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你的人生嗎?關於幸福的一些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要你和別人交換自己的人生,條件是不管好壞都得接受,你願不願意?如果不想,你怎麼能說自己不幸福?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最先想到的是「無知之幕」。無知之幕是一個為了解決公平性的思想實驗,簡單來說是這樣的:將自己想像成一個即將投胎成人的神,要在不知道會降生在何處的狀況下,去分配這個世界的資源。只要無從自私,自然就會促成公平。
但這塊乍聽之下機智且實用的布,需要符合兩個前提:
一・每個人的主觀效用值需為固定。
舉例來說:你喜歡西瓜大於釋迦,西瓜六分,釋迦三分。但今天你肚子痛,眼前的西瓜讓你越看越疼,只肯給負六分;醫生說你兩天不能吃東西要休養,這時眼前出現一顆釋迦,活脫勾引出了個一百分。
原本分配好的公平,仍然有可能因為情境的不同,造成冗余或缺乏。
二・涉及的資源不能多於兩個。
只要涉及三個以上的東西,個人偏好次序就無法被加總為社會總偏好次序,請參考阿羅不可能定理,數學證明有點複雜,我也是僅記得這個結論。
另外,個人的偏好並不具有數學的精確性、通約性和傳導性。
不具精確性:個人的慾望無法被量化。我對荔枝的渴望值為8,你的渴望值為3。這個單位是什麼?那種依據1-5給予準確值的心理測驗也是,我的4「符合」也說不定只等於你的「有點準」,畢竟每個人的自我感覺都不同也無法測量。
不具通約性:舉例來說,我願意用1顆腎換1臺ipad,不等於我也願意用2顆腎換2臺ipad。
不具傳導性:數學上的可傳導性是這個意思:8>5,5>2,所以8>2。但個人偏好卻不是這樣。比如選飯後點心,30元的雞蛋糕和500元的提拉米蘇,你覺得點心能吃就好了,選了雞蛋糕;我又拿了500元的提拉米蘇和吃了給你50000元的大便讓你選。這大便天臭,500塊雖然有點貴也不是掏不出來,於是你選了提拉米蘇。但這能代表在雞蛋糕和大便之間,你就會選雞蛋糕嗎?你說不定為了50000元就舔了,還談好喝一杯尿再賺5000。現實中消費、就職、交往考慮到的參數就又更多了,這些事是否具備傳導性,大家從自己的生命經驗應該就能找到不少參考。
-
那既然一種客觀的公平不存在,那客觀的幸福會不會也不存在呢?
幸福,是涉及多個面向的:愛、奉獻、健康、安全、歸屬感、自我認同與實現、自由、公平、尊嚴、成就、地位、收入、威望等等,彼此間還會矛盾,需要取捨。
秉持只要「最大化幸福」即是最幸福的人,是想要如何最大化呢?
將幸福像是商業行為那樣,在各項目間用「機會成本」做對比,用「專業分工」理論選擇性發展嗎?
最大化是追求強烈程度嗎?還是你不想承認那些嗑藥縱慾的逍遙客比你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或是投入信仰,奉獻短暫的此生換取無盡永恆的愉悅。就算神碰巧不曾存在,但基於「無限」提供的性價比,信神總還是賺的。
一萬種人就會有一萬種幸福的想像,可是幸福的感受呢,都是一樣的嗎?
為了未來的幸福而受苦的,有人因此感到幸福,也有人因此不幸福。擁有了財富、地位、完滿的家庭,被命運寵眷的人,因此陶醉?空虛?極樂?失去情感?知足?被貪婪吞噬?
萬事萬物自身並不帶意義,意義在因果之內發生。最愛的人事物,能帶來最強大的幸福和最激烈的痛苦(也能帶給沒有愛的人安慰嗎?)。一坨救命之屎(例如它正常地排泄而非眷戀你的結腸十三天)也值得你親吻膜拜。
愛和痛很相襯,但你可以選擇,選擇接受、離開、毀滅、超越。沒有對錯,只是一種行為會帶來一種結果。
對某些人來說復仇是痛快的,基於他人痛苦的幸福是幸福嗎?
如果復仇是以傷害自己的方式進行的,我們能阻止他追求幸福嗎?
自己每一次痛苦都能讓傷痕昇華,但那是幸福嗎?
「自己每一次痛苦都能讓傷痕昇華」同樣的話,為什麼是一名國家隊的運動員說出來的時候,就比較像幸福了呢?
難道挽回幸褔,和追求幸福,不是一樣的嗎?
我很欣賞薩古魯的回答: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在於,你心甘情願地做某件事,那就是你的天堂;若做一些不情願的事,那就是你的地獄。
聞到臭味能由衷感到幸福的人,不是能因此感到更多的幸福嗎?我們為什麼不是羨慕,而是鄙視他們呢?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成為這種人呢?
那些能隨意傷害他人的人,能輕易相信自己的人,那些活在別人夢裡的人,過得異常辛苦卻沒有相等回報的人,說不定也都很享受自己的人生。
或許跟他們交換人生,真的會感到比較幸福噢。
但,幸福可以比較嗎?或者,你的幸福源於比較?
*問題來自《向人生提問的藝術》
*無知之幕的論述參考自:顧衡好書榜《全球不平等逸史》2:平等怎麼測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在學寫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是一張淡然的臉。淡黃、扁平、瘦弱的五官,有光打上的時候,那陰影是隱忍惶怒的。
她不想被認為是個隨便的女人,所以她吻了他。
如果把燈關上的話......
看過那些美麗的風景,不代表你是更好的人。 我過份討論了拍照這件事,完全沒有發現自己使用的平台並不鼓勵太多的文字,但是根據平台的法則,附上圖片的文字觸及率會更高,我也就著功利的心態放了一張。可是我懷疑,你會因此記住它嗎?
