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價值,在於你的選擇
鐵案疑雲主角蓋爾與廢死人權團體的領導者的康斯坦絲對於生命最後的選擇讓我看見生命的價值,佛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人想到的是自己,而仙佛心心念念皆是眾生,價值就在於你今生做了什麼,留下什麼,而生命是什麼?生命如同塑造一個圓形,如何讓人生修的圓滿自在,一生無憾。
對於蓋爾最後的結果,我感到敬佩與尊重,在劇中女學生最後寄了一封明信片,上面寫著:用一生的懺悔,也無法彌補對他的傷害,其實蓋爾可以藉由這封明信片來扭轉結果,但他卻選擇與他的夥伴並肩作戰,守住承諾,坦然面對死亡,這些都是為了證明政府的行為是不合理的,人最難以割捨的就是情感,就像我這一生無法放下的就是家人,我不是生在富裕溫暖的家庭,小時候也曾恨過父親,但長大後,卻發現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比得上家人無私的愛,蓋爾也有無法割捨的愛,即使他遭受妻子背叛,他的行為也背叛了自己的心,但是可以看出他對家人的不捨,時常回到原本的家。
回憶過往,而他令我感動的是,他守住自己的誠信,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信雖為道德的底線,但如果信沒有了,前面四個全部都是假的,論語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或許身邊不是所有人會將此放在心上,但我時常警惕自己以身作則,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所以也不會輕易答應自己做不到的事,但只要承諾,即使時間不夠用也會盡力做到,蓋爾放下對家庭的執著,完成他答應的承諾,與他的夥伴一起證明「死刑的弊端」以及證實人會因為「自以為是」的觀念,做出錯誤的判斷,他們所做的選擇,喚醒人們的良知與道德觀。
一生所追求的精神,為世界留下永垂不朽的精神
而康斯坦絲這一生所追求的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目標,我們可能因為環境、家人、身邊朋友的一些話而將事業,財富、權貴,這些外在的事物視為一生所追求的目標與理想,康斯坦絲的精神是解救人道,相信死刑並非真正的制裁,並且到死也是堅持這個信念,為這些死刑犯留下希望,看似被害者的她,卻是真正策畫這一切的主導人,而我們這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是希望擁有讓人羨慕的經歷與人生,還是追求聖賢仙佛的精神,立德、立功、立言,為這個世界留下永垂不朽的精神,顏回短命卻是一代聖人,鄭成功早逝卻是一代忠臣,雖然我們沒有影響這個世界的力量,但我們可能因為自己所作所為而為這個社會帶來無限的希望,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找到自己一生最高的追求精神目標」。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讓愛傳出去》主角是一個比我們年紀來小的小孩,卻因為老師的一個問題,為這個世界帶來充滿希望的愛,人可能因為絕望而放棄自己的生命,而一個孩子卻拯救三個人的生命,並且要求他們做三件好事,將這份愛一直傳下去,雖然主角最後是意外死去,但是他是為了保護他們朋友而死去,始終都是因為那顆善良無畏的心,影響了越來越多人將他的信念傳下去。
過去在屏東有一位婦人,叫了瓦斯,等送貨員離開後,馬上在家引爆自殺,同樣是面對死亡,有的人是因為絕望而死,卻有些人是因為信念而犧牲,人一生所做的事都不相同,所以死後別人對他的評價也就不同,有的人死後遺臭忘年,有的人無聲無息,有的人謀地方福利,為某時代建功勳,佈恩澤,死後令後人永懷,建銅像、立標杆,最後一種人是有生之年,以眾生為念,以慈悲為懷,廣佈恩澤,正己成人功圓果滿,道成天上名留人間,讓後世朝拜敬仰,這是何等尊貴的價值。
今天我們學習哲學,不是讓我們肚有墨水,而是改變自己成就他人,任何各家學說、經典,都是法門,唯有在心上下功夫,才是不二法門,時常關注自己的心,進而懺悔、謙虛、感恩、反省,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推己及人,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變。
究竟死刑是為了嚇阻犯罪人還是安撫受害者家屬的心呢?
至今許多的研究報導也無法證實死刑可以達到這兩個目標,在一本書《隱形的吶喊》中,我看見一段被害者家屬的告白,她說「我沒什麼宗教信仰,但我相信我是在為社會、為眾人做公益的事,這個力量會保護我,所以我真的不會感到害怕。」「有人認為我不支持廢除死刑,是因為想看到兇手伏法而一解心中傷痛。其實,判再多的死刑,也挽回不了王昊的生命、減輕不了家屬的苦。」(參考文獻1)
我想傳達的是,我們不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套用在每個受害者身上,她真正需要的或許不是看見犯罪者死去,而是獲得心靈上的安慰,那如何達到這兩個目的呢?我想只有從自己開始改變,堅持善的信念,為每個人的心中種下善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