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暫時「焦慮」,但無需「強迫」執念。心理學人:從強迫症的大腦地圖,解碼通往平靜自在的三個路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文章摘要: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的大腦地圖

對抗強迫症的三個路徑




強迫的思考與行為,是ㄧ件很煩人的事,有時候,明明自己知道重複想著某種念頭、重複執行某個動作是很不合理的,但腦袋裡卻一直克制不了不再去想、不再去做的衝動……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是「焦慮家族」裡相對頑強的一個症狀,焦慮,起因於心理的恐懼,為了因應無法預期的恐懼,大腦得時時為日常生活裡「可能的」危機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一旦心理陷入了備戰的戰鬥模式,大腦彷彿成了一部無法關機的電腦,日夜運轉、無法休眠。

當無法有效控制外在世界的變化之際,焦慮的情緒能量開始轉向相對容易掌握的內在控制,於事,開始建構一套自我想像的安全行為模式,習慣那個自我堅持的行為安慰劑。大腦的焦慮迴路就在這恐懼、建構與習慣的模式下,逐漸形成一組牢不可破的優勢神經迴路,至此,頑強的執念成了優勢的意念與行為,糾纏著強迫症患者的日常。

造成強迫症的成因很複雜,心理的恐懼是值得深度探討的議題。在本文中,心理學人嘗試從大腦運作的觀點,解析與探討強迫症的大腦運作機制,並試圖提供三個有效克服強迫症的具體作法與步驟,期待給目前正被強迫症所苦的讀者們,提供些許的助益與協助。

強迫症的大腦地圖

我們試圖以三個階段,來說明強迫症患者的大腦機制與相對應的情緒反應。

第一階段 「大腦眼眶額葉皮質」引發快要完蛋了的焦慮感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內心會生起一種不詳的感覺,一種伴隨著不安、害怕以及快要完蛋了的心理感受,這種心理感受起源於大腦的「眼眶額葉皮質」。

一般而言,這是一種自然而正向的心理運作歷程,就是因為我們預期會有可能的錯誤發生,我們才可以及時彌補、及時產生問題解決的行為。

第二階段 「大腦扣帶迴」,激發與建構焦慮的大腦迴路

對強迫症的患者而言,上述不安的感覺、不太對勁的焦慮感,會開始在大腦皮質深處蔓延,過度被激活的「扣帶迴」,會把焦慮的思緒牢牢地鎖死在壞事即將來臨的固執預期上。大腦一旦形成此一焦慮迴路,一種過不了關、死定了的恐懼從此就控制了患者們的思考迴路。

患者初期透過重複的思考與重複的行為,來稍稍降低當下不安、焦慮的感受,久而久之,大腦的焦慮迴路就在這個過程裡持續被激活、被強化,最後佔據了大腦大部分的運作能量,大腦的運作從此就被鎖死在焦慮的迴路裡。

第三階段 失效的「大腦尾狀核」,無法順利轉移焦慮的注意力

大腦「尾狀核」的功能在於注意力的轉移,當我們完成了一件工作,注意力便可以成功地轉移到另ㄧ件事上,同時給已經被完成的工作畫上一個句點。強迫症患者因為大腦這一區塊無法順利運作,於是,無法把對於某一完成事件的注意力,成功地轉換到另一件事情上。持續把注意力停留在某一特定事物的結果,只能落入上述害怕與焦慮的不斷循環過程裡。


梁大同是一位某知名科技公司的電腦工程師,從小自我要求很高,從小學到博士班的求學生涯頗為順利,是個人人稱羨的黃金單身漢。有一回在公司小組的程式設計上出了點狀況,造成整個小組的困擾,從小自我要求嚴格的他,怎能接受這樣的打擊,於是,強迫症的行為悄悄的找上了他。

從那件事情之後,梁大同在每次提出程式之前都會重複檢查十遍以上,理由是他的「大腦眼眶額葉皮質」在交出程式前過度激發,讓他產生一種害怕、可能會完蛋的感覺。雖然,他的焦慮在每一次檢查之後都會降低一些,但大腦的「扣帶迴」可不那麼輕易放過他,在尚未交出程式前反覆促發他的焦慮感。更要命的是,每每檢查無誤之後,無法運作的「大腦尾狀核」並不會讓他產生已經結束了的感覺,他的行為一直在感到害怕、再次檢查、降低焦慮、再次檢查的強迫行為模式裡。




對抗強迫症的三個路徑

路徑一:嘗試面對與接納不安的恐懼情緒

當大腦眼眶額葉皮質啟動的時候,心理會伴隨一種焦慮、不安、快要完蛋了的感覺,我們試著不要去否認這種感覺,更不要去抗拒這種感覺,因為這些負面的感覺都是正常的。

相反的,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裡去覺察這感覺,甚至直接去體驗與感受這種感覺,千萬不要以逃避、替代等的自以為聰明的心理防衛機制去躲避這些負面的情緒感受。正念的練習,在這階段是很有作用的,如果你目前正為強迫行為所苦,學習正念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路徑二:選擇終止焦慮情緒的強勢反應

