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寒療法|好轉反應的食療應對筆記

|排寒療法|好轉反應的食療應對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排寒時會出現瞑眩/好轉反應,我在這邊將李醫師部落格上蒐集的資料,以及我自己親身體會過有效的應對方法,整理成這篇筆記,會不定期進行更新。

杜仲(一種中藥材,藥性溫和)

杜仲茶:一開始身體很虛、排寒、偏頭痛的時候會當水喝,有效舒緩不舒服,不過喝一陣子身體狀況改善後,喝得量太大,我會出現失眠的狀況,所以停喝一陣子。

杜仲茶加黑糖/蜂蜜:經期來的時候喝,超級舒緩偏頭痛跟腹痛。

做法:我會用大同電鍋,內鍋用熟水裝約一千西西的水,加三、四片的杜仲,熬煮一遍就好了。這做法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之前用生水煮一遍感覺水有一種沒燒開的味道,但又沒耐心煮兩次,所以直接用熟水,煮出來的味道就滿好。
濃度可自己調整,多加或少放一點杜仲,就可以調到自己身體喜歡的濃淡。

提醒:是杜仲不是杜仲葉,要的是莖,不是葉子的部分,莖,藥性溫和補腎,但葉子卻是涼性。

米油

米油:將米加很多水煮出粥後,喝最上面的一層米湯,在汗多、發燒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喝,對身體的負擔小還能迅速補充養份。

蔥白薑粥:適合在感冒或受涼的時候喝,但這個我沒有實際喝過。
做法:基本上就是煮出米油之後,加薑跟蔥白適量,蓋上鍋蓋悶五分鐘。李醫師提醒,體力差的還能加些紅棗或麥芽糖,小小孩喝米湯就好,大小孩就可以連粥一起吃。

溫薑汁

溫薑汁:出自於《擇食》一書,每天早上舀一匙薑汁兌溫開水空腹喝一杯。我大概有整整近兩年的時間每天早上喝一杯,開始排寒前期身體很寒,每天都喝,排便很順暢也不會像以前一樣不成形又黏,鼻過敏也幾乎不再發,不過到今年的夏天,就開始覺得喝了感覺身體很燥熱,嘴唇和舌頭很紅,晚上也會失眠,就停喝了。
後來看到李醫師寫,如果身體沒有受風寒就不要吃薑,流大汗的時候也不要吃。

做法:可以參考連結文章。

以上三種可以依據個人排寒的情況來服用,未來有新的食療在放進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蔥白薑粥:


avatar-img
大莫的宇宙日記
71會員
163內容數
我叫大莫,宇宙總是總是馬不停蹄的給我安排靈魂的必修給我。總之逃也逃不了,管也管不了~好在宇宙是個貼心鬼,還知道階段性分配,等妳學會了再給你一個新的課程,被當的課程還會給你機會重修,哀阿~這麼貼心,當然要好好上課啦~~ 我在這裡分享宇宙給我的人生課程,一起來玩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莫的宇宙日記 的其他內容
前幾天睡眠的狀況不是很好,連帶唸書的品質也不是很好,本來已經不太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不過怕自己唸書的進度太緩慢,就想早上喝紅茶來提提神,連喝了兩天,神沒有提起來,反倒是我的脖子出現緊緊的感覺,然後開始出現偏頭痛的前兆,我嚇得不敢再喝。
我就在想其實大家也都是會冷的,在冷氣房裡手都冰涼的,但大家都跟我以前一樣當沒事冷久就習慣了,也不會幫自己加件衣服、襪子,寒氣就這樣慢慢附著在身體上面。
濕氣不同,不會感覺某個身體區域特別冷,但會在特定區域不斷流汗,流出來的汗根據不同的位子也會有不同的味道跟油量,我是頭部風池穴的這塊邊緣的汗多又酸臭,還有脖子的汗少但會一直出油,跟面部的T字部位一起。 胸下緣則是狂流汗無油,但是味道與一般汗味不同,微微有一股衣服沒曬乾又悶住的悶味。
ADHD的產生,現在研究上還沒有一個定論,如果用西醫的角度來解釋,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的資料顯示,得到過動症的風險因子有以下這些: (中醫藥年報 第 29 期 第 10 冊 1 編號:CCMP95-TP-023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治療實證研究)
三、泡澡或泡腳 這一點應該是三個理論中最一致的,都認為泡腳或泡澡對身體排寒的效果好,但要注意泡澡後的身體要快速擦乾,穿衣保暖,不然容易再次受寒。 參考資料出處 1.邱錦伶《擇食聖經》 2.進藤義晴《百病起於寒》 3.李璧如《並從排寒解》、《情緒排寒》、李璧如醫師blog
然後接著是水果後來發現吃西瓜鼻過敏就會立刻發作,才發現有些水果真的偏寒就開始不太吃偏寒的水果。 在這個西醫的救命理論之下,總是覺得應該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很少被提及,就是身體的自癒能力,在真正的疾病成形之前身體能夠自然運轉的機制,而怎麼啟動,我認為排寒理論是一個值得實驗的方式。
前幾天睡眠的狀況不是很好,連帶唸書的品質也不是很好,本來已經不太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不過怕自己唸書的進度太緩慢,就想早上喝紅茶來提提神,連喝了兩天,神沒有提起來,反倒是我的脖子出現緊緊的感覺,然後開始出現偏頭痛的前兆,我嚇得不敢再喝。
我就在想其實大家也都是會冷的,在冷氣房裡手都冰涼的,但大家都跟我以前一樣當沒事冷久就習慣了,也不會幫自己加件衣服、襪子,寒氣就這樣慢慢附著在身體上面。
濕氣不同,不會感覺某個身體區域特別冷,但會在特定區域不斷流汗,流出來的汗根據不同的位子也會有不同的味道跟油量,我是頭部風池穴的這塊邊緣的汗多又酸臭,還有脖子的汗少但會一直出油,跟面部的T字部位一起。 胸下緣則是狂流汗無油,但是味道與一般汗味不同,微微有一股衣服沒曬乾又悶住的悶味。
ADHD的產生,現在研究上還沒有一個定論,如果用西醫的角度來解釋,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的資料顯示,得到過動症的風險因子有以下這些: (中醫藥年報 第 29 期 第 10 冊 1 編號:CCMP95-TP-023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治療實證研究)
三、泡澡或泡腳 這一點應該是三個理論中最一致的,都認為泡腳或泡澡對身體排寒的效果好,但要注意泡澡後的身體要快速擦乾,穿衣保暖,不然容易再次受寒。 參考資料出處 1.邱錦伶《擇食聖經》 2.進藤義晴《百病起於寒》 3.李璧如《並從排寒解》、《情緒排寒》、李璧如醫師blog
然後接著是水果後來發現吃西瓜鼻過敏就會立刻發作,才發現有些水果真的偏寒就開始不太吃偏寒的水果。 在這個西醫的救命理論之下,總是覺得應該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很少被提及,就是身體的自癒能力,在真正的疾病成形之前身體能夠自然運轉的機制,而怎麼啟動,我認為排寒理論是一個值得實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