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贏得過孩子的父母, 但孩子其實也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久沒追線上劇,最近追了《#我們的藍調時光》,會追這部劇,是因為劇中大咖雲集,有申敏兒、金宇彬、車勝元、李秉憲、韓志旼…都是我很喜歡的實力派演員。
坦白說,過程中我一度想棄劇,因為每一集的設定,是環繞著不同主角的故事線,才剛帶入情緒沒多久,馬上又切換到另一對主角。但會繼續追下去,是因為演員真的太會演,演員演技之精湛,好幾幕都讓我紅了眼眶,尤其第七、八集的親情戲,實在太令人動容。
—————-微雷分隔線—————-
劇中的英珠和阿顯兩名高中生,因初嘗禁果懷孕了,兩人原本想打掉孩子,卻因為聽到孩子的心跳聲,決定生下孩子。
偏偏英珠和阿顯的父親兩人是死對頭,當阿顯的父親得知這件事情,暴跳如雷地狠狠教訓了阿顯一頓,而英珠的爸爸就像英珠說的,因為捨不得打英珠,一直不斷地捶胸頓足打自己。
最終英珠的父親妥協了,阿顯的父親被阿顯重重地回擊後,態度也明顯軟化許多。
很多人會說「天下沒有贏得過孩子的父母」,但其實反過來看,孩子不也是如此?即便父母對自己做了再過份的事情,即便再憤怒,即便自己傷痕累累,孩子最終也還是選擇了原諒和擁抱,因為他們看見了愛,看見了自己對父母的愛,也看見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所以願意放下,所以願意和解。
和解並不表示不痛,做不到孝順,讓父母傷心,也並不是孩子的錯。
就像英珠父親原本要英珠去墮胎拿掉孩子時,理由是不希望英珠的身體受苦。
但英珠哭著對他父親大吼了一句:「那是我的身體!我的身體我自己決定。」
英珠知道自己讓父親傷透了心,但她自己其實也是傷痕累累,她很清楚知道懷孕不是失誤,也不是犯錯,她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來到世上是個錯誤,即便一開始的她,是想要打掉孩子的。
直到在石橋上,英珠遇見了因憂鬱症失去監護權的宣亞,宣亞摸著她隆起的孕肚,笑著對她說:「恭喜妳!」英珠才第一次摸著自己的肚子,對肚子裡的寶寶說:「孩子,恭喜你來到我的身邊。」
看到這一幕,我忍不住紅了眼眶。原本應該是要被祝福的事情,卻變成了錯誤,因為在不對的年紀,但到底什麼才是對的年紀?
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
我想,沒人可以給出標準答案,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但這社會似乎有個既定的框架和時程表,到了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什麼年紀不應該做什麼,太多的應該不應該,反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但我其實也懂英珠父親的心情,單親爸爸一個人把女兒帶大,原以為模範生女兒順利考上首爾大後,自己就可以過著愜意的退休生活。
孰不知女兒卻在高三那年未婚懷孕,孩子的爸居然還是自己死對頭的兒子,對他來說,真的是猶如晴天霹靂。
儘管很難,他還是試圖理解女兒,儘管百般心疼,他還是決定放手。孩子大了,終究得放手,終究得讓他們為自己的選擇付代價,即便知道可能會跌倒摔跤,即便知道未來的路不好走。
天下沒有贏得過孩子的父母,但孩子的心情其實也一樣。渴望獲得父母的支持,渴望贏得父母的認同,在最脆弱的時候,在做錯事的時候,在最需要人理解的時候,也希望父母能轉過身來,好好抱抱自己。
我一直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因為僑僑做錯事,狠狠地痛罵了僑僑一頓。罵完後,我一個人回到書房,冷靜過後,仔細反省了一下,覺得自己似乎過頭了,孩子固然犯錯,但也實在無須這麼兇的斥責他。於是,我回到臥室和他道歉,和他抱抱和好。
「對不起,媽媽剛剛對你太兇了,你願意原諒我嗎?」我抱著僑僑對他說。
原本應該上演感人的和解戲碼,結果,鬼靈精怪的僑僑居然回我:
「沒關係,你哪一次犯錯我沒原諒妳了?我都會原諒妳的。」
當下雖然又好氣又好笑,但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我才是那個深深被愛著的,我才是那個不論犯了多少錯,都會被孩子原諒的媽媽。
孩子遠比想像中的更愛父母,不是只有父母愛著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明明深愛著對方,卻也是傷彼此最深的人。或許還是會繼續犯錯,或許還是會相愛相殺,但都別忘了在氣完後,轉身擁抱說聲愛。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 和你一樣都是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韓劇王后傘下系列劇評,道出媽媽的心聲,看劇學教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親愛的孩子,媽媽不會跟妳說,別人的眼光不重要,因為媽媽活到了37歲,也還是一樣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重不重要,只有妳自己說了算,不是別人一句話說不重要,就能真正不在意。但媽媽想跟妳說的是,或許我們還是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許我們還是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煩心,但比例可以慢慢少一點。
