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欣宇不記得,這是第幾次哭著睡著了。
故地重游,那些PTSD的症狀維持了好幾個月。
只要想到,積壓的情緒就爆炸開來。
當年他年紀小,只能靠自己在那環境活下來。但每一次看到別人幸福的童年,就一再的刺激著欣宇。他有一千萬個合情合理的論述反駁他們那些拿他當擋箭牌的荒謬。
腦袋不停重播著那些對話、那些反駁、那些痛苦。
常常就這樣哭著哭著,然後睡去。

有一天欣宇想,他們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他們,也沒有幸福的家庭可以取鏡。但是他們的童年應該沒這麼有毒,所以他們也不知道這樣有毒的婚姻對孩子的危害。
他們的童年,能吃飽但物資也不是很足夠,雖然父母不常吵架,可能也沒有多少父母甜蜜的鏡頭。那個年代的女人,書念得少,靠老公養家,也不太一樣。
就像欣宇早就決定如果有小孩,絕對不會讓小孩在失能有毒的家庭長大。
他們想像的小孩美好未來,應該就是物資夠用的生活吧。
人總是把自己生命的遺憾彌補給下一代。
他們沒學過什麼心理健康,沒體驗過失能的家庭,又怎麼能理解欣宇經歷的。
或著說,欣宇又怎麼能期待他們能理解?

曾經有人說
原諒自己做或沒做的決定
原諒自己說或沒說的話
因為那是當時的你,能做得最好的決定
用有這樣經驗的你,去責怪當時不知道這個決定不夠好的你,是不公平的。
欣宇想,也是。
拿高二的數學給小二寫。大家都知道不合理。
在生活上卻常常用責怪小二的自己沒有做出高二的決定。

增長的智慧,應該不是用來鄙視自己的。

原諒別人,其實也一樣。
我們總覺得別人可以做別的選擇。那個對我們傷害比較小的選擇。
但當時的別人,真的可以嗎?
欣宇的爸媽,有能力維持一個幸福的婚姻嗎?
欣宇常覺得,如果當年媽媽可以聽進去他講的,就會不一樣。
但觀察媽媽其他的人際互動,她真的能聽進去別人講的嗎?
這種原廠標配的東西,還真的不是「應該」能解決的。

有時候,無法原諒,是因為現在不開心。
因為不滿意現在的生活。
無法承受,需要有個人負責。
「我的不幸都是因為他」
「她毀了我的人生」
如果很滿意當下的人生,就不會想怪誰。
欣宇思考著他不滿意的部分是什麼。

然後莫名其妙的。
似乎就原諒了。
原諒了沒有能力改善家庭氣氛的父母
原諒了自己那些,做到的和沒做到的事。
他們的個性就是那樣。
欣宇用離開家後的數十年去療癒、去解離那些負面能量的影響,也是標配的必然結果。
證嚴法師說:接受它、放下他。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們不原諒,因為以為曾經發生的事情可以不一樣
我們原諒,因為明白一樣的組合,不可能有不一樣的結果。
那些都是必然。

