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筆記【精準學習】—知識大爆炸時代必讀的知識管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之前圖解讀書會的內容

▍這本書出現的時代背景

你會不會有種感覺,書都讀不完,看不完,甚至你想採取主題讀書法,想找相同領域的10本書,卻不知道要挑哪一本…
這時候你尋求高效學習法,然而根據網路資料顯示,美國媒體BuzzFeed的推文在2012年4月,推文914條,到2016年4月,已將近6365條。

所以,無論用多高效的學習法,我們都無法追上訊息產生的速度,因為,我們處於一個資訊會自己上門、以及資訊爆炸的時代當中。
你會不會好奇:
當資訊量超過以往,是否有新的學習方法呢?
資訊中是否有可以遷移使用的知識、技能?
成甲被譽為中國最擅長學習的知識管理者,《精準學習》是他梳理自身經驗出的一本書,想為讀者展示,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裡,如何看待知識與進行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通常講三個維度:(1) 數據管理(技巧):怎麼保存、怎麼歸類等;(2) 資訊管理(方法):如何做讀書筆記、精讀和泛讀的區別等;(3) 底層規律(深度):對知識形成更宏觀和抽象的理解。
在《精準學習》中,成甲將展示更多的第三個維度,為讀者說明如何學習底層規律增加認知深度,以下將透過提問方式,將書中重要知識點展開(以下經過筆者整理,若需要原文,請購買書籍)。

書中重要知識點

Q1 到底什麼是知識,現在該學習什麼?

知識:能夠改變我們行為或思維的資訊。換言之,當你讀了一篇文章,它改進了你的思考問的方式,或做事的技巧,這個資訊才是知識。同時,也可以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學習成效:學習之後,你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思路是否有改變。
成甲認為,由於知識大爆炸以及互聯網時代來臨,學習比拚焦點不再是數量與速度,而轉為——「認知深度」。


Q2 什麼是認知深度?

舉例:台北房價為什麼那麼高?
什麼是認知深度
A 回答:有人在炒房! B回答:台北土地稀缺、購買力人群過度集中,因此推高價格。

成甲在書中舉了北京房價的例子,在此將例子更換為台北房價,可以發現B的理由也適用,可以看出底層規律(臨界知識/底層邏輯),能普遍解釋類似問題,能夠進行遷移

Q3 為什麼要學習臨界知識(底層邏輯)

為了避免陷入低水平勤奮努力。
為什麼要學習臨界知識
如果我們學習提升技術效率,每次碰到問題,都需要去學新的知識,就像軍備競賽一般,而學習提升認知效率,則是去學習了解問題的本質,以及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
舉例,像是個人品牌命名,你網站一搜,可能會發現有各種名稱、套路、方法,但假使你知道個人品牌的名稱,是為了降低傳遞成本、累積用戶信任感。
那麼,你可以用行銷的模型理論去解決問題,當有了框架,思考有著落點,方法很好想出來。

Q4 那些知識值得學習?

該學的知識分類
成甲將人要學習的知識,分為三個級別,第一個是公共基礎課(執行能力,時間管理、資料保存...),第二個是專業必修課(專業能力,能完整解決系統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是通用必修課(結構能力,事物的底層結構或邏輯)。
通常我們會花費80%的時間在學第一種知識,而成甲認為要花80%的時間,在後兩者上,因為當你有辦法看到問題的全貌,將能更好的用執行能力去解問題。


Q5 該如何掌握掌握臨界知識(底層邏輯)

怎麼學習
以下用三個層次來解析,我們該如何掌握臨界知識:
  1. 思維:綠燈思維,以慢為快
    (1) 綠燈思維
    當知識進入大腦,難免會受到過去認知影響,而新觀點會觸發習慣性防衛,此時保持著綠燈思維,想:「這個觀點,與我過去的認知不同,但仔細想想是否有可用的地方呢?」最重要的是,別把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質疑,理解成對個人的否定。

