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補助與紅樓入圍都不一定能幫你出版:《我把自己埋進土裡》的自出版自救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22年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會「從無到有:創作文本到出版的眉眉角角」

◆ 文字整理/鄭凱榕、黃勝群
 ̄ ̄ ̄ ̄ ̄ ̄ ̄ ̄ ̄ ̄ ̄ ̄ ̄ ̄ ̄ ̄ ̄ ̄ ̄
時間:6/4(六)15:30-16:30
地點:台北國際書展青春沙龍
講者:玖芎|《我把自己埋進土裡》作家
   許宸碩|《我把自己埋進土裡》編輯
 ̄ ̄ ̄ ̄ ̄ ̄ ̄ ̄ ̄ ̄ ̄ ̄ ̄ ̄ ̄ ̄ ̄ ̄ ̄

文化部的青年創作獎助,今年已經邁入第6年,下一個年度的獎勵金即將在今年10月開始收件,可於線上申請(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文化部除了提供青年創作的獎勵金,也協助成果進行出版或是媒合,並為出版的作品舉行成果發表會。創作是非常多元、各式各樣,在每個世代的作者,他們自身都有自己關注的議題,有所處時代下會有一些困境或不同的狀態,都會呈現他們的創作上。這也是造就了我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才能長出來、獨一無二的台灣的新世代創作。

《我把自己埋進土裡》的內容有土耳其的見聞、政治、文化、性、愛、異鄉的孤獨感、家庭、出國前後的差異等,作者玖芎以毫無保留,誠實地將這些感受與見聞撰寫為文。由本書作者玖芎與身兼編輯與科幻小說家許宸碩對談,與大家聊聊此作品的創作歷程、投稿過程、以及電子書製作與上架到平台的要點與秘笈!

文化部補助除了可以得到實質金錢上的支援之外,獲得獎項代表作品是評審所認可的。

文化部補助除了可以得到實質金錢上的支援之外,獲得獎項代表作品是評審所認可的。

為什麼選擇散文?

玖芎這本書的三個關鍵字是:原生家庭、失戀、還有土耳其留學。她提及去留學是為了要證明自己,因為當時失戀前男友詛咒說「妳一定會走上歪路」。

《我把自己埋進土裡》總共有兩章,第一章是「冬雨」在講原生家庭,第二章「土裡」在說去土耳其留學的故事。

為什麼一定要選散文這個文體?玖芎說因為這本散文集描寫了很多人生的挫折、原生家庭以及失戀的經驗、失敗的土耳其留學的經驗⋯⋯基本上就是一個失敗到底、非常慘痛的一個散文。

在土耳其讀書時的環境,就像穿一雙非常不合腳的鞋磨到腳流血、指甲掉下來,但是已經簽獎學金的五年旅程必須把它走完。她想要把感受到的痛苦的震撼力開到最強大,因為不希望人家說「這只不過是一個故事,我們就把它闔起來,當作沒有發生」。所以採用散文,告訴讀者這一切都是真實的,讓有相似經驗的女性讀者知道這個世界上其實是有人面臨類似處境。

留學土耳其重新去投胎

土耳其真的太遠,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一樣,充滿很多謊言的可能性,所以玖芎常必須很荒謬地回答重複的固定問題,像是:土耳其不是在阿拉伯的半島,沒有沙漠也沒有駱駝,會下雪,土耳其不說英語,然後沒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學,不用包頭巾,那雖然是一個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可是沒有強制每個人都要包頭巾,然後她也不是每餐吃烤肉,也不是吃牛排。

玖芎原本以為去土耳其是去重新投胎,以後就不會再回來台灣,度過一個很不一樣的生活,可能就像一般人留學,一定會期待會更加的自由,學到很多的事物,結交新的朋友,然後有一些新的觀念,可是在土耳其全部沒有,這是更封閉的地方,所以第一篇才叫做「去土耳其重新投胎」。

第七篇〈炸得一點都不剩〉是玖芎剛到土耳其的第一年,發生一個在首都安卡拉的公車站爆炸案。玖芎幸運地搭上對向公車得以駛離案發現場,公車上每個人都在傳簡訊報平安。比起恐攻,更可怕的是舍監以反恐之名隨時隨地去翻行李、搜宿舍。在那個環境下,沒有人權、隱私可言,網路被封鎖、維基百科被關掉,YouTube 前一兩年還是沒有的。2016年7月15日更悲劇的事情發生了,土耳其發生了政變,玖芎將故事收錄在第十篇〈災後天明〉。