就像你不會去怪花開花落、潮起潮落
那些偶然,都是必然
沒有什麼好怪罪
其實
也就沒有什麼需要原諒

欣宇不再哭著睡著,
不再緊抓痛苦的回憶,
欣宇感覺輕鬆很多。

原來,抓著痛苦,也是很耗能的。
avatar-img
1會員
10內容數
似乎在一個繭裡。黑黑的。有時候鑿洞,讓光透進來。有時候和黑暗共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我們的生活中,人際關係是幸福和滿足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由於誤解、沖突或傷害,我們的關係有時會變得緊張或破裂。原諒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從心出發,重建這些破裂的關係,讓愛和信任重新流動在我們的生活中。 當我們感到被傷害時,心中往往會充滿怨恨和憤怒,這些負面情緒會讓我們與對方的關係變得更加疏遠。選擇原
在我們的生活中,內心的和平是追求幸福與滿足的基石。然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各種壓力常常讓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原諒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建立真正的內心和平,從而提升生活的質量和幸福感。 原諒自己和他人是達到內心和平的第一步。當我們心中充滿怨恨和憤怒時,這些負面情緒會持續侵蝕我們的心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給自己設置各種各樣的限制,這些限制可能來自於過去的經歷、外界的評價或是我們內心的恐懼和懷疑。然而,原諒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突破這些自我設限,讓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心靈的自由與成長。 我們往往會因為過去的失敗或挫折而懷疑自己的能力,這些負面的經驗會在我們心中留下陰影,讓我們不
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脆弱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無論是面對失敗、被背叛,還是經歷失去,我們都會感到脆弱和無助。然而,原諒的力量能夠讓我們擁抱這份脆弱,從中汲取力量,實現心靈的重生。 脆弱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真實和勇敢的表現。當我們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脆弱,我們就能夠更加真誠地與他人交流,建立更深層次的連
生活中的痛苦和失望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他人或自己的錯誤而陷入無盡的悲傷和憤怒。然而,當我們選擇原諒時,我們就能與這些痛苦和解,讓心靈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安寧。 痛苦往往來自於我們對過去的執著,對過去的傷害無法釋懷。當我們一直沉溺於這些負面情緒中,心靈就會被怨恨和憤怒所填滿,無法享受當下的美好
「我想我這輩子一定不會原諒他,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到底不原諒與原諒哪一個才值呢? 你這輩子有沒有很難原諒的人?應該難免一生中會遇到讓我們心裡都很幹的人,讓我們感到心裡受傷,難受想哭,且久久無法忘懷,特別在現代時代越來越亂,人心越來越不安定下,遇到這樣的人似乎機率越來越高,無論讓我們感到受傷的人是
悲痛,會不會是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 前言  內人的球隊有位球友,老師退休,先生去大陸經商,兩個孩子由她照顧,雖然分隔兩地,然而感情似乎不受影響……,有天突然接到要求立即離婚的訊息,因為小三有了身孕,孩子和小三都需要名分,她錯愕痛心之餘,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天,驚惶痛苦又覺得羞愧之下,也不知向誰求助。
人們常哀傷的看著過去,卻太樂觀的看待未來!而更悲哀的是,過去的事情一直輪迴發生著,只不過被害人變成了加害者而已! 有個人常跟我說,他是在家暴的恐懼中長大的,但是他卻有事沒事的對小孩就是一個巴掌。還跟我解釋那是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反應。知識是要杜絕悲劇的再發生,而不是把它合理化的!他的小孩國中畢業後,跑
Thumbnail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我們的生活中,人際關係是幸福和滿足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由於誤解、沖突或傷害,我們的關係有時會變得緊張或破裂。原諒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從心出發,重建這些破裂的關係,讓愛和信任重新流動在我們的生活中。 當我們感到被傷害時,心中往往會充滿怨恨和憤怒,這些負面情緒會讓我們與對方的關係變得更加疏遠。選擇原
在我們的生活中,內心的和平是追求幸福與滿足的基石。然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各種壓力常常讓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原諒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建立真正的內心和平,從而提升生活的質量和幸福感。 原諒自己和他人是達到內心和平的第一步。當我們心中充滿怨恨和憤怒時,這些負面情緒會持續侵蝕我們的心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給自己設置各種各樣的限制,這些限制可能來自於過去的經歷、外界的評價或是我們內心的恐懼和懷疑。然而,原諒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突破這些自我設限,讓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心靈的自由與成長。 我們往往會因為過去的失敗或挫折而懷疑自己的能力,這些負面的經驗會在我們心中留下陰影,讓我們不
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脆弱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無論是面對失敗、被背叛,還是經歷失去,我們都會感到脆弱和無助。然而,原諒的力量能夠讓我們擁抱這份脆弱,從中汲取力量,實現心靈的重生。 脆弱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真實和勇敢的表現。當我們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脆弱,我們就能夠更加真誠地與他人交流,建立更深層次的連
生活中的痛苦和失望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他人或自己的錯誤而陷入無盡的悲傷和憤怒。然而,當我們選擇原諒時,我們就能與這些痛苦和解,讓心靈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安寧。 痛苦往往來自於我們對過去的執著,對過去的傷害無法釋懷。當我們一直沉溺於這些負面情緒中,心靈就會被怨恨和憤怒所填滿,無法享受當下的美好
「我想我這輩子一定不會原諒他,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到底不原諒與原諒哪一個才值呢? 你這輩子有沒有很難原諒的人?應該難免一生中會遇到讓我們心裡都很幹的人,讓我們感到心裡受傷,難受想哭,且久久無法忘懷,特別在現代時代越來越亂,人心越來越不安定下,遇到這樣的人似乎機率越來越高,無論讓我們感到受傷的人是
悲痛,會不會是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 前言  內人的球隊有位球友,老師退休,先生去大陸經商,兩個孩子由她照顧,雖然分隔兩地,然而感情似乎不受影響……,有天突然接到要求立即離婚的訊息,因為小三有了身孕,孩子和小三都需要名分,她錯愕痛心之餘,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天,驚惶痛苦又覺得羞愧之下,也不知向誰求助。
人們常哀傷的看著過去,卻太樂觀的看待未來!而更悲哀的是,過去的事情一直輪迴發生著,只不過被害人變成了加害者而已! 有個人常跟我說,他是在家暴的恐懼中長大的,但是他卻有事沒事的對小孩就是一個巴掌。還跟我解釋那是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反應。知識是要杜絕悲劇的再發生,而不是把它合理化的!他的小孩國中畢業後,跑
Thumbnail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