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同與關係親疏,與人連結並走出孤獨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關係黑洞」

raw-image


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表面上是「黏」,但不一定具對等性。我們擔心的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不安全感可能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曾有受傷的心靈,如果在關係中有不安全感,容易在關係中形成黑洞黑洞吸入了彼此的「愛與信任」,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別人的負面評價之中,因此容易想要抓住對方,取得慰藉。

想要得到別人的慰藉,用錯方法,強逼別人接受自我,過多的情緒依附在別人身人,不自覺的勒索了對方。人在抱怨時,其實只是希望一個傾心的對,不是尋求一個非常理性的建議,愈親密的人之間更有這種「模糊情緒界限」。

#「被評批的勇氣」

raw-image

親密家人間、職場領域間的「依附關係」若運作的好,那是人生幸福的泉源,特別是父母對子女、尊長對後輩、長官對部屬,「依附關係」中應該善用「讚美與責備」。

人類大腦會自動辨識周遭環境產出正面(讚美)或負面(責備)的評判,有個「評判量尺」自動地運作中,這量尺是遠古祖先留給代代子孫生存反應法則,判斷中何者該親近,又何者該迴避的機制。

所以,一天中我們隨時都在做讚美與責備的價值判斷行為!舉例,早上出門趕不到預定的那班車,明明就招手了,公車卻不停下來,一直在責備那公車司機,做上了下一班車,那司機開車很穩,心頭一直在讚美那司機,到了公司後被上司誤會自己辦事不力,又在責備上司… 一天24小時都在或是讚美、或是責備之輪流中渡過。

專家說:「讚美」會產生「親密荷爾蒙」催產素及愉悅腦內啡。而「責備」會促進杏仁核感生原始恐懼反應。問題是在實務上,不管是家教小孩、工作指揮上、吵架情緒發洩下、大家很容易走捷徑,用最原始恐嚇方式達到被責備者做事很快速的特效但僅止於服從的表面短暫效果。但「責備」「關係黑洞」的裂痕擴張的後遺症又出現了,世俗如此,大家都在求快效,惡性循環下,既然不能阻止別人的言語責備,也只能自力自強。積極方式就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讓第三者平衡你的不平,或者找出更能反制方式;消極方式就是理解這是社會化必然的機制,喔!接受自己是評判的生物,可以一笑置之。


# 「走出孤獨」

raw-image


阿德勒說「超越自卑,更重要的是走出孤獨」。當人學會與這世界心靈相通時,即便你獨來獨往,也一樣能活出自己的價值,精彩且自在,因為孤獨不是生命的本意,價值感才是。

「孤獨」是什麼定義呢?它是當事人「介不介意被別人發現孤身一人時,會不會難過?會不會感到自卑又羞恥呢?」如果常常被人責備形到內化慣性,如果常被責備到自己都覺得周遭朋友也都一致認同時,就會自卑又羞恥,會退縮躲藏,就進入孤獨的自我,那是黑暗的深淵。

前面提到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說明人與人間需要連結,建立被「需要」的自我價值感上,如果闗係被切斷了,會陷入深深的孤獨與無力感。試圖「找人聊聊」建立被需要的價值,「找人聊聊」建立人與人的連結。在人際相處中,本我願意成為他人有貢獻之人,在貢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被人讚美。被人讚美就不會孤獨。

  張曼娟在她的「天上有顆孤獨星」這本書提到「人,生而孤獨的。但在孤獨中渴望愛與被愛;在孤獨中追求夢想;在孤獨中期待理解;在孤獨中自我完成」。如果在人君最喧鬧時驀然掩至,像黑暗中靜靜覆蓋天地,我想這只是暫時,最終是不再孤獨,孤獨是被掌握中。這個想法,就是我們的共同理想。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raw-image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魔鬼」,而且牠一定會出現。我們知道這事實,我們才能與魔鬼建立關係。潛意識裡,我們都認為別人是討厭鬼,有人說「他人即地獄」,彷彿世界多的是難相處之人,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獄」