即使邪惡仍舊存在於世界上, 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的選擇。 無論人性是否本善, 我都相信「善良」是出於選擇, 而大部份的人也都選擇了「善良」,如此而已。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人生還有很多要做的事,6點一定要準時下班!」是我的工作哲學,也是生完老大後重返職場時,找工作的首要條件。
最近這陣子,對工作有些迷惘,正確地來說,應該不是對工作迷惘,而是對未來的方向感到迷惘,職業媽媽的職涯考卷,每次考都不及格。 我以為我很知道自己要什麼,但起床時的無力感,卻騙不了自己。 非常推薦沈伶老師的冥想音檔,真的會讓人感到很平靜自在。 「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才能發掘那份隱藏版的禮物。
不管怎樣,都要記得, 犧牲並不會為孩子帶來幸福, 而是要優先選擇讓自己幸福。 不浮沉,才能踏上幸福的旅程❤️
親愛的孩子,媽媽不會跟妳說,別人的眼光不重要,因為媽媽活到了37歲,也還是一樣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重不重要,只有妳自己說了算,不是別人一句話說不重要,就能真正不在意。但媽媽想跟妳說的是,或許我們還是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許我們還是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煩心,但比例可以慢慢少一點。
即使邪惡仍舊存在於世界上, 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的選擇。 無論人性是否本善, 我都相信「善良」是出於選擇, 而大部份的人也都選擇了「善良」,如此而已。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人生還有很多要做的事,6點一定要準時下班!」是我的工作哲學,也是生完老大後重返職場時,找工作的首要條件。
最近這陣子,對工作有些迷惘,正確地來說,應該不是對工作迷惘,而是對未來的方向感到迷惘,職業媽媽的職涯考卷,每次考都不及格。 我以為我很知道自己要什麼,但起床時的無力感,卻騙不了自己。 非常推薦沈伶老師的冥想音檔,真的會讓人感到很平靜自在。 「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才能發掘那份隱藏版的禮物。
不管怎樣,都要記得, 犧牲並不會為孩子帶來幸福, 而是要優先選擇讓自己幸福。 不浮沉,才能踏上幸福的旅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看到超級歪的「反出生主義」影片,非常喜歡,但在肯定出生那part,尼采有個觀點,是「父母不論孩子有無缺陷,都一定會愛他。」 ​ 在我看來,根本就是活在美好家庭裡的人才講得出來,說「愛」很容易,誰都會說。 ​ 但有愛又怎樣?重點是你有做出任何讓孩子感到「被愛」的行動嗎?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我們常常說,血濃於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等字句來形容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彷彿由天註定的緣份,到底有沒有個起始點?我認為是有的,剛好兒子出生在即,那就讓我們來藉由我朋友小孟來講一對親子要成為親子,是有多麼不容易,也是為何老玄對於那些不夠充分的墮胎理由為何總是那麼生氣。 小孟,一位時常關心老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看到超級歪的「反出生主義」影片,非常喜歡,但在肯定出生那part,尼采有個觀點,是「父母不論孩子有無缺陷,都一定會愛他。」 ​ 在我看來,根本就是活在美好家庭裡的人才講得出來,說「愛」很容易,誰都會說。 ​ 但有愛又怎樣?重點是你有做出任何讓孩子感到「被愛」的行動嗎?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我們常常說,血濃於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等字句來形容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彷彿由天註定的緣份,到底有沒有個起始點?我認為是有的,剛好兒子出生在即,那就讓我們來藉由我朋友小孟來講一對親子要成為親子,是有多麼不容易,也是為何老玄對於那些不夠充分的墮胎理由為何總是那麼生氣。 小孟,一位時常關心老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