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挑戰 DAY7 《躍遷》7:總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前言:總結是系統化知識的關鍵


我本來不想要為了〝總結〞特別再去寫一篇文章,不過後來仔細想想,〝總結〞是一個特別值得做的事,它讓我們重新把之前學習的知識點更系統化的梳理一遍,除此之外,重新複習也讓我們可以更加深這些觀點,讓我們更有收獲。

在總結篇裡,除了會把之前的文章重新回顧一次之外,也會把我之前在書中,沒有提到的觀點但我又覺得重要的觀點,加入一些在總結篇裡面,讓大家更有系統化的再一次學習。

■ 總結:快速升級高手的戰略心法


為了方向我來回顧,我在這邊畫了一張圖,來總結這幾篇的所有重點知識。 ( 如下圖所示 )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高手的暗箱


首先,我們介紹了什麼是高手的暗箱以及高手暗箱中的秘密武器 ( 小孔成像的暗箱 ),發現了高手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就在於他們懂得從目前這個時代當中,發現一些適合自己的知識工作,更加了解底層的規律和時代的趨勢,在他們的基礎上再做出自己的更多貢獻;並且,我們應該更加善用外部的力量,來幫助自己跨越式成長。

高手戰略


接下來,我們通過〝打擊哲學〞來了解,與其亂槍打鳥,倒不如策略性的找到高價值區,戰略性專注,持續投入努力,放大自我效能,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
再來,我們應該擅用〝頭部效應〞這個高價值區,在一個系統裡,頭部品牌吸引的注意力大概占 40%,第二名是 20%,第三名是 7% – 10%,其他所有人共分其餘 30%。

一旦你成為某個系統的頭部,系統就開始產生正回饋 ー 微小的優勢會帶來更多名聲,名聲給你更多機會、更高收益。這又讓你可以投入更多資源,繼續擴大優勢,最後的結果就是頭倍的人獲得最高的增長率。

舉例來說,排行榜的書籍就具有〝頭部效應〞,因為它們更加熱門而導致被更多人看見,而又因為它們被更多人看見,又賣得更加好,這個就是頭部效應帶來的效益;諸如:音樂、app、網紅 … 等等都存在頭部效應的現象,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頭部效應更加的顯著而有效。

功利式學習


在這一篇裡,我們說了高手學習的方法:功利式學習;也就是如何學習更少,但又學得更好。

當今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書多得讀不過來,東西多到學不完,這是今天很多人面臨的困境。 所以我們要懂得站在知識源頭,辨別哪些是一手知識,學習高價值知識; 以問題為導向,思考自己想要解決什麼問題,需要學習什麼知識,只學習自己最需要的知識; 知識 IPO,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得到解決方案,輸而進一步輸出成知識晶體,學會把知識轉化成價值; 最後與他人連線學習,透過自己的知識結構與他人相互交流探討,產生新的知識晶體,跟別人一起成長;

破局思維


當自己投入設定目標的時候,要判斷自己是否有陷入〝輪廻問題〞,是否一直在重覆做同樣的事情而沒有進步,只有識局、方能破局,所以讓自己透過〝第二序改變〞來重新定義問題,以系統角度整體看待問題、關注問題背面通行的邏輯,洞察事物的因果關係,找到問題的根源。

所有的躍遷,就是一次次讓自己做第二序改變,一次次地破局。第一序改變是不夠的,要第二序改變;拆牆是不夠的,要拆天花板;第一反應是不夠的,要第二反應;直覺是不夠的,反直覺。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識別所在的系統。

內在修煉


最後,當我們了解了高手的心法之後,我們更必須要懂得吸收內化,改變自己;
當你站在趨勢的高度看待產生,站在行業的高度看待企業,在價值鏈的高度看待自己,你會理解什麼是真正需要專注的競爭力。專注和鑽牛角尖最大的區別就是視野,視野來自於開放。只有開放,才能專注。

而在人際關係處理上面,最好的策略之一是 TFT 策略,第一步,合作;以後每一步,重複對手的行動 ー 你合作我合作,你背叛我背叛。TFT 用了最簡單方式鼓勵別人和你現實共贏,這個策略的成功能用四個詞解釋:善良、可激怒、寬容、簡單。

