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恭喜我這系列竟然也可以發到十篇,然後通常我發文頻率越高代表我現在越多話忍不住想說,某個角度要說內在有點混亂也可以(?),我挺接受自己的混亂,就像我現階段接受自己是胖子一樣(說得像是曾經當過瘦子或未來將成為瘦子)。
總覺得,最近實在十分多這一類的問題出現在我耳邊,案主也好,想成為心理師的年輕朋友也好。或是我在看某些公眾論壇,看到不少匿名文章大肆評論自己的同儕是否夠格成為心理師,列舉了一堆同儕的缺點,然後狀似語重心長的表述一些感想。
在我看來,到底某某人有沒有成為心理師的特質?甚麼是可以當一個好心理師的特質?這都不重要,真的不重要,真的不重要(講三遍)。
時間會緩慢揭露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你聊天好自在,好像甚麼都可以跟你講。」
「你讓我很驚訝,你才大一就有大概大三的覺察程度。」
「敏感是一個好特質,但對於他人的關心仍然是你需要培養的。」
「你的個案演練做得很好,碩士班也就差不多跟你現在的程度一樣了。」
「我覺得你的言詞太過嬉鬧,不像是一個心理師該有的特性。」
「好的心理師不應該要有攻擊個案的言論。」
「我覺得你的人際模式有問題,這就是我覺得你不適合當心理師,也拒絕讓你繼續實習的原因,但我覺得你可以發展學術研究。」
「你讓我跌破眼鏡,我原先以為你應該呆呆的,但後來沒想到反應這麼靈敏。」
「你對人性的概念還沒想清楚,這個很有問題。」
「你好像根本搞不清楚我們這裡的系統,你講的東西根本不適用我們的案主,你太武斷,太心理師本位了。」
「你是我的再生父母。」
「你在重述一次我的話啊?怎樣?你講不出來了對吧?你根本沒在認真聽我講話!你怎麼當心理師的!」
「老師我覺得你沒有在鼓勵支持我,好像只是想分析我,這讓我不舒服。」
「老師你都只是在講一些溫暖的話,但沒有給我精闢的見解,我覺得諮商沒有效果。」
「你的喜怒哀樂太過形於顏色,你當心理師根本無法讓案主覺得安心。」
「去換個老派一點的髮型,拍一張沉穩的形象照吧,不然案主根本不敢信任你,你看起來就嫩。」
「我覺得問適不適合當心理師這問題,現在才大學根本看不出來,很多事情也都只是短期表現而已。」
「你的沉沒成本已經投夠多了,看起來你也不是活不下去,就做啊。」
......
沒錯,上述這些是我聽過的每一個關於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以及是不是個合格的心理師的評論,可能來自我的老師,我的同儕,或我的案主。而這只是片段。
有些很溫暖,好與壞都有,甚至有些很可怕,不是嗎?時間越久,這一類的評論就會越來越多,許多真實洗臉的言論將不客氣的前來打你巴掌,考驗你內在對自己的感覺:你是否夠玻璃,以及夠厚臉皮繼續待著。
我至今還是被一些心理師認為不正經,以及瘋狂自暴。不少同行重視保持空白螢幕空白螢幕,不然只在將內在病態行動化為文章罷了。可是文字對我而言有其意義,而兩相折衷的方式是-我不會透露我是誰,我的工作就是我的日常,我的文章不會有我描繪個案,只有我滿滿的心得加幹話。
也許我不典型吧,但我仍然受到一些案主的支持,我也願意付出心力在這些人生吃力的案主上,在維持清楚界線的前提下,我也能真實交流人性的溫暖。
那麼,甚麼特質適合成為一位心理師,甚至是一位好心理師呢?我想說:如果你洗了頭,別洗到一半就落跑!縱使你惡名昭彰,但這世界上總有某些極其能和你呼應的個案,他們也許在某個世界的角落:某個弱勢家庭,某個監獄,某張病床,或某個諮商所的一張紅色沙發上,只看你撐不撐得到他們到來的那天。(這樣看來我真是命定論者)
所以我的結論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格特質可以保證你夠格成為活得下去的心理師,也沒有任何一個看似不符合規範的行為可以否決你成為這一行的潛力,誠如我們這行有視障心理師(FB廣告打很大),也有ADHD心理師(FB廣告打更大),也有專門負責演講的心理師,更有專門開工作坊教訓練課程但從沒聽聞對方實務經驗的心理師。而當然也有根本不行銷自己但是案量就是滿到炸的心理師。
說實在,心理師的遊戲規則可能就是研究所後考到證照,並遵守法律與倫理,剩下的就是能否在這個行業裡,用各種姿態工作,以及存活下來。
------------------------------------------------------------------------------
迂迴如我,大概在被案主問這問題的時候不會講這麼白吧。在我的觀察中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多半是對這一行有興趣,甚至有著美善的想像,同時也希望自己在這一行有「人格特質天賦」可以加成的人吧。
我心中吶喊著各種OS,但我最常輕輕反問:「你怎麼會想問我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