    (2) 以慢為快
    把80%時間,花在20%書中的重要知識上。拿到書,先找出對自己重要的地方,仔細讀並做讀書筆記,將書中的阻塞點一一讀懂,這樣才能看到作者沒寫而該寫的地方。
  2. 理論:新舊關聯,放慢速度,找臨界知識
    (1) 新舊關聯
    大腦的記憶方式,是靠調用舊的記憶/經驗去形成新的記憶,換句話說,記住知識的方法,是將其和己有的知識進行關聯,而這個步驟也能將新舊知識構建成知識網路。

    (2) 放慢速度
    當構建成知識網路後,我們才有可能將知識內化。

    (3) 找臨界知識
    在讀書時,不要求讀完,而是採取主題閱讀法,尋找想解決的問題,去觀察幾本書中,作者解題的思路,以及在這個解題方案中,是否有已知的知識,以及可以運用到哪些領域當中。
  3. 方法: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
    (1) 反思
    是指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發生的事,可以從小事開始,或將生活案例化,透過培養每日寫反思日記,來鍛鍊基礎思考能力,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年齡、經驗,而是總結、反思、昇華的能力。

    (2) 以教為學
    教導別人時,會帶來3層好處:因為要講給別人,會督促自己去弄清楚阻塞點;在重複講述知識點的過程,更是能將知識從短期記憶,渡過到長期記憶;而教別人的過程,會收到對方的質疑、反饋,可以理解知識更多新面向。

    (3)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真正重要的點,是掌握專家解決問題的心理表徵,心理表徵指的是,專家是如何看待問題的,如何解析問題的,就像下盤棋,新手看到的是車,馬,炮,車要如何走,而專家看到的是棋局走勢與對應策略,後者學習,要去思考,專家為什麼怎麼想,多問為什麼。

補充:3種提升學習的技巧

1. 記錄 (聯想、啟發、歸納、演繹)
如實記錄發生的事,因為人的大腦是不靠譜的,時間越長,去回顧與解釋過去經驗,會冒著事實被扭曲的風險,假使能如實記錄,當經過一定的時間跨度,可以去看到事情背後的長期規律,減少未來我們面對狀況時的應激反應(缺乏思考直接的反應)。

2. 定期回顧 (與時間做朋友)
與第1點相關,用意是在發現短期正確,長期錯誤的工具,因為做決定時,我們往往根據事件本身的得失層面做出"正確反應",而這個決定可能在更大的層面上是錯誤決定。
3. 付費購買 (在有限時間,提升認知深度)
影響提升認知效率的因素:學習的數量和質量、學習的時間。
成甲的解決方案:(1) 買內容—買書,把書當顧問,當碰到問題時查閱;(2) 買時間—選擇搭計程車,而非搭地鐵,因為在計程車上可睡覺,而地鐵則難以休息。

