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我想關心孩子,但他卻不想跟我說,該怎麼辦?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想關心孩子,但他卻不願意跟我說心裡話,該怎麼辦?其實,親子溝通的核心在於平時關係的經營。如果我們夠用心,並且能以同理心、平等的角色去看待孩子,而不是以上對下的姿態,那麼多數問題其實可以迎刃而解。換句話說,若我們能以朋友的角度對待孩子,他們大多會樂於分享,因為他們感受到的不是壓力,而是信任與理解。

.

然而,現實中情況往往並不這麼簡單。我們常常會自問:「為什麼我這麼想關心孩子,他卻不想跟我說呢?」其實,原因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1. 「講了會被罵」

孩子擔心說了之後,父母不僅聽不懂,還可能會批評甚至責備,於是乾脆選擇沉默。

2. 「講了怕父母擔心」

他們不想讓父母煩惱,於是選擇隱瞞,覺得自己能處理就好。

3. 「講了你們也不懂」

這是我自己經歷到的情況,孩子認為父母無法理解他們的世界。

.

我們家的故事

.

我家孩子小學和國中時,和我們的關係非常親密,無話不談。他總是滔滔不絕地分享學校和同學的事情,連班上老師和好朋友的細節,我們都瞭若指掌。

.

然而,到了高中,一切開始變得不同。他的視野擴大,生活圈也變得更加豐富,接觸的人事物和資訊量暴增。起初,他還是像以前一樣,願意和我們分享,但隨著升學後家人相處的時間大幅減少(平日早出晚歸,假日又常有活動),再加上分享的內容太多,我們常常記不住或搞錯。

.

幾次溝通後,因為我們對話時常出現「記錯人名、搞混事件」等情況,他便露出了我稱之為「我說了你們也不懂」的表情。從此,他變得不再那麼願意分享了。

.

我們感到困惑:那個愛分享的孩子去哪裡了?是他長大了,還是我們變老了?(我想,兩者皆有吧。)家裡彷彿成了孩子的客棧,他回來住住,吃頓飯就又匆匆離開。

.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他上大學,到台北讀書後才有所改善。每次他回家,或我們去台北找他一起出遊時,才重新找回過去那種無話不談的感覺。雖然不能完全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但我們感覺到大約70%的「親密感」回來了。對我們而言,這已經是很大的安慰。

.

最佳距離

.

這段經歷讓我們明白:親子關係需要適當的放手,也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這種「最佳距離」讓彼此都能自在而親近。

.

現在,即使孩子不常主動與我們分享,我們還是會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關心他。家裡的燈,永遠都亮著,等著他隨時回來。