為了避免扣帶迴在強迫症患者的過度運作,我們應該在焦慮迴路一開始啟動的時候,及時把它給終止掉。【選擇】,是終止焦慮迴路的一項有用的武器,下回當你再次感到焦慮之際,不妨選擇以放鬆的大腦迴路方式來因應焦慮,接受當下的害怕焦慮感,試圖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自我的身體狀況,你不抗拒焦慮,焦慮就不會再困擾著你。

焦慮與放鬆,是同時並存於我們的身心之中的,身心沒有絕對的焦慮或絕對的放鬆狀態,只要你決定當下不再焦慮,那放鬆的成分就會多於焦慮的成分,多練習放鬆、多選擇不焦慮,那就能降低強迫症的焦慮感。我知道,這對於強迫症的患者而言,的確很難,但是只要你不選擇放鬆,焦慮就持續會存在。

路徑三:接納情緒、理解焦慮、諒解強迫

嘗試告訴自己這沒甚麼,就只是一種快要完蛋的感覺、只是一種焦慮迴路在運作,這一切都很自然,這一切就只是暫時的感覺。相信自己,在多一次的深呼吸之後,這些負面的感覺會逐漸退去,在多一夜的睡眠之後,這些原本想來很可怕、很焦慮的事情,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因為,預期的害怕與恐懼都會過去,相信自己心理所需要的,只是「安全感」而已。

對抗恐懼與焦慮的技巧是「諒解」,接納自己因為害怕而恐懼,理解自己因為恐懼而焦慮,進而諒解自己因為焦慮而產生強迫意念與行為。

梁大同經過了八次的心理諮商之後,這時的他仍然很在意他在工作上的表現,但這時,他已經知道造成強迫困擾的原因來自於大腦,而不全然是自己性格的問題,這個時候的他,可以接受自己偶爾的強迫檢查行為而不再自我責難。在學會自我放鬆的技巧之後,面對強迫行為他偶爾「選擇」以放鬆來取代焦慮。

梁大同要走的路還很長,要面對的焦慮還很多,但是,他知道日後在十次的焦慮情境裡,只要能有一次選擇放鬆迴路,他就能夠成功地避免強迫症的焦慮迴路。當下一次害怕、焦慮的感受來襲之際,他始終有選擇不害怕、不焦慮的機會。




據估計,約有近2.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被強迫症所困擾。每一年大約都有將近1.2%的人有強迫症的症狀,且並無特定地緣關係。一般來說,只有相當少的案例是在30歲以後發病,半數以上的患者,大都在20歲以前就出現症狀。強迫症並沒有性別差異,英文中obsessive–compulsive,往往用在形容那些過度一絲不苟、完美主義、專心一致或是自戀的人。強迫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精神問題中的第四位,其病發率跟氣喘及糖尿病同樣普遍,在美國每50個人就有一人可能是強迫症患者。(維基百科)

強迫症,其來有自,瞭解「大腦眼眶額葉皮質」、「大腦扣帶迴」與「大腦尾狀核」的大腦運作機制。學習「嘗試面對與接納不安的恐懼情緒」、「選擇終止焦慮情緒的強勢反應」與「接納情緒、理解焦慮、諒解強迫」的情緒因應技巧,配合藥物治療,強迫症是可以逐漸改善的。(文:心理學人/圖:pexels)

