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消息」也受言論自由的保障?對民主社會造成什麼衝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藝人郭彥均在其臉書上貼出一張通訊軟體的對話紀錄截取照片,該通話紀錄中所呈現的內容大意略為目前小孩確診後的重症,甚至死亡者很多,而因此造成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大增。在這個貼文貼出後造成軒然大波,新聞媒體在未查證真實狀況下,瘋狂轉發該事件,持續好幾天。而在後續政府展開調查該事件時,又引出在野黨跳出來捍衛言論自由。


其實類似這樣的假消息事件在世界各國都有很多的案例,而通常在國家大選前發生的頻率最為常見,著名的案例諸如英國脫歐的公投、美國總統大選等等(相關事件的內容可以參考「劍橋分析事件」),其手法都是藉著一條又一條的社群軟體貼文,伴隨著似是而非的農場文章,在網路上利用流量大的KOL去散布相關內容,讓由於網路世代普遍專注度低落的大眾誤信其消息是真的,再以此錯誤訊息為基礎,進一步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想見,既然接收到的消息資訊是錯誤的,那所發表的意見,也不可能精準到哪裡去!


口口聲聲說要捍衛言論自由,但諷刺的是,攻擊民主制度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其制度獨有的言論自由。大家都知道在民主制度下,其「思辨」是最為核心的價值,概念上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表示意見,也可以不表示意見,而在表示自己的意見後,大家可以交換意見,希望藉由在思辨的過程中,取得共識或是去檢討對於已經發生過的事件。而重要的是,每個人所認知的事實都需要是真實的,而不是假造、虛偽的消息資訊,當所認知到的資訊是錯誤的事實,那任何討論或交換意見都是虛晃一招。


這次郭彥均貼文的風波,當然的,我們可以確認其言論自由並沒有被剝奪,依舊可以暢所欲言,甚至還可以自己下架、刪除該篇貼文。而倒是其通訊紀錄的截取照片的來源到底是來自於何處?其中郭彥均是對話者之一嗎?或者也是他人傳送給他的呢?這當然會是調查的重點,查出背後是否是由有心人士所操作。雖然另有證明表示數個臉書粉專在同一個緊密的時間點,以「很多孩子走了」這樣的內容作發布,確實有很高的可能性是經過策劃的假消息攻擊,也就是所謂的認知戰。


認知戰有沒有預防或避免的方法?或許有,但很難,因為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去做查核、澄清,而沒有辦法在假消息發布前就做到事前審查的制度,尤其是在網路世代的現在,頂多只能做到事後的補救或刪除。又在言論事後的審查上,社群媒體的言論審查根本就是個笑話,如果有一天你被祖,其實不是因為你的言論有多煽動多恐怖,純粹只是臉書覺得你應該被祖。對於在臉書上所出現有關假消息或詐欺等貼文進行檢舉,很多時候臉書還會回你該貼文並沒有違反社群守則,所以沒辦法刪除該貼文。但卻會因為不小心酸一下中國人,就被祖了XDD!