玖芎也探討土耳其關於性別的議題,由於當地一個人出門的風險大,所以她只能過著學校、宿舍、餐廳三點間移動的生活,比在台灣還慘!和當地人討論這些狀況,他們反而會說「誰叫妳一個女生自己出門,天都黑了妳出門幹嘛,這都是妳自己的問題,妳的衣服可能穿太少」怎樣的,所以她就把遭受到土耳其男性奇奇怪怪的騷擾收錄在第八篇〈只有腳踝的女人們〉。

雖然這本書的起因是對抗走上歪路的詛咒預言,但其實要罵一個女人走上歪路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只要沒有遵照社會性別角色的期待,就可以罵她走上歪路。玖芎想繼續自我實現,可能就一直走在大眾眼中視為的歪路,所以這本書也算是她走在這條歪路上的見證。

從補助到出版的自救路徑

《我把自己埋進土裡》編輯許宸碩,他說:「設定這個標題是因為這本書在投稿出版社時不是很順利,因此開始「自救」——想辦法讓書出版,需要一些自救路徑。」他以編輯和申請補助者的角度,分享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和連接。

作者玖芎提到自己因為很想得到認可,就去申請了文化部補助。除了可以得到實質金錢上的支援,獎項意味著作品是評審所認可的。更重要的是,補助有截稿日,所以一定要在時間之前完成作品,這對創作者來說是很好的鼓勵。

宸碩則分享在漫長的兩年沒有出版社回音的等待期後,他們開始嘗試讓這個作品有更大的知名度,所以建議玖芎來申請紅樓詩社的「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這個計畫會從 30 位參賽者中挑選六本書,讓入圍者有一次發表機會,可以和想要挖掘新人作者的出版社、好奇的讀者進行直接面對面的互動,讓作品能有更多獲得出版的機會。

由於之後還是沒有出版機會,宸碩建議玖芎不如在網路上連載發表出來,讓讀者可以直接閱讀、觀看,同時也是經營社群的機會。網路連載不是直接丟臉書就好,作法是先申請一個網誌,之後在Medium上面以每週連載的方式刊登。

為什麼要有一個網誌做基地?因為宸碩希望讀者如果有興趣,搜尋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地方倒流回溯看到作品的完整面貌。接下來要做社群經營,每一篇在噗浪跟臉書上的連載文上,都會加「#」(hashtag),讀者如果有興趣的話,他也可以點進這個hashtag,來看系列的其它文章。透過差不多半年的經營,基本上有一些文章獲得非常高的迴響,也累積了大概 3、400的讀者,基本上這個作品已有一定的大眾潛力。

最後宸碩和玖芎選擇自己出版,做法是把word檔轉變成Epub檔,然後上傳到Readmoo平台。Readmoo平台有個功能叫做「MooPub」,創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檔案上傳到Readmoo上面,可以設定價格、設定售價區間,然後自出版。自出版很方便好用,不過自出版還是要搭配社群經營,才能讓作品有比較高的能見度。

宸碩分享了如何把word檔做成Epub檔的過程,大家可以搜尋他寫的網誌。簡而言之,word檔要調標題階級,據此生成大綱。接著要下載三個軟體:Daisy WordToEpub、Sigil、Epub Checker。Daisy WordToEpub將文字轉成Epub檔以後,可以讓聽障者或視障者更容易接觸書。Sigil是開源的電子書編輯軟體,用來編輯電子書的格式。Epub Checker,則可確認Epub檔的格式是不是對的,因為不對的話,Readmoo不會給你上。

玖芎出版所使用非常漂亮的封面,也會是紙本封面的基底,還有我們試閱跟買書的QRCODE。這是她的好朋友Mâzon繪製的,字、圖都非常明顯,放在排行榜上也是一眼可見,增加許多銷售量。

玖芎的電子書上架不久,今年四月Readmoo的每月店長是台灣知名小說家張亦絢竟然選了這本書做為當月選書,而《我把自己埋進土裡》也成為張亦絢唯一挑選、各大排行榜中唯一入選的自出版書籍。這個經驗或許可以給有志創作、遇到阻礙、想做自我經營的創作者一些參考。

補助與初版的差別

宸碩也說明補助跟出版的差別。評審希望要求的是作品要有獨特性,在這市場當中有一個不一樣的位置,讓這個市場更加多元、讓書市更加多元。相對來說,出版社面對的是大眾,大眾會買書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對那個主題感興趣或是這個主題跟他們的生活、生命經驗相關希望深入了解。

