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排寒的概念是由邱錦伶的《擇食聖經》開始的,內容著重在食療,作者歸納出一個系統,認為某些食物的特性,會引起身體的過敏或發炎反應,書中會有體質檢測,讓讀者自己判斷是何種體質跟要避免的食物,雖然每個人能吃的都不太一樣,但有兩點,是不管何種體質都要遵守,一、不吃任何生冷寒涼的食物,包括涼性蔬菜也要避免,生菜跟生魚片就更不要說了;二、不吃任何會上火的食物,蔥、薑、蒜、辣、炸、烤、刺激物(咖啡、茶、香菸、酒、咖哩等,連高溫烘焙看似健康的堅果都要盡量避免。
如果可以每天早晨搭配一杯溫薑汁,與雞湯(書內的雞湯食譜),並搭配泡腳。書中核心重點,就是要把體質調整成溫暖體質,改善健康問題。
兩年前,因為我的身體狀況和精神,可以說是斷崖式下滑,還莫名其妙的睡太多、太少都會偏頭痛,搞得我對睡覺都有陰影,看到擇食聖經裡找回健康的例子我就下定決心試試看,我開始避免生冷寒涼的食物以及上火的食物,並每天早晨搭配一杯溫薑汁,與雞湯。在試的同時,因為我不斷的查找擇食的相關資料,反而讓我找到與擇食類似理念的排寒療法。
排寒理論的流派
一位是來自日本的進藤義晴,原本是西醫的他,感受到西醫的方式無法真正根治病人的問題,因此轉型成中醫,以中醫的醫理改善病人健康,他的著作《百病起於寒》,其中就認為寒氣是使人生病的根源,要改善健康就要排寒。與台灣的中醫師李璧如醫師所提出的排寒理論的核心一致,不過做法上有所不同。
進藤義晴的理論可以為以下幾點為基礎:
1.每日泡半身浴20分鐘。
2.飯吃八分飽。
3.穿著維持頭涼腳熱,足部穿五層襪,上身穿著較清涼露出手臂並儘量不戴帽子,富士山的穿搭下多上少。
4.避免生活上的涼性食物,但基本這一點作者認為量不大偶爾吃是可以接受,作者也是會喝點酒,吃點喜歡的。
李璧如醫師的理論以十二字箴言:戒絕「冰冷寒涼、燒烤炸辣、濫補濫清」為核心。冰冷寒涼與燒烤炸辣都好理解,濫補濫清一般較少聽過,指的是在不清楚身體的狀況之下,就亂吃藥,不明白藥性與身體的狀態就服用,搞得身體越來越差。
理論的共通性與矛盾處
一、對於寒的看法
本文中提到的排寒理論基本上對避免寒涼的食物都有共識,比較不同的應是李璧如醫師也強調生活中要避免的寒,如冷氣、電扇(視個人身體情況循序漸進戒除)、西藥等,在有冷氣的場域也要做好保暖,由其夏天更是需要注意,最好在冷氣房內能全身穿的很暖並戴帽子,而這一點剛好跟進藤義晴的理論不同,他認為要透過身體的血液循環來促進排寒,所以並不禁止冷氣,並在書中提出睡覺時,可以在腳邊放熱水袋,睡覺不蓋手臂保持上半身清涼,如果覺得太熱,可以用冷氣或電扇使上半身涼爽,整體達到血液循環的效果(進藤醫師的這個作法我覺得不合理,所以沒有試驗)。
二、食物
而在食物這點上,邱錦伶的理論就十分注意,對於食物除了分是否寒涼,還分身體是否對某樣食物會產生過敏,如果會過敏也要暫時戒絕一年,讓身體恢復平衡後再少量嘗試是否會過敏,如果不會則可以偶爾少量吃,如果還是過敏就代表身體真的不適合吃,另外水果也皆屬寒涼儘量在上午少量吃。