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及想法,但就算再怎麼討厭某政黨,在得到或接收某資訊時,尤其是對於公共議題相關,千萬要查證,一則查證後的消息才有討論的實質意義,二來這樣對於政府的監督才可能發揮真正的效果。看到一堆在野政治人物跳出來捍衛言論自由,卻不協助去查證整件事實的真偽,只要不利於執政黨的事情就一昧配合、帶風向,嘴巴說為人民,但實際上卻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建佑律師_NoMoreLaw的沙龍
154會員
192內容數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2025/04/30
本文針對臺灣「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提出產業觀點的評析,涵蓋整體評估、優點、產業疑慮及建議、產業發展影響等面向。重點在於平衡監管與創新,並提出具體建議,例如:制定更詳細的虛擬資產定義指引、建立明確的跨境監管框架、增設針對去中心化服務的特定條款,以及強化資安規範等,以期促進臺灣虛擬資產產業健康發展。
Thumbnail
2025/04/30
本文針對臺灣「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提出產業觀點的評析,涵蓋整體評估、優點、產業疑慮及建議、產業發展影響等面向。重點在於平衡監管與創新,並提出具體建議,例如:制定更詳細的虛擬資產定義指引、建立明確的跨境監管框架、增設針對去中心化服務的特定條款,以及強化資安規範等,以期促進臺灣虛擬資產產業健康發展。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探討以太幣價格低迷的原因,並分析以太坊社群為提升其價值所做的努力,包括Layer 2擴容技術、Proto-Danksharding升級、未來升級規劃、去中心化應用推廣以及整體生態系統建設。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探討以太幣價格低迷的原因,並分析以太坊社群為提升其價值所做的努力,包括Layer 2擴容技術、Proto-Danksharding升級、未來升級規劃、去中心化應用推廣以及整體生態系統建設。
Thumbnail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這兩天臉書上某位名人的頁面轟轟烈烈,大致上是他在自己臉書的發言內容用字可能不是非常精準,因此引來一批設計者在頁面留下不滿的聲音與意見。後續就是名人與網友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叫囂與對峙的文字不斷刪刪剪剪,或是再有新的貼文時,另一批網友再度表達意見.....
Thumbnail
這兩天臉書上某位名人的頁面轟轟烈烈,大致上是他在自己臉書的發言內容用字可能不是非常精準,因此引來一批設計者在頁面留下不滿的聲音與意見。後續就是名人與網友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叫囂與對峙的文字不斷刪刪剪剪,或是再有新的貼文時,另一批網友再度表達意見.....
Thumbnail
近年來網軍假訊息與仇恨性言論影響著我們的數位世界與實體生活,更衝擊網路言論自由保障的界線,甚至民主國家的正常運作。雖然說既有的法律規範或實務見解在程度上可以處理這個界線或個案事件,但要更進一步完善的話,就必須調適或催生一部新的法律。於是乎,有了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
Thumbnail
近年來網軍假訊息與仇恨性言論影響著我們的數位世界與實體生活,更衝擊網路言論自由保障的界線,甚至民主國家的正常運作。雖然說既有的法律規範或實務見解在程度上可以處理這個界線或個案事件,但要更進一步完善的話,就必須調適或催生一部新的法律。於是乎,有了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
Thumbnail
前陣子藝人郭彥均在其臉書上貼出一張通訊軟體的對話紀錄截取照片,該通話紀錄中所呈現的內容大意略為目前小孩確診後的重症,甚至死亡者很多,而因此造成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大增。在這個貼文貼出後造成軒然大波,新聞媒體在未查證真實狀況下,瘋狂轉發該事件,持續好幾天。而在後續政府展開調查該事件時,又引出在野黨跳出來
Thumbnail
前陣子藝人郭彥均在其臉書上貼出一張通訊軟體的對話紀錄截取照片,該通話紀錄中所呈現的內容大意略為目前小孩確診後的重症,甚至死亡者很多,而因此造成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大增。在這個貼文貼出後造成軒然大波,新聞媒體在未查證真實狀況下,瘋狂轉發該事件,持續好幾天。而在後續政府展開調查該事件時,又引出在野黨跳出來
Thumbnail
多與少的定義始終每個人都沒有一定。
Thumbnail
多與少的定義始終每個人都沒有一定。
Thumbnail
2018年《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成為日後討論社群媒體新聞傳播必然引用的文章,該論文指出,假新聞傳播的比真相更遠、更快、更廣,且被轉發的機率比真相高出七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謊言繞過半個地球時,真相還在穿鞋子。」 我們到底還能相信誰?
Thumbnail
2018年《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成為日後討論社群媒體新聞傳播必然引用的文章,該論文指出,假新聞傳播的比真相更遠、更快、更廣,且被轉發的機率比真相高出七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謊言繞過半個地球時,真相還在穿鞋子。」 我們到底還能相信誰?
Thumbnail
在一個什麼都能依相對觀點各說各話的時代,依正反方說詞各自劃重點查證是形成個人意見、信念或立場的基本知性過程,但如果⋯⋯
Thumbnail
在一個什麼都能依相對觀點各說各話的時代,依正反方說詞各自劃重點查證是形成個人意見、信念或立場的基本知性過程,但如果⋯⋯
Thumbnail
台灣的假新聞攻擊領先全球好多,幾年前被歐洲認證時我一點也不意外。想著只要保持警覺、多方查證來源與真實性,這書上都教過了,年輕如我們哪那麼好騙? 也許是後知後覺,我後來才發現根本沒有那麼單純。
Thumbnail
台灣的假新聞攻擊領先全球好多,幾年前被歐洲認證時我一點也不意外。想著只要保持警覺、多方查證來源與真實性,這書上都教過了,年輕如我們哪那麼好騙? 也許是後知後覺,我後來才發現根本沒有那麼單純。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別有居心的假新聞,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別有居心的假新聞,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發達,來到了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從黑色鏡面中觀看著無數的新聞消息裡,人們早就習慣速食資訊,但這些真的都是這社會的真相?還是我們看到的「真相」卻是我們自我催眠的「假象」?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發達,來到了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從黑色鏡面中觀看著無數的新聞消息裡,人們早就習慣速食資訊,但這些真的都是這社會的真相?還是我們看到的「真相」卻是我們自我催眠的「假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