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你講話怎麼這麼難?—親子溝通的建議指南

2022/06/0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希望大人不要一直對我說教,可以聽我說;不要給我一堆我做不到的建議,而是可以知道我面對當下遇到的那些鳥事有多難!
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以來, 如果說到認為最困難的部分,我會說應該是「親子溝通」,除了身為「親」&「子」之間溝通橋梁很難以外,親子溝通本身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尤其加上如果自己還沒有生育孩子,我覺得我好像很難去跟家長說些什麼大道理。不過,如果就身為一個獨立個體來說,我覺得我可以分享在與人溝通上我們比較容易遺忘的一些細節;以及身為一個輔導老師來說,我所接觸和認識的青少年他們的一些溝通習慣, 這些我倒是可以分享給大家(尤其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參考一下。
跟青少年一起工作,為了盡可能做到同理,我常常會去回顧我的青少年時期,那時候的我希望怎麼被理解?渴望被理解什麼?我想要大人們聽我講什麼?必須說記憶實在蠻模糊了,但我印象很深的是,那時最希望的就是大人不要一直對我說教,可以聽我說;不要給我一堆我做不到的建議,而是可以知道我面對當下遇到的那些鳥事有多難!
但...其實我後來發現,這些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好像也是這樣耶!所以我慢慢認知到一件事情,這種渴望被聽見、被理解的需求,不只是在青少年,就算是已經成年的我和你,都是需要的!從這樣的角度去思考,我便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對待青少年就像是對待一個生活中會遇到的任何一個獨立個體一樣,給予尊重 其實就沒有太大的問題,除非我們平常對待他人也沒有太在乎對方?
通常走到這樣的對話時,就會有很多人開始說「這很難啦 !」、「小孩子還小不懂事要教」、「怎麼可能跟對一般大人一樣去教育小孩?等下他飛上天去!」⋯⋯的確,這樣想很正常,但在談教養之前,我們先談修養,這邊的修養我想聚焦在對自己的言行、情緒、感受做覺察,當我們可以開始進入自我省察的嘗試後,我們才能知道說原來很多我們跟孩子之間的問題,其實都可以回歸到自己的議題上。(身為父母真的好不容易哪…)
以下呢 ,透過自身的經驗先彙整了一些我覺得我們可以注意的 重點,也是常常親子之間遇到矛盾衝突時會卡住的關鍵,提供給大家參考。我們可以試著從這幾點去做省思 ,因為要記得一件很重要的事是,我們能改變的永遠只有自己,先改變自己才有可能讓別人 /孩子因自己而改變:

1.我們有沒有在處理任何事情上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當然,孩子從出生以後,家長們含辛茹苦把孩子們扶養長大,有句話常說:「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我們在孩子身上付出很多的辛勞和感情,在法律上我們也是孩子的監護人,但是這些全都是建立在我們希望讓孩子能平安健康長大的基礎上,因為人類的幼年沒有任何自我防禦或是維生的能力,所以需要我們的照顧;因為人類社會很複雜,我們訂立了是非對錯,所以需要我們的監護讓孩子能夠走在正軌上,儘管如此,這些都無法否定掉「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事實。
當我們忘記或忽略這件事,我們除了會過度干涉孩子的自我和各項能力的發展以外,我們甚至會過度連結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以及造成關係的緊張,我們會產生「孩子怎麼可以…?」這種震撼,而讓我們總是會因為孩子的所有事情來影響我們的所有情緒,因而產生的焦慮也同樣會讓孩子感受到(其實人類對於情緒的感受意外敏感)。這種想法也會直接帶入我們跟孩子溝通時的公式,當提醒變成強迫時,正值發展獨立性、自我概念的青少年大多時候是無法對我們和顏悅色或暢所欲言的,因此他們可能選擇直接對嗆或者乾脆沉默,而這些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2.跟孩子溝通時,我們真的想跟他「溝通」嗎?還是只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

回歸到「溝通」的本質,溝通是雙向的,也就是不能夠是一方全然接受另一方的所有言語,而是透過溝通讓彼此的想法都能夠被對方聽見,或是經由溝通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難處、澄清誤會、一起思考更多可能的高級社交活動,這是非常複雜的行為過程。在一個成功的溝通中,我們能享受彼此創造的回憶,感受彼此的溫度,了解彼此的生命,真的是非常美妙的Moment!
然而,現實中我們常常會讓溝通陷入窘境,主要是因為各執一方,彼此無法聽到對方的需求,情感上沒有被對方照顧到,這樣的對話,充其量應該只是文字的交換,達不到溝通的真正目標。因此當我們溝通卡關時,我們可以試著想想看,剛剛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只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剛剛孩子說了些什麼?他說出來的那些是不是希望我能為他做些什麼?當然我們肯定會有情緒,這時候你可以先去休息或是睡個覺,之後再思考這些問題也是沒關係的!

3.我們是否常常習慣把自己過去的經驗套用在孩子正在經歷的生活和世界中?