李璧如醫師對水果就比較嚴格,認為基本上要戒除,但這一點我認為是因為去看李醫師的病患很多都已身體健康狀態已達紅線等級,所以在部落格上會說不要吃水果,因為身體太差沒有辦法轉化,所以在這點上也比較嚴格,但李醫師也有說如果想吃還是可以吃一點,去感覺身體的狀況,自己要有身體的尺度在,自己感覺可不可以。
三、泡澡或泡腳
這一點應該是三個理論中最一致的,都認為泡腳或泡澡對身體排寒的效果好,但要注意泡澡後的身體要快速擦乾,穿衣保暖,不然容易再次受寒。
四、情緒與壓力
這一點也是三個理論共同提到的,負面情緒、壓力大也是一種寒氣,會淤積在身體使身體出現問題,這也是要注意的一點,如果不注意這點就算做再多其他的效果也不好。
五、瞑眩(好轉)反應
在中醫的理論當中有一句話:「藥不瞑眩,厥疾弗瘳。」指這個藥如果吃完沒有不舒服的反應,就代表沒有效果。
瞑眩反應是身體在變好的過程當中,會看似症狀變得更嚴重的的狀態,但待這個流程過完,身體的機能就會恢復並比之前更好。
對於瞑眩反應,三個理論都有提及,但程度不同,邱錦伶稍微有提到,但書中比較多是身體改善的客戶回饋;進藤義晴在書中則是有數則病患與自身瞑眩反應經驗的分享與回饋;李醫師一開始是在網路上blog寫醫案,有許多親身經過李醫師治療的病患現身說法,彙整在blog上並再加上李醫師的註解,所以會有上百案例與瞑眩反應的狀態分享,每個人所經歷的都不同,但十分慘烈就是了。(現在有整理成書《病從排寒解》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瞑眩反應發生時真的會讓人想放棄這個治療方式。
整合與試驗
這三個理論有其矛盾與共同的地方,我在經過兩年半斷斷續續到現在的認真執行,我個人的體驗是食物的確有分寒涼性與過敏性,有次我吃了青椒引發鼻過敏,但青椒本身屬於溫性的食材,我吃了還過敏,就代表我不適合吃,之後我都會儘量避免吃青椒。
然後現在基本還會維持每日早上喝一杯溫薑汁的習慣,生冷寒涼的食物在大部分的時候都會避開,現在就算不避諱直接喝冰的,也會覺得冰的喝不下去。現在一個人在家唸書也都不吹冷氣、電扇、不吃西藥。水果我基本上不吃,就算吃也會在上午吃少量吃,而且就算完全不吃水果也不會便秘,每天通順,我的經驗是吃水果的多寡跟腸道通不通順無關,反而吃太多會讓我鼻過敏。
穿著上我的經驗,的確是多穿襪子對於我鼻子容易一邊鼻塞的狀況非常有效,現在完全不會鼻塞,但是有時候身體上身也會感覺寒涼,所以不侷限下多上少,有次神奇的經驗更讓我確定這個想法,每次經期我都會伴隨偏頭痛,今年五月經期又像過去一樣偏頭痛,但因為我不想半輩子都要靠止痛藥度過,當下決定加強身體保暖,就感受到一股冷氣從頭一直竄出來,馬上戴上帽子,躺了一會兒頭不痛了,但是我一拿掉帽子就會開始偏頭痛,所以整個經期我都帶著帽子,頭就不再痛。所以穿多少看身體的感覺而定,基本上我會穿兩層襪子跟長褲,上身長短袖不一定。
另外看李醫師blog上說可以喝杜仲茶提升體氣,所以也養成每天喝的習慣,不過杜仲茶還是有溫和的藥性,所以喝的時候會容易出現暝眩反應。
因為篇幅關係,下一篇再細說,我經歷過的瞑眩反應以及體質上有哪些好的轉變。
#排寒理論
參考資料出處1.邱錦伶《擇食聖經》
2.進藤義晴《百病起於寒》
3.李璧如《並從排寒解》、《情緒排寒》、
李璧如醫師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