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要讀台灣文學,繞不開幾部文學史或總論,相較於《台灣新文學史》、《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顯得輕薄許多。
葉石濤和鍾肇政都在1925年出生,台灣文學界後來慣稱二人「北鍾南葉」或「南葉北鍾」,彰顯兩人對台灣文學的貢獻和地位。
葉石濤台南人,日治時期便參與許多文藝活動,也曾在《文藝台灣》、《台灣文藝》等刊物發表小說。戰後初期於《新生報》「橋」副刊、《公論報》等報章雜誌發表作品以外,也有不少評論,其中便包含〈一九四一年以後的臺灣文學〉,談論台灣文學的歷史和發展。
但在1951年白色恐怖時期,葉石濤莫名其妙被判「知匪不報」入獄五年,後因蔣介石慶祝當選總統減刑為三年。出獄後當流浪教師,直到1967年任職甲圍國小正式教師後才定居左營。
而葉石濤作為文學創作者和參與者,和其他作家最大的差異是,葉石濤有大量的評論,而這些評論便成為其1987年出版《台灣文學史綱》的基礎。1987年《台灣文學史綱》是第一部台灣文學史,在當時氛圍下,儘管有鄉土文學論戰,但仍然是一大創舉。
註:還想寫一些小故事,但字數爆了作罷。
參考資料:
1.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
2.林巾力〈戰後「台灣文學史」的建構及其內涵探析〉《成大中文學報》第78期,頁185-218。