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直面生命的荒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攝於台北植物園

作者攝於台北植物園

大四那年,因為修課的緣故,我曾到醫院的兒童診療室做了幾個月的觀察。當時我心想,既然每週都要花上半天待在醫院,乾脆把課排開,下午繼續留在醫院做志工。

要做哪一科的志工呢?我走進志工室,向值班志工阿姨說明來意,阿姨聽了很開心,立刻為我紙上導覽志工類別。阿姨說得口沫橫飛,突然,她指著「癌症中心」那一欄,小聲地說:「那裡喔,很濁,氣場不好啦,沒人想去。你們年輕人比較沒差,我們這種年紀大的喔,離遠一點比較好……」

那時才20歲出頭的我,年輕氣盛的很,一聽到這種話,胸口撲通撲通的狂跳,腦子裡想著:「何必把癌症病人當成是洪水猛獸一樣……」,於是二話不說的就選了這「沒人想去」的地方服務。就這樣,我每週都會去癌症中心兩個下午,一做就是兩年。

我負責的工作,是在報到櫃台幫所有來掛號的癌症病患辦理掛號。我必須在每一張健保卡上蓋章(是的,那是個還需要在健保卡背面蓋章的年代)。在癌症中心,我看過各式各樣的病友:有的樂觀看待、有的悲觀憤怒;有的人下巴有三分之二都開刀切掉了,有的體力不支只能癱坐在輪椅上。最記得的是一位老伯伯,每次幫他蓋健保卡時,我都覺得心酸酸的,因為他的名字叫做「恭喜」,但我從未看過他有開心的樣子。也看過非常年輕、跟我年齡相仿的病友,治療一個月後,就再也沒有蓋過他的健保卡了……

當時我同時在修「莊子」這門課,讀到《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對那時的我來說,癌症中心好似真實的人生修鍊場一般,每當我利用蓋章的小小片刻和那些癌友話家常,往往能深刻感受到莊子說的:「死」與「生」就如白晝和夜晚的交替,是一種天道的自然。雖是如此,卻並非每個人都能坦然面對;唯有能真正認清自然之道,好好的克盡自己生命,也就能好好的走向死亡。

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我對於生、老、病、死一直都抱持著釋然的態度,即使是面對自己的父親前幾年罹癌,我也是這樣給自己和母親心理建設,我們總有一天都會走到這一步的。既然如此,還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呢?

前一陣子在臉書上看到王溢嘉老師兒子離世的消息,雖然我與老師素未謀面、單純只是長期以來的讀者(去年也在方格子上訂閱老師的出版專題),但讀著老師一字一句傳達出的傷痛,心情也隨之難受。今天又讀到老師寫著

谷神的離去不只讓我們悲痛,也讓我痛悟自己過去所思所寫的浮淺與虛妄。如何真誠直面人生的苦難,又要如何好好活下去;為谷神、為家人、為眾生、也為自己做一些我可以做、應該做的事,成了我餘生裡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感慨萬千。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說的:「人是向死的存有。」活著的每分每秒,都是朝向死亡而存在著。我想起幾年前,舅舅讀大學的兒子畢業前因車禍而離世,當時我坐在靈堂裡,心裡想的是:「如何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又如何坦然接受生命的荒謬?」

或許真的就如王溢嘉老師說的,「真誠直面」那些荒謬吧!

