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心理學人:在穩固的愛情基礎裡,正是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好時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心理學人:在穩固的愛情基礎裡,正是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好時機。

文章摘要:

一、當孤獨、社交孤立遇上了愛情

二、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三、心理學人:在愛情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複雜度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


當孤獨、社會孤立遇上了愛情

孤獨

孤獨是對社交孤立的一種複雜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孤獨通常包括對於與他人缺乏聯繫或溝通,或是將來可能會與他人失去聯繫或溝通的焦慮感。因此,即便被其他人包圍,也能感覺到孤獨。孤獨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社會、心理、情感和身體因素。 孤獨感在整個社會中普遍存在,即便是婚姻、人際關係、家庭、退伍軍人以及那些事業成功的人也會有。

社會孤立

社會孤立指的是人與社會之間完全或是接近完全缺乏聯繫的狀態。社交孤立與孤獨感不同,孤獨只是人的一種短暫性的缺乏連結。社交孤立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個體上,不過不同年齡族群可能有不同的症狀。社交孤立有可能是暫時的期間性的狀態,或是終其一生不斷發生的循環,這兩種情況下的特徵皆是相似的。社交孤立的所有型態都可以包括長期的待在家中,且沒有與家人、熟人或朋友聯繫,或是在有機會與人接觸時故意避免任何與人的接觸。

當孤獨、社交孤立遇上了『愛情』

想想看,當你的戀愛伴侶,是一個孤獨又帶點社交孤立特質的對象時,會有什麼樣的故事發生呢?你要如何跟這樣的人交往?你們的愛情會有結果嗎?

一般而言,愛情關係可以區分為六個基本類別:

(1)情慾之愛——基於對方的外表而產生的情慾熱愛。

(2)遊戲之愛——愛就如遊戲,充滿樂趣,通常不重視承諾而著重征服對方。

(3)友誼之愛——緩慢發展的重情義的愛,基於雙方互相尊重與友善。

(4)現實之愛——傾向選取可以幫助自己的朋友,使雙方皆可由此得益。

(5)依附之愛——情緒化,不穩定,充滿妒忌與爭執。

(6)利他之愛——完全無私的愛,可不惜傷害自己或捨棄任何東西。

在還沒進入文章的主題之前,讀者們可以先想像一下,當你的愛人是一個既孤獨又有點社會孤立特質的對象時,你們的愛情會是上述六種愛情的哪一類型?

對於一個習慣孤單的個體而言,透過幻想與想像來建構他們的愛情故事,可能是滿足其生理慾望的途徑,所以,孤單與社會孤立者,可能很快的陷入情慾的愛情。至於,愛情關係能不能持久,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

遊戲之愛,孤獨者可能玩不起;友誼之愛與現實之愛,社交孤立者最缺乏的可能就是人際友誼的能力了;利他之愛,孤獨者長期以來可能都以自我為中心,要發展出利他的人際或愛情關係,可能有點小難。

好吧,那只剩下【依附之愛】了。


在一項針對大學生的研究中,人際孤獨與愛情依賴之間存在著正相關(Mahon,1982),換言之,人際孤單的個體,往往試圖在愛情裡尋求更依賴的關係。然而,依賴性高的個體經常難以建立和維持愛情的親密關係,長久下來,失落的愛情可能使他們更容易孤獨(Overholser,1996)。

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為了檢驗孤獨、社會孤立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愛情依賴的關係,聖路易斯大學學者Michelle等人特別做了一項研究。這個研究的參與者來自美國中西部私立大學的104名學生,他們必須處於浪漫關係中3個月或更長時間。其中,大約85%的樣本是女性( n = 88)而大約15%的樣品是男性(n = 16)。參與者的年齡範圍介於18到44歲之間。

這項研究採取縱向設計進行,其中包括兩個階段,時間1(在學期開始時)和時間2(在學期結束前)。在時間1與時間2,參與者分別完成了孤獨,社交孤立,浪漫依賴和簡短的人口統計的調查問卷,研究的結果顯示:

(一)在時間1與時間2中,社會孤立與人際孤獨感兩者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人際孤獨感與愛情依賴性兩者呈現顯著正相關。這顯示人際孤獨、社交孤立與愛情依賴是個人長期而穩定的特質。
(二)在人際孤獨感較高的個體中,社交孤立程度較高的男性,比社交孤立程度較高的女性,出現更高的依賴性(b = 6.16,t( 104)= -2.16,p <.05)。而在人際孤獨感較低的個體中,社交孤立程度較高的女性,比社交孤立程度較高的男性,出現更高的依賴性(b = 6.16,t(104),= -2.16,p <.05)。這顯示社交孤立的男性或與性,在愛情裡傾向尋求更依賴的關係。
(三)隨著社會孤立和人際孤獨感的增加,個人傾向於對其愛情伴侶尋求更多的依賴與依附,來試圖滿足個人的社交需求與彌補個人生活中缺乏社會刺激。



心理學人的建議:在愛情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複雜度

歸屬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人際歸屬,更是維繫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關鍵。人際的需求如果無法在個人的家庭或人際關係上獲得滿足,愛情關係,對某些人而言,就是一個可以獲得需求滿足的窗口。但是,過度的依賴在經歷了愛情的熱戀期後,是否會成了綁架情人、情緒勒索的工具,甚至成了結束愛情關係的理由?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一般而言,人際孤獨者和社會孤立者,可能會透過唯一的愛情管道來定義自己,過度依賴愛情伴侶的結果,往往對愛情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心理學家Linville曾經提出「自我複雜度」的概念,當一個人的角色面向越多元,角色間的互補性就越大,心理就越健康。自我複雜度的基本前提是「自我角色定位」,某個人的角色定位越多元,那個人自我複雜度就越高。某個人的自我角色定位範圍越大,那個人的心理彈性以及心理復原能力就越強。例如,當一個自我角色(人際我)面臨極大的壓力時,另一個安全的自我角色(愛情我)就可以彌補與修復急待整救的自我角色。

各位讀者可千萬不要在愛情關係裡,誤解與濫用了自我複雜度的理念,這絕對不是要鼓勵你在現階段的愛情對象以外,尋找其他的備胎、建構另一個劈腿愛情關係。 既然愛情是我們一生中無法逃避課題,我們就得在一段愛情關係中,學習可以讓自己、對方都能夠提升生命的正向態度。如果你已經學會,不仿也鼓勵你的另一半,在愛情關係的支持下,建構自己更多的自我複雜度。

孤獨與社會孤立者可能就是缺乏多元的自我複雜度,才會在愛情的關係裡,不斷強化愛情向度上的自我,藉著在生活上更依賴伴侶,來滿足自我其他人際面向的需求。結果,越愛越孤立、越愛越孤獨。

愛情,讓孤獨者暫時遠離孤獨,讓社交孤立者,暫時有了心靈慰藉的伴侶。不妨趁著愛情的時候,提昇個人的自我複雜度,開拓愛情關係以外的人際角色。不妨趁著愛情的時候,學習新的人際技巧,增進愛情關係以外的人際交往。這可能是除了親密、承諾與激情之外,愛情可能帶給我們的額外助益了。(文:心理學人吳學治諮商心理)


以上的建議只針對一般的愛情故事,如果您在愛情的歷程裡,出現其他的重大議題,歡迎您透過心理學人的line@,與我分享這方面的議題,我會在line@裡,與您雙向的互動唷。
心理學人的line@:https://lin.ee/GSeTyt0

參考資料:

1.Michelle Hasan and Eddie M. Clark,2017,I get so lonely, baby: The effects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on romantic dependency,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7, VOL. 157, NO. 4, 429–44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理學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23
感謝您的回應,心理學人將在之後的文章裡,分享更多提升心理健康的具體技巧唷
楊宓-avatar-img
2022/06/23
心理師文章的概念很好,但我想知道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具體技巧。
avatar-img
心理學人的沙龍
15會員
16內容數
歡迎來到~心理學人 跟著心理學人,一起成為學習心理學的人
心理學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8
文章摘要: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的大腦地圖 對抗強迫症的三個路徑 強迫的思考與行為,是ㄧ件很煩人的事,有時候,明明自己知道重複想著某種念頭、重複執行某個動作是很不合理的,但腦袋裡卻一直克制不了不再去想、不再去做的衝動……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是「焦慮
Thumbnail
2023/08/18
文章摘要: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的大腦地圖 對抗強迫症的三個路徑 強迫的思考與行為,是ㄧ件很煩人的事,有時候,明明自己知道重複想著某種念頭、重複執行某個動作是很不合理的,但腦袋裡卻一直克制不了不再去想、不再去做的衝動……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是「焦慮
Thumbnail
2023/08/18
活著,好累,能拖就拖 就構造與運作的路徑而言,人類的大腦確實是上帝完美的傑作,但就大腦的動能而言,卻是無比的吝嗇。在可以躺下,絕對不坐、可以坐著,絕不站著,不見棺材、幹嘛流淚的動力原則下,每當外界的訊息量過多的時刻,大腦最佳的選擇就是「躺平」,展現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當中的現象,就是拖延。
Thumbnail
2023/08/18
活著,好累,能拖就拖 就構造與運作的路徑而言,人類的大腦確實是上帝完美的傑作,但就大腦的動能而言,卻是無比的吝嗇。在可以躺下,絕對不坐、可以坐著,絕不站著,不見棺材、幹嘛流淚的動力原則下,每當外界的訊息量過多的時刻,大腦最佳的選擇就是「躺平」,展現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當中的現象,就是拖延。
Thumbnail
2022/06/23
在快要窒息的婚姻裡,尋找走味的愛情?心理學人:六個心理彈性的技巧,有效提昇婚姻的滿意度。 文章摘要: 一、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二、提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心理學人:提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一)提昇自我的效能
Thumbnail
2022/06/23
在快要窒息的婚姻裡,尋找走味的愛情?心理學人:六個心理彈性的技巧,有效提昇婚姻的滿意度。 文章摘要: 一、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二、提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心理學人:提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一)提昇自我的效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
Thumbnail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
Thumbnail
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成員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只有一段同時具備可及性、回應性與投入性的戀愛關係,讓人感到有默契、穩定和安全,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如何在尊重對方與你的差異時,又同時維持「親密感」。如何建立一段「親密」vs.「獨立」的關係 尊重在於,如
Thumbnail
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成員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只有一段同時具備可及性、回應性與投入性的戀愛關係,讓人感到有默契、穩定和安全,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如何在尊重對方與你的差異時,又同時維持「親密感」。如何建立一段「親密」vs.「獨立」的關係 尊重在於,如
Thumbnail
書摘: 以身體健康而言,愛真正的力量可能不在於它所造成的結果,而是它所防範之事。愛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力量,就是能夠保護我們遠離慢性孤獨(chronic loneliness)的戕害。約翰在他的開創性研究中,已發現此種社會剝奪(social deprivation)狀態有害身心。 關於孤獨,我們首先要
Thumbnail
書摘: 以身體健康而言,愛真正的力量可能不在於它所造成的結果,而是它所防範之事。愛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力量,就是能夠保護我們遠離慢性孤獨(chronic loneliness)的戕害。約翰在他的開創性研究中,已發現此種社會剝奪(social deprivation)狀態有害身心。 關於孤獨,我們首先要
Thumbnail
#「關係黑洞」 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表面上是「黏」,但不一定具對等性。我們擔心的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不安全感可能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曾有受傷的心靈,如果在關係中有不安全感,容易在關係中形成黑洞。黑洞吸入了彼此的「愛與信任」,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別人的負面評價之中
Thumbnail
#「關係黑洞」 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表面上是「黏」,但不一定具對等性。我們擔心的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不安全感可能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曾有受傷的心靈,如果在關係中有不安全感,容易在關係中形成黑洞。黑洞吸入了彼此的「愛與信任」,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別人的負面評價之中
Thumbnail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心理學人:在穩固的愛情基礎裡,正是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好時機。 文章摘要: 一、當孤獨、社交孤立遇上了愛情 二、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三、心理學人:在愛情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複雜度 當孤獨、社會孤立遇上了愛情 孤獨 社會孤立 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Thumbnail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心理學人:在穩固的愛情基礎裡,正是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好時機。 文章摘要: 一、當孤獨、社交孤立遇上了愛情 二、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三、心理學人:在愛情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複雜度 當孤獨、社會孤立遇上了愛情 孤獨 社會孤立 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Thumbnail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Thumbnail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