真正的改變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瞭解所有的躍遷技術,但推動躍遷的關鍵動力,是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40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這個時代下,因為高度的連接之下,從熟人步了陌生人社會,帶來現代社會的底層改變。因此,我們也必須要有所改變來適應這個時代;正如法國有一句諺語:〝我們常常改變,是為了不變。〞 高手有七個心智關鍵字:開放、專注、遲鈍、有趣、簡單、善良、可激怒。
要能做到「第二序的改變」,我們就必須知道自己〝陷在其中〞,要跳出框框來看待這個問題,因為有時候第一序的改變往往會妨礙我們做出第二序的改變;當你習慣用節食來減肥時,你就不會想要透過找出本質問題來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跳出問題,打破閉環,重新定義目標,我們才能跳出輪迴問題。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拚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學習前,想明白學什麼,怎麼學,有什麼用和如何兌現。用提問學習,用連線思考,用輸出整合。
找到自己最終想要做的事,不斷摸索正確的高價值區,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內修,靜待時機。第一個高手戰略心法就:找到高價值區,戰略性專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
從〝暗箱〞的例子來看,我們就知道不是〝努力〞就好,而是要找到〝對的方向做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同理,在這個時代上,〝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不是百倍努力。每個時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會和科技的底層邏輯撬動自己,實現跨越式的成長。〞可怕的不是高手比你還努力,而是高手的方法比你正確的太多。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會獲得寧靜,但未必能創造價值。而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地努力和積累,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在這個時代下,因為高度的連接之下,從熟人步了陌生人社會,帶來現代社會的底層改變。因此,我們也必須要有所改變來適應這個時代;正如法國有一句諺語:〝我們常常改變,是為了不變。〞 高手有七個心智關鍵字:開放、專注、遲鈍、有趣、簡單、善良、可激怒。
要能做到「第二序的改變」,我們就必須知道自己〝陷在其中〞,要跳出框框來看待這個問題,因為有時候第一序的改變往往會妨礙我們做出第二序的改變;當你習慣用節食來減肥時,你就不會想要透過找出本質問題來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跳出問題,打破閉環,重新定義目標,我們才能跳出輪迴問題。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拚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學習前,想明白學什麼,怎麼學,有什麼用和如何兌現。用提問學習,用連線思考,用輸出整合。
找到自己最終想要做的事,不斷摸索正確的高價值區,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內修,靜待時機。第一個高手戰略心法就:找到高價值區,戰略性專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
從〝暗箱〞的例子來看,我們就知道不是〝努力〞就好,而是要找到〝對的方向做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同理,在這個時代上,〝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不是百倍努力。每個時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會和科技的底層邏輯撬動自己,實現跨越式的成長。〞可怕的不是高手比你還努力,而是高手的方法比你正確的太多。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會獲得寧靜,但未必能創造價值。而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地努力和積累,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專題式學習,是將所有可調動的資源集中到一個專門的問題上,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方法可以將學習效果最大化,使我們在某一領域內迅速建立起專業知識。 ▋聚焦專題 劉瀾老師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只有聚焦於一個專題,才能將其變成擅長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當心中有了專題,看待資訊的角度會
●學習的源動能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有什麼剛性需求? ●學習的領域?為什麼選擇這些? ●學習該具備的基本心態? ●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有哪些閱讀技巧?可以善用那些閱讀技巧?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可以用哪些技巧? ●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Thumbnail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主題:如何快速洞察本質-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商業顧問的核心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2.洞察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法練習精進。 3.系統=要素 X 連接關係 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 要素-要素可以想成零件,是我們表面看的
Thumbnail
人生的智慧分為三個層次,先做出選擇,往選擇的方向持續的前進,再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與世界博弈,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影響到自己原本應該要走的路,甚至影響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專題式學習,是將所有可調動的資源集中到一個專門的問題上,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方法可以將學習效果最大化,使我們在某一領域內迅速建立起專業知識。 ▋聚焦專題 劉瀾老師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只有聚焦於一個專題,才能將其變成擅長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當心中有了專題,看待資訊的角度會
●學習的源動能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有什麼剛性需求? ●學習的領域?為什麼選擇這些? ●學習該具備的基本心態? ●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有哪些閱讀技巧?可以善用那些閱讀技巧?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可以用哪些技巧? ●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Thumbnail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主題:如何快速洞察本質-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商業顧問的核心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2.洞察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法練習精進。 3.系統=要素 X 連接關係 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 要素-要素可以想成零件,是我們表面看的
Thumbnail
人生的智慧分為三個層次,先做出選擇,往選擇的方向持續的前進,再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與世界博弈,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影響到自己原本應該要走的路,甚至影響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