希望王老師和師母好好保重自己,我默默在心中為你們一家人祝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ana-avatar-img
2022/06/01
生命總是教會我們許多的功課哪....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03
真是如此。謝謝留言!
輕煙飄過-avatar-img
2022/05/31
了解你文中想表達的理念,也許對大多數的人而言,那是一記暮鼓晨鐘,讓人重新思考生命中重要順序的先後,放下一切不必的世俗價值觀的羈絆,並進一步學會更積極去活出剩下的生命的歲月。 但選擇坦然或不願面對傷痛因人而異,其實都是一種生命的態度,我們都應該予於尊重,因為這世上有太多遠超過我們能想像的生命情景,處在不同景況的人們,會有不同的應對,有時不願面對,甚至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試想如果是一位原本活在幸福家庭,被家人愛包圍的少年,在俄烏的戰火肆虐下,轉眼之間失去了全家人,自己又被炸傷重殘,又或是一位年少懷有模特兒星夢的少女,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情況離鄉掙錢,卻落入了人口販賣集團的手裡,天天被迫接客賣淫,不從就被強姦毒打,還被餵藥控制行動,又或是最近美國德州校園槍擊事件,兇手一人開槍屠殺了19名學童和2名教師無辜的生命。 這些都不是假想,也不會只是單一的特例,而是新聞報導中真真切切一再發生的真人遭遇事件,我們又如何能要求他們或他們的至親真誠直面生命的荒謬呢?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31
很認同您說的,尤其是當對象換成自己的孩子,真的很難很難。這也是當我看到王老師在文章中寫到,要把「真誠直面」當成人生功課時,會特別感到難過的原因。
avatar-img
誰說編輯不讀書 | reading & ______
309會員
178內容數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2025/02/20
度過一個每天睡好睡滿、天氣冷到澡也不想洗、年菜看到會怕的年,原本廢到連文章也不想發了。但看到國際書展的滿滿人潮,讓人生瞬間又滿血活了回來
Thumbnail
2025/02/20
度過一個每天睡好睡滿、天氣冷到澡也不想洗、年菜看到會怕的年,原本廢到連文章也不想發了。但看到國際書展的滿滿人潮,讓人生瞬間又滿血活了回來
Thumbnail
2024/09/14
說起生命中的奇特經驗,每個人都不免會想起幾個。我生命中最奇特的經驗,則是一次瀕死經驗。
Thumbnail
2024/09/14
說起生命中的奇特經驗,每個人都不免會想起幾個。我生命中最奇特的經驗,則是一次瀕死經驗。
Thumbnail
2024/03/26
鄭華娟的文字和人的樣子很契合。讀的時候,會覺得在閒話家常之餘,她總是給人一種迷糊又搞笑的特質,但不是表淺的那種,是需要深度幽默及高度善意的人,才有辦法呈現的文字風格。
Thumbnail
2024/03/26
鄭華娟的文字和人的樣子很契合。讀的時候,會覺得在閒話家常之餘,她總是給人一種迷糊又搞笑的特質,但不是表淺的那種,是需要深度幽默及高度善意的人,才有辦法呈現的文字風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早知道現實是殘酷的,但這樣的殘酷就在同樣的年齡,同時出發,同樣的初始值,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總會有人的分數比較超前,讓你沒法拿出什麼藉口來逃避比較。 像一記火辣辣耳光打在你臉上,不,根本是一把刀往胸口刺,刺的是你的自尊你的理想,你畢業時腦中浮現未來的樣貌正在碎裂,而你無力重新拾起拼湊。
Thumbnail
你早知道現實是殘酷的,但這樣的殘酷就在同樣的年齡,同時出發,同樣的初始值,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總會有人的分數比較超前,讓你沒法拿出什麼藉口來逃避比較。 像一記火辣辣耳光打在你臉上,不,根本是一把刀往胸口刺,刺的是你的自尊你的理想,你畢業時腦中浮現未來的樣貌正在碎裂,而你無力重新拾起拼湊。
Thumbnail
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說的:「人是向死的存有。」活著的每分每秒,都是朝向死亡而存在著。我想起幾年前,舅舅讀大學的兒子畢業前因車禍而離世,當時我坐在靈堂裡,心裡想的是:「如何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又如何坦然接受生命的荒謬?」
Thumbnail
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說的:「人是向死的存有。」活著的每分每秒,都是朝向死亡而存在著。我想起幾年前,舅舅讀大學的兒子畢業前因車禍而離世,當時我坐在靈堂裡,心裡想的是:「如何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又如何坦然接受生命的荒謬?」
Thumbnail
我想要說的不是「冒險犯難」,而是「人一出生後,便開始奔向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恐懼 翻開高中畢業紀念冊,同學給我的留言是「老莊思想的擁護者」,因此我的綽號叫「郭子」,可是老子、莊子對生命的哲學思想,哪是一個高中生能理解的呢?看來當時只是一個假文青罷了! 人生至此,已無遺憾
Thumbnail
我想要說的不是「冒險犯難」,而是「人一出生後,便開始奔向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恐懼 翻開高中畢業紀念冊,同學給我的留言是「老莊思想的擁護者」,因此我的綽號叫「郭子」,可是老子、莊子對生命的哲學思想,哪是一個高中生能理解的呢?看來當時只是一個假文青罷了! 人生至此,已無遺憾
Thumbnail
無事忙中老 空裡有哭笑 本來沒有我 生死皆可拋 聖嚴師父留下的四句偈,有時會浮現在我的腦海。
Thumbnail
無事忙中老 空裡有哭笑 本來沒有我 生死皆可拋 聖嚴師父留下的四句偈,有時會浮現在我的腦海。
Thumbnail
小時候很容易被罵說是個喜新厭舊的小孩,卻隨著年齡增長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後,總覺得,其實自己是個極度念舊的人。
Thumbnail
小時候很容易被罵說是個喜新厭舊的小孩,卻隨著年齡增長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後,總覺得,其實自己是個極度念舊的人。
Thumbnail
「暫時放下一切」是和家人朋友商討後下的重要決定,我推掉了新學期所有的演講邀約、不得已離開了我最深愛的班級,也在學校的支持下,請假半年在家休養。 而今,過了三年,回顧那段日子,很慶幸自己當初勇敢地「華麗轉身」,如今才能重拾健康和幸福。果然,「生病是一種偽裝的祝福」,這是我從這本書學到最重要的事。
Thumbnail
「暫時放下一切」是和家人朋友商討後下的重要決定,我推掉了新學期所有的演講邀約、不得已離開了我最深愛的班級,也在學校的支持下,請假半年在家休養。 而今,過了三年,回顧那段日子,很慶幸自己當初勇敢地「華麗轉身」,如今才能重拾健康和幸福。果然,「生病是一種偽裝的祝福」,這是我從這本書學到最重要的事。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最近去養老院看望一位年老的長輩,感觸挺深的。他是我的叔公,因腦部曾經受傷,最後導致一隻腳動彈不得,生活也不能自理。雖育有兩兒、一女,但是兒女工作忙碌不能時常陪伴照顧,所以他自己提出要去養老院。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最近去養老院看望一位年老的長輩,感觸挺深的。他是我的叔公,因腦部曾經受傷,最後導致一隻腳動彈不得,生活也不能自理。雖育有兩兒、一女,但是兒女工作忙碌不能時常陪伴照顧,所以他自己提出要去養老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