.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ACE..新人類
100會員
930內容數
PEACE..新人類
PEACE..新人類的其他內容
2025/03/27
提及靈異懸疑故事,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陰森的場景、詭秘的氛圍,以及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傳說。然而,真正觸動人心的,並非恐懼本身,而是潛藏在恐懼背後的現實情感與人性反思。 . 以青少年為主角的靈異懸疑小說,在文學領域中獨具一格。《超感少年出任務》不僅描繪鬼
Thumbnail
2025/03/27
提及靈異懸疑故事,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陰森的場景、詭秘的氛圍,以及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傳說。然而,真正觸動人心的,並非恐懼本身,而是潛藏在恐懼背後的現實情感與人性反思。 . 以青少年為主角的靈異懸疑小說,在文學領域中獨具一格。《超感少年出任務》不僅描繪鬼
Thumbnail
2025/03/25
. 基本資料  作者:陳振盼(原文作者:Jason Chin)   譯者:林大利  出版社:小麥田  出版日期:2025年1月22日 . 由「凱迪克獎」、「西伯特獎」、「庫克獎」得主打造的最新繪本力作《小身體大宇宙:一場微小世界的探險之旅》,是一本將科學知識與藝術之美完美結合的兒童
Thumbnail
2025/03/25
. 基本資料  作者:陳振盼(原文作者:Jason Chin)   譯者:林大利  出版社:小麥田  出版日期:2025年1月22日 . 由「凱迪克獎」、「西伯特獎」、「庫克獎」得主打造的最新繪本力作《小身體大宇宙:一場微小世界的探險之旅》,是一本將科學知識與藝術之美完美結合的兒童
Thumbnail
2025/03/22
. 「圖畫猜成語」,這個遊戲我最早見到是從兒子讀國小的時候開始的。某天,他從學校拿回一本小冊子,上面畫滿了各式各樣有趣的圖案,看起來像是謎語,卻又不是一般的謎語。當他興奮地邀請我們一起玩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些圖畫其實都是成語。 . 當晚,家裡的客廳變成了我們的「成語猜謎大會」。每個人都盯
Thumbnail
2025/03/22
. 「圖畫猜成語」,這個遊戲我最早見到是從兒子讀國小的時候開始的。某天,他從學校拿回一本小冊子,上面畫滿了各式各樣有趣的圖案,看起來像是謎語,卻又不是一般的謎語。當他興奮地邀請我們一起玩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些圖畫其實都是成語。 . 當晚,家裡的客廳變成了我們的「成語猜謎大會」。每個人都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不再事事告訴父母,是成長的表現,父母應學習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並維持關心但不干涉的態度,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仍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孩子不再事事告訴父母,是成長的表現,父母應學習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並維持關心但不干涉的態度,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仍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想關心孩子,但他卻不願意跟我說心裡話,該怎麼辦?其實,親子溝通的核心在於平時關係的經營。如果我們夠用心,並且能以同理心、平等的角色去看待孩子,而不是以上對下的姿態,那麼多數問題其實可以迎刃而解。換句話說,若我們能以朋友的角度對待孩子,他們大多會樂於分享,因為他們感
Thumbnail
.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想關心孩子,但他卻不願意跟我說心裡話,該怎麼辦?其實,親子溝通的核心在於平時關係的經營。如果我們夠用心,並且能以同理心、平等的角色去看待孩子,而不是以上對下的姿態,那麼多數問題其實可以迎刃而解。換句話說,若我們能以朋友的角度對待孩子,他們大多會樂於分享,因為他們感
Thumbnail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親子溝通中的挑戰,特別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我們反思了情感表達的重要性,以及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同時,如何也需要照顧自己的情緒與需求。想了解如何改善這種親子關係,讓孩子真正理解父母的愛,請繼續閱讀。
Thumbnail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親子溝通中的挑戰,特別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我們反思了情感表達的重要性,以及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同時,如何也需要照顧自己的情緒與需求。想了解如何改善這種親子關係,讓孩子真正理解父母的愛,請繼續閱讀。
Thumbnail
親子間的真正溝通不僅是表面的對話,而是深入的理解和情感交流。透過五大對話技巧,我們可以更有效地與孩子交流,並加深彼此的情感連結。每次的對話都是建立更緊密關係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珍惜並充分利用這些時刻,創建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環境。
Thumbnail
親子間的真正溝通不僅是表面的對話,而是深入的理解和情感交流。透過五大對話技巧,我們可以更有效地與孩子交流,並加深彼此的情感連結。每次的對話都是建立更緊密關係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珍惜並充分利用這些時刻,創建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環境。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不管孩子多少歲,父母總是會為孩子遇到的困難感到憂心。 然而,孩子不一定會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跟父母分享,可能是覺得自己應付得來,可能是不想讓父母憂心,可能是覺得反正父母不可能幫自己解決問題,多說無謂。 想一想,你所面對的煩惱也的確不會跟父母說啊,所以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又怎能強求孩子事事告訴你? 正因為孩
Thumbnail
不管孩子多少歲,父母總是會為孩子遇到的困難感到憂心。 然而,孩子不一定會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跟父母分享,可能是覺得自己應付得來,可能是不想讓父母憂心,可能是覺得反正父母不可能幫自己解決問題,多說無謂。 想一想,你所面對的煩惱也的確不會跟父母說啊,所以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又怎能強求孩子事事告訴你? 正因為孩
Thumbnail
那天,一樣一群家長正等待講座的開始, 而我的腦子裡,有太多太多的案例可以進行開場。 我們其實都很期待孩子跟我們說實話,但往往我們回應的大多是「不可以」或是「不知道怎麼回應」。 我再問現場的爸媽「請問你小時候暗戀或是跟誰在一起的時候,會告訴你爸或你媽的舉手;大家鴉雀無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擁有著靦腆
Thumbnail
那天,一樣一群家長正等待講座的開始, 而我的腦子裡,有太多太多的案例可以進行開場。 我們其實都很期待孩子跟我們說實話,但往往我們回應的大多是「不可以」或是「不知道怎麼回應」。 我再問現場的爸媽「請問你小時候暗戀或是跟誰在一起的時候,會告訴你爸或你媽的舉手;大家鴉雀無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擁有著靦腆
Thumbnail
同理心不只是運用在大人身上,對小孩同樣有效,可是一般人普遍不這麼想,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因此以自己的價值觀放在孩子身上。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想要有和諧的親子關係,首先要改變自己既有的態度與思考的框架。 而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積極給予適當回應,是了解與增進親子關係的關鍵。 對於大小姐來說,爸爸是一個
Thumbnail
同理心不只是運用在大人身上,對小孩同樣有效,可是一般人普遍不這麼想,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因此以自己的價值觀放在孩子身上。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想要有和諧的親子關係,首先要改變自己既有的態度與思考的框架。 而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積極給予適當回應,是了解與增進親子關係的關鍵。 對於大小姐來說,爸爸是一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