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

1. 學習底層規律,而非無窮方法。
大約是2020年轉換工作後,我才有機會讀這本《精準學習》,讀了以後,我開始對自己過去的學習方式進行反思。
我是護理科畢業,我是往商業領域發展,當時在一家新創外貿公司工作,我擔任採購助理,會計挺兇的罵我,不懂 MRP 的會計邏輯、連先進先出都不知道...亂 Key 表單,因為,那時候剛出社會,也不知道如何跟會計溝通,就選擇去救國團上會計課,一上就上了2年,從初會-中會-財務報表-投資-節稅等等一系列會計課程,大學還念了經濟系。
(後來學了後,就熟悉 MRP了,甚至可以製作採購流程 MRP 的操作步驟給下一任採購,最讓人意外的是,我上一份工作是 ERP 軟體導入顧問,要教會計如何Key ERP表單,學習確實可以讓人成長! )
當我發現學習可以解決問題時,接下來只要碰到問題,就會觸發學習機制,像去學校擔任特教助理員,念了一個青少年兒童福利所出來,還順便修社會工作者學分與實習...根本上課狂魔。
除此之外,我也是買書狂魔。
我猜變成課程與書籍的囤積者,是因為獲取知識會讓我有安全感,讓我有辦法去面對環境的變異、狀況,過去這個行為是適用的,但在現今知識量爆炸的時代則不適用。
而經過這麼多年學習,我慢慢地可以理解到,搭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性,以及知識本身存在共性,只是在學習或閱讀的時候,老師或作者並不會很明白的告訴你,有時候是傳授者不具備將知識體系化的能力,或傳授者本身沒有跨域經驗、足夠實務操作經驗,沒辦法去理解:這個解決方案是可以跨域使用的。
所以,作為學習者在學習或閱讀時,要進行整理與反思,多問自己:這個解題思路背後有什麼理論、可以運用到哪些領域上,否則會發現每碰到一個問題都要去學方法、工具,很難去舉一反三,畢竟,老師或作者說出來、寫出來的,都不是我們的知識,唯有透過思考內化後,才會是我們的知識。
舉個例子,我曾在台灣某個基金會,擔任過募款專員,當時我街頭募款的成績是北區第一名,我沒有銷售經驗,更多的是基金會,提供了有效率的新人學習法——它讓新人準備1分鐘、3分鐘、10分鐘以上募款&理念推廣稿,並讓新人拿著整理過的資料夾 (裡面放著財團法人的實績) 上街頭,最後準備小禮物給捐款者。
這有什麼好處?
​(1) 降低學習門檻:新人不用耗費大量時間去記憶,可以通過透過看圖文,用自己的話,感性的把財團法人理念跟經過路人說明。

