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中的挫折,是生命中最好的禮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重拾《覺醒父母》這本書來看,其實購入這本書早已一段時間,但每次都只看了幾個章節,就沒繼續看下去。
並不是因為這本書不好看,而是每看完一個章節,我就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消化,把書中的內容落實在生活中。
「帶著覺知育兒」這個道理頭腦都懂,
但實際要做到真的不容易,究竟什麼才是「全然的覺知」?要如何既看見自己的內在需求,又能同時看見孩子的?我其實並不完全了解,只能從每一次和孩子的衝突中,不斷地重新覺知認識自己。
我一直以為我算脾氣很好的人,但有了孩子之後,才看見自己居然也可以爆炸到這種程度,居然會對孩子發這麼大的脾氣,居然也會變成面目猙獰的母親,那些什麼正向教養的理論,在脾氣一來的時候,全都拋諸腦後。
每次發完脾氣後,就會陷入無限懊惱迴圈,一直想擺脫現況,不斷地鑽牛角尖,試圖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但這種想要找到最完美的育兒方法,反而才是困住我的枷鎖,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完美正確的育兒之道,
育兒沒有所謂的SOP,不是一、二、三照著做,就能把孩子教好。
我曾經一度感到很沮喪挫折,也對於自己總是在罵完孩子後,又立刻向孩子道歉這種無限循環感到厭惡。
後來才發現,這些育兒中的挫折,是生命中最好的禮物。我開始允許接納自己的情緒化,唯有我先接住自己的情緒,才能接住孩子的情緒。
昨天早上就是最好的例子,早上蜜蜜起床時,看見我不在房間,莫名其妙發了一頓起床氣。我原本正坐在餐桌前悠哉地吃著早餐,卻聽到女兒在房間歇斯底里的大叫媽媽,我一開始裝作沒聽見,轉頭卻看見她從房間「爬」出來,
對,你沒看錯~她是用「爬」的爬出房外,在客廳用爬行的方式,爬到餐廳找我。看到她用爬的,一把無名火就升上來了,都已經那麼大的孩子了,又不是小baby,居然還用這種方式耍賴。
正當我想開口喝斥,叫她不要用爬的用走的時,老公卻在旁邊說了一句:
「哇!我們家女兒變成電影明星貞子了耶!」
聽完老公這麼一說,當下我就笑了出來,因為那畫面還真的有幾分像,哈哈
但在那一刻,我也突然意識到,其實蜜蜜用「爬」的方式,也表示此時的她,正處於「爬蟲類腦」的狀態,而我在生氣的同時,也同樣進入了「爬蟲類腦」狀態。
當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就從「爬蟲類」進化到「哺乳類」,不然差一點就要變成兩隻蜥蜴惡鬥的畫面XD
整個過程其實不到兩分鐘,蜜蜜也在這時候「爬」上了餐桌,本來還怒氣沖沖的,不願吃早餐,再加上僑僑還在旁邊加油添醋,故意學姐姐講話,惹姐姐生氣。
我跟蜜蜜說了我剛剛的心情轉化,原本看到她用爬的,我其實很生氣,一度想開口罵她。
但後來理解了,她會用爬的方式,是因為當下進入了「爬蟲類腦」狀態。
蜜蜜突然收起情緒,問我什麼是「爬蟲類腦」?
媽媽就開始上起課,大概跟她講解了一下「三腦理論」。
說也奇怪,原本還怒氣沖沖的蜜蜜,卻開始認真聽我講解。或許是因為情緒被理解接納了,她也才能從「爬蟲類」回到「哺乳類」狀態。
看再多教養書,聽再多育兒理論,不如先試著接納包容自己,不如實際去感受陪伴孩子,才能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也才能貼近自己的內在。
偶爾變成爬蟲類也沒關係,記得變回來就好,
我也是,你也是。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 和你一樣都是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韓劇王后傘下系列劇評,道出媽媽的心聲,看劇學教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當完美的爸媽,對孩子來說才是件好事。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反而變得更加珍貴, 因為這些挫折,會變成失敗經驗談,以身作則地告訴孩子: 「失敗了也沒關係喔!再爬起來就好」 「媽媽也曾經考不好過呢!」 我不會告訴孩子分數不重要, 但重要的是,帶孩子看見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那就是,不管怎樣,愛都會在。
接納別人的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仰, 當在婚姻中發現兩人價值觀不同時, 可以多了解一下自己, 審視自己的價值觀, 也要學會了解別人, 透過溝通,彼此接納包容, 然後互相調整再出發。
這社會似乎有個既定的框架和時程表, 到了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 什麼年紀不應該做什麼, 太多的應該不應該, 反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親愛的孩子,媽媽不會跟妳說,別人的眼光不重要,因為媽媽活到了37歲,也還是一樣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重不重要,只有妳自己說了算,不是別人一句話說不重要,就能真正不在意。但媽媽想跟妳說的是,或許我們還是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許我們還是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煩心,但比例可以慢慢少一點。
即使邪惡仍舊存在於世界上, 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的選擇。 無論人性是否本善, 我都相信「善良」是出於選擇, 而大部份的人也都選擇了「善良」,如此而已。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不當完美的爸媽,對孩子來說才是件好事。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反而變得更加珍貴, 因為這些挫折,會變成失敗經驗談,以身作則地告訴孩子: 「失敗了也沒關係喔!再爬起來就好」 「媽媽也曾經考不好過呢!」 我不會告訴孩子分數不重要, 但重要的是,帶孩子看見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那就是,不管怎樣,愛都會在。
接納別人的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仰, 當在婚姻中發現兩人價值觀不同時, 可以多了解一下自己, 審視自己的價值觀, 也要學會了解別人, 透過溝通,彼此接納包容, 然後互相調整再出發。
這社會似乎有個既定的框架和時程表, 到了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 什麼年紀不應該做什麼, 太多的應該不應該, 反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親愛的孩子,媽媽不會跟妳說,別人的眼光不重要,因為媽媽活到了37歲,也還是一樣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重不重要,只有妳自己說了算,不是別人一句話說不重要,就能真正不在意。但媽媽想跟妳說的是,或許我們還是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許我們還是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煩心,但比例可以慢慢少一點。
即使邪惡仍舊存在於世界上, 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的選擇。 無論人性是否本善, 我都相信「善良」是出於選擇, 而大部份的人也都選擇了「善良」,如此而已。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看完神老師的文章都會有很大的罪惡感,她能相對無私的盡力幫助兩年一期的孩子,而我面對自己的孩子一點都無法不厭其煩,相反的還是非常的煩到發脾氣 若說這世界上最強的生存意義或是虐心方法,大概就是小孩了~ 一早就被搞得非常火大跟生氣,但很可惜孩子不能像離開職場一樣的重起爐灶,只能在大家都各自就定位時喘口氣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關係,要如同螞蟻般,撿拾遺落的片段。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看完神老師的文章都會有很大的罪惡感,她能相對無私的盡力幫助兩年一期的孩子,而我面對自己的孩子一點都無法不厭其煩,相反的還是非常的煩到發脾氣 若說這世界上最強的生存意義或是虐心方法,大概就是小孩了~ 一早就被搞得非常火大跟生氣,但很可惜孩子不能像離開職場一樣的重起爐灶,只能在大家都各自就定位時喘口氣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關係,要如同螞蟻般,撿拾遺落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