我們很難想像Social Media對於現在的孩子有多麼、多麼、多麼的重要!使用手機、電腦就是為了跟朋友通訊息聊愛豆、上傳IG限時動態、一起上線玩遊戲等等,這就是現在的孩子面臨的第二個社交圈,是的,沒錯!他們要應付的不只是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回家以後還要處理虛擬世界的社交!而這種焦慮絕對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世代無法懂的,這個對孩子們來說是跟命一樣重要的事情,人際關係對現在的學生來說是比過往的我們是Double的壓力,所以很多爸爸媽媽聊到這塊真的是滿頭問號,或是難以理解,但這都很正常,我們無法理解很正常,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都老了(哈)!
我們可以不懂,但我們必須要能覺察、承認自己真的不懂!「我以前…,怎麼你現在就不能?」、「這有什麼?我們以前真的就是…」、「這種問題就…這樣解決!我們以前也是這樣!」這種句型通常達不到溝通效果,只有獲得倒彈效果,建議可以用以下的句子來做替換:「原來現在是這樣啊…那怎麼辦?需不需要我跟你一起想辦法?」、「我以前真的沒遇過這樣的事耶,你們現在真的好辛苦,你可以應付得來嗎?需要幫忙可以跟我說!」,不過呢,如果真的很難講出這些話的話,那就先聽就好,不用給任何評價,不如就先帶孩子去吃點好吃的,或買個小點心給他,至少他會知道有人在他旁邊!

4.能不能接受孩子真的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好?平凡難道不好嗎?

或多或少,當我們在養育孩子或教導孩子時會投射自己,不管是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或是小時候想要卻無法得到的東西,我們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有時摻雜了很多我們非常personal的情感,但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都是人,我們曾經或現在認為好的樣子,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到達那個地方、能夠獲得那樣的成就、能夠發光發熱。但當我們太過一廂情願時,會不會忘了其實孩子想要的跟自己不一樣?而這個不一樣是我們能接受的嗎?
我們常常會覺得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好成績、只要孩子認真一點就可以把事情做好、他很聰明只是太愛玩、他可以辦到只是他不願意…我們幫孩子找了無數的理由來保護我們對他的期待、我們自己的夢想,然後繼續煩惱著怎麼樣才能讓孩子達到那個目標,而這一路上我們就會忘記去發現孩子其他的美好,請容許我修正我的標題:「能不能接受孩子真的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好?」,應該改成:「能不能接受孩子在我們的夢想裡沒有辦法像我們想的那麼好?」,他也許在他的夢想裡可以表現得很好,我們認為的平凡也許就是他的不凡,在這訊息萬變的時代,誰說得準呢?

5.青春期的善變和不安全感需要很多時間去等待,我們能不能跟孩子多談幾次?

當孩子邁入國中以後(或是有些孩子其實小五、小六就開始發作),爸爸媽媽一定也會遇到的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就是─「孩子怎麼說都說不聽?」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認同來源不是父母或師長,他們不會再像小時候為了得到我們的誇讚而努力,他們現在在乎的是同儕,是自己的自我意識,我們說他們太自我,但其實我們也常常發現自己長年累月的習慣很難改變,就算被唸了一世紀也改不了,就算知道這個習慣對自己有壞影響也改不了,所以「怎麼說都說不聽」這件事真的不專屬於青少年,但因為這個階段我們仍然盼望著我們的存在對孩子們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所以當孩子不願意聽話時我們會感到痛苦生氣,因為這不符合我們的期盼,我們開始感到失落,但放心,「大部分」、「正常」狀況下我們會漸漸麻痺的(哈),是的,我們也會開始學習到原來孩子的決定不是我們能一直去干涉的,然後我們會開始回到自己的人生,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好,這就是學會「放手」。
但的確,孩子在國高中時期,會面臨很多重要的決定或是遇到重大左右他人生的事件,我們不可能完全不管,比如決定讀哪間學校?大學要選什麼科系?要不要出國?這時候呢,會建議各位家長,努力使出你人生中最後的耐心(再過兩三年他們就會離家去讀大學飛出去了),多跟孩子們聊幾次,每次聊的面向可以不一樣,不要認為一次就可以到位、成功,也要有心理準備他們可能隨時改變心意,他們真的還在摸索,沒有經驗的他們會聽著我們的故事再反覆地去思考、評估,雖然看起來沒在聽,但他們在意的事情他們就算耍酷也會聽進去。
道理我們都懂,但實際做起來一定是很難的,這很正常,其實如果有特別注意的話,在這整篇文章中一直強調一件事就是「這很正常」,孩子會一而再再而三犯錯很正常,我們會容易因為孩子而情緒起伏很正常,我們跟孩子會有代溝很正常,這一切都很正常,所以我們不需要責怪自己、責怪伴侶或是孩子,因為我們都值得被諒解、被包容,我們就努力地在每一次挫折中告訴自己,沒關係,下次我可以怎麼做?相信自己下次可以更好地面對這些。
人生中有很多無可奈何的事,比如總是溺愛孩子的誰誰誰、永遠不管事的另一伴、通常扯你後腿不意外的家人…我們會覺得一切都糟透了、很難改變,是的,我們能做的真的只有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看待事情的角度、對應他人的方式,才有可能使原本的僵局有所突破,願大家總有一天都可以自在地享受生活,在這混沌、難以預測的時代,孩子和我們,都要好好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mazing Key
Amazing Key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輔導老師~然後就這樣噗通跳進這個輔導人的世界^_^ 面對會出現在輔導工作的那些莫名奇妙的事情,內心萬種的OS將化作我寫作的動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