什麼是意向性能力呢?你可以大概理解為「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 意向性能力是有依照能力程度分級的,以下是由一階到四階的意向性能力的舉例。希望能幫你更好了解何為「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以及分級的指標。
我一直好奇,為什麼緊緊塞住的耳塞,總是在醒來之後憑空消失。
那是一張淡然的臉。淡黃、扁平、瘦弱的五官,有光打上的時候,那陰影是隱忍惶怒的。
她不想被認為是個隨便的女人,所以她吻了他。
如果把燈關上的話......
看過那些美麗的風景,不代表你是更好的人。 我過份討論了拍照這件事,完全沒有發現自己使用的平台並不鼓勵太多的文字,但是根據平台的法則,附上圖片的文字觸及率會更高,我也就著功利的心態放了一張。可是我懷疑,你會因此記住它嗎?
什麼是意向性能力呢?你可以大概理解為「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 意向性能力是有依照能力程度分級的,以下是由一階到四階的意向性能力的舉例。希望能幫你更好了解何為「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以及分級的指標。
我一直好奇,為什麼緊緊塞住的耳塞,總是在醒來之後憑空消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追求物質財富和地位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忽視了內心的善意所帶來的真正快樂。這篇文章探討了善意的意義以及它與物質享受之間的對比。奧古斯丁提到,對於那些未能獲取真正快樂的人來說,他們將失去一種極大的好處。善意使我們擁有比世俗王國和享樂更有價值的東西,唯有意志能使我們獲得這非凡的幸福。
幸福讓理論:誰幸福誰讓路,因為擁有的多反而害怕失去。根據成本比較原則,誰的成本過多誰就退出。幸福的人擁有的多,因此更加害怕失去。
我們對於幸福的太多標準都是被別人塑造的,而一旦升起「比較心」,就會痛苦、焦慮、自我懷疑。
Thumbnail
《幸福》 幸福是什麼? 這可以是複雜的申論題, 也可以是純粹的某一刻。 幸福往往是 繽紛閃耀的碎片拼湊而成。 倘若你要把別人分享的 那些幸福箴言與片刻, 視為幸福的全部, 那你可能會狹隘了幸福的可能。 既然如此, 分享幸福是種罪嗎? 我不認為。 「分享」 本身是提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什麼樣的人是幸運的? 我經常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我經常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幸運的, 但不願寫下是因為心中有種種的矛盾, 最大的矛盾來自,「我不能太容易自滿」, 因為這些幸運在外人來看微不足道。 但隨著年齡漸增,人生是否幸運? 到底應該有誰來評斷? 不就是自己嗎? 如果就是我自己,那又何
Thumbnail
生命就是意識場,「阿甘式」的人生哲學所言不虛 ,認為自己幸運的人,會是活得寬容和慈悲,那麼生命的一切,都會是命運最好的安排。認為自己不幸的人,便永遠都在怪罪,認為世界愧對於自己。惡的濫觴,都是由受傷之人開始的,受傷的人會開始傷人,所以為非作歹、作姦犯科,活得盡是惡意和悔恨。
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身是否因為當下而感到幸福 不是因為幸福了才快樂 而是因為快樂了才幸福 幸福的人 不是因爲對什麼都滿意了 而是知道人生本來就無法什麼都滿意 想想 遺憾的事之所以美好 是因為虛構在 沒有發生的想像中 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 或者有智慧的重新選擇 沒有人可以確定事情的發展就會更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追求物質財富和地位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忽視了內心的善意所帶來的真正快樂。這篇文章探討了善意的意義以及它與物質享受之間的對比。奧古斯丁提到,對於那些未能獲取真正快樂的人來說,他們將失去一種極大的好處。善意使我們擁有比世俗王國和享樂更有價值的東西,唯有意志能使我們獲得這非凡的幸福。
幸福讓理論:誰幸福誰讓路,因為擁有的多反而害怕失去。根據成本比較原則,誰的成本過多誰就退出。幸福的人擁有的多,因此更加害怕失去。
我們對於幸福的太多標準都是被別人塑造的,而一旦升起「比較心」,就會痛苦、焦慮、自我懷疑。
Thumbnail
《幸福》 幸福是什麼? 這可以是複雜的申論題, 也可以是純粹的某一刻。 幸福往往是 繽紛閃耀的碎片拼湊而成。 倘若你要把別人分享的 那些幸福箴言與片刻, 視為幸福的全部, 那你可能會狹隘了幸福的可能。 既然如此, 分享幸福是種罪嗎? 我不認為。 「分享」 本身是提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什麼樣的人是幸運的? 我經常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我經常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幸運的, 但不願寫下是因為心中有種種的矛盾, 最大的矛盾來自,「我不能太容易自滿」, 因為這些幸運在外人來看微不足道。 但隨著年齡漸增,人生是否幸運? 到底應該有誰來評斷? 不就是自己嗎? 如果就是我自己,那又何
Thumbnail
生命就是意識場,「阿甘式」的人生哲學所言不虛 ,認為自己幸運的人,會是活得寬容和慈悲,那麼生命的一切,都會是命運最好的安排。認為自己不幸的人,便永遠都在怪罪,認為世界愧對於自己。惡的濫觴,都是由受傷之人開始的,受傷的人會開始傷人,所以為非作歹、作姦犯科,活得盡是惡意和悔恨。
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身是否因為當下而感到幸福 不是因為幸福了才快樂 而是因為快樂了才幸福 幸福的人 不是因爲對什麼都滿意了 而是知道人生本來就無法什麼都滿意 想想 遺憾的事之所以美好 是因為虛構在 沒有發生的想像中 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 或者有智慧的重新選擇 沒有人可以確定事情的發展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