令人討厭之人,從別人眼中反射自己的樣子,心裡不舒坦,懷疑自已!也許我們真該找人聊聊!談了之後,吐了苦水,宣洩了不可告人的祕密,就算沒有根治,至少在那當下放肆自我無拘侷下充滿了精氣神迷離和快樂。你我皆凡人,上一刻聽你傾訴的心理治療師,也找下一刻就掛號找另一個心理治療師聊聊。

往往愛之深責之深,「關係黑洞」愈大,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該明智者告訴你的方法錯了,明明是為了對方想卻患上了「焦慮依附」(對自己沒有安全感,一直要對方認同你);或者承受不了對方綿延的「黏」,而產生「迴避依附」PS:很怕他人探究自己的情緒,對談自己情緒很敏憾)。

  嚴重的「關係黑洞」,沒有養成「被評批的勇氣」,容易產生「幽暗無盡頭的孤獨」,「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看看,看看能不能幫助受傷的人「走出孤獨」。「走出孤獨」不就正示即便孑然一身亦精氣神飽滿自若,或者他身旁有若干知己伴已走人生。這不也正符合哈佛大學長達75年研究中證明快樂的關鍵是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意謂人不再孤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5.9K會員
211內容數
大量閱讀讓我可以滿足探索未知。這裡大多數是我閱讀後的心得。我是認真讀後再分享,記錄於此,私心為己。可能有些內容比較硬澀,若您真有興趣,讀它可能需要耐心及用心,或許燒腦。我相信弱水三千,獨取一飄飲,自有共鳴之夥伴長相左右。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們的破碎需要如何去療癒呢?我想最終還是要交由自己來完整,愛自己永遠是一個人生命中的課題,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就是在檢視自己的信念是不是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正面迎擊更新自己呢?我想《關係黑洞》這本書可以陪伴讀者練習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從而修復自己的破碎,完整自己的靈魂,最終靠近那個理想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破碎需要如何去療癒呢?我想最終還是要交由自己來完整,愛自己永遠是一個人生命中的課題,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就是在檢視自己的信念是不是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正面迎擊更新自己呢?我想《關係黑洞》這本書可以陪伴讀者練習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從而修復自己的破碎,完整自己的靈魂,最終靠近那個理想的自己。
Thumbnail
#「關係黑洞」 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表面上是「黏」,但不一定具對等性。我們擔心的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不安全感可能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曾有受傷的心靈,如果在關係中有不安全感,容易在關係中形成黑洞。黑洞吸入了彼此的「愛與信任」,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別人的負面評價之中
Thumbnail
#「關係黑洞」 親密家人間的「依附關係」表面上是「黏」,但不一定具對等性。我們擔心的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不安全感可能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曾有受傷的心靈,如果在關係中有不安全感,容易在關係中形成黑洞。黑洞吸入了彼此的「愛與信任」,惶惶不可終日地活在別人的負面評價之中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孤單是種狀態,寂寞是種心情。培養獨處的能力,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Thumbnail
孤單是種狀態,寂寞是種心情。培養獨處的能力,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關係」,人類是群居動物,既然要在群體裏生存,就免不了要處理人際關係啦! 一段好的關係會讓你充滿勇氣與踏實感,覺得自己是個很棒的人,相反的,如果是遇到了總是貶低你的價值的人,則會讓你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迴圈,受困在痛苦深淵。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可以遠離就遠離,無法遠離也要保持距離! 為什麼這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關係」,人類是群居動物,既然要在群體裏生存,就免不了要處理人際關係啦! 一段好的關係會讓你充滿勇氣與踏實感,覺得自己是個很棒的人,相反的,如果是遇到了總是貶低你的價值的人,則會讓你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迴圈,受困在痛苦深淵。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可以遠離就遠離,無法遠離也要保持距離! 為什麼這
Thumbnail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