因此他認為玖芎這本書談到女性問題、共同經驗,是有大眾性的。而土耳其的部分又具備出版獨特性,當然可以出版。他們因此透過自出版,電子書成績不錯,進入排行榜,銷量也有競爭力,算是證明自己的作品有大眾性,紙本書自然也更有出版的潛力。

很幸運的九歌出版社注意到這本書,讓這本書的紙本得以預計在今年十月產出,這就是我們作品從誕生到沒有出版到想辦法讓它可以出版的過程。

紙本出版只是幫你們走了最後一哩路

九歌的行銷企劃沛澤也在現場,他說這其實不能算是自救,因為這本書的面貌已是非常完整,宸碩幫了很大的忙,他已經完成了一本書的架構,紙本出版只是幫你們走了最後一哩路而已。看了這本書後被深深打動,再加上它是自出版,在沒有任何幫助資源下能夠做到前幾名,相信它一定有市場存在。

讀者提問與回饋

玖芎覺得雖然補助給了金錢的支援,但不代表一定能得到出版社的合約。自出版後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讀者買書支持,自出版不妨做為一種出路。

宸碩則是用編輯的角度說明自費出版有很多條路,選擇網路連載、自出版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成本最低。到目前為止自出版還是很盛行的方式。例如作家張系國最早的作品《皮牧師正傳》就是自出版,而許多自出版詩集也都成為傳奇,像夏宇有很多作品都很棒。

關於補助的眉角,玖芎覺得文化部可能較喜歡具有原創性以及較多台灣在地元素的作品,很特別的是這項補助也非常歡迎大眾小說,但記得作品的特殊性,不要再寫和別人都相似的東西。

宸碩補充道,這本作品是先有企劃,之後執行計畫,再把作品寫完。他建議要找出自己作品會在市場哪個位置?在此位置上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因為補助要求的是獨特性,要在市場裡面培養出多元性,所以基本上先知道自己的作品屬於文學史的哪個脈絡,接著再去論述妳跟其它人有什麼不一樣,這應該是一個補助比較容易上的做法。

