或是曾看過由妻夫木聰主演的電影版《我們的家人》,又或是和我一樣首次拜讀早見和真的作品——原書名「Innocent Days」的本作《無罪之日》,這部無疑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早見和真代表作。若因為自身對議題的敏感,而錯過了本書——實在非常可惜⋯⋯
Thumbnail
一樁駭人聽聞的縱火殺人案,兇手竟是一名二十四的年輕女子。死刑判決書為她的人生下了悲劇般的註解,但透過其他人的自白和視角,關於她的真相也逐漸清晰————她為了求■,選擇努力■■■,《雖然店長少根筋》作者早見和真,人生代表作正式登陸臺灣!
Thumbnail
一樁駭人聽聞的縱火殺人案,兇手竟是一名二十四的年輕女子。死刑判決書為她的人生下了悲劇般的註解,但透過其他人的自白和視角,關於她的真相也逐漸清晰————她為了求■,選擇努力■■■,《雖然店長少根筋》作者早見和真,人生代表作正式登陸臺灣!
Thumbnail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延伸補充
Thumbnail
東野圭吾掀開屏幕,盡可能地將社會上不會重視的細節,也極有可能在定案後無人追究正當性的案件化作故事,如同作家吳曉樂在序言中提到,這樣的題材即是「現實愛能莫助,創作綽綽有餘」,也讓故事一再提醒我們單單一個判決並無法解決所有事情,更多是留下來的人們生命中的空缺。 延伸補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