更多訊息:https://linktr.ee/s1101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學人的沙龍
16會員
16內容數
歡迎來到~心理學人 跟著心理學人,一起成為學習心理學的人
心理學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8
活著,好累,能拖就拖 就構造與運作的路徑而言,人類的大腦確實是上帝完美的傑作,但就大腦的動能而言,卻是無比的吝嗇。在可以躺下,絕對不坐、可以坐著,絕不站著,不見棺材、幹嘛流淚的動力原則下,每當外界的訊息量過多的時刻,大腦最佳的選擇就是「躺平」,展現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當中的現象,就是拖延。
Thumbnail
2023/08/18
活著,好累,能拖就拖 就構造與運作的路徑而言,人類的大腦確實是上帝完美的傑作,但就大腦的動能而言,卻是無比的吝嗇。在可以躺下,絕對不坐、可以坐著,絕不站著,不見棺材、幹嘛流淚的動力原則下,每當外界的訊息量過多的時刻,大腦最佳的選擇就是「躺平」,展現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當中的現象,就是拖延。
Thumbnail
2022/06/23
在快要窒息的婚姻裡,尋找走味的愛情?心理學人:六個心理彈性的技巧,有效提昇婚姻的滿意度。 文章摘要: 一、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二、提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心理學人:提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一)提昇自我的效能
Thumbnail
2022/06/23
在快要窒息的婚姻裡,尋找走味的愛情?心理學人:六個心理彈性的技巧,有效提昇婚姻的滿意度。 文章摘要: 一、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二、提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心理彈性」,一個調節婚姻滿意度的中介變向 心理學人:提升婚姻裡「心理彈性」的六個建議 (一)提昇自我的效能
Thumbnail
2022/06/23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心理學人:在穩固的愛情基礎裡,正是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好時機。 文章摘要: 一、當孤獨、社交孤立遇上了愛情 二、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三、心理學人:在愛情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複雜度 當孤獨、社會孤立遇上了愛情 孤獨 社會孤立 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Thumbnail
2022/06/23
錯把依賴當親密,小心越愛越孤獨、越愛越孤立。心理學人:在穩固的愛情基礎裡,正是建構自我複雜度的好時機。 文章摘要: 一、當孤獨、社交孤立遇上了愛情 二、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三、心理學人:在愛情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複雜度 當孤獨、社會孤立遇上了愛情 孤獨 社會孤立 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的研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強迫症(OCD)患者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情緒禁錮是導致強迫行為的關鍵。文章探討強迫症患者的情緒與語言表達,以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大腦功能異常。此外,介紹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四種情緒:焦慮、憤怒、悲傷和羞愧,以及痛苦耐受性和焦慮敏感性。提供了將情緒融入治療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強迫症(OCD)患者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情緒禁錮是導致強迫行為的關鍵。文章探討強迫症患者的情緒與語言表達,以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大腦功能異常。此外,介紹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四種情緒:焦慮、憤怒、悲傷和羞愧,以及痛苦耐受性和焦慮敏感性。提供了將情緒融入治療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強迫症 (OCD) 患者經常會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和厭惡。這篇文章介紹了與強迫症相關的神經迴路研究,並探討了形成強迫症的方式。內容包括多個神經迴路模型以及實際例子,以期能提供對強迫症的更深入理解。
Thumbnail
強迫症 (OCD) 患者經常會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和厭惡。這篇文章介紹了與強迫症相關的神經迴路研究,並探討了形成強迫症的方式。內容包括多個神經迴路模型以及實際例子,以期能提供對強迫症的更深入理解。
Thumbnail
解決焦慮的方式是不去解決它。 不去解決它,難道它就會自動消失嗎? 答案:是的。
Thumbnail
解決焦慮的方式是不去解決它。 不去解決它,難道它就會自動消失嗎? 答案:是的。
Thumbnail
善用好奇心打破擔憂與恐懼的迴圈,有效戒除壞習慣的實證法則
Thumbnail
善用好奇心打破擔憂與恐懼的迴圈,有效戒除壞習慣的實證法則
Thumbnail
焦慮,這個字眼常常讓我們聯想到壓力、不安和困擾。處在焦慮的籠罩下,我們往往會希望能夠迅速擺脫它,恢復平靜和安寧的生活。然而,是時候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焦慮了,我們是否可以擁抱焦慮,並從中尋找到成長的契機呢?
Thumbnail
焦慮,這個字眼常常讓我們聯想到壓力、不安和困擾。處在焦慮的籠罩下,我們往往會希望能夠迅速擺脫它,恢復平靜和安寧的生活。然而,是時候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焦慮了,我們是否可以擁抱焦慮,並從中尋找到成長的契機呢?
Thumbnail
文章摘要: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的大腦地圖 對抗強迫症的三個路徑 強迫的思考與行為,是ㄧ件很煩人的事,有時候,明明自己知道重複想著某種念頭、重複執行某個動作是很不合理的,但腦袋裡卻一直克制不了不再去想、不再去做的衝動……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是「焦慮
Thumbnail
文章摘要: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的大腦地圖 對抗強迫症的三個路徑 強迫的思考與行為,是ㄧ件很煩人的事,有時候,明明自己知道重複想著某種念頭、重複執行某個動作是很不合理的,但腦袋裡卻一直克制不了不再去想、不再去做的衝動…… 從恐懼到焦慮、從執念到強迫 強迫症是「焦慮
Thumbnail
根據本書,焦慮是一種大腦運作失靈的表現。「前額葉皮質」是大腦的一個部分,它幫助我們思考,並依我們過去的經驗、精確的資訊預測未來。當前額葉皮質沒有足夠資訊以準確預測未來時,它會催促我們做出行動,並大喊:「快去蒐集更多資訊給我!」而這時候,焦慮就誕生了。
Thumbnail
根據本書,焦慮是一種大腦運作失靈的表現。「前額葉皮質」是大腦的一個部分,它幫助我們思考,並依我們過去的經驗、精確的資訊預測未來。當前額葉皮質沒有足夠資訊以準確預測未來時,它會催促我們做出行動,並大喊:「快去蒐集更多資訊給我!」而這時候,焦慮就誕生了。
Thumbnail
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Thumbnail
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Thumbnail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Thumbnail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感到坐立難安,心情很煩,擔心放不下 或者是很想找人說話,重複說同樣的話 不斷的叨念,要立刻去做,容易發脾氣 肩膀很緊繃,覺得無法放鬆等等 這樣種種跡象,都顯示了自己正在經歷焦慮 但焦慮不只自己會不舒服,有時還會破壞與人的關係 B. 容易疲倦。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感到坐立難安,心情很煩,擔心放不下 或者是很想找人說話,重複說同樣的話 不斷的叨念,要立刻去做,容易發脾氣 肩膀很緊繃,覺得無法放鬆等等 這樣種種跡象,都顯示了自己正在經歷焦慮 但焦慮不只自己會不舒服,有時還會破壞與人的關係 B. 容易疲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