(2) 複製成功者經驗:資料夾裏頭的資料來自於過往成功者的講述流程。
(3)峰值體驗:也許在說服募款的過程,有些小小爭論,最後捐款者決定捐款後,除了募款專員會感謝,更會遞上小禮物,讓捐款者感受到,除了做了好事,自身也獲得回報。
後來,我把它的方法運用到我另個工作上,確實也可以下降新進業務的學習負荷及更快速進入狀況。如果你有發現,這個流程跟路演募資/招商的流程相像 ,基商業邏輯運用到慈善領域的例子。
2. 精準學習,保護自己的注意力。
作為當代人,在資訊時刻會上門的時代裡,比起大量學習,或許更重要的是選擇讀什麼,不讀什麼,以保護我們最重要的資本注意力。
所以,現在對於學習課程或閱讀書籍之前,我會先做功課,上網查學經歷背景,先看書的標題、大綱、以及在前言,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與解題思路,確認我會獲得什麼,才決定要花多少時間學習。越了解傳授者/教學者,越能夠好好理解、對方要傳達的概念,也越能精準選擇,自己需要的課程或書籍。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變現營很有趣、過程中可以近距離體驗到如何將自身的知識、經驗、技能化成課、咨詢;而大賣場的活動設計,也讓我們能透過實際銷售與收款。 相信這讓許多羞於銷售的手藝人(包括我),發現到原來手藝可以自己賣、定價,而不用通過平台,這是很大的認知突破。 與其說,變現營是學習營銷,不如說是調整認知。
下午好呀、周一通常是最忙的時刻 如果有點疲倦或點子想不出、或想放鬆一下 可以深呼吸、起身走走或嚼口香糖喔 圖卡內容爲《下午用充電散步幫助頭腦運轉》 重點提要 只要有走路,大腦的活性就能持續一段時間。 5個與步行相關的概念 1. 每天在固定時間走路 2. Google員工也在做的步行冥想
有人問,要 #怎麼找到自己熱愛 的事物或技能—— 通常會藏在你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因為太過理所當然,導致你無法發現。 要如何發現它呢? 可以觀察哪些事物或技能,你會有「實際行動」,甚至出現許多「可視化產物」,比方說,你常做蛋糕、寫閱讀筆記、健身運動等等。
市場變動速度太快,加上社群軟體的推波助瀾,無論是誰都可以用社群網站發文或在電商賣東西。HEART CATCH的創辦人西村真理子提到,就算是就近觀察顧客與使用者,也找不出答案。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藝術思考開始受到重視。 所謂的藝術思考指的是學習藝術家思考的方式,接納自己對特定事物的偏愛與社會違和感,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小摘要 意志力最高的三個時段 (1) 剛起床沒多久 (2) 肚子有點餓時 (3) 剛運動完,可安排重要任務,產能會大爆發。 飲食與運動可強化腦力 (1) 增加喝水量:大腦約80%都是水分,保持大腦的濕度十分重要,即使不口渴都要刻意攝取水份。 印象深刻的部分 #圖卡筆記 #24小時全為己用
變現營很有趣、過程中可以近距離體驗到如何將自身的知識、經驗、技能化成課、咨詢;而大賣場的活動設計,也讓我們能透過實際銷售與收款。 相信這讓許多羞於銷售的手藝人(包括我),發現到原來手藝可以自己賣、定價,而不用通過平台,這是很大的認知突破。 與其說,變現營是學習營銷,不如說是調整認知。
下午好呀、周一通常是最忙的時刻 如果有點疲倦或點子想不出、或想放鬆一下 可以深呼吸、起身走走或嚼口香糖喔 圖卡內容爲《下午用充電散步幫助頭腦運轉》 重點提要 只要有走路,大腦的活性就能持續一段時間。 5個與步行相關的概念 1. 每天在固定時間走路 2. Google員工也在做的步行冥想
有人問,要 #怎麼找到自己熱愛 的事物或技能—— 通常會藏在你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因為太過理所當然,導致你無法發現。 要如何發現它呢? 可以觀察哪些事物或技能,你會有「實際行動」,甚至出現許多「可視化產物」,比方說,你常做蛋糕、寫閱讀筆記、健身運動等等。
市場變動速度太快,加上社群軟體的推波助瀾,無論是誰都可以用社群網站發文或在電商賣東西。HEART CATCH的創辦人西村真理子提到,就算是就近觀察顧客與使用者,也找不出答案。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藝術思考開始受到重視。 所謂的藝術思考指的是學習藝術家思考的方式,接納自己對特定事物的偏愛與社會違和感,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小摘要 意志力最高的三個時段 (1) 剛起床沒多久 (2) 肚子有點餓時 (3) 剛運動完,可安排重要任務,產能會大爆發。 飲食與運動可強化腦力 (1) 增加喝水量:大腦約80%都是水分,保持大腦的濕度十分重要,即使不口渴都要刻意攝取水份。 印象深刻的部分 #圖卡筆記 #24小時全為己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從閱讀中獲得最大的效益,包括從書本中濃縮還原、比較異同和提出閱讀八問等方法。同時還提供了撰寫有效讀書心得的技巧,並強調了實用性。通過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使讀者從閱讀中獲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識,並加以應用到實際生活或工作中。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愛瑞克分享了他對速讀技巧、閱讀策略以及多元化知識融合的見解。他指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在面對知識焦慮時,選擇透過閱讀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問題導向」的閱讀策略對某些人來說,感覺成效有限。透過尋求來自年齡稍長但經歷相似的人的建議,可以更好地應對知識焦慮,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啟發和成長。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從閱讀中獲得最大的效益,包括從書本中濃縮還原、比較異同和提出閱讀八問等方法。同時還提供了撰寫有效讀書心得的技巧,並強調了實用性。通過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使讀者從閱讀中獲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識,並加以應用到實際生活或工作中。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愛瑞克分享了他對速讀技巧、閱讀策略以及多元化知識融合的見解。他指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在面對知識焦慮時,選擇透過閱讀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問題導向」的閱讀策略對某些人來說,感覺成效有限。透過尋求來自年齡稍長但經歷相似的人的建議,可以更好地應對知識焦慮,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啟發和成長。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