《我把自己埋進土裡》電子書封面。

《我把自己埋進土裡》電子書封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玉山社出版公司的沙龍
37會員
61內容數
文化部為培育國內文學創作新秀、提升臺灣文學創作能量,自106年推出獎助創作計畫,創作類型多元,充分展現創作者挑戰不同題材的活力。 期能以「創作成果發表會」展現多元的成果樣貌,除了讓讀者更加認識這些優異的青年創作者之外,也想藉機推廣「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吸引更多有志寫作者展開創作計畫。
2022/06/28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2022/06/28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2022/06/27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2022/06/27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2022/06/24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Thumbnail
2022/06/24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時間回到2021年年底,我完成了《獸靈之詩》上冊,包袱款款準備要去蘇格蘭,以為下冊大概還要很久才需要動筆,我至少可以放自己三年假吧……然而責編小K看完上冊的結局後告訴我:「你不能停在這裡啊啊啊啊!」而我的表情大概是:😱我不能嗎嗎嗎嗎?
Thumbnail
時間回到2021年年底,我完成了《獸靈之詩》上冊,包袱款款準備要去蘇格蘭,以為下冊大概還要很久才需要動筆,我至少可以放自己三年假吧……然而責編小K看完上冊的結局後告訴我:「你不能停在這裡啊啊啊啊!」而我的表情大概是:😱我不能嗎嗎嗎嗎?
Thumbnail
曾經想當一個詩人,在十五歲到二十五歲間,撫摸生活裡的過程,許多鮮猛的觸感,粗糙與細緻,都有很難言喻的悸動,有一點像是興奮,又有一點像是感傷,總覺得黃昏以後有什麼事即將發生,所有的細節,也都賦予它某種意義。 ______徐國能<一些無以名狀的>
Thumbnail
曾經想當一個詩人,在十五歲到二十五歲間,撫摸生活裡的過程,許多鮮猛的觸感,粗糙與細緻,都有很難言喻的悸動,有一點像是興奮,又有一點像是感傷,總覺得黃昏以後有什麼事即將發生,所有的細節,也都賦予它某種意義。 ______徐國能<一些無以名狀的>
Thumbnail
友人曾經關心過我,要我與散文切割,我嘗試過。如果是小說,我想還有機會,但散文就不行了,如果切了就斷裂了,我必須全部接納才行,主體性必須連貫。
Thumbnail
友人曾經關心過我,要我與散文切割,我嘗試過。如果是小說,我想還有機會,但散文就不行了,如果切了就斷裂了,我必須全部接納才行,主體性必須連貫。
Thumbnail
就像許多國家一樣,土耳其政府想要國際人才,所以每年提供全額獎學金包含機票生活費,沒聽過的各位可以搜尋一下『土耳其政府獎學金』。 我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認識本書作者玖芎。 (只是我拒絕了政府的獎學金,選擇文化上與自己相近的私校獎學金。因為錢比較多)
Thumbnail
就像許多國家一樣,土耳其政府想要國際人才,所以每年提供全額獎學金包含機票生活費,沒聽過的各位可以搜尋一下『土耳其政府獎學金』。 我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認識本書作者玖芎。 (只是我拒絕了政府的獎學金,選擇文化上與自己相近的私校獎學金。因為錢比較多)
Thumbnail
由本書作者玖芎與身兼編輯與科幻小說家許宸碩對談,與大家聊聊此作品的創作歷程、投稿過程、以及電子書製作與上架到平台的要點與秘笈!
Thumbnail
由本書作者玖芎與身兼編輯與科幻小說家許宸碩對談,與大家聊聊此作品的創作歷程、投稿過程、以及電子書製作與上架到平台的要點與秘笈!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全然是被大獵蜥推坑的,在此我必須承認我對散文曾經有段好奇的日子,但隨即發現那不是我會寫的東西。 說起來我雖然偶而在網路上看散文,甚至買過「散文課」,實際上我根本沒買過散文書勒(雖然因為試讀拿過很多本),所以這本可是第一本,特此紀錄。 尤其是看完後記。 也因為後記,這本書變得有趣起來。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全然是被大獵蜥推坑的,在此我必須承認我對散文曾經有段好奇的日子,但隨即發現那不是我會寫的東西。 說起來我雖然偶而在網路上看散文,甚至買過「散文課」,實際上我根本沒買過散文書勒(雖然因為試讀拿過很多本),所以這本可是第一本,特此紀錄。 尤其是看完後記。 也因為後記,這本書變得有趣起來。
Thumbnail
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就不會在照著教授說的,把自己想像的論文的樣子寫了個大綱出來後,砸碎一堆不如預期的鏡子、質疑自己從小閱讀的原因、質疑文學存在的理由;明明一直都知道沒有文字到不了的地方,卻又發現人生值得寫的事情真的不多,在寫與不寫中掙扎,最後草草初稿、修訂口試了事。
Thumbnail
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就不會在照著教授說的,把自己想像的論文的樣子寫了個大綱出來後,砸碎一堆不如預期的鏡子、質疑自己從小閱讀的原因、質疑文學存在的理由;明明一直都知道沒有文字到不了的地方,卻又發現人生值得寫的事情真的不多,在寫與不寫中掙扎,最後草草初稿、修訂口試了事。
Thumbnail
土耳其的韓國人很多,近幾年只要是東亞臉孔,可能都有機會被土耳其少男少女問:『請問你是韓國人嗎?』 看著他們閃閃發亮的雙眼,基於自己是個勇敢的台灣人這點,我還是勇敢地說出:『不是,我是台灣人。』 他們通常會直接失望離去,甚至沒問我泰國和台灣差在哪裡。
Thumbnail
土耳其的韓國人很多,近幾年只要是東亞臉孔,可能都有機會被土耳其少男少女問:『請問你是韓國人嗎?』 看著他們閃閃發亮的雙眼,基於自己是個勇敢的台灣人這點,我還是勇敢地說出:『不是,我是台灣人。』 他們通常會直接失望離去,甚至沒問我泰國和台灣差在哪裡。
Thumbnail
《南方從來不下雪》作者陳育萱,與《FIX》作者臥斧,日前在讀字書店展開對談。兩人同樣是以作品介入社會議題的小說家,本日他們便來分享如何以作品揭露不公不義,希冀照亮社會暗角。
Thumbnail
《南方從來不下雪》作者陳育萱,與《FIX》作者臥斧,日前在讀字書店展開對談。兩人同樣是以作品介入社會議題的小說家,本日他們便來分享如何以作品揭露不公不義,希冀照亮社會暗角。
Thumbnail
雖然用這本書開了個題,但我並不想細講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如有人要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糾葛,這本會是很好的參考。黃錦樹要說的絕不只是馬華文學的定位問題,因為那也是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問題。那種無可厚非的“馬”,以及撇不清的“華”,越想弄明白就越里外不是人。
Thumbnail
雖然用這本書開了個題,但我並不想細講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如有人要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糾葛,這本會是很好的參考。黃錦樹要說的絕不只是馬華文學的定位問題,因為那也是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問題。那種無可厚非的“馬”,以及撇不清的“華”,越